强化公益属性 完善内部管理
2017-03-10侯鑫宇
侯鑫宇
2015年1月,随着锦州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整体工作的稳步推进,具有64年历史的锦州市京剧团和评剧团在经历了辉煌、低谷、阵痛之后,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质的转变——由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到财政全额拨款单位的转变。改革彻底解决了剧团的生存问题,锦州戏曲的复苏发展之路已经开启,但复苏发展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面对历史绝佳机遇如何迎接挑战,这是摆在锦州两个戏曲剧团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改革后两团的人员编制情况
锦州市京剧团在此次改革中有10名“5·30”人员提前退休,改革后现有人员6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42人;锦州市评剧团在此次改革中有24名“5·30”人员提前退休,改革后现有人员6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41人。而在锦州市编委下发的《锦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调整锦州市京剧团、评剧团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中,核定了两团编制总数为182个,其中京剧团99个,评剧团83个。因此,两个剧团还有51个空余编制。充分利用好这51个编制,招聘编剧、导演、作曲、表演等专业人员将是两个剧团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改革后剧团的优势条件和存在的困难
(一)优势条件
1.国家和我省对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度重视
2015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和我省陆续出台了扶持振兴戏曲发展的相关政策。2015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2015年12月3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振兴辽宁地方戏曲实施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15】110号)。以上文件是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出台的最为详尽、最为系统的扶持戏曲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戏曲院团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国家艺术基金自2015年起重点向戏曲倾斜,在“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中将戏曲明确列为资助重点,在“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将戏曲人才培养列为资助重点。
2.改革解决了众多历史遗留问题
改革前的锦州戏曲剧团背负着沉重的包袱,两个剧团仅欠缴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就高达1980余万元,此外还存在着拖欠职工工资、取暖费、医疗费、职称聘任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通过改革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次改革则彻底解决困扰剧团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给剧团卸掉包袱,轻装上阵。
3.自有剧场的优势
2014年11月,锦州市委、市政府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正式启动了锦州市京剧团剧场维修改造工程。这项工程是近10年来锦州市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造工程具体包括剧场加固、维修、改造,舞台修缮,添置灯光、音响及剧场需要的必要设备等。2015年10月工程竣工后,锦州市5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和群众艺术馆累计在剧场惠民演出超百场,共接纳观众8万余人次,极大丰富了锦州市民的文化生活,发挥了文化阵地的作用。
(二)存在的困难
1.改革的人员分流使剧团业务队伍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
按照改革中的“5·30”人员安置政策,两个剧团共34名演职人员提前退休。这些人员中以一、二级演职人员为主,其中不乏主要业务骨干,因此在剧目创作、排练、演出上给剧团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主要存在三个短板:一是艺术人才短缺。缺少能够“挑大梁”的编剧、导演、表演、舞美、作曲等专业人员,缺少视野宽、懂策划、有创意、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艺术人才,缺少有广泛影响的领军人物,缺少在全国叫响的艺术名家;二是艺术人才结构不合理。受人事政策影响,剧团新老交替渠道不畅,青年人才短缺,人才梯队断档现象严重;三是具備专业学历和相应素质以及经验的人才数量较少,现有的部分演职人员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短板。两个剧团中30岁以下演职人员基本是团带班自己培养的学生,正规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生几乎为零。
三、对两团复苏发展之路的一些思考
(一)深化剧团内部改革
1.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功能取向
简单讲,就是要从政府要求、艺术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之中,确定本单位的基本功能,确立存在价值和发展方向。锦州戏曲剧团的定位和功能应包含公益性和市场性两个属性。
公益性。无论是在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中,还是在各级政府出台的重要文件中,均明确指出了艺术院团要注重社会效益,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因此,公益性是剧团最基本、最重要的属性。
市场性。除了进行公益性演出之外,剧团也要有适应社会不同层次需要、面向市场的演出。剧团面向市场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取得多大经济效益,而是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剧团创作生产水准、提升剧团影响力和知名度,用交流巡演来锻炼剧团演职人员队伍,最终通过有效的市场运作使剧团的创作演出为广大群众所欣赏、所接受。
2.强化内部管理
主要包括:一是人事制度改革。要根据艺术生产和剧团发展需要设定岗位,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二是分配制度改革。为了激活全体演职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建立适应艺术规律的分配制度。在工资结构上充分利用绩效工资这一部分,拉开分配档次,实现多劳多得、多演多得;三是管理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制度。
(二)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相关体制和机制
1.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根据目前的实际条件,剧团的发展还离不开政府的扶持,还需要政府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从制度建立、人员配备、业务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着手提高剧团的实力。
2.建立健全艺术创作生产投入与奖励机制
建立以艺术精品创作生产为中心的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参考国家艺术基金形式,建立锦州市艺术创作专项基金和艺术精品奖励基金;鼓励剧团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内重要文艺赛事和演出活动;在政策扶持上、在资金投入上对重点项目、优秀作品和拔尖人才予以倾斜。
3.加强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艺术人才引进、培养、保护和激励机制
在人才引进上,不再局限于人事招考等单一方式,根据实际需求可采取破格任用、特殊招聘等形式,重点引进编剧、导演、作曲、表演等紧缺的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上,应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怀着开放的、包容的心态,积极发现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在人才保护上,重点保护艺术领军人物、艺术名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才能;在人才激励上,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激励机制,对取得重要艺术奖项、艺术领域有重大建树、实现巨大社会效益的人才给予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