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阳建平县方言音系研究

2017-03-10徐姝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2期
关键词:声调韵母声母

摘 要:处于辽宁省朝阳市的建平县,是东北地区进关的重要通道,其文化历史底蕴十分深厚。建平方言和作为普通话基础方言的北京话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作为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过渡方言,建平方言兼容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一些语音特点。本文从语音的角度阐述了建平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从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对建平方言的语音特点进行描写。与普通话相比,建平方言的发音呈现出了其自身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建平方言 音系 声母 韵母 声调

一、地理概况、历史沿革、人口分布情况

建平县位于我国辽宁省西北部,燕山山脉向辽沈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东经119°14′至120°03′,北纬41°19′至41°23′之间。建平县隶属于辽宁省朝阳市,东部与朝阳县交界,南部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凌源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内蒙古赤峰市的宁城、喀喇沁旗及松山区、元宝山区隔老哈河相望,东北与敖汉旗毗邻。西接京、津、冀经济圈,北依内蒙古腹地,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地区进关的重要通道,自古便有“金朝阳,银赤峰,拉不败的哈达,填不满的八沟”之称。朝阳建平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大约5500年前,境内开始了具有国定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1981至1985年在建平县与凌源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发掘出的女神庙、积石冢群、方形石砌围墙遣址,距今已经5500多年。从夏商周时期至今,其文化从未有过间断,文化历史底蕴十分深厚。

建平县名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因旧属建昌(今凌源)和平泉(今河北省平泉县)两县辖境,设该县时遂取建昌、平泉两县首字而得“建平”一名。虽然县城住址已于1954年7月由原建平迁移到叶柏寿,但仍袭用建平县名,至今己有七十八年的历史。

建平县总人口为54.3万。辖9个镇,23个乡。有汉、蒙、满、回、锡伯、俄罗斯、鄂伦春、朝鲜、壮等民族。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2012),建平话属于北京官话朝峰片。

本文发音合作人乔树甫,男性,1956年11月出生,初中文化,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叶柏寿镇居民,长期在村里做秧歌队伞头的工作。调查、核对时间分别是2016年7月15日至8月3日、2016年10月14日至11月3日。

二、建平方言的声韵调

(一)声母

1.声母描写

2.说明

(1)建平方言中一共有24個声母,包括零声母。

(2)建平方言可以将舌尖前音[ts tsh s]和舌尖后音[t? t?h ?]分别领属的字准确的区分开,但是在发舌尖后音[t? t?h ?]时存在发音缺陷。

(3)在建平方言中,遇到零声母字总是习惯在前面加一个声母[n]。

(4)在普通话中,有些音节是以圆唇元音[u]开头的,在建平方言中,会把圆唇元音[u]读成展唇音[v]。

(5)[n]与洪音相拼时实际音值是[?],与细音相拼时实际音值是[n]

3.声母特点

(1)知庄章组卷舌不典型,介于舌叶与卷舌之间,读作[t?]、[t?h]、[?]。

建平方言可以将舌尖前音z c s和舌尖后音zh ch sh分别领属的字准确的区分开,但是在发舌尖后音“zh ch sh ”时存在发音缺陷。究其原因是舌尖翘起度不够,介于舌叶音和卷舌音之间,即舌面前部抬起,对准上齿龈和硬腭的交界处成音,甚至舌尖只是对准上齿龈就成音了,从发音部位的角度来讲是发音成阻点前移。

(2)影母开口与疑母泥母有混并的现象,合口并入微母。

对于老一辈的建平人来说,中古影、疑两母的开口一二等字(包括两个合口的字“讹、恶”)大部分读成[n]声母,变成泥母字。也就是说在建平方言中,遇到零声母总是习惯在前面加一个声母n。这样的字有:鹅[n?35]、哀[n?44]、爱[n?53]、熬[n?35]、安[na?44]等。

(3)建平方言中的微母,发音时展唇动作不明显,唇齿动作不典型,应该是介于唇齿之间,这里记作[?]。

在普通话中,有些音节是以圆唇元音[u]开头的,在建平方言中,会把圆唇元音[u]读成展唇音[?]。如:我[??213]、蛙[??44]、外[??53]、弯[?a?44]、蚊[???35]、汪[?ɑ?44]、翁[???44]等。

(4)日母摩擦性不强,实际接近顶音[?],这里记做[?]。个别日母字与云母、以母字混合,例如:软读成[?ya?213]。

(5)泥母娘母呈互补分布,区分较明显,洪音字拼泥母,如:脑[n?213],细音字拼娘母,例如:年[?i??35]。

(6)个别字在语流中泥、来母相混,如:糊弄[xu42lu?44]。

(7)塞音,塞擦音存在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相混的情况,如蝶[ti?35/thi?213]、糙[ts?44/tsh?53]

(二)韵母

1.韵母描写

2.说明

(1)建平方言中一共有37个韵母。

(2)建平方言中没有圆唇元音韵母[o],只有央元音[?]或者后元音[?]。

(3)建平方言有复元音单音化的特点。

(4)建平方言鼻音很明显,鼻音韵母几乎全部鼻化了。

3.韵母特点

(1)建平方言中没有圆唇元音韵母[o],对应北京话的单韵母是后[?],复韵母是央[?]。比如北京语音中[o]、ou [ou]、uo[uo]、iu[iou]在建平方言中读成[?]、[?u]、[u?]、[i?u]。这也是东北官话的一个普遍的语音特点。如:波[p?44]、颇[phu?44]、骡[lu?35]、周[t??u44]、游[?i?u35]等。

建平方言中的e韵母,在自成音节时和单独与其他声母拼合时实际发音更接近[?],在复合韵母中时实际音值更接近[?]。如:俄[?]、课[k??]、座[tsu?]等。

(2)建平方言有复元音单音化的特点。相对北京话蟹摄[ai]韵母、效摄[au]韵母的字,在建平音系中,表现为动程不足,分别记为[?]、[?]。比如:在[tsai53]读成[ts?53],药[?iau53]读成[?i?42]。

(3)个别字有丢失介音的现象,开合口混度。如:过来。

(4)在声母部分已经论述过建平方言中微母的发音特点,在描写韵母时,我们仍然要提到。因有微母[?]的存在,故微母、影母、云母和以母的韵母不记u介音,直接记为单韵母,如瓦[??213]、王[?ɑ?35]其他合口呼韵母依然记作[u?],如刮[ku?44]。

(5)部分山摄合口一等恒、缓、换韵,泥组字介音丢失,如:鸾读成[lan24]、暖读成[nan213]、卵读成[lan213]、乱读成[lan42]。

(6)阳声韵咸深摄已经和山臻摄合流,即单字不存在m韵尾,但是阳声韵鼻化特点突出,大多可以记做鼻化韵。主要元音随鼻化而前后有着较明显的变化与分工。例如前鼻音:南[na?35],后鼻音:糖[tɑ?35],但曾、梗、通三摄保持不变或者变化不明显,记作本音,例如:硬[?i?53]东[tu?44],但方言青男较老男鼻化特点有弱化的趋势。

(7)无入声韵,入声派入四声已完成,但个别字阴平、阳平存在异读,如:菊[t?44/35]学[?y?35/?i?35]。

(8)建平方言习惯在某些音节后面加上一个后鼻辅音[?],如:他们读成[thɑ?44m???0],我们读成[?a?213m???0]。这么读的原因可能是第一个音节受到后一个音节的开头因素[m]的影响所以不自觉地在前一个音节的末尾添加了比较接近[m]的一个鼻辅音[?]。

(1)调类特点

建平方言中一共有四个调类,这与北京话中的调类系统相同,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的起止点也不同于北京音,一般调值低于北京话。

(2)调值特点

建平方言的调值普遍低于北京话,采用“五度标记法”来标记声调,阴平是平调,调值是33调,其特点相对低而平;阳平是低升调,调值为35调,阳平上扬程度不足5度,有时时24,这里记做35;上声是降升调,调值为213,曲折调有个别字是212调值,但是不够稳定,这里记做213;去声为高降,相对阳平,起点略高,降调不到底,有时是42,这里记做53。在建平音系中,整个音系的调值略低,阳平去声确定相对比较困难,存在个别字阳平阴平有异读现象,例如:菊读成33/35。没有入声字,中古清入声派入上声的多于北京话,如:国[ku?213],革[k?213]。

三、結语

通过语音资料的整理与实地的方言调查研究,本文从声母、韵母、声调系统及声韵调拼合关系四个方面对建平方言语音音系进行了描写。突出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其规律性比较强,尤以韵母为主,声母次之,声调则相对要少些。建平方言音系与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有较高的一致性,但也自成体系,表现出其自身鲜明的特点。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语言保护工程专项:辽宁汉语方言调查·建平[YB1606A006]课题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走进建平.建平县人民政府.http://www.lnjp.gov.cn/jp_surver.php

(徐姝阳 辽宁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116029)

猜你喜欢

声调韵母声母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声母顺口溜
连拼音学画画
声母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浅谈韵母的内部结构分析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根据中韩声母差异针对韩国学生的声母教学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