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2017-03-10周小龙
周小龙
摘 要:卡尔·波普尔是西方当代著名哲学家。在他多方面的思想成就中,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是他在本体论问题上的一个宣言。这个理论在西方哲学界曾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争论。我们不仅要看到它在本体论方面的意义,而且应同时重视它在认识论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三个世界;多元
波普尔在1972年出版的《客观知识》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三个世界”理论。三个世界构成的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系统。波普尔特别关心的,还是世界3问题。世界3是思想的内容,思想的内容可以被物质化如语言,也可以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人的仪式的固定对象,如问题,猜想。
三个世界是统一、连贯的。波普尔特别强调“世界3”的客观实在性与独立自主性。首先,“世界3”不同于“世界2”。“世界2”指的是心理和思想的状态和过程,是主观的;而“世界3”则是思想内容,它是客观的。虽没有客观的意识、精神,但确有客观的知识,因为它的存在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所支配。例如书,即使没人去读,仍不失为一本书。波普尔认为只有把客观知识的世界和属个人的主观世界区别出来,才会有知识自身的积累和发展,知识才能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而不至于仅存在发明家的头脑里。其次,“世界3”也不同于“世界1”。“世界3”有物质载体,已客观化于“世界1”中。“世界3”不仅具有客观实在性,而且具有自己的生命,“而一旦理论存在着,它们就开始有一个它们自己的生命:它们产生以前不能预见到的推论,它们产生新的问题”。比如,数字序列是人创造的,但是奇数、偶数却不是人创造的,它们只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一个后果,此外,“世界3”还包括那些尚未被具体化的潜在对象,如不可能有比2大的偶数,没有比3、5、7大的三联奇数等。这些问题在人们尚未发现以前就存在着。
波普尔从本体论方面把现实世界一分为三,我认为他这种划分是很有见地的。波普尔把精神现象或意识状态(世界2)放在独立于物理客体和状态(世界1)的地位上,重现了哲学史上身心二元论的观点,与唯物主义一元论发生了冲突。但是波普尔是以他的实现进化论来说明世界亚的产生和存在的,所以又不同于传统上的身心二元论。他把世界亚放在世界的自我发展的一个链条上,这与辩证唯物主义意识产生问题上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波普尔的这种多元论并不像唯心主义那样把意识或精神现象当作决定力量,而是相信世界的发展是处于三个亚世界的相互作用之中的。这是波普尔的贡献之一,但也是其局限之一。这就是他把认识论上的关系完全纳入了木体论问题之中去了。毫无疑问,在认识论领域,人占有不可忽视的中心地位,而在本体论方面,主体与世界I和世界3的对立是绝对的。如果我们抓住这点,波普尔的世界2就会得到合理的分析和对待。
最后,回过头来让我们作一个总的观览。在理解和评价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的时候,我们应充分重视他对三个世界的关系的规定。波普尔把世界2放在中介的地位上。他认为,世界1与世界2是相互作用的;世界3与世界2又是相互作用的,但世界I不能和世界3直接相互作用,而只能通过世界2作中介才能相互作用。波普尔的这种观点是有价值的。他把三个世界纳入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既看了世界l的多方面内容及其作用,又看到了人类的创造成果在本体论中的地位。他认为世界3通过世界2可以同世界相互作用,也就看到了理论对世界1(通过人的活动)的反作用。这对传统的认识论是一个发展。
但是,波普尔由于把科学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发展,说成是一种似乎与现实完全无关的另一个世界中的东西,它们是完全自主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也不依世界I而是按自主的内在逻辑发展的,所以他的世界3又显得神秘和难以理解。通过查阅国内文献不难发现,国内哲学界的主流,还是否定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的。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认为,艺术等精神产品,都是产生于物质又受物质制
约的。
当然了,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作为在本体论意义上提出的一种观点,其最大的贡献却是给了我们在认识论方面的启示。他把人及人的活动成果纳入统一的现实世界来考虑的观点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波普尔和艾克尔斯合著《自我及其脑》,北师大出版社,2000年.
[2][英]波普尔著;舒炜尤等译,《客观知识》,商务印书馆,2001年.
[3]《波普尔哲学述评》夏基松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
[4][英]波普尔著;赵月瑟译.波普尔自传:无尽的探索[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5]邓哓芒.开放社会中的自我禁闭一一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
[6]陈班.关于国内外对卡尔.波普尔哲学研究情况的综述[J].网络科技时代,2008年
[7][英]戴维.米勒编;张之沧译.开放的思想和社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8]代晓艳.波普尔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學,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