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困境下的人性关怀
2017-03-10刘宏鹏
摘 要:在当代现实主义创作潮流中,谌容的小说以其对历史转折时期下社会人生的精准描绘而独树一帜。她的作品精准细腻的反映了80年代后的历史现实,从平凡小事着眼描摹了大众的矛盾心态,揭示了广泛受到人们忽视的社会问题。同时在现实困境之中隐含着希望和方向,完美结合了社会写实与人性关怀,蕴含着一种女性的温情。
关键词:历史转折期;现实困境;人性关怀
作者简介:刘宏鹏(1992-),男,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人,辽宁大学文学院2015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01
一、历史曲折发展下人的生存困境
在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时,新旧社会时代的矛盾必然会集中冲突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十年文革后正值文学反思和重建时期,一方面80年代后中国社会稳步发展,传统守旧的方式与当时的社会不再相适应,人们难以适从;另一方面十年浩劫对各年龄段的人群都造成了不同层次程度的创伤一时之间难以愈合。谌容细致地观察了平常生活中人生百态,在精准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展现了时代发展中人的内外矛盾与坎坷命运。其中尤以中年知识分子形象最为传神。《人到中年》中以陆文婷形象尖锐地提出了知识分子生存处境这一社会问题,在当时这是一个处处可见却又被视而不见的敏感问题,人们对它大多具有一种朦胧暧昧的心态。文革后虽然在国家层面上恢复了知识分子的合法地位,然而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仍心有余悸心存迷茫,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转折期面临着生理和心理双重的生存困境。陆文婷作为一个中年女知识分子形象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迫,工作上身为眼科医生骨干多年却迟迟得不到晋升,生活上几个孩子无力照顾只能拜托丈夫。生活条件极为落后,一家人挤在小筒子楼里,科研实干能力出众却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可以说这种尴尬局面不单单是陆文婷一个人的困境,而是80年代中年知识分子群体的共态缩影。他们并不熟悉旧派的官僚体系,难以顺利找到自身定位得到晋升;又年龄偏大缺乏活力和胆色放下身段在商品时代杀出一条血路,大多在社会底层温饱线上下徘徊挣扎。在陆文婷身上体现了谌容作为观察者对于中年知识分子生存困境提出的独到思考。她深入挖掘了人的共同社会心态,并不单单从政治角度或者文学角度去探究人物形象,而是遵循现实主义观念触及生活根基来如实描绘表现。
二、十年浩劫折磨后人的心灵创伤
如果说人的生存困境是历史转折特殊时期在现实层面上的表现,那么文革之后人们心灵所遭受的荼毒同样是烙印深刻的,这种创伤主要表现在对生活的茫然麻木以及反常的心理性格上。《懒得离婚》深刻关注了婚姻家庭问题,刘述怀与张凤兰在“五好家庭”背后存在着严重的不和谐,青年女记者方芳在深入采访的过程中陷入了对婚姻的迷茫。这是一个认真的、进取的、自由的灵魂与受到社会传统理念、风俗习惯等束缚的人们的冲突。人们往往麻木委屈于家庭生活与夫妻关系的不理想不舒畅的境地中,不论对婚姻多么的不满意也安于现状不去争取改变自己的感情生活处境,懒得离婚,凑活度日。更深一步而言这不单单是十年浩劫对中年一代造成的精神委顿,在当下的社会同样存在着这种麻木的不幸福的婚姻状态。如此不认真的生活态度源自社会与时代种种盘根错节的问题,文革时期对人们造成的心理阴影极其深重而又难以排解。谌容善于把握中年心态和社会共同心理,以平实的语言如实地刻画了刘述怀等生活存在严重问题却视而不见的中年形象,平静地道出了文革后人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和伤疤。
三、生活常态矛盾下人性的暖流涌现
谌容的小说在揭露现实问题,描摹众生心态的背后隐含着对人性的关怀和母性的温暖。她干预生活的视角不在于冷漠直接的剥开血淋淋的现实来警醒世人,而是从平常的生活小样出发选取独特的视角深入的剖析内在成因。婚姻问题、知识分子定位问题以及干部问题种种都是人们随处可见的被忽略的“日常问题”,谌容以精巧的构思和平易俏皮的笔法来呈现这些问题使得其不那么冰冷有距离感。而在这些冷色调的不良问题之下,她给了人指引未来的希望。陆文婷终究是活着走出了医院的大门,迎着微光走向远方;方芳在最后和刘述怀终究是分道扬镳了,青年没有丧失对婚姻的希望;减去十岁的文件终究是没有找到,人们还是活在现实的当下,等等结尾都不難看出谌容对于未来、希望、美与爱是抱有信心的。对待人性谌容包着宽容的态度,她注重呵护和关怀这些人性中的闪光点;对待现实的冷漠和沉重的问题她不自觉的以女性柔和的视角去包容去理解,不断地追求和开掘生活中的温暖人心的品质。她善于观察生活,展现平凡生活中的人物不平凡的气质,通过人物寻常的行为阐释民族传统美德。
四、结语
现实主义的暖色调并不会弱化对现实问题的批判,在重大历史社会问题的背后同样蕴含着深刻而广泛的个体困境。或许这种困境远离了硝烟战火,但实际上无数个个体的大众类型化困境才由小见大的反映了一个民族在某个时期面临的最深远的问题。谌容精准的把握了这些问题,同时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现实困境背后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对人性的关怀和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戴锦华.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谌容.谌容小说选[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