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满时期陈云同志的四个著名论断
2017-03-10刘拥锋李正鸿
刘拥锋+李正鸿
[摘 要]抗战胜利后,幅员辽阔、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东北地区即刻成为了“三国四方”斗争角力的焦点。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党中央不失时机的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东北地区,并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以全面加强党在东北地区的各项领导工作。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在陈云任中共东北北满分局书记期间,富有前瞻性地提出了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思想和武装剿灭土匪、发动群众、发展和建设东北根据地经济的工作方针。陈云同志的这些富有开创性的伟大思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为东北根据地的创建、东北全境的迅速解放,乃至为全国的解放事业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我们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
[关键词] 陈云;北满时期;著名论断
党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后,立刻从全国各解放区抽调10万部队,2万名军政干部挺进东北,“这是有共产党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调动”(1)。在中国革命进入崭新阶段的关键时期,陈云挑起了一副更加艰巨的重担。陈云初到北满地区,形势错综复杂,他面对现实斗争中的各种困难与考验,实事求是,以建立东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心,领导北满分局及广大军民,圆满的完成了武装剿灭土匪、发动群众、发展根据地经济等各项任务。汲取陈云同志的伟大智慧和实践经验,对我们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深刻的思想启迪。
一、“建立三大城市外围及长春铁路干线两旁的广大的巩固根据地”
1945年9月15日,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的陈云,受命奔赴东北战场。两天后抵达东北最大城市——沈阳。11月2日,中共中央商议决定成立中共东北北满分局,委任陈云为分局书记,具体任务为“控制北满各地,组织军队,建立政权,发动群众,镇压反革命,巩固东北之后方”(2)。11月16日,陈云由沈阳飞抵哈尔滨,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主持北满分局的工作。
1945年8月,依据《雅尔塔协定》(3),苏联红军以强大的军事攻势,击败了盘踞在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此时,东北地区的现状出现了有利于我党的积极因素。东北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大城市及长春铁路等主要交通线全由苏联红军控制。一旦苏联红军撤出东北,我军实行“拒蒋军进入东北”,我党就有“独占东北”的可能。为此,党中央迅速从全国抽调10万部队、2万军政干部先机进入了东北。
情况存在不利于我党的一面。首先,由于国民党政府作为当时全国合法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受正统思想的影响,对蒋介石国民政府存在认识的误区和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其次,大批的土匪和反动武装尚待肃清,蒋介石国民政府利用美国的军事援助,密令国民党军先头部队进入东北“抢占战略要点”。而苏联方面由于与国民党签有中苏协定的制约,不可能给予我军协定之外的任何有利帮助。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如何看待东北形势,制订有利于我党占领东北这一战略目的,就成为当时一个事关整个战后国内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为了正确分析形势,制定正确的对策,陈云深入北满各地,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进行了大量周密的调查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了对我党应在东北地区采取的战略新认识。
11月26日至28日,陈云在北满分局机关的小楼会同高岗、张闻天等北满分局主要领导人召开了形势任务座谈会。会议期间,通过对国际形势、美苏政策、国民党战后战略意图,进行正确的分析。在陈云主持下起草了致中央东北局转中共中央《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見》(以下简称《意见》)的电报,就党应在东北地区采取的战略方针提出了建议。陈云在《意见》中首先指出了在苏军暂留东北,蒋军秘密进入东北的情况下,我党独占东北的可能性目前不存在,应当采取把主要武装力量“有计划地、主动地和迅速地”分散到东北广大乡村、中小城市及铁路支线等战略地区的方针。同时,发动群众,剿灭土匪,进行土地改革,改造旧的地方政权,建立党在东北各地广大的根据地。“经过战争及根据地之建立,以达到包围歼灭大城市之敌及钳击长春铁路干线,使我们能够在同国民党的长期斗争中取得全局的优势。”(4)
针对少数干部认为战争已经结束,无需严酷的斗争,依靠苏联,就可夺取整个东北的错误认识和我军由农村进入城市的可能滋长的贪图享受的腐化思想。为此,陈云在《意见》中指出了“应该预先防止在干部中可能发生的精神上、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混乱”(5)的警示。
党中央收到电报后完全同意了陈云起草的《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按照这个建议,党中央即刻调整我党在东北的战略方针,由“独占东北”改变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6)。重点是开展剿匪斗争与发动群众。陈云在《意见》中突出强调的“建立三大城市外围及长春铁路干线两旁的广大的巩固根据地”的战略决策思想,是在新的重大历史转折时刻,从中国和东北的实际出发,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客观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是对毛泽东同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在新时期成功运用的典范,彰显陈云同志立足局部、着眼全局,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
二、剿匪是北满决胜的一环
北满地区当时下设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绥宁五省和哈尔滨特别市,辖有80多个市、县,总面积4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近千万。(7)如果我党控制了这一地区,就可以形成“背靠沙发”(8)的地缘政治优势,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
抗战胜利以后,由于苏联军队主要集中控制东北各大城市,而地方并无实质政权的有效管理,使得东北山林土匪再次猖獗。蒋介石集团抢先为了控制东北,在主力部队大批到达东北前,已经派遣了大量特务秘密潜入了东北各地,加委、收编各路土匪反动武装。据曾任东北剿匪主力军的三五九旅旅长刘转连回忆称,这些敌特人员以“‘中央的招牌组织所谓“充遣军”“挺进军”“光复军”“忠义救国军”“民众救国军”,并利用群众的“正统”观念进行欺骗。因此东北的顽匪有比较广泛的社会基础,其领导成份则是国特、敌伪残余(伪吏、警察、特务)、惯匪及被斗争的反动地主,是国民党进攻解放区的一支别动队,对蒋军的正面进攻,起战略上的配合作用。”(9)这些土匪反动武装,密布于东北各地,人数甚多,仅北满地区就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县城被土匪等反动武装占领,活动猖獗且声势浩大。据统计,国民党特务人员在东北曾组织的“匪伪系统就有16个之多,有37种名目,加委敌伪残余、惯匪和地主武装,‘总司令和‘总指挥32个、‘军长33名,‘师长158个”。(10)因此,消灭这种土匪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是极其复杂、艰苦的斗争。这些土匪武装,四处袭击我军,破坏新生的各级人民政权,扰乱地方土改工作,成为了人民当家作主、获得解放的最大障碍。
1945年12月6日,陈云在给中央的电报中提及到:“国民党在许多战略要点上组织不少反动武装,并已袭击过宾县、兆内、讷河、泰来等县。苏军将撤出,国民党接收后必然更加扩大反动武装,加委胡子(土匪)及地主武装,必然产生更多反动武装”。(11)而当时我军在北满的现状为兵力不足、武器缺乏、战斗力弱,部署分散、尚未组成灵活机动部队。我军在北满共有新老兵二万八千人,枪支不达半数,北满五省共有轻重机枪不过二百挺,百分之九十的部队以百人为单位分散北满各县。而“国与匪”的情况:“计五常、榆树、舒兰五千,合江勃利西李华堂、谢文东一千人,黑、松交界之庆城、东兴等县二千余,黑省依安、明水一千三百人,内江讷河一千。此外,各省二三百人一股者颇多。北满国、匪已发现的约共有一万五千人。”(12)
陈云认为,不剿灭残暴的土匪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心存疑惧,是不可能真正发动起来的,也就不可能建立巩固的根据地。(13)面对北满土匪蜂起、三分之二县城被土匪占领等严重局面,陈云率先提出了动用正規部队,剿灭土匪武装的策略。他要求北满五省迅速组建机动有力部队,积极主动有计划、分步骤的重点消灭最凶之股,而后达到对各股土匪各个击破战略目的,并指出“苏军未退,蒋军未到时,剿匪是北满决胜的一环。”(14)
从1945年12月,北满五省均已展开剿匪斗争。开始时期,由于主力部队尚未到达北满,加之我军刚到东北时“招兵买马”的不利影响。当时采取的办法是号召部队老干部掌握连队,对新部队进行严格的成分鉴别,找可靠的农民成份,从班、排、连、营、团级级组织我军切实可以掌握的部队,开展剿匪斗争。到次年2月初,三五九旅及七师相继到达北满地区,使我军剿匪力量增加。因此,在此之后的剿匪战争,大股顽匪大部被消灭或击溃,短短数月之内就取得剿灭土匪的决定性胜利。结果是“土匪声势大下:地区小,人数减,民心失,情绪低”(15)。到1946年4月中旬,北满六十五个县,由我党控制的有五十八个县,其中“漠河、鸥浦、呼玛、奇克、乌云、同江、宝清七个县,正处于北满军区所属部队进剿之中”(16)。到5月中旬,“击溃顽匪四万余,匪伤四万人,我伤亡六七千人,缴获各种炮约二百门,机枪五百余挺,步枪两万余支”。(17)“经过九个月的努力,特别是去年九月到年底这一时期,合江、松江、龙江等地区在深山密林里,对土匪穷追猛打的结果,截至目前为止,东北解放区内之大股顽匪已肃清,著名的匪首姜鹏飞、谢文东、李华堂、孙荣久、张雨新等均为我军捕获,同时还有许多国民党委任的军长师长等被俘或击毙。”(18)
面对这些在日本血腥统治东北期间,受过伪满专门训练的,而此时又被国民党封官加冕的“国民军”。陈云在北满率先提出了动用正规部队进行剿灭土匪的战略决策。北满剿匪的成功不仅为深入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锻炼了各支新老部队,提高了我军的指挥艺术和作战水平,为我军在“四保临江”等重大战役中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经济——武装——再经济”
中共中央于1945年11月7日发出《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的党内指示,强调“要想战胜一切敌人,首先要将广大群众发动起来,做好群众工作”。(19)曾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的萧劲光回忆称:“军事工作打开了局面,鼓舞了地方群众的信心;地方群众工作的开展,又有力地促进和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在这方面,陈云同志是有很大贡献的。”(20)陈云到北满后,明确向地方各级干部提出“党政军的全部工作是农民运动”(21),并断言“群众能否迅速广大的发动是我们在东北成败的关键”(22)。
北满各市、县均以陈云“县委就是民委,民委就是农委,县委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23)的指示为工作总方针进行反清算斗争和土地改革发动群众。例如,黑龙江地区各省工委和牡丹江地委在农村发动广大农民向恶霸地主、汉奸走狗进行斗争。斗争的方式是召开群众大会,对汉奸、恶霸进行控诉,揭发其罪恶,根据罪恶情节予以惩处,对其土地财产实行没收,通过清算委员会或工作队把斗争果实交给广大群众处理。运动中各地实行发动群众、依靠基本群众与照顾各阶层群众利益相结合,政治斗争与经济清算相结合的原则,取得了重要成果初步发动了各阶层群众。(24)
发动群众工作展开之后,阶级敌人为逃脱党和人民的审判。首先是对我党地方工作团千方百计进行破坏。例如,合江省“(1946年)2月6日桦川大来岗收编的武装曲八叛变,将张铁军工作团搞跨。4月5日,桦川又发生捆绑工作团事件”。(25)其次是对广大群众进行翻把倒算。1945年磐石解放,斗争了当地恶霸苏兴周。民主政府本着宽大为怀,对他罚款后予以释放。但他不仅不知恩图报,反而怀恨在心,在国民党军进占磐石之后,竟组织了“复仇队”向人民反扑,进行翻把倒算,威逼贫苦群众退还分得的财物,并吊打控诉过他罪行的农会干部王海廷。呼兰恶霸地主分子孙振声,在国民党军进占呼兰后,对贫雇农进行翻把倒算。(26)但由于我军主力尚未到达北满和广大人民群众尚未得到充分发动、武装,此类事件时常发生。这严重影响了北满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及其我党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面对上述现实情况,陈云在其亲自指导北满分局所在地宾县县委发动农民的工作的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总结了宾县县委书记马斌成功发动农民的经验。陈云把马斌发动群众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工作方法,概括为“经济——武装——再经济”。1946年7月3日,陈云亲自为《东北日报》撰写《发扬马斌式的群众工作》的社论。他指出,当剿匪的部队打退满井地区的土匪后,县委书记马斌在组织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分地主粮食时,这些积极分子害怕像过去一样土匪打跑了又回来,害怕报复,主动提出要我们给他们发枪,进行武装自卫。马斌通过这些积极分子、贫雇农“连‘九一八前的枪,十四年未被敌伪搜去的都缴出来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马斌发现了东北社会的特点,找到发动群众的关键和规律,即经济——武装——再经济,被武装了的农民反对拥有武装的地主、土匪、大排,不断扩大农民已获得的经济成果。陈云要求“每个县委书记向马斌看齐,每个县出一个马斌,每个工作队里出一个马斌,我们要求到处有马斌,马斌到处有”。(27)一个月后,陈云郑重地向东北局和中共中央报告了“经济——武装——再经济”这一符合东北民情、匪情的发动群众斗争规律。
陈云发现、总结提炼并及时推广马斌同志发动群众的成功经验,到1946年4月中旬,北满我党控制的58个县,农民已经被成功发动武装的有16个县。这一发动群众斗争的规律,是陈云在北满时期对党的武装斗争革命法宝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成为了我党在东北如此复杂的斗争环境下,彻底剿灭匪患,把北满根据地发展成为兵源及练兵基地的关键。也正是在对这一规律的把握中,建立了巩固的北满根据地。
四、“财政经济问题即收与支的问题,亦即生财之道与理财之道”
陈云初到北满时,由于形势斗争的需要,急需解决剿匪和发动群众的问题。随着剿匪工作和发动群众工作的顺利进展,保证根据地各项财政供给,根据地的经济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1946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北满分局给所属五省的工委发出《关于目前解决财政问题的几点意见》中提出了,征收救国公粮,发展对外贸易;清算敌产敌资,恢复和发展工矿业;征收必要的税收,少量发行纸币等解决北满根据地的财政困难的措施。(28)3月13日陈云在通河干部座談会上特别强调,“财政经济问题即收与支的问题,亦即生财之道与理财之道。”(29)在生财之道方面,陈云提出财政收入的六个来源,即:一、清算敌伪财产;二、税收;三、发行公债;四、征收公粮;五、发行钞票;六、开展贸易。
据此,各地均把清算敌伪资产作为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对这些资财进行清理和没收,这不仅政治意义重大,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清理的主要物资是武器弹药、粮食、布匹、运输工具等。如松江省木兰县1946年财政收入为1371万元,其中变卖敌伪物资404万元,接收敌伪欠款l71万元,接收敌伪现款2l万元,三项合计为596万元,占财政总收入43.47%。(30)在处理和没收敌伪财产过程中,各地均组成敌伪财产管理委员会或敌伪财产调查清理委员会,以执行没收、保存、分配等工作职责。没收敌伪财产的范围,一般包括敌伪经营的各类工厂,如矿井;金融机构,如银行;仓库、当铺、商店、作坊等及所属资产。
废除苛捐杂税,增加必要税收。在陈云关于增加财政收入的指示下,各地方陆续颁布新的税收法令,废除伪满时期压榨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类苛捐杂税。3月牡丹江市政府颁布《牡丹江市暂行货物出入口税规程》,规定入口免税货物主要有:金属品、建材、电器材料、医药、粮食、油脂、盐、棉织品、燃料、皮革、牲畜等;禁止出口的有鸦片、麻药。4月合江省政府颁布《暂行合江省税规程》征收的税种有:营业所得税、酒税、不动产所得税、卷烟税、叶菸税、麦粉税。5月5日松江省民主政府成立,宣布伪满苛捐杂税一概免除,重新规定税目税率。
在发行钞票方面,针对抗战胜利初期有的省入不敷出,财政出现赤字的问题。1946年2月,陈云在参加中共松江省工作委员会召开的经济问题座谈会时指出,“一方面中国物资不断外流,另一方面许多地方都在印发纸币,这是物价高涨的根本原因”。(31)根据陈云的指示,各地都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控制货币发行。如l946年4月21日合江省委发出《省委关于本省财政经济工作决定》,规定银行纸币的发行应受省财经委员会严格管控,反对通过滥发纸币解决财经问题。经过各省市财政部门的努力,财政收入中依靠银行发行的部分由1946年的97.13%,降到1947年的31.23%。(32)
陈云认为开展对外贸易也是解决财政困难,增加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他说:“第六个来源是贸易。可以赚钱,也可能不赚钱,不容易做。”(33)1946年末,根据地同苏联作了我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最大的国外贸易,共计出口粮食一百万吨,总值一千亿元。换回布、装花、纺花、棉纱、线、盐、火柴、白糖、白报纸、票子纸、染料、汽油、煤油、煤炭、机器油等各类物资。这次对苏贸易在解决我党在东北地区的财政困难发挥了很大作用,开创了我党通过国外贸易促进生产的新途径。
在理财之道方面,陈云提出应主要采取紧缩开支、提倡节约、促进生产发展等办法。他说:“开支要紧缩。开支的重心在服装,原则是:重冬轻夏,守旧省新,提倡节约,防止浪费;搞生产。”(34)根据陈云的指示,各级政府积极倡导紧缩开支,提倡节约,防止浪费。如在1946年11月至1947年底,哈尔滨市政府机关部门原来的935人精简为350人,每月节约资金约400万元以上。同时,要求各局、科负责人停止使用马车,每月可节省草料费10万元,再加之其它方面的节约,共计节约1200万元。吉林省政府规定,自1946年9月1日起,各级政府及所属机关一律实行菜金自给。生产自给以农业为主,1947年东北解放区共恢复和扩大耕地面积达800多万饷,同时兼顾发展养猪、养鸡、采野菜、磨豆腐、打柴等副业。1947年3月14日,黑龙江、嫩江两省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地方机关、学校,除衣服、粮食外,其它如伙食、办公、杂支、津贴都要做到自给,如果实在存在困难,也要做到自给五分之二。要求嫩江、黑河等缺粮地区,必须自给粮食四个月。陈云提出的生财、理财之道,对于打破国民党对我党在东北地区的经济封锁,活跃市场,解决东北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困难,特别是对东北根据地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
结语
在以陈云同志为书记的北满分局的领导下,到1946年7月,我党在东北地区建立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北满革命根据地,成为了我党在整个东北地区的战略大后方。同时陈云在北满率先提出并实施的武装剿匪、发动群众、发展根据地经济等工作方针,不仅在当时为西满、东满、南满等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其中蕴含的“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哲学思想;努力发展经济,密切联系群众的民生思想,更是为我们今天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不懈奋斗的精神宝库。
注释:
(1)《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3页。
(2)《陈云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430页。
(3)《雅尔塔协定》又称《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是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的秘密会议期间,背着中国签订的秘密协定。这一秘密协定中有多处涉及中国利益,其中包括罗斯福用中国的主权去换取斯大林早日对日在东北作战的承诺。直到1945年6月苏联才将会议内容通知国民党政府。
(4)《陈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0页。
(5)《陈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1页。
(6)1945年11月22日,刘少奇给身在重庆谈判周恩来的一封电报中首次使用了这八字方针。同年12月28日毛泽东在同意并回复以陈云为首的北满分局起草的《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电文中,再次使用了这八字方针。强调建立这种根据地的地区,不是在国民党已占或将占的大城市和交通干线,也不是在其附近地区,而是在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这是党中央对陈云提出的“建立三大城市外围及长春铁路干线两旁的广大的巩固根据地”建议的认可和进一步具体阐述。
(7)周喜峰、隋丽娟主编,《黑龙江史话》[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5页。
(8)“背靠沙发”是指北满北靠苏联,西接蒙古,东接朝鲜半岛形如沙发一般独特的地理优势。
(9)刘转连:《转战北国千里雪——忆359旅在东北的剿匪斗争》。载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著,《解放战争时期过渡阶段军事斗争·回忆史料表册参考资料》,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第375页。
(10)连永新,《东北解放区剿匪争的特殊性》,《哈尔滨师专学报》1998年第4期。
(11)《陈云文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59頁。
(12)《陈云文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66页。
(13)《陈云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34页。
(14)中共中央北满分局给北满各省工委的电报,1945年12月16日。
(15)《陈云文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92页。
(16)《陈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3页。
(17)陈云、高岗给中共中央的电报,1946年5月25日。
(18)黑龙江省档案馆编,《剿匪斗争1945.9-1949.10》,1982年版,第139页。
(19)《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2页。
(20)《萧劲光回忆录》,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年版,第172页。
(21)《陈云文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92页。
(22)陈云在直属队干部会上的讲话提纲,手稿,1946年1月28日。
(23)《黑龙江日报》,1945年12月19日。
(24)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共黑龙江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下册)[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605页。
(25)《李范五回忆录》,中国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33页。
(26)崔巍主编,《磐石党史资料第一辑》[M],中共磐石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1988年版,第124页。
当时磐石县和呼兰县都隶属哈尔滨市。
(27)《陈云文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48页。见1946年7月3日《东北日报》。
(28)中共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宾县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中央北满分局》[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第598页。
(29)《陈云文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09页。
(30)《木兰县1946一1947年5月财粮工作总结》。
(31)《陈云年谱》(第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449页。
(32)东北财政部1949年5月订《l947年度财政收支总结表(1947年1月至1947年11月止)》。
(33)《陈云文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11页。
(34)《陈云文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11页。
作者简介:刘拥锋,男,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现代史研究所硕士;李正鸿,女,副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现代史研究所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