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7-03-10顾菠
【摘 要】认可与赞赏,总会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学生时代,作为学生的我在教师的认可中,激发了自己的潜能,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教学时光,作为教师的我在唤醒学生,帮助他们遇见更好的自己;管理时段,我在助推教师,催生他们遇见更好的自己。我将自己的潜能尽情地发挥出来,与学生和教师同生共长。
【关键词】激发潜能;语文天地;课题研究;同生共长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2-0070-03
【作者简介】顾菠,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国英小学(江苏常州,213022)校长,高级教师。
在认可中,老师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小波(曾用名顾小波),你来叫‘立正”。二年级的解老师对着全班同学说。“天啊,这可是班长的‘活呀!我是谁?我怎可有此礼遇?难道是新调来的老师弄错了?”诚惶诚恐的我无法按捺内心的激动,第一次叫“敬礼”时额头叩响桌面的场景,如今仍然历历在目。后来,我专注读书,从那一年起,我家墙上就有了“三好学生”奖状的专用阵地。四年级,解老师又成了我的老师,他让我当“小老师”带徒弟,我像模像样做起了“小先生”,常得到老师的赞扬,于是在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当老师的种子。亲爱的读者,您可曾知道,年幼的我曾因合不上外婆的数数节拍,跟不上幼儿园教师和小朋友的节奏,从而被家人视为“弱智”。今天我竟有这样的学习前程,我不曾想到,家人也不曾想到。
带着点燃的求知欲,小学毕业的我竟然在一天内自学了初一的《代数》,缠着同村的学姐教完26个英文字母,开始咿呀学习第二语言。没有人引导我这么做,只是自己突发奇想而已。开学了,数学任课教师宗老师发现班级里有这样一个“特殊”学生,不仅每堂课期许地看我,叫我回答难题,而且还在全年级新生集会上重点表扬了我的自学精神。自此,我迸发了自己的小宇宙,在宗老师的教学历程中,我的数学成绩几乎是满分。亲爱的读者,您可曾知道,当年数数都艰辛的孩子,怎可能偏执地爱上数学?我不曾想到。
“顾小波你到湖塘桥实验小学实习。”师范班主任徐老师对我说。那时,我们都是回自己所在乡镇的学校实习,到湖塘实小实习是学校按每班仅有3位名额挑选的,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挑选出来。转身离开徐老师,我才猛然警觉事态的紧迫,一面是老师的决定,一面是自己的无备,倘若在实习的时候丑态百出,丢自己的脸是小,丢老师和学校的脸面是大呀!于是,我穷尽所有时间泡图书馆,找资料,做摘抄,在三年级语文的世界里摸索,丝毫不敢懈怠。当我与三(2)班孩子其乐融融共度到第四日的时候,教导处告诉我准备把我调到二(3)班教数学,弱小的我怎能承受如此玩笑?但我什么也没说,咬咬牙,挺住了。没想到,我在五所学校的实习生汇报课中荣获一等奖,还得到了庞校长的专门接见。
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是何等幸运,学习的每一站台上,都得到了恩师们的引领。生命中的这些教师触摸到了我的心灵,唤醒和鼓舞我,他们的一个手势、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足以支配我的心灵,满足我的愿望。正如天主教慈善工作者特蕾莎修女所说“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对爱和感激的渴望要多于对面包的渴望。”我用自己的方式感觉、熟悉、遵从老师。记得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中说:“大多数人既能敏捷地思考,又能灵敏地学习,因为此种灵敏是与生俱来的。正如鸟生而能飞,马生而能跑,野兽生而凶残,唯独人生而具有慧敏而聪颖的理解力。”绝大多数儿童都大有培养前途,如果在以后的岁月中这种希望成了泡影,那就说明缺少的不是天赋能力,而是培养。感谢生命中的这些教师,让我经历那么多不可思议的“想不到”,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在唤醒中,帮助学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给孩子们以阳光,这是我为人师第一传承的,是我最真诚的意愿,更是我恪守的教育职责。
孩子们爱上我和我的语文课,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课堂上是平等、自由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课堂里享有表达、赞赏的机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课堂里学有所获。在孩子们的记忆里,他们一定不忘在《新编卡通人物故事》的习作课里放飞想象,自创“巫影娃娃”等卡通形象,自编“孙悟空大战奥特曼”“灰羊羊与喜太狼”等故事。不忘在《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课堂里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畅谈,分享这座五彩缤纷的花园,体悟这座自由自在的精神家园;不忘在《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课堂里,品读到人物外貌描写可以分两处安排的匠心独运;不忘在《装满昆虫的衣袋》的课堂里,他们就是小法布尔,在原野里捕捉自己钟爱的小昆虫……在语文教学的情境里,我们与作者一起情感共振,那是我最沉醉、最觉曼妙的课堂。
一位記者曾问我:“您感觉语文课堂能带给孩子怎样的生命滋养?”我说:“如果我们细读书中的一些人、一些故事,甚至一棵树、一幅图,均可从中获取能量,汲取生命的养分,默默滋养自己。”如贫穷的法布尔常年节衣缩食,年复一年地研究昆虫,生命的最后35年守着荒石园,将研究成果精心写进《昆虫记》。再如青海高原那一株柳,它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惧”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凝聚全部身心之力与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发展并壮大起来,终于成了高原上一道美丽的风景……教师是不同的读者,完全可以将这些滋养自我的营养,悄无声息地在课堂上濡润学生。久而久之,孩子们自然而然地会把自己投射到身边的人,并与之进行心灵对话,烛照自己,慢慢地变得美好、向上,充满正能量。我想这是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精神层面的生命滋养。我还想在课堂上,让师生围绕一个主题,彼此积极思维、畅快表达、互相倾听、思辨,共同分享思维的过程、结果、路径与方式,“行走”在这样的课堂生态园里,是教师带给孩子生命的另一种滋养。
孩子们爱上我和我的语文课,还因为课余,我愿意留在他们身边,面批他们的作业,发现进步与优秀作业,会毫不吝啬地赞美与推崇他们;发现问题,他们也非常乐意,“自豪”地与我“展示”思维的过程,那一刻,仿佛不是他们做错题目,倒是我批错似的。我愿意分享他们的点滴进步,愿意倾听他们成长的烦恼,愿意解决他们的困惑。
孩子们爱上我和我的语文课,更因为我跟他们“同龄、同趣、同心”,我与他们在一起,很自然地会把儿时的自己和当下的他们对接,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我与他们分享童年自由、愉快的生活:夏夜,全村人围聚在一起,边看边议《射雕英雄传》;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野外挑马兰、捏泥人……在我记忆深处,还有两个历久弥新的场景:一是暑假的时候,我在码头上一边捶打衣服,一边在找寻浮水的小乌龟。因为我曾在《山海经》里读到一则由人变龟的神奇而怪诞的故事,总希冀它显身,满足自己强烈的好奇心。二是夏夜时分,我们几个小伙伴摇着蒲扇,围坐在隔壁爷爷、奶奶身旁,缠着他们讲故事、出谜语、唱歌谣、念绕口令等。在那个生活不富裕的年代,《山海经》《365夜》和爷爷奶奶们的故事在启迪我的想象,丰盈我的大脑,如今的我依然爱幻想,也许源于儿时那些放飞的“阅读”吧!如今的我依然爱玩乐,也许源于儿时那些自由的“游历”吧!因此,我与家长共同努力——给予孩子一个愉快的、丰富的童年,让孩子打开大自然这本书,让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让孩子与书籍相依相伴。
我的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在公开课的舞台上朝气蓬勃,他们包揽年级组课外阅读活动之“一站到底”的冠亚军,他们在班刊、qq空间平台上尽显风采,在报纸杂志上独占鳌头,甚至积集成册,出版“个人专著”,他们活跃在各种活动和比赛的现场……毕业时刻,安妮说:“顾老师,是您打开大自然这本书,使我对语文产生了兴趣,让我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汉妮说:“顾老师,您是我的朋友,也是我最敬重的老师!”梦天说:“您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关怀我们。在我学习受挫的时候,您会鼓励我走向成功……您的教育之恩,我是永生难忘的。”
在推进中,催生教师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何在年轻教师的心中激发起想变得更好的愿望,催生他们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在推进校本研修中,倡导三项研究,实现三种对话。
(一)移植研究,实现“教师与自我对话”
现代教师培训应当继续开发“在行动中学”的思路,采用“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模式,造就教育研究者(顾泠沅语)。因此,学校引导教师进行移植研究,即运用别人的经验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并鼓励教师进行“即时案例”的撰写,促使他们及时、自觉地反思,将移植的教育经验与教学行为有机融合。
(二)课例研究,实现“教师与同行对话”
实践性智慧是无言的,它蕴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中,难以通过他人的讲授获得,只能在具体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教师面对日渐深入的课程改革,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因此,我校在备课组和教研组内开展课例研究,即备课组成员人人设计教案,开展集体备课、备课组内第一轮课堂实践与修正、教研组内第二轮课堂实践与修正……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穷追不舍”,在“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了教学研究的良性循环。
备课组是研究的最小细胞。我们把同年级教师集中在一个办公室,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研究氛围,为教师自发研讨提供方便。如今,这种不拘时间、地点、形式,可随时发生、结束的同伴互助盛行在我校,既锻炼了教师个人,又提高了团队实力。
(三)课题研究,实现“教师与专家的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学习努力夯实“科研兴校,科研强师”基础,从而充分调动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
学校扎实推进的主课题“基于教材的课程整合有效性研究”荣获江苏省教学研究第七期课题成果一等奖。后继,我们又投入了另一个省级课题“基于苏教版教材的‘自悟自构式习作教学研究”,仍旧是骨干引领、全员参与,追求学科组共同的价值取向,实现研究效益最大化,《小学“自悟自构式”习作教学探究》一书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提升了校本教研品味。
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中,教師们深深地感慨:教育不是无节制的“放养”,无节制的“放养”会导致教育的混乱。教育也不是“圈养”,“圈养”的教育是没有生机与活力的教育,甚至会走向“反教育”。在“放养”与“圈养”之间,充分认识到“引领”的作用。专家的引领真真切切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增强了教师的“造血”功能。教师们在专家的引领下,从理解到行动,在真做的历练下,进行了“质”的研究,从“虚假”走向“真实”,在张扬与维护科研道德的大旗下,竭力做一个求真的研究者。教师们觉得这一过程就是学飞,跌倒了,起来,再跌倒,再起来,虽然不断地反复,过程也很漫长,但羽翼逐渐丰满。也许就是这一次次的真做,赢得了各级专家的肯定与鼓励,给了我们褒奖,催生了教师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为学生,教师一次次的认可,激发了我生命的潜能,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作为教师,我极其珍惜学生对我的信任,一次次给予的惊喜,成为支撑和温暖他们心灵的亮点;作为管理者,我引领教师行走在专业发展道路上,敦促他们拾级而上。认可与赞赏,总会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对生活怀有一种感动、感激、感恩之情,这是流光溢彩的人性之辉。<\\Ysc01\d\江苏教育\2017年\2017管理\01\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