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要把自己当阿猫阿狗看文
2017-03-10雷军
雷军
我在刚刚创办小米时讲过一句话:当台风来的时候,连猪都会飞。这句话的解读各种各样,我想表达的意思有两层:第一,在我们默默耕耘企业的时候,不要忘记抬头看路。
我创业至今已有二十七八年,在如此漫长的创业之路中,一开始我们坚信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厚积薄发。后来我觉得,除了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把两者有效结合在一起,当历史性的机遇扑面而来的时候,拥抱它。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机遇造就的。当你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时候,你对未来趋势的看法、长期的愿景都非常重要。很多人在风口面前属于机会主义,没有厚实的基本功,就算飞上天也会掉下来。
第二层意思可能大家都听不懂:“风口的猪”,本质在猪上。这是在提醒每一个创业者,包括我自己,不要把自己当企业家看,要把自己当阿猫阿狗看。每一个创业者在成功之路上都历经坎坷,还经常被误解,如果没有非人的决心,就不要来创业。我在创办小米的时候告诉自己:我都是“猪”了,我都躺在地板上了,没有人能击败我。
基本功永远是每个企业最重要的事情
以小米今天的规模和异常复杂的商业模式,很多人不一定看得懂小米。我把小米遇到的困难简化到最核心的两个:
第一个困难:小米到今天已经成立六年半,从起步时只有十几个人,不到5年的时间,公司员工超过1万人,营业规模超过100亿美元,创造了商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这是一列高速运行的火车,但无论什么企业都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成长,小米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比如,是不是有很多应该做和没有做的事情?是不是有很多我们应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
我不是第一次创业,所以我深知,如果任由小米这样高成长几年,积累更多问题,很容易崩盘。去年年初,小米提出了“补课、减速、调整”,让大家忘掉KPI,通过抓住问题的本质来解决问题,夯实基础。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基本功永远是每个企业运行时最重要的事情。
第二个困难:怎么突破商业模式的障碍。小米刚成立的时候运用了高效率的模型,我认为传统渠道的效率非常低,就把我们定位成了手机电商。电商在过去这些年里欣欣向荣,增长非常快,造就了阿里、京东这样的巨无霸企业。
就电商市场而言,我们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在电商市场的手机份额遥遥领先。但回头看,今天电商只占商品零售总额的10%,手机行业可能更大一些,却也不到20%。当传统零售和传统渠道依然占领手机行业80%的市场,就算小米在电商中占50%的份额,也仅仅只能达到整个市场的4%。
将这两个问题摆在桌面上时,我觉得第一个问题比较好解答,当我们认识到基本功的重要性时,整个问题已经在解决的过程之中了。第二个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其中最难的一点,就是怎么在我们推崇的效率模型下走出电商。
为了活跃市场,总需要几条“鲶鱼”
我创办的卓越网在卖给亚马逊之后于2007年上市,当时我实现了人生最美好的状态,已经算半退休了。在退休状态下,我帮助一些创业者无意中进入了天使投资行业,成为早期天使投资行业的推手。做了三四年天使投资后,在40歲那年我思索着,能不能干点更大的事情。我要的不是舒服和惬意,而是能够帮助别人。
我拥有的最强大的武器就是互联网思维。过去20年我做软件业务,最近10年我做互联网业务,我多次被互联网击败,屡战屡败,深知互联网有多恐怖。
2010年,我开始思考,我们能帮助中国社会解决哪些问题。我看到的现状是,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但我们的产品做得很差。当我了解到这些时我想,我认识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每个人都有非常强的进取心,都想把东西做好,为什么中国老百姓不满意?为什么逢年过节发达国家、发达城市的商店挤满了中国人?
我当年投资了凡客。在了解细节之后我发现,衬衣的加工成本在15—120元之间,但商店都会加价十几倍以上,而女鞋一般会加价5—8倍。
加价率这么高,企业其实也不怎么挣钱。企业面临的困难是市场费用、广告费用、渠道成本、零售店成本越来越高,促销员的工资越来越高。所以,当传统产品遇到困难时,只有两条出路:第一,提高售价;第二,降低成本。我身体力行地做几个行业,给大家示范。我的初衷是做条“鲶鱼”,搅和一下,让整个行业沸腾起来。
发达国家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六七十年前的美国,任何一件商品只要入驻商店,价格都要翻番,因为需要45%的毛利率。但沃尔玛创办的时候,创始人提出只赚一半的钱;而COSTCO则规定,任何商品的加价率只能在1%—14%之间,所有毛利率超过14%的都需要额外批准。
我们学到的管理经验是毛利率越高越好,每年都要提高毛利率,这两家公司的管理经验和我们学到的知识恰恰相反。也正是他们这样的决心,让世界发生了变化。
我曾说过一句话也被歪曲过,“我们中国有很多企业总喜欢挂个标语,‘把顾客当上帝。中国信上帝的没几个,把顾客当上帝就是忽悠,你敢不敢把顾客当朋友?”
我研究了沃尔玛、无印良品等一系列品牌,发现了一些规律——要做感动人心的好产品,需要技术、创新和好设计。消费升级以后,设计异常重要。基于这一点,6年前组建团队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8个合伙人全部是研发背景,其中5个人是从美国回来的,还有2个是设计师——我们极度重视技术、创新和设计。
如何破解电商
如何破解电商这个模型?是我过去两年考虑的问题。
一旦涉及到现场,所有人众口一词地告诉我要有利润空间,要溢价,卖得越贵越好。但是这种模型肯定不行,我要用互联网思维,去仔细想一想怎么帮助传统的销售渠道、零售店、连锁店做生意,这里到底有没有机会。
我重新思考了小米的模式,互联网思维中最重要的就是用户体验和高效率。在我初步想清楚以后,我认为小米的商业模式不应该是电商,应该是新零售。电商其实是新零售的一种,新零售的本质是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武装整个零售业,使零售业具备高效率。
去年2月,我开始做连锁店,全部是小米自营,自己管理、自己运作。我想看一看,我到底能做到什么样的效率。到去年年底,我开了51家连锁店,每平米有26万元人民币销售额,是同行的20倍,有13家以上年化后能突破1亿元销售额。
我们所进入的任何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人流量都是最大的,一间两百多平米的店做传统生意的话,有100万元营业额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们很多店都能做到一千多万元一个月。我今年的目标是开200家连锁店,3年内的目标是开1000家。我相信,仅小米之家自营部分,在世界上单独拿出来,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连锁店。
我们第一年的成绩单,单店费用率最多到营业额的7%,整个连锁店需要9% 的成本,现在大家关心的问题是可不可复制。我认为把连锁店做好是很难的事情,但是真正做好了,也是为所有连锁店走出了一条新路——不是不停地提高毛利率,不停地压榨客户,而是跟客户共赢。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挺不理解的,小米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产品?
我们以手机作为切入点,来实现我的商业理想。当手机获得成功之后,我的任务是研究这个模式可不可复制。
所以3年前,我们提出了生态链计划,帮助100家创业公司实现自己的梦想,到现在为止还有77家健在。我们会让好的产品加入小米生态链序列,用小米的力量帮他们推广,同时也使小米之家具备了一定的品类丰富度。
目前小米之家里有二十多个品类,并不算多,因为手机是一个低频消费的产品,如果没有高频消费产品进行搭配的话,店里的人流量是远远不足的。
我们在创办小米的时候,所定义的商业模式就是科技业的无印良品,要保持一定品类的丰富度,使小米这个整体的商业模型成为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