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来源

2017-03-09吕镜珍

广西教育·D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优秀教师青年教师课程标准

吕镜珍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尤其需要树立教育理想,更新教育理念,再造专业精神,充实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提升教育智慧。立足于我校青年教师培养,本文以生物学科为例,从四个方面谈谈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来源。

一、从课程标准和两种教材中汲取丰厚学养

(一)准确解读课程标准

各学科课程标准充分体现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如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等;课程标准还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对教师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无论哪一个学科的教师,都要结合教材认真研读本学科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改背景下本学科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对课程标准有关本学段的教学要求尤其要有精准的把握。

对于高中教师来说,除了准确解读本学科本学段的课程标准,心中始终还要存有高考这个目标,尤其在高三阶段,为了把学生顺利送入理想高校,每一年的高考考试大纲也应该成为一个必须要认真研读的不是“课程标准”的“标准”。

(二)深入研读两种教材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教学上这法那法,研读不透教材就是没法。”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载体。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准确解读课标和考试大纲,深入研读高中教材,把教材读懂读透,这是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把教材读懂读透了,才能做到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对于高中教师来说,仅仅研读高中教材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研读相关的大学教材。

1.高中教材的研读

深入研读高中教材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须抓住教材的关节点,深入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1)研读的必要性。一线教学中之所以会产生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读懂读透教材的缘故。例如关于“胞吞胞吐是否属于跨膜运输”的争议,其实在教材中是有隐约表述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在介绍了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之后,有这样一段过渡文字:“载体蛋白虽然能够帮助许多离子和小的分子通过细胞膜,但是,对于像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的运输却无能为力。可是大部分细胞能够摄入和排出特定的大分子。这些大分子是怎样进出细胞的?”紧接着开始介绍胞吞和胞吐的内容。由此过渡句不难作出如下判断:胞吞胞吐确实属于跨膜运输。由此可见,用心研读高中教材是非常必要的。

(2)抓住关节点研读教材。既然研读高中教材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用心去研读呢?笔者以为,高中教材研读应抓住以下关节点。

第一,结合课程标准,从总体上准确把握每一个模块每一个章节的基本内容、学习意义和教学建议。如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并在课标的“实施建议”中对组织好探究性学习提出了四点要求:①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②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③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④探究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成为惟一的方式。教师只有准确理解这些要求,才能恰当组织探究性教学活动。一些赛课中出现的不顾内容特点滥用探究性教学的做法,大多是没有正确领会课标要求所致。

第二,研究每一个课时的所有内容,包括导语、栏目、图表、文本、实验等,并特别注意研究导语和过渡句、过渡段,准确理解编者意图,有效组织教学活动。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为例,教材在“问题探讨”中展示了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来认识半透膜的作用,为本节讲述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打下了基础;“本节聚焦”以3个问题呈现本节的核心內容,提示本节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发现原生质层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并对如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提供指导;“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则通过“资料分析”呈现,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这就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编者在进行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不仅注意到了知识的层次演进、环环相扣,而且注意到了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要求。关于过渡句、段的作用,我们在“研读的必要性”中已有所表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研究课外作业和试题。对于大量的课外作业和试题,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会做”即可,而应从编者的视角去分析和评价这些习题的真正价值,弄清其命题意图和解题思路。例如生物教材中每章后面的“自我检测”中都有“画概念图”的要求,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画概念图的方法,而且是希望学生养成画概念图的习惯,以利于学生及时梳理所学过的知识,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四,研读教师教学用书,检验、促进并反思自己在精读教材时对教材的理解,实现对教材更深入、精准的把握。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为例,教材中出现了“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句子,这是否意味着不同代谢状况的细胞中核孔的数量会不一样呢?教材没有进一步解说,但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却有“随着细胞类型的不同和细胞生长阶段的不同,核孔数目有较大的差异”这样的描述,显然,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描述更精准,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考虑到目前的高中教材有多个版本,各有优劣,教师在深入研读所使用的统一教材之前,应对其他版本的教材有个基本的认识,在通读的基础上抓住各个版本教材的特点,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适当整合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图形、表格、案例等教学资源,为自己深入浅出教学“添砖加瓦”,便于学生更为精准地理解教材内容。

2.大学教材相关内容的研读

研读相关内容的大学教材,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1)帮助学生加深对高中教材相关内容的理解。在进行高中教学的过程中,从落实新课标的能力立意考虑,教师很有必要研读相关学科的大学理论教材,从中汲取更为丰厚、专业的学养,以利于自己有的放矢地对高中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可补充的内容就有不少,包括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四个层次、蛋白质的变性、溶酶体的发生、生物膜的发生与转运、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核孔复合体、细胞周期长短测定方法、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光呼吸、奢侈蛋白和持家蛋白、干细胞的类型等。

新课程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高,教师需要有更深厚的专业知识方能应对。高中教材是根据高中课程标准编写的,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重点选择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但是因为部分内容的描述过于简单,导致学生理解上的诸多困难。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1节关于静息电位的描述,只有这么一句:“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至于静息电位为什么是“内负”,教材中没有相应说明,致使学生很难看懂该章节后面的练习题中出现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图形,并因此多有误判。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可在大学教材中选取相应内容做出补充,比如在杨秀平主编的大学教材《动物生理学》第2版第28页就有相关的论述。

(2)衔接高考应试需要。近年来,不少高考题的素材来自大学教材,这提示中学教师要适当选用大学教材的有关内容来拓展教学。以遗传变异类知识为例,近几年部分高考题已经涉及单体、缺体和平衡致死系等现象,如果教师授课时曾经补充过相关知识,就能有效减轻考生对题目的陌生感,进而提高答题信心和答题效率。

二、从优秀教师身上传承专业精神,从同事的教学案例中发展专业技能

(一)从优秀教师身上获得专业引领

我校每个学科教研组中都有不少优秀教师,他们教学水平高,教学风格各异,都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可挖掘的“优质资源”。

优秀教师的精神品质是特别需要青年教师认真学习的。优秀教师善于学习与创新,对教学有着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而且能在工作中感受到职业的幸福,这种幸福感是他们持续创新不竭的动力源泉。

优秀教师的课堂应当成为青年教师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理想殿堂。优秀教师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研究透彻,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重组教材,选择最恰当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真正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比如对于遗传定律的教学,优秀教师可以改变教材的编排顺序:从“减数分裂”切入,先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传递规律,再过渡到产生配子的类型及子一代自交或测交的后代类型;还可以从分析典型现象切入,再过渡到非典型现象;等等。

(二)主动开放自己的课堂,请求名师或同事诊断、引领

青年教师可以主动邀请其他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来听自己的课,或者请求同事协助拍摄自己的课堂录像、请求同组教师评课,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包括内容教学不当、讲台站位不当、没有关注到教室的某些角落等,及时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多听课,善于从同龄人的教学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

作为青年教师,不仅要听优质课,更要研究同辈人的家常课,而且要善于从同事家常的教学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所谓旁观者清,青年教师在观摩同辈人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别人课堂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学习优点、反思不足,进而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同样的不足、以后如何改正。对于课堂中的有些问题,青年教师由于自己知识、能力、见识和经验的不足未必会有清醒的认识,比如语言啰嗦、思维混乱、口头禅过多等,这时教研组组织的听评课活动便可以帮助他们认清不足,并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尽量避免。

三、从互联网和专业期刊中获取学科前沿动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一)盘活互联网资源,为我所用

互联网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对于生物学科来说,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生物备课大师、高中生物组卷网等网站中都有丰富的课件、微课、教学案例和各种备课资源,K12教育论坛中的“生物教学论坛”还为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很多疑难问题可以通过网络研修得到化解。但是,互联网上的有些内容缺乏科学性,需要认真甄别,尤其是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例如,关于“B细胞增殖分化是否需要淋巴因子”,网络上就出现了与教材提法相反的观点,我们不能盲目选择信或不信,而应结合专业书籍认真研究、甄别,此外,还可以设法从本学科权威专家的解读中去求证观点的真伪,便于自己去伪存真。

(二)用好专业期刊

专业期刊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實效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师益友。以生物学科为例,适合中学教师阅读的专业期刊有《课程·教材·教法》《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学》等,这些期刊立足基础教育改革前沿,兼顾教育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倡导学术争鸣与创新实践,注重新课程资源开发与考试评价研究,全方位展示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为指导一线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由于中学生物的科学性具有相对性,生物教师犯科学性错误的可能性比其他学科的教师要大得多,如果在教学中出现一点科学性错误,就会被“一票否决”。如何正确看待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性问题呢?一线的生物教师们心里没底。《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2期刊载的胡继飞教授《关于生物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中提出了三个观点:1.中学生物的科学性具有层次性;2.中学生物的科学性具有情境性;3.生物教学不能滥用科学性原则。这篇文章教会了生物教师如何处理此类问题,把握好生物教学科学的“度”。

四、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从学生中采集优质的课程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所用。高中生知识面广,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看问题的角度通常异于教师,他们不断提出新问题促使教师思考、学习、进步,他们在某些方面的知识甚至超越了教师。当“师不必贤于弟子”时,教师要学会挖掘学生中的优质课程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课程内容。例如,生物教师解答遗传概率问题时大多采用分解相乘法或者配子相乘法,这两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繁琐,部分学生运用数学方法来讨论基因频率,再用基因频率的方法计算子代的概率,整个运算过程简洁而清晰。

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问题事件中生发出新的课程资源。比如教师在应对自己未曾经历的学生问题或者难以给出解决策略的教学事件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开展课堂探究,也可以把问题留给学生课后去研究,或者自己在课后亲自查阅了相关资料之后再给出答案或者解决策略。教师记录下以上问题解决的过程及从中汲取到的经验教训,可能会因此升华出新的教育思想,使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总之,高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来源有很多,研究课标和教材能使高中青年教师获得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养分;互联网和专业期刊能使高中青年教师开拓视野,提高认识,更新知识;身边的同事和学生是高中青年教师不断发现和完善自我的强劲动力。高中青年教师应不断拓展并充分利用好身边的各种课程资源,不断学习、积累,吸收、内化,并为我所用,从而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利于自己尽快成长为优秀的教师。

[本文为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课改背景下促进高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2015B045)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优秀教师青年教师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
——记全国优秀教师朱阿娜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