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盛名
2017-03-09侯燕俐
侯燕俐
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Valentines),这点我们已经知晓。商家们早早摩拳擦掌,情侣为见证浪漫掏腰包。但情人节的前一天也就是2月13日居然也有什么说法么?
有的,而且是一个越来越流行的生造的节日——所谓的女闺蜜节(Galentines Day),也即Girls+ Valentine。這个节日渊源来自于2010年美国的情景喜剧《公园与游憩》(Parks and Recreation)。 剧中人物莱斯利·诺普( Leslie Knope) 将这一天定为女闺蜜欢聚一堂庆祝友谊的节日。
这个从电视剧集走向现实生活的女性“情人节”逐渐在美国盛行,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以至在英国的生活方式杂志也能读到相关的编辑推荐。不少敏感的商家更是跟进,对闺蜜间如何互赠礼物献言献策,将这一节日视为促销商品的又一个购物节。
想想国内的“双十一”光棍节狂欢购物,2009年由淘宝发起,并形成行业风潮,至今也不过8年光景。至若光棍节的来源,广为认可的说法是起源于南京大学。1993年,南京大学“名草无主”寝室4个大四学生每晚举行卧谈,一段时间的主题都是讨论如何摆脱光棍状态,他们创想出以即将到来的11月11日(数字1象征“单身”)作为“光棍节”来组织活动。光棍节逐渐发展成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学里的一种校园趣味文化。随着高校学生的毕业,这一虚构的节日又涌向更大的社会空间,直到淘宝抓住了商用的先机,不断推广开来。
无论“女闺蜜节”还是“双十一光棍节”,都是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社会思潮产物,分别对应了渐长的女权主义和日增的婚恋压力。但并非所有虚构的节日都能得到病毒式传播,无论是嫁接在现有节日基础之上的文字游戏,还是让人忍俊不禁的生动意象,他们都必须得有趣、好记。
再比如,男士间生造的“11月留胡子日” (Movember),也即 Moustache(胡须) + November(11月)。该活动起源于2003年的澳洲墨尔本。据说,发起人一次跟兄弟们感叹女同胞有个小病小灾就能得到社会上的关注,而男人一贯被安排硬汉人设,得了病也不愿公开表达,缺乏关爱。怎么办才能让大家重视起这个事儿?
于是他们小范围召集了30位男士利用11月这一个月时间留起来小胡子,看能不能带起一波时尚热潮。2004年,这个只是心血来潮的留胡子运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他们开始建立留胡子基金会(Movember Foundation),并发起募捐活动,将筹款捐献给澳大利亚前列腺癌基金会( Prostate Cancer Foundation of Australia),资助关注男性健康的健康项目。后来这个“11月留胡子日”慢慢传到了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爱尔兰、西班牙、芬兰、捷克、南非、荷兰、法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规模也从最开始的30人成为了世界性的慈善活动。
社交媒体上,11月这段时间也都会有人纷纷上传留胡子的照片,成为“Movember”的活广告。据称,下巴上的胡子(Beards)或山羊胡(Goatees)不作数,而为保持绅士风范,鬓角则不能留胡子。
“11月留胡子日”自2003年发起活动,已在全球筹集善款超过4亿英镑,资助了1200多个关注男性健康的医疗项目。这个节日有效地唤起社会上对男性健康的关注,鼓励他们积极去医院看病,提高对易患癌症的检测率,提高健康水平。
为什么人们要在传统节日之外制造各式各样新奇的庆祝理由呢?知识问答网站Quora上一位获得赞成票最多的读者认为:这是我们进行有意义社交和打破日常惯例的机会。根据人类心理学,我们每过15天或1个月就需要一些变化来保持自己的热情和能量。
音乐节也算不上什么新鲜的概念了,他们往往出现在夏秋的狂欢时分。但如何独树一帜,形成相对稳定的用户期待呢?始创于1970年的英国格拉斯顿伯里(Glastonbury)音乐节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露天音乐节和表演艺术节,每年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为英国经济带来的贡献超过1亿英镑。
那么后来者如何重命名新的节日?缩小范围,突出特色。比如创立于1998年的奶油地(Creamfields)音乐节,只专注于舞曲,耕耘数年,成为英国最大的“舞曲音乐节”。而上个世纪50年代兴起的雷丁(Reading)和利兹(Leeds)音乐节则在70年代从爵士和布鲁斯音乐节转向摇滚音乐节。
并非所有的虚构生造都能得到赞赏。BBC最近刚刚播放了纪录片《最大的文学丑闻:JT勒罗伊的故事》,讲的是美国传奇作家JT勒罗伊(JT Leroy),宣称自己是变性人,自1999年首部小说《萨拉》 (Sarah)出版后成为公众人物。在书中,JT称自己的童年在黑暗中度过,过着流浪生活,还染上毒瘾,接受过心理治疗。
然而,这本书的真实作者是一个叫劳拉·艾伯特(Laura Albert)的女人。JT勒罗伊是一个并不存在的虚拟人物,却由劳拉丈夫杰弗里·克诺普(Geoffrey Knoop)同父异母的妹妹萨凡纳·克诺普(Savannah Knoop) “代理”,后者常常以假发和太阳镜示人。不少社会名流和知名作家信以为真,甚至与JT合作拍电影。纪录片里劳拉试着解释自己为何必须隐藏在一个假身份和代言人身后的心理动因:年少时受到父亲朋友侵犯,长期自卑所致。她指着手中的图书自辩:这本书被列为虚构小说,从来也不是自传体啊。
虚构的创意,一旦链接了商业,将得到无限放大。它最好是个真诚的主意,不然便应了那句话:盛名之下,其实难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