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机长
2017-03-09邓莉
邓莉
“我是机长,准备迫降。”萨利对着话筒说完这句话后,将头转向副机长杰弗里,继续说道:“我们一定能成功。”
这是2016年12月9日上映的电影《萨利机长》中一个牵动人心的镜头。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公司机长切斯利·舒伦伯格(昵称“萨利”)驾驶的1549号航班起飞后遭遇鸟群,导致双引擎失灵。机长萨利凭借40年丰富的驾驶经验,冷静果断地将飞机迫降在纽约哈德逊河上,机上155人全部生还,萨利成了英雄。
调查委员会却对萨利产生了质疑:在哈德逊河上迫降是否违规操作?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案?紧接着,通过17次“模拟试飞”,委员会认为萨利可以成功迫降在两个靠近的地面机场。于是,舆论将矛头指向了萨利,他究竟是“英雄”还是“骗子”?
事实上,从引擎失灵到水上迫降,仅有208秒。这短短的三分多钟,供萨利理性分析的時间仅有几秒,恐惧和镇定,以人性中难以置信的方式同时存在。在一次电视采访中,主持人惊叹从驾驶舱录音中听不出萨利和副手的任何情绪波动,两人像做外科手术一样,严密地执行紧急情况中的每一个步骤。萨利却说:“我的惊恐你听不出,但是我听出来了。”
在听证会上,萨利回应质疑:成功飞回地面的模拟结论,是在没有加上人为反应时间得出的。经过合议,调查委员会同意加上35秒的反应决策时间,并再次进行模拟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唯一的迫降选择,只能是哈德逊河。
萨利赢了。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萨利最后一个离开机舱时,留在驾驶舱里的,有一本他从图书馆借阅的书——《公正的文化:寻找安全与责任间的平衡》,这是安全问题专家西德尼·德克教授的专著,里面没有英雄主义,没有鸡汤,有的只是对人为因素的安全隐患外科手术式的剖析。
没有人可以消灭内心的恐惧,但直面恐惧时仍能不忘职责、干净利落地完成使命——这,便是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