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质性评价方式教学研究
——以“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为例
2017-03-09聂佳琦范文翔
聂佳琦范文翔
(1.重庆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2.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质性评价方式教学研究
——以“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为例
聂佳琦1范文翔2
(1.重庆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2.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目前,包括教学系统设计在内的许多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侧重学习结果,忽视学生认知建构和知识理解过程。以“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为例,文章尝试把SOLO分类评价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课后测评、综合实践三个环节中,采用“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总结性评价”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思维层次进行划分,了解学习过程,从而为学生搭建一个质性的评价平台,更好地提升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SOLO分类评价理论;教学系统设计;质性评价;学习评价方式
近几年来,随着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新形式的发展及一系列教育的改革,不管是从教师的“教”,还是到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不管在大学还在中学,许多课程教学的考核仍然是把答案细化为采分点,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评价和思维层次的定位[1]。而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学习水平,对学习效果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这种阶段是可以被观察到的,因此教师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容易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文章以“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为例,将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评价方式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为学习质量的评价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更加有效的方法。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概述
SOLO是英文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首字母的缩写,意为“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重视实践,关注学习过程和质量的质性评价方法。SOLO分类法评价理论是由澳大利亚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和他的同事克里斯在1982年出版的《评价学习质量——SOLO分类法》中最早提出的。
SOLO分类评价理论以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为基础,该理论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根据这个特点,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而比格斯和他的同事通过不断地分析和研究实例,发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阶段性,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3]。虽然学习行为是不能被测量的,但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结果变化是可以观察和被评判的[4]。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处于哪个层次这个问题,比格斯和他的同事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5]、能力、思维操作、一致性与收敛、应答结构五个方面,把学生的思维层次划分为五个思维水平[6],具体层级划分及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SOLO分类评价理论下学生认知事物的发展阶段描述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一种质性的评价方式,深刻地描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认知水平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7],通过对学习者五个阶段的划分,了解学习者在各个阶段的学习特征,较为准确地评价学生思维能力所达到的层次,给予学习者与教师双向的反馈。对学习者而言,可以通过思维层次的划分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身所处的学习层次,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改变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对授课教师而言,这种评价理论为其及时发现问题,转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二、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SOLO分类评价理论具有诊断教师教学、改进教学策略和激励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双重功能[8],是一种质性的评价方式,在历史和语言类等课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其他课程教学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意义。
(一)为学习质量的评价提供质性的评价方式
SOLO分类评价理论中的五个学习水平组成一个复杂的层级结构,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递进,促进学生用整体和联系的思路去分析、探究问题[9],并且重视“量”的评价,同时更加重视“质”的评价,这是一种质性的评价方式,它的特点不是要求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极大地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思维,探究性学习,为课程质量的评价提供一个更加有效的、质性的评价方式。
(二)为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一个更加有效的方法
SOLO分类评价理论一方面可以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依据,也可以根据其实际所处的学习层次水平,结合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SOLO分类评价理论不仅要求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而且对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拓展自己的思维,成为元学习专家。
(三)为开放性题目提供依据
过去课程的开放性题目多采用“采点式”的评价方式,把问题的正确答案设置为很多细的采分点,依据采分点给分[10],仅仅以正确答案为标准,不能区分学生的思维层次,而开放性的题目往往最体现开放性思维,很多教师仍然是让学生死背知识点,然后叙述一遍,并没有体现学生在这个知识点方面的思维层次。因此,为了使学生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探究学习,光有开放性的题目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开放性的评价方式,而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通过分析思维能力的方式,提高开放性题目的信度和效度,使其真正地“开放”。
三、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设计案例
针对教学系统设计这门课程,本文分别从课堂教学、课后测评、综合实践三个环节来介绍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教学系统设计中的教学应用,通过采用“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这三种不同的教学评价,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SOLO评价理论的教学系统设计评价模型
(一)课程分析
教学系统设计作为教育技术学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以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学科,是实践性质强、应用范围广的一门系统课程[11]。该课程涵盖丰富的理论,实践操作复杂,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提出了巨大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难度加大。由于教学系统设计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多且复杂,对学习能力的要求增大,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不住重点,理解混乱,学习质量下降的情况。
2.学习效果评测难度加大。由于课程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测评的题目多为主观题和开放题,如何设置一个测评标准来真实地体现出学习效果,也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3.课堂教学难度加大。教学系统设计的课程教学要求高,必然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去熟悉教学内容。如何评价学习效果,对教师也提出了一个挑战[12]。
(二)课堂教学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教学系统设计课程的基本形式和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使学生掌握教学相关的知识点,完成课前设定的学习目标。学习“教学系统设计”这门课程,一方面是不断地将课堂所授知识内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通过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思考与解答,知识不断外显的过程[13],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根据学生思维层次的变化,调整策略。以北师大版《教学系统设计》中第4章“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章节出现知识点为例:“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过程,有三个阶段,包括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文中出现的这个知识点与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教学工作息息相关,大量的信息给学生增加了认知的难度,教师首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描述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的过程,然后根据学生的反应水平,确认其所在的认知思维层次,从而评价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学习质量和所具备的认知思维能力,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课堂学习反应水平结构分析表
(三)课后测评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进行测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巩固、评估学习效果,这种课后测评的方式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系统设计要求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设计思维,并能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当中,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门课程,而教学系统设计课程的课后测评多为主观题,且没有固定的答案。因此,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这里运用是比较实用的,例如:对于学完《教学系统设计》第4章“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课程的学生而言,课堂测评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常用的教学测量有哪些?如何才能有效运用这些策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通过归类和分析,能较为准确地分析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具体如表3所示。在课后评测中,SOLO分类评价法不是以所答对题目数量为衡量标准,而是着重考量学生回答问题所达到的思维层次,促使其思维必须更加开放,客观地体现出知识水平和能力。
表3 学生课后测评反应水平结构分析表
(四)综合实践的应用
综合实践是教学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设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具有质性、层次性和更加有效性特点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于综合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以教学系统设计——小学语文“ai.ei.ui”为例,教师首先根据小学语文课程的标准,确定需要评价课程的任务和目标,其次根据实际情况预估学生在教学设计实践所表现出的结构反应水平,设计评价维度表,可划分为p(前点结构水平),u(单点结构水平),m(多点结构水平),r(关联结构水平),e(拓展抽象水平),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教学设计评价维度表
教师在教学设计实践之前,可以根据评价表细分的评价标准和教学能力要求对学生现有的学习质量进行预评估。同样,学生也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目标和实际学习情况,对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判断自己的思维水平处于哪个层次,为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依据。
在教学设计实践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使用之前预评估的学生学习状况与实际的学习状况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前后学习水平结构层次的不同,发掘出影响学生学习层次变化的因素,然后结合出现的具体问题,找出应对的办法。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水平结构的不同,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结合具体情境,改善学习方法,弥补在教学系统设计课程上某个知识点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分析、评价教学系统设计的综合性的理论。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教学设计实践开始之前和教学设计实践结束之后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找出原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预估和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层次对比分析表如表5所示。
表5 教师预估和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层次对比分析表
根据SOLO分类评价理论,教师在进行有关教学系统设计课程的相关评价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根据实践课程任务、教学目标、能力要求、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系统设计评价维度表。
(2)对评价要进行实践测量,进行适当的修改,在需要一定区分度的考试中,上述五个等级之间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提高可信度,或者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设为3个或者4个等级,体现测试的效度[14]。
(3)教学设计评价维度表里面的指标要尽量开放,同时,教师要考虑课程任务的难度值、效度问题。
五、总结
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评价学习者学习过程以及划分其学习层次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文章从课堂教学、课后测评、综合实践三个方面,论述了基于SOLO分类评价的理论在“教学系统设计”课程中的运用情况,实时地观察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通过对学习结果在结构上的复杂程度的变化来分析学生学习质量的不同层次[15],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的应对策略,从而解决问题。
现实教学当中,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历史、化学等很多领域已经得到了运用,并且有了很好的反馈,而在教育技术学相关课程的评价方面,这个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开放式、质性的评价思路和方法,能否进一步地在更多的课程当中运用,也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尝试和探索。
[1]吴有昌,高凌飚. SOLO分类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5-99.
[2]刘宇,解月光.大学生深层学习的过程研究及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7):56-62.
[3]黄牧航.SOLO分类评价理论与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J].历史教学,2004,(12):58-63.
[4]Earl L.Assesment as Learning:Using Classroom as Asessment to Maximize Student Learning[M].Thousand Oak,CA:Corwin Press,2003.
[5]OECD.Strong Performers and Successful Reformers in Education:Lessons from PISA for the United States [EB/OL].(2015-11-12)[2016-5-2].http://www.oecd.org/pisa/46623978.
[6]Lin,Tzung-Jin,Lee,Min-Hsien,Tsai,Chin-Chung.The Commonalities and Dissonances between High-School Students’and Their Science Teachers’Conceptions of Science Learning and Conceptions of Science Assessment:A Taiwanese Sample Stud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S1059-0145),2014,(3):382-405.
[7]陈明选,邓喆.围绕理解的学习评价——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6,(1):71-77.
[8][9]谢伟彬. SOLO分类评价法在思想品德开放题中的运用[J].课程教学研究,2015,(1):37-40.
[10]李佳,吴维宁.SOLO分类理论及其教学评价观[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2):16-19.
[11]杜世友,吴忠良,王毅.PBL在“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1,(8):96-99.
[12][13]刘京莉.以SOLO分类为基础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初探[J].教育学报,2005,(4):41-45.
[14][15]郭佳,高东怀,宁玉文.基于Canvas LMS的翻转课堂设计——以西北大学研究生《教育技术学》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118-124.
(责任编辑 乔磊)
Study on the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pproach Based on the SOLO Classification Theory—A Case Study of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NIE Jiaqi1,FAN Wenxiang2
(1.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China 401331;
2.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China 210097)
At present, many courses,including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ISD),are still adopting the traditional learning assessment method,which emphasizes learning results and neglects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cognitive construction and knowledge understanding.Taking ISD as an example,this study attempts to apply the SOLO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theory in the three phases of classroom teaching:in-class teaching,after-class assessment,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hree different teaching assessment methods,procedural assessment,summative assessment,and diagnostic assess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summative assessment,will be utilized to divide students’ level of thinking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learning process.Consequently,a qualitative evaluation platform will be set up for students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ir thinking and creative capabilities.
SOLO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theory;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qualitative evaluation;evaluation method in learning
G434
A
2096-0069(2017)01-0069-06
2015-10-26
聂佳琦(1992— ),男,江西新干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范文翔(1990— ),男,福建顺昌人,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