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的思考

2017-03-09赵颖黄秋生

数字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职能教学资源师生

赵颖 黄秋生

(南昌大学 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的思考

赵颖 黄秋生

(南昌大学 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教育技术中心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其职能选择及职能定位问题是高校教育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文章从职能来源和职能选择的角度着手,结合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探讨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的问题,通过思考提出一定的建议,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

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

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原电化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设立至今进行了有益的电化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培养了多层次、多梯队的电教人才,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也出现过因工作受挫而彷徨迷失的阶段,中心职能定位问题存在极大的争议,导致中心无法发挥其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也给高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按照文献分析的情况,就中心职能问题已有较多探讨,关于职能定位也是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看法。本文将视角置于中心实际工作上,试图分析中心的职能来源,提出筛选、辨别职能的方法和依据,并依据实际需求,提出对于中心职能定位的认识。

一、中心职能的界定问题

中心职能运行的关键是解决应当做什么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服务需求方面着手。由此,笔者认为探讨中心职能定位问题,要着眼于职能的来源和作用,立足于服务对象的需求,精化和整合相关职能,提高机构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机构效益。

为教学服务是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1],中心在职能选择上应归根于服务师生、服务学校。从学校发展需求、师生教学需求和社会需求三个方面切入,进行中心职能的需求分析,得出满足对应需求的一般性职能。然而这些职能多数是独立的、不系统的,甚至是繁杂的,需要结合教育技术相关理论和校本实情对一般性职能进行筛选,剔除重复或低利用率的职能,确立精确化后的具体职能,从而使得中心的各项工作更加贴近于教学活动,为师生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服务。图1显示了中心职能来源及形成的过程,笔者下面将做进一步的分析。

图1 中心职能来源及形成过程图

(一)职能来源层分析

1.学校发展需求。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是高校发展面临的两大主题。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需要从技术和环境两个层面着手,诉诸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转变、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和数字资源建设等几个方面的需求。(1)在促进教学模式转变上,探讨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的有效途径,提高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质量和效益,拓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彻底改变中心大搞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只打“外围战”“敲边鼓”的状况,转向课堂教学的主战场。[2](2)在信息化环境建设层面,制定契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环境规划,从实际需求和效益的角度出发,有计划地引进和购买教学软件和媒体设备,搭建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将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视频公开课等教学资源按学科门类集合成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挂网共享,并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实现环境建设过程中的持续有效管理。逐渐地从软硬件数量的快速发展过渡到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3)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层面,首先要对学校传统电教课件和素材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分类,转换存储形式以实现资源再利用。然后设计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制作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实现校内、校际共享。最后在统筹管理全校数字化资源方面,中心应发挥其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关键作用,避免资源重建。(4)其他。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的管理与维护,信息化环境运行的技术支持和维护。

2.师生教学需求。教育信息化给高校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完善方便了师生及时获取更多样化的资源,同时也为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提供了设备支持,为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事实上,师生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信息素养不高导致媒体操作不熟练,信息获取不准确;教学改革活动缺乏教育技术专业理论的支持导致缺乏清晰的理论支持。由此赋予中心职能之前,要紧密联系师生,深入了解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有关教育技术方面的难题以及他们对于教育技术方面的需求。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信息素养方面。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师生获取数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影响教学的效果。面对海量信息,如何去粗存精地筛选出契合教学活动需要的资源是师生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这就要求中心在职能定位时充分考虑师生信息素养亟待提高的需求。其二,教育技术理论方面。理论知识的缺陷是导致高校信息化教学活动方向性错误的关键。教师是站在教学一线的从业者,其教学业务素质毋庸置疑,但就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这方面,是否真正了解和正确定位教育技术这一概念,是否真正把教育技术相关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真正做到教育技术深入教学、深入学科、深入课堂(“三深入”)。[3]其三,教学资源方面。教学资源作为教育信息化四个子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相比其他三个子系统,其具有需不断更新、整合的特点。一定条件下,教学资源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信息化的速度和质量。因此,中心要始终立足于本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引进和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3.社会需求。社会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回报的形式可归纳为文化辐射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其中文化辐射表现在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上。高校优质教学资源“集库上网”,网络学习平台实施便捷准入制度,便于高校间相互沟通、借鉴,避免教学资源重复建设,节约教学经费,减少资源建设专项财政支出和人力资源浪费。另外社会学习者获准进入高校的网络学习平台,方便其获取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这也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教育理论提供可能。

(二)职能筛选层的分析

通过对师生教学需求、学校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三方面的分析,可以获得中心应具备职能的初步数据,但较为烦琐和复杂,有些功能需求本质上是一致的,需要按照工作实际,结合相关理论整合。如何选择筛选工具,提供整合精化中心职能的理论依据,需要经过深入系统地分析验证,以下简要分析两个筛选依据,期待更深入的研究。

1.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教育技术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与方法,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方法。中心是运用教育技术理论结合先进的媒体技术为师生教学活动服务的机构。在职能筛选的过程中,中心应以教育技术相关理论为指导,找准自身在高校中应有的位置,区分好核心职能、延伸职能以及附属职能之间的关系,辨别其中存在的本质属性[4]。

2.校本实情为基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高校在发展水平和学术层次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简单地可以分为“985”“211”工程类院校和普通高校。一般情况下,国家工程类院校无论是在师资条件、学术水平还是资源设施、教学经费等方面较之普通类院校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即便是同类高校,其校本实情也会因为多种原因存在着差异。各高校的中心在核心职能定位时应该立足校本实情展开研究。工程类院校要充分利用其资源、学术等方面的优势,在中心职能定位时既要考虑到服务本校师生,又要想办法扩大本校资源在国内高校,甚至是国外高校的影响力,发挥其在高校中的引领作用。普通类高校的中心在职能定位时首先要考虑做好校本服务职能,然后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及自身的优势,同其他高校联盟,取长补短,寻找继续发展职能的突破口。

职能的整合和精化使得机构的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突出在高校教育系统内的价值,推动教育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的步伐,进而加快高校教学信息化的进程。

二、中心职能定位的关键因素分析

(一)领导决策人员的认识

综观中心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得到领导决策者关注和认可的中心往往能取得长足的发展,而那些被领导决策人员主观地认为中心就是媒体设备的中心,仅仅是学校教学服务的部门,往往被合并重组,职能被分散,甚至变成一些院系的实验室,逐渐沦为无关紧要的部门。由此,高校教育技术工作的顺利实施,领导决策者的关注和认可是关键。具备良好信息素质的领导,对信息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可以透过各种信息反映出来的现象,迅速抓住信息的本质,洞悉发展教育技术工作的必要性,转变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摆脱中心“教学媒体和设备部门”的定位,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和扶持教育技术工作,积极赋权于中心职能部门,使其统筹全校教育技术资源开展应用推广和教学服务工作[5]。

(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人员结构

对从业者业务素质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媒体技术应用、教学课件资源制作、网络学习资源开发和维护等方面,还要在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方面有着较高的教育技术理论储备。就优化中心内部从业者结构而言,目前中心从业者大多数来自计算机类专业和教育技术专业,很少有其他学科人员,特别是中心的服务对象—— 一线教师的参与,这也是长久以来导致中心“研”“用”两层次脱节的关键因素,技术总是游离于教学之外,很难解决教育技术“三深入”的问题[6]。

(三)中心工作的师生认同

作为高校公共服务体系“三驾马车”的主力,中心立足的根本是为教学服务[7]。信息化的发展导致了技术门槛的降低,出现了一些普通教师也可以胜任部分原来只有中心专业人员才能完成的工作,许多职能因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使其专业性被弱化,中心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与神秘感逐渐消失。再加上近年来中心面临的“研”“用”失调的状况,中心工作逐渐脱离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很难得到在校师生的认同。 因此,为了提高师生对中心工作的认同度,就要求中心在职能筛选过程中紧密联系师生,对其进行需求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建立咨询和评估机制,及时掌握师生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动向,调整中心工作的策略。变被动“等待式”服务为主动“挖掘式”服务,激发师生的教育技术需求,积极为教学促进服务。

三、职能定位的思考

中心应立足高校实际教学需要定位教育技术研究推广部门,形成“研”“用”一体,具有研究开发、教学培训、推广应用、管理维护等职能机构,推动全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发展。其中管理维护职能是“研”“用”的基础条件,教学培训是实现手段。同时,“研”“用”给其他职能提供相应的反馈信息,便于改善支持和实现的条件。通过教育技术成果的“研”“用”和教学培训直接为学校教学和师生服务,如图2所示。

图2 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职能运行关系图

(一)教育技术校本研究

中心进行教育技术方面的研究,关键要立足于学校自身,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事实经验告诉我们,中心只有以教育技术理论为依据,着眼于先进的教学媒体技术,并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工作经验来不断完善服务,发挥自己在高校服务教学的作用,帮助师生提高学习绩效,才可以求得自身的长远发展。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各学校的需求不一,中心要根据校情和实际教学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研究。其一,教育技术从业者对本校教学活动需求分析的研究;其二,“中心主导、教师主体”,中心研究立项,吸引一线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其三,形成协作研究团队,教师开展实际教学应用研究,教育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和基础理论支持,分工协作,责任分担。开展教育技术校本研究,关注优秀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媒体技术成果怎样运用于教学的实践,进行教育技术成果的应用研究,重点解决“三深入”的问题,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推动优质教学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形成,构建整合过程的评估体系(评估标准、评估依据)。同时,关注教学模式和学习理论方面的革新,通过契合性、可行性和功效性等方面的研究评估,进行革新的推广扩散研究。

(二)数字教学资源开发

信息化背景下,MOOCs、微课等在线学习方式的出现需要大量具有针对性的原创教学资源。此时,中心就应发挥高校资源平台建设和管理的主导作用,建设好高校教学资源与环境平台,在高校信息化过程中站稳主导地位[8]。首先,整理传统教学资源,筛选分类后进行二次开发利用,转换数字化形式存储。然后,开发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的新型数字资源。中心发挥教育技术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优势,依靠学科教研组团队,充分发挥教师主体能动性,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将优秀教师代表纳入到资源建设决策和评估机制中,形成面对学科教学和课程的资源开发团队。最后,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避免资源重复性建设。就校内资源来说,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中心专门设置统筹管理全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部门,及时了解计算机中心、图书馆及各院系数字资源建设的情况,以避免资源在校内的重建,使资源最大化利用。同时也要避免校内一味地“闭门造车”,要有针对性地适当引进和购买国内外其他优质教学资源。

(三)教育技术成果创新推广

“使用合适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是教育技术定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教育技术这个领域存在的根本目的,任何一个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如果缺少了这个部分都是不完整的[9]。无论进行教育技术校本研究还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其目的都是服务学校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如何才能被师生接受呢?除了其本身的优势,关键在于创新推广。教育技术成果创新推广,就是将先进的教育技术理念和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传递给学校师生,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和学习。中心可以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推广策略,前者以领导权力为中心,后者以师生需求为导向。在领导政策的指引下,能够满足教学活动需求的新成果才更利于推广。

(四)教学和培训

中心承担的教学和培训职责主要是培养师生信息素养、媒介素养等方面的教育技术能力。在专业教学方面,中心在培养学科专业人才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是教育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理想的教学实践基地。培训方面,中心应面向全校师生展开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活动,然后针对性地开设信息素养、数字媒体技术等相关的公共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如集中培训、网络培训、问题解决式培训等)向师生传播教育技术新理念,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在教学和培训中,兄弟院校的中心可以以合作的形式进行,这样既解决了中心人力资源有限的问题,也避免了各高校间资源的重建,又提高了课程的质量,同时也加强了不同院校间教师的沟通、学习。

(五)管理和保障

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支持是高校教育技术“研”“用”的基础条件,是教育技术工作展开的有效保障。中心的管理包括人事管理、资源管理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多方位、多层次的管理难免会造成管理混乱无序。要想使中心的核心职能充分发挥,附属职能井然有序,同时提高中心各项工作的绩效,中心可以在管理上实施矩阵管理策略,即中心各部门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同时相互联系,共享资源。

四、结语

中心职能定位的问题,是当今高校教育技术工作推进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中心的长远、良性发展,也关系到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影响到教育技术工作在高校教学改革中整体效益的发挥。由此,高校应立足于校情,结合系统论的观点,将中心的核心职能、延伸职能及附属职能优化整合起来,以实现职能和绩效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中心根本属性不变的情况下,充分地利用中心资源为教学服务。

[1]黎加厚.中国高等教育需要什么样的现代教育技术机构[J].电化教育研究,1999,(6):1-14.

[2]何克抗. 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 中国电化教育,2011,(01):1-19.

[3]沙景荣.深入课堂 深入教学 深入学科——南国农先生媒传教学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0,(10):72-75.

[4]王运武.“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研究——基于系统思维的分析思辨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3,(02):21-28.

[5]朱亚莉.从“教学技术支持者”到“教学促进者”——论新时期我国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角色转变[J].现代教育技术,2012,(1): 46.

[6]熊秋娥,盛丽华,吴海燕. 我国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沉浮及成因[J]. 现代教育技术,2013,(11):60-65.

[7]陈文,李庆华,施芝元.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新型职能定位[J].现代教育技术,2013,(06):47-51.

[8]宋亮,李勇,郭煜.MOOCs背景下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2):28-30.

[9]欧阳荣华,王小雪.教育技术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11-115.

(责任编辑 杜丹丹)

Reflection on the Function Positioning of College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ZHAO Ying,HUANG Qiush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China 330031)

The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is the organizer and promoter of higher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t has a direct impact on higher education reform.How to choose and apply its functions is the key to smoothly carrying out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Based on some relevant theories,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function positioning problems of the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source and the choice of functions.After the analysi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nd hopefully those suggestions may help solve the problems.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function;positioning

G40-057

A

2096-0069(2017)01-0034-05

2016-09 -13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课题“高校教育技术机构职能定位与发展研究”(JY1219)

赵颖(1990— ),女,河南漯河人,南昌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媒体制作;黄秋生(1954— ),男,江西赣州人,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媒体制作。

猜你喜欢

职能教学资源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职能与功能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麻辣师生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