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

2017-03-09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左家镇中心小学校李铁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8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心理健康心理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左家镇中心小学校 李铁柱

一、小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在校园里,有些学生与周围人不同。他们表面上很自强。但内心却很自卑;乐于进取,但惧怕失败;有些比较强的实现目标的欲望,但是缺少积极的实现方法。实践证明,这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他们会表现得以自己为中心,消极、孤僻,有时升值还会产生自暴自弃的现象。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良的社会生活环境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一下几种情况。

1.父母的溺爱

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是被众星捧月的宠着、护着,在家里他们就是王子、公主。在学校,这样的学生则会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和生活中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很强,但缺乏自信;喜欢受到赞美,但不能接受批评,甚至会有严重的受挫心理,厌倦学习,厌倦学校。

2.高压的教育

如今,当今社会竞争日渐激烈,人们会有越来越沉重的心理负担。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压力日渐增大。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存在着公明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功利性。学校太注重分数和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发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驱使着家长让孩子参加大量的补习班,使孩子身心疲惫、倍感压力。有些孩子甚至或产生仇恨学习、仇视家长和仇视老师的心理。

3.温暖的缺失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出身于单亲家庭、生活上特别艰难的学生上。父母的离异会冷却孩子应受到的家庭温暖,使他们的心理受到重大打击,更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另外,小孩子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健全,攀比的心理会让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感到自卑,甚至是不公平。

4.自身的缺陷

一些的学生有身体上的残疾或是相貌上的不足之处。外界的讽刺,会使他们受到伤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理解和宽容,会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异化,甚至形成疏远老师的逆反心理。

5.缺乏生存教育

学生不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上的种种原因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二、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学生心理障碍

小学生的心是纯真和脆弱的,关爱信任和理解的缺失会直接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障碍。因此,要让孩子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就必须充满爱心,以保护和关心的态度,用爱心和热情去教导那些心理上存在障碍的学生,通过抚慰和疏导的方法,指引他们走出心理障碍。

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障碍疏导:

1.为学生创设温暖和谐的环境

老师和家长在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时,应为他们营造一个适合他们心理成长的外部环境(建立团结互助的班集体,创建轻松适宜的学习环境,创设充满正能量的生活环境)如为他们选择一些内容健康可读性强并且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课外书,重大节假日在学生之间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平常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积极向上的影视节目,组织学生参观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这样可以分散和转移社会不良现象和风气对他们心理的影响。老师和家长应放下所谓的“身份”,努力消除和学生之间的代沟,走进他们的生活,在思想上与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真正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

2.用责任和热心去消除差异

心理健康教育区别于思想品德教育,他要求老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通过观察实践我们发现,其实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仅有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然而这些问题是有很多长期因素引起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在短时间内了解他们每个人的相关情况“如学生的学前教育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和家庭属性等”,并且在日常的观察中,确定需要进行特殊教育的学生。在深入了解之后,我们可以综合分析他们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特殊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教育计划、培养方案、循序渐进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障碍疏导。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内容,也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在绝大多数农村的学校里,现在还没有专职的心理教师,有些学校也没有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班主任要与各任课教师以及家长相互配合,通过平时课上课下和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询问,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用爱去温暖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吧,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心理小测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