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

2017-03-09广东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平湖街道教研中心陈冠基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8期
关键词:年份苹果同学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平湖街道教研中心 陈冠基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态度的培养能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小学段数学教育应养成学生乐意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可见,在数学课堂里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十分必要。

一、教师要做学生乐于思考的引导者

教师要引导、激励学生思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全面接纳自己的学生,要牢记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教学中,要因势利导,要多一点启发引导,多一点参与激励,多一点多元思维;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做到有法可导,要在合适的时间,适当的空间中引导。

(一)激将鼓励法引导学生思考

在平常的听课过程中,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因要动脑思考,而很多同学不善动脑,因而不愿意回答或不敢回答。老师一问就冷场。有的同学把头低得低低得,唯恐叫到他,有的同学目光不敢与老师对视,更别说主动举手回答。如何让他们放大胆量?

在教学分数四则运算时,面对学生计算的结果经常没有约成最简分数的问题,例如,计算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的结果.“哎呀”!我说:“这个结果让我很不舒服”就没有哪位同学能把这结果处理得舒适一点吗?“约简!”一位学生说。“约简后再改写成带分数”大部分同学争先恐后的说。“最后结果是1”“这样的结果真令人舒服”,我边点头边说。此时学生显得异常兴奋,效果比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对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的说教好很多。这样的激将引导,使所有学生兴奋起来,进而积极思考。

(二)创设富探究的问题让学生乐于思考

学生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这种思考、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会相互启发,能引发新问题,学生因新的发现而激发兴趣,更乐于思考。

教学《年、月、日》一课中,学生在掌握了用整百年份除以400,非整百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不能整除的是平年的方法,并认真努力计算好不容易判断了几个年份是否是闰年后。

师:同学们,除了用刚才的方法判断一个年份是否是闰年外,其实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判断?你们信吗?

生:信。

生:不信!

师:要不你们考考老师,随便说些年份让老师判断判断。

生:好。

在学生争先恐后出题,老师秒判,学生计算验证后,露出了惊奇的神色。

师:想不想掌握这种秒判的方法?

生:(响亮地)想!

师:对于整百年份与400之间,大家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生:他们的个位是0。

生:他们的十位也是0。

师:这个“也”字用得好,看来你的语文水平很高。

生:(激动地)老师,我知道你是怎么判断整百年份是否是闰年的方法了!

师:(惊讶)哦,说给大家听听。

生:把整百年后面两个0划掉除以4就行了。

师:(哈哈)你真是老师肚里的一条虫。大家判断判断2000,、1800、1700、1600几个年份看看,这方法是否真管用。

生:真的可以。

师:现在大家能否秒判整百年份是否是闰年了呢?

生:(集体)能。

网上的信息丰富多彩,满足了青少年学生沟通、交流和理解的需要。网络高效、快速、便捷、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秉性相吻合。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年轻一代带来信息的同时,也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是网络的最大受益者,也是网络的最大受害者。据有关学者统计,中学生通过互联网沉迷于游戏、聊天甚至浏览暴力、色情内容的时间要远多于上网学习。面对这种形势,作为德育教师必须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作出新的思考和研究。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应有哪些新的适应性策略?笔者将在本文谈谈自身的看法,并希望在促进学校德育实践方面有所裨益。

师:我们分小组试试看。四人一组,一人问,一人判断,一人用老方法验证,一人用新方法验证。

师:新方法管用吗?

生:管用。

生:(兴奋地)新方法用口算就能判断了。

师:挑战一下,看谁知道非整百年份刚才老师又是怎样做到秒判的呢?

生:不知道。

师:有点难吧,小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

生:也是用年份前面两位除以4来判读?

生:(一番计算验证后,学生纷纷举手)用年份后面两位数除以4来判断。

师:你们真聪明,老师就是用这方法判断一个年份是否是闰年的。

二、教师要做学生言必有据地践行者

科学的态度要“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不是教师告诉什么,学生就全盘接收什么,要有理由,才能令人信服。 还是《年 月 日》这节课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探讨知道了把整百年后面两个0划掉除以4,非整百年用年份后面两位数除以4来判断就行了。但学生对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简化计算的方法来判断还是不明白的。整百年份的判断将整百年份后面两个0去掉除以4学生好理解,但非整百年份为什么可以只用后两位数除以4来判断学生就不怎么明白。根据整除的基本性质:如果a与b都能被c整除,则a+b与a-b也能被c整除。所以,将年份从百位和十位之间分开,拆成“整百部分”与“几十几”部分的和。当学生弄清楚根据后,他们不约而同的发出了“哦”的一声,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更坚定了学生用新方法判断一个年份是否是闰年的的信心。

三、教师要做学生勇于质疑的激励者

数学课堂上,不能只追求标准答案,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热情,做学生勇于质疑的激励者。

课堂教学中,提问不能单独体现在教师问学生这一单向活动形式上,而应体现在教师激疑、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析疑这种多向活动形式上,通过激疑巧取思维的诱发点。如某老师《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

师:(出示,作疑问的神态问)这样能用来表示吗?(学生先思考讨论,再自由发表意见)

生1:我认为不能。把3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个苹果,所以每份不是。

生2:我认为能。这里是把3个苹果看作1个整体。

生3;我也认为能。因为把3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个就是这个整体的。

生(集体):对啊。

师:(微笑着问生1)同意吗?

生1:点头说,是我弄错了。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强调把3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也就是几分之几?()是几个苹果)(1个)。

……

每节课结束前,老师都应预留足够的时间通过“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等问题进行小结与质疑,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的知识开动脑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挖掘教学内容蕴涵的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反思、去质疑,在参与数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品质。

猜你喜欢

年份苹果同学
特殊的一年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收获苹果
拿苹果
什么是闰年?
一样的年份
会说话的苹果
更正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