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在快乐中进行
2017-03-09广东省普宁市流沙第一小学陈瑞苗
广东省普宁市流沙第一小学 陈瑞苗
一、创设问题情境,快乐亲近知识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强的特点,通过谈话、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积极地创设有趣、新奇、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化到“我要学”,让学生“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新教材中设计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场场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把要传授的知识蕴藏在里面,教师若能把这些挖掘出来,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经验,依据教学的内容和现实的条件,创设更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产生创新的欲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如教学“两位数加、减法”这节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虫的情境。通过这有声有色的动态画面,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他们从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对话中知道了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下面学生会就着“青蛙吃害虫”提出数学问题,学习变得主动和积极起来。如教学“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一课,我布设了让学生随便说一个多位数,我不计算就能判断这个数能否被2整除这一情境,当学生对老师这一快速判断持有疑问,但又验证准确无误时,一定会被老师的敏捷反应充满钦佩,而沉入到一种新的思考中去,这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研究奠定了思维基础。又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摆设一个小商店,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教学“位置与顺序”,我们可以把教室作为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我相信,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引领到学习的无穷乐趣中,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投入学习。
二、鼓励自主探索,在快乐中提升能力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大胆质疑问难,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在课堂上,我注意多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适当进行点拨,释疑,起到主导的作用,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都有成功探索的体验,从而使学生树立了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勇气和信心。如学生在探索“商不变性质”时,我先让学生口算下面四组算式:
6÷3=2
60÷30=2
600÷300=2
6000÷3000=2
口算以后,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只能探索出“性质”的一部分,得到结论是: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十倍,商不变。因此,在这里,我便为学生指引方向,让他们试着把其他算式与第一算式(基本算式)进行比较,看看又有什么情形发生?学生们像科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索中体验,主动建构起知识体系,从而在自己大胆探索中,归纳出商不变的性质。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后进生,也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动手操作,感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克服老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少数学生学习,多数学生陪坐的倾向,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真正做到“四动四会”。即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脑、动口、动手、动笔,每一个学生都会听、会想、会说、会做。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发现新知,体验创新,感受创新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我让学生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这远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是认真的自学了一次。又如,在教学“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围长方形、画长方形、量长方形等操作活动,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积累感性认识,并通过计算验证,结合具体数据观察思考,进而概括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这样,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愉悦地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感受生活实践,快乐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标准》更是重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新增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个学习领域,并从关注人的发展高度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中情形丰富、复杂的特点,从身边搜集素材,设计多姿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丰富对数学的认识,体会到生活中原来包含很多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例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进行了“称一称”“数一数”“掂一掂”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1千克的实际重量,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课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寻找千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在校园或者家中,在商店或者菜场上,寻找哪些东西重约1千克,下次课上再汇报进行交流。这样的活动,既加深了对千克的认识,还有助于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学生敢于创新、会创新的精神就渐渐培养起来了。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能力、知识面等要求更高了。我们必须及时给自己“充电”、“加油”,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扩大视野,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让数学不再枯燥,要让数学富有生机、充满乐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