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态情境,加强语言训练
2017-03-09上海金洲小学
上海金洲小学 朱 琴
一、教学背景
《含羞草》是一则语言优美的童话体寓言故事。作者以“含羞草”的名字由来为题材,以其生理变化过程为主线,四季的变化为辅线,通过含羞草分别与月季花、荷花、菊花、红梅花对比后,学生从自然界的植物表现,尤以含羞草从得意到惭愧,正确认识了自我,因此,将得意草更名为含羞草这个故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要正确认识自我,不能盲目地骄傲自大。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并积累词句。我结合生态启蒙课程的研究目标,在三维发展目标中,还提出了对学生生态发展素养的要求。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我主要抓住字词和阅读展开教学,通过直观的视频录象、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生态情境,加上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深入地理解课文,引发他们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增强学生对生态的认知,提升学生本身的生态素养,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过程叙述
在课堂生态教学中,我设计了多处说话练习,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如学习课文的1~5小节重点需要理解的是:自然生命中的颜色翠绿,神态婀娜多姿,颜色淡雅等这些值得得意草骄傲的优点。对于这些内容,光靠老师空洞的说教,学生很难掌握,如果老师就把字典上的解释说一说,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理解是模糊的。这时,我就运用了多种接近生活或亲近绿化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含羞草这种小草生态特征的认知。如在理解“婀娜多姿”这个词语时,先让学生从“婀、娜、姿”三个字的字形上找出相同点,都是“女字旁”。然后通过图片来理解词义,学生就明白了,婀娜多姿不仅可以形容女子的姿态柔美,而且还可以形容含羞草非常柔媚。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同时,也为后面的摘录埋下了伏笔。之后,我让学生用 “得意草如此得意,是因为()。”的句式说说含羞草为什么常常自我陶醉、得意洋洋?让学生及时地运用了所学的词语。
又如,学习6~9小节时,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态教学环境,将动态的图景与课文内容互补,图文互相映衬。一方面色彩斑斓,生动丰富的画面,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另一方面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自读课文第6~9小节;接着请学生根据每个小节的内容完成一道填空题,题目为:“(什么季节),得意草与(怎样的花)相比,它觉得自己(怎么样)。”课文中对于月季、荷花、菊花和红梅的描写是一个空白点,我就抓住这个空白点,通过播放盛开的月季、美丽雅致的荷花、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菊花和不畏严寒的红梅的图片或录像等生态教育资源,配上美妙动听的音乐。或请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月季花;或者是在观看荷花录像的基础上,用(怎么样)的荷花来介绍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或者是用“秋天来了,菊花色彩斑斓,有( ),有( ),有( )。”“秋天来了,菊花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真令人( )。”的句式来介绍秋天那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菊花,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生态美产生想象力和鉴别力。
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含羞草在一年四季中与月季、荷花、菊花和红梅等花朵的比较,认识到了本身的不足,以后再也不洋洋得意了。生态资源拓宽了,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自然界里的其他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及其轮回往复的生态规律。
三、反思体会
回顾整堂语文生态课,我感触颇深。
生态教学,意在生态理念指引下的教学创新,因而从教师预设出发,生成动态平衡;在动态平衡中,又产生新的不平衡;通过解决学生生成问题,进而会达到新的平衡,并以此循环往复。在教学中,我运用了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创设了现代教学的生态环境,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样,学生兴趣浓厚了,注意力集中了,思维活跃了,生命主体成长的速率也加快了。语文生态教学预设在动态中不断生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依托文本,创设情境,优化语言训练。生态课堂的要义是把整个课堂教学看成是一个“栖息地”,是“人与人”和“人与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运动的“教学圈”。其中,教师和学生是生态课堂中最重要的生命元素,因而发挥出教师的创造活力和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生命活力,这是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重构。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教师要抓住机会培养他们的生态素养引导他们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训练。阅读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说话训练点,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创设生态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优美、丰富的画面中训练语言,同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生态“教学圈”中,强调师生生命体间的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相得益彰,这样才能真正达成生态课堂的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当学生们已对文本内容形成了较为具体的感性认识之后,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空白点,让学生补白,以此为学生搭建语言表达的平台,并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只有长期坚持不懈的优化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日趋提高。
不过,这节课我也有不足之处。这是我初次尝试生态教学的新样式,难免有的环节落实生态原理不恰当,有时也会出现“生搬硬套”的地方。由于教学内容过多,使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不足。因此,舍得都需。日后在语文生态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开辟一定的时空,融入生态教学的元素,创设更全面、更合理、更系统的生态教学环境。同时,合理而有效地设计语言训练点,增加坡度和层次性,这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