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操作材料在科学探究中的有效运用
2017-03-09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何英波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何英波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发挥操作材料的最大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探究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要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例如,大班科学活动“如何装得多?”首先我们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小石头、沙子、水、透明的玻璃瓶、记录表。我们先假设将这些材料放入透的玻璃瓶内,让孩子们想想先放什么,再放什么,最后要将盖子盖上,并在表格内将过程记录下来。孩子们就会通过操作、观察、记录真实,验证或假设、分析、讨论、归纳得出自己是如何减少空隙的经验,孩子在不断地操作,不断地增加材料,不断地探索验证中获得经验。又例如,大班科学活动制作“汽车“这类的活动,教师可以提供孩子制作这些东西的所有材料、工具、空间,让幼儿围绕任务有兴趣地进行讨论,通过观察,尝试、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意空间。通过探究能发现汽车的秘密;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能让幼儿萌发创造意识,体验到创造能使仅有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的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创造。
二、选择科学操作材料具有实用性、目标性、层次性
提供适量与质量的材料是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教师在提供材料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所提供的材料必须紧扣活动的目标,与活动目标无关的材料不提供,以免干扰幼儿在操作中的注意力;二是操作材料要具有典型性。如认识雨伞,除不一样的各种类型的雨伞外,还提供颜色、质地、大小、形状,作用不一的各种雨伞,帮助幼儿建立完整而全面的概念;三是操作材料的数量要能满足于幼儿的观察和操作的需要。可根据情况确定以小组形式或个人为单位给予提供。材料不足会影响观察的效果或操作的能力;材料过多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观察的深刻度和操作的目的性;四是操作材料必须安全、规范,以确保活动的效果。
材料的提供蕴含着教育目标和内容,不是随意提供,也不是随意操作的,它应根据本身的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准备,是为幼儿拓展思维空间的其中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不能过分强调一致性或准确性,而应积极为幼儿提供丰富可变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操作性材料,通过多途径的引导让幼儿投入到活动中,发挥操作材料的有效性,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潜能。
三、利用操作材料,幼儿记录探究结果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孩子的记录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一,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记录表中,教师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哪些幼儿使用了哪些材料?成功了没有?哪些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不感兴趣,为什么?这样,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其二,有利于幼儿学习自我计划、自我调控。在有限的时间里,有可能有的孩子不能一次完成科学活动的操作材料或忘记了之前自己的操作情况,记录表又能很有效地提醒幼儿,哪些我已经完成了,哪些还没有玩,什么材料发生了什么现象等。所以,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表达出对材料的各种认识,用记录的方式来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在中班科学活动《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中,教师不仅向幼儿提供各种物品进行操作,还提供了纸和笔,引导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记录下每种物品放在水中的变化,引导幼儿用“↑”表示物体浮在水面,“↓”表示物体沉到水底。虽然幼儿画物体标志的水平有限,但是他们会抓住物品的某一明显特征来画,边观察边记录。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的结果并不相同,这时老师可以根据各自的记录表引导他们把有争论的物品进行再次探索。又如,大班科学活动《开心大食会》,老师只引导幼儿画好简单的卡通脸形并提供各种不同味道的食物,让孩子在品尝后对食物的感知用颜色和图案表达出来。活动中,小朋友们的表情可真是多姿多彩,她们品尝到酸枣的酸味,麻辣薯片的辣味;糖果的甜味;苦瓜的苦味;孩子们将品尝到食物的味道表情用画图的方式画下来,孩子们拿着自己的画主动与同伴交流,兴趣盎然地猜猜自己吃了什么味道的食物,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着探索成功的乐趣。
四、耐心等待,满足幼儿与操作材料充分互动的需要
耐心等待,意味着教师不应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幼儿的智慧;意味着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探索的时间,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幼儿进行材料操作时,教师要做到从开始到结束都关注幼儿,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要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困难。幼儿的探索兴趣无尽无穷,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通常会预设多个活动环节,安排好活动环节的时间,以保证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但如果幼儿有时会沉浸在探索氛围与材料的互动乐趣中,教师可随机调整活动的时间,以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切忌打断幼儿的探索行为急于转入另一个活动环节。教师如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急于肯定或否定幼儿发现的答案,在无形中就会打断了大多数幼儿的探索行为或影响了幼儿的思考过程,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活动,因老师的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例如,中班科学活动《玩水》,教师和幼儿一起准备了各种材料,如小瓶、杯子、玻璃弹珠、积木、纸船等,活动开始幼儿就将各种各样的材料放入水中玩了起来。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关注点”不一样,有些幼儿乐此不疲地用杯子、瓶子装水,倒水;有的幼儿发现棉花最好玩,它会慢慢沉下去;有的幼儿发现玻璃弹珠不好玩,一到水里就沉下去了;有的幼儿则用劲按着水里的积木,不想让它们浮在上面,可总是不成功。这时教师就应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跟材料进行互动,耐心等待他们把“关注点”的答案发掘出来。
总之,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形成会问的良好探究意识,创设良好和谐的氛围,激发幼儿自己获取答案的自信心,培养幼儿大胆尝试的探究精神,引导幼儿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养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让我们下一代的孩子从小就在脑海里形成一系列可能令其终生都魂牵梦绕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