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研究
——基于宿州市的调查

2017-03-09李玮玮张贵友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宿州市城镇化农民工

李玮玮,张贵友

(1.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会计系,安徽 合肥 231131;2.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研究
——基于宿州市的调查

李玮玮1,张贵友2

(1.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会计系,安徽 合肥 231131;2.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落实政策,营造环境,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是加速人口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安徽省宿州市近年来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农民工;转移就业;市民化;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其核心是实现人的城镇化。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居住城镇时间超过6个月)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中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6.1%,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9.9%。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相称,从本质上反映的是城镇化质量不高。造成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户籍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城市管理服务、城镇空间布局、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避开这些问题,拓展人口城镇化路径,加速人口城镇化进程,有效举措就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和服务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特别是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序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趋势已经显现,并逐步成为热潮。加强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研究,对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国办发﹝2015﹞47号),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此,通过对安徽省宿州市的调查,深入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服务和保障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对策建议,推动农民在就地城镇化中实现职业转换和地域转换、身份转换和地位转换同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客观要求

当前,国际经济复苏仍趋缓慢,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出口贸易产生持续影响。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电子、鞋业等外贸出口型企业,受到发展中国家地区低成本竞争和发达国家地区经济复苏缓慢的双重压力,订单大幅减少,导致企业用工人数被动减少。同时,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央政府提出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减少低端无效供给,去除低效产能,意味着要大量减少低效率、低技能的用工岗位,对于农民工尤其是缺乏实用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而言,就业情况进一步恶化。比如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东莞南玻集团工程玻璃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自动化程度,员工从2012年的960人下降到目前的750人,但中空玻璃产能却从18万平方米增加到27万平方米。先进技术与设备挤掉了相当部分的手工岗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缺乏技能的农民工不得不回乡另寻机会。

(二)城镇化建设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强大助力

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中央和各地政府分别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完善城镇化发展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其次,我国产业经济结构深度调整。2008年以来,沿海地区产业为突破外需下降、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加速向内地转移,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迅速发展。许多县市建立了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就业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就业机会普遍增加。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是综合考量的理性选择

首先,当前大城市针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仍然比较薄弱,特别是子女教育、住房、养老以及落户等问题,成为农民工在城市稳定务工生活的羁绊。随着年龄增长、就业竞争力下降、照顾家庭责任上升,部分农民工必然会选择回乡。据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目前返乡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8.3岁。从对返乡原因的选择看,“照顾老人、孩子和病人等”占32.3%,“帮助家里做活”占11.4%,“家庭团聚”占10.1%,三者合计占到了53.8%;而因为“外地工作难找”,“在外收入下降”等经济原因的合计仅占23.0%。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就业已经持续了20多年,如果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不能及时落实到位、自身技能不能有效提升,中老年农民工返乡就业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其次,国家不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上高品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农业发展空间显著拓宽。许多在其他行业积累了一定资本的农民看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潜力,开始积极投入农业。第三,生活成本降低。虽然发达地区工资水平较高,但交通食宿等生活成本也较高。目前,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工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而返乡后的生活成本会大幅降低,农民工的生活质量不会明显下降。

二、宿州市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实践

宿州市地处安徽省东北部,面积9787平方公里,人口65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550多万。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1235.8亿元,财政收入125多亿,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631元和9140元。

(一)宿州市农民工外出务工和返乡概况

1.外出务工农民工规模大。宿州市是农业大市,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外出务工人口规模大。2015年,宿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3.89万人,其中省外劳务输出就业121.25万人,省内转移就业42.64万人。宿州市省外劳务输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地。同时,由于距离长三角较近,且长三角经济较为发达,宿州市农村劳动力在长三角地区务工人数较多。2015年末,在长三角地区累计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74.07万人,占省外转移就业总人数的61.08%左右。

2.外出务工农民工回流人数不断增加。近年来,宿州市不断优化创业和招商引资环境,经济实体数量不断增加,产生了大量就业岗位。2010年以来,宿州市就业服务工作重点从引导农民工外出就业转向促进农民工在家乡就业创业。2011年到2015年间,宿州市农村劳动力省外就业人数占农村劳动力就业总人数的比例出现下降趋势。2011年和2015年,省外流动就业人数占流动就业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77.2%、74.2%。县域内转移就业人数在逐年增加,2011年和2015县域内就业人数分别为11.25万人和17.03万人。此外,一些在外地学到一技之长或者掌握先进经营理念的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回乡创业。宿州市返乡创业人数从2011年 0.5万人增加到2015年1.32万人。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为了大力推动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安徽省政府办公厅2015年也下发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宿州市制定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从减税降费、财政支持、担保贷款、拓宽投融资渠道、培育创业平台、营造宽松便捷的创业环境等方面,明确了对于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的各项政策支持,构建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全市范围内创建了32家各类创业园,制定了各种优惠帮扶政策,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宿州市泗县积极申请,2016年成为全国90个县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之一。这些举措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支持范围。

宿州市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为加快农民专业就业市民化的步伐,2015年出台了《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是加快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放宽了城镇户口准入条件,符合在城镇登记户口的有8类对象:拥有合法房产、租赁住房、投资经商、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务工人员、技术人员和获表彰人员、“三投靠”人员、其他人员等,均可在城镇申请登记户口。同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在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基础上,在完善进城落户农民工就业培训保障机制、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保障机制、住房保障机制、教育保障机制、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据统计,自户改政策实施以来至2016年4月,宿州市共办理8类符合城镇落户人员2828人。

(三)宿州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现状

1.多渠道多行业展开返乡创业就业。从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情况看,大多数农民工依靠当地资源积极开展就业创业。从埇桥区抽样调查的9个乡镇中看,2016年以来,有13259人返乡,其中从事种植业的5268人,占39.7%;从事农产品加工的1424人,占10.7%;从事服务业的3088人,占23.3%;从事养殖业的1631人,占12.3%;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245人,占1.8%;其他的1603人,占12.2%。调查还显示,有20%的返乡农民工打算更换工作类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制造业、建筑业工人,尤其是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代表的年轻工人考虑转移到第三产业就业。现在快递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就有大量从传统工厂转移来的新生代农民工。预计以服务业、物流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将是未来几年内不少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首选。

2.农民工返乡创业成效显著。在多举措支持帮扶下,宿州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和带动就业人数逐年增长,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据统计,2005年以来至2015年底,全市有1.35万名左右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累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8998个。其中,创办企业840户;个体经营4492户;从事规模化养殖1750户;从事其他方面创业的1916户。累计带动就业9万余人。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面临的困境

(一)农民工文化及专业技术水平低

进城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同时缺乏专业技能技术。调查发现,很多农民工为了多挣钱不愿意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缺乏,成了进城农民工就业择业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工资总体水平较低,福利待遇上涨动力不足

调研发现,宿州市建筑行业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高房价推动着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逐步上升,但其它行业农民工的工资待遇较低。根据宿州市近三年春节前后对全市250家企业调查情况看,农民工工资收入变动很小。2014年春季新招员工的平均全额工资为2541.34元/月,2015年春季新招员工的平均全额工资为2523.54元/月,2016年春季新招员工的平均全额工资为2567.48元/月,均低于当年同期全省平均全额工资水平。其中,2016年调查的250家企业春节后工资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的有39.6%,且平均增长幅度为7.23%;与去年同期相比工资不变和降低的有60.04%。以上反映出近几年来宿州市企业总体待遇水平不高,尤其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职工工资待遇上涨的动力不足。

(三)工资拖欠现象仍然存在

近几年,虽然政府加大了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治理力度,各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大大减少,但仍有拖欠工资的情况。2015年,宿州市受整体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行业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导致下游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2015年,协调解决资金7598.96万元,动用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发放农民工工资924万元,通过农民工工资专户监督发放工资3015万元。宿州市共接待欠薪上访投诉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及结算纠纷415件,较2014年309件增加106件。涉及拖欠6578名农民工工资5748万元,已处理结案397件,人均被工资拖欠8737元。清欠农民工工资1.2亿元,涉及农民工2.3万人。

(四)用工不规范

调研发现,虽然宿州市在规范劳动关系和加大社会保障落实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仍有一些用工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用人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不愿意给农民工买保险;二是农民工流动性较大,管理操作困难;三是农民工自身不懂,不重视,缺乏维权意识;四是部分农民工明知自身权益受到侵害,为了稳住这份工作而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放弃维权。

(五)农民工维权难问题依然存在

由于用工不规范,社会保障落实较差,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农民工自身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克扣和拖欠工资、无保险、伤残赔偿等方面。尤其以拖欠工资和伤残和职业病赔偿最为严重,通过法律渠道维权道路漫长。

(六)返乡创业压力较大

调研发现,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的比重很小,而且多为且有初高中以上文化知识的年轻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普遍认为,创业初期压力很大,在众创的环境和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的前提下,项目选择难、融资难、市场开拓难。同时,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需要落地,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城镇结构,增强城镇的综合承载力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指出:把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加强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引导,提升城镇质量,增加城镇数量。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越来越快,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力和集聚力不断增强。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着力打造“镇级小城市”,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落户城镇,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二)发展县域经济,拓展创业就业机会

以县城镇、重点镇、特色镇发展为重点,立足地方资源,打造特色产业,以产业兴镇,推动产城一体化发展。在优化产业布局上下功夫,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提供计划和平台。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创业就业能力

抓好农民工培训,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增强转移就业的竞争能力。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根据市场和企业用工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确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

(四)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制定完善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投资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给予返乡创业者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形成链条经济,拉动二、三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要放宽准入条件,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行业和领域,都应鼓励返乡创业者进入,不得设置限制条件。在符合城乡规划、县(镇、村)容、安全、环保、卫生、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允许返乡创业者以租借商业用房和临时商业用房作为创业生产经营场所,供电、供水等部门应给予支持。要健全服务体系,对返乡创业就业者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用地用工、融资担保以及证照办理、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服务。

(五)建立维权机制,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加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提高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要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为劳动者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工伤赔偿等。在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的地区,建议成立民间行业协会组织,政府及司法、人社、计生、工会等部门设立办事机构,及时地为广大外出劳务人员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确保对退宅进城农民提供城镇人口同等待遇。

(六)建立返乡创业基地,引导农民工抱团创业

在工业园区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以免费租赁的方式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场地,进入园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园区的所有优惠政策。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进驻创业基地,加大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合理选择创业项目,鼓励农民工联合创业,降低创业风险。对进驻基地的创业者,有关部门要提供法律、法规、政策、证照办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对手续合法、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设立登记申请优先办理。

(七)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

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各级劳动就业管理局小额担保贷款中心要把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提供担保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积极探索用土地经营权、农房、农业生产用房等作为抵押担保方式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贷款。同时,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不足的共性问题,地方政府要主动作为,尝试设立创业扶持基金、免息贷款等,与返乡创业农民工一起共渡创业初期难关。

总之,鼓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是新时期创新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地方政府要在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上,结合自身实际,出台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让农民工乐于返乡、创业有成,就地城镇化、共同奔小康。

(责任编辑 陶有浩)

On Employment of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ACaseStudyofSuzhouCity

LI Weiwei1, ZHANG Guiyou2

(1.DepartmentofAccounting,AnhuiBusinessVocationalCollege,Hefei231131,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polici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create a 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employment service system and employment of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Suzhou city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employment of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such as promo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labor forc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of workers.

migrant workers;transformation of labor force;urbanizatio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2017-01-12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资助项目(A2015012)、安徽省国土资源软科学研究项目(2013002)、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资助

李玮玮(1980-),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会计系讲师,硕士;张贵友(1976-),男,安徽涡阳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F321.5

A

1674-2273(2017)02-0038-05

猜你喜欢

宿州市城镇化农民工
宿州市昆仑种业有限公司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园区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拼 搏
揽 月
家乡的城镇化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