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预防研究进展
2017-03-09王真
王 真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预防研究进展
王 真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对于患者出院之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长期的影响,做好其预防研究工作非常的必要。本文就结合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主要特点及危险因素,对于及预防研究进展予以简单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预防研究;进展
对接受长期机械通气和其他临床支持病人的观察研究性表明,其发生获得性肌无力是十分常见的。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获得性肌无力患者来说,若是不能有效的治疗,将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进一步延长,进而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这其中既包含了重症肌病患者,又包含了重症多发性神经病变患者,两种疾病通常是同时存在的[1-2]。为了能够切实降低临床上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发生率,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其预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1.1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概念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简称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其主要指的是ICU重症患者所出现的不明原因的衰弱,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萎缩、反射减少、四肢瘫痪、脱机困难等症状,依据患者病情发展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危重病性神经肌肉病(CINM)、危重病多发性神经病(CIP)、危重病性肌病(CIM)几种类型[3-4]。对于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来说,其肌肉病变出现时间往往比较早,并且发生率高,临床上做好ICU患者的预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特点
对于合并有脓毒血症的ICU患者来说,其出现获得性肌无力的概率更大,此外,合并有高血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患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有研究数据表明,有1/4的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开展过7天以上的机械通气治疗,并且ICU获得性肌无力在全身感染或者是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发生率非常高,近乎于100%[5]。
2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危险因素
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诱发因素有多种,其中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有:长期制动、高血糖症、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具体表现为:(1)长期制动,主要指的是长期卧床、镇痛及深度镇静等,有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完全卧床的患者,其肌力会以每天1/100的速度降低,甚至是会导致骨骼肌重量的下降,随着毛细血管密度的降低,患者的氧代谢能力容易下降,从而导致其出现肌力下降现象,严重时引发肌肉代谢障碍或者是失用性肌萎缩[7-8];(2)血糖控制,虽然目前临床上已有的研究当中,关于高血糖对于肌无力的影响尚无一个明确的结论,但管理好ICU患者的血糖,对于减少患者肾脏损伤恶化程度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留滞时间。那么应控制好ICU患者的血糖,以便于能够降低患者获得性肌无力的发病率[9];(3)药物的作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神经肌肉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与获得性肌无力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其会导致蛋白质合成的减少,分解的增加,并会对肌细胞凋亡产生促进作用,从而导致患者发生获得性肌无力的概率进一步加大。一些应用神经肌肉阻滞剂的患者,在应用这类药物之后,会对神经肌肉的传导产生阻滞作用,从而导致肌肉松弛等问题,尤其是在与非去极性肌肉松弛药物联合应用的情况,会产生一定的协同作用,从而导致ICU获得性肌无力的产生风险进一步加大[10];(4)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这也是获得性肌无力患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因为一旦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其肌肉当中会释放抗炎细胞因子及促炎细胞因子,若患者存在组织损伤,会导致炎性因子释放及炎症细胞聚集现象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细胞当中的粘附因子会导致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导致出现神经细胞损伤及肌肉细胞的损伤。此外,还存在一个物质会将泛素蛋白酶解途径进一步激活,导致细胞分解代谢进一步加快,容易导致出现蛋白质合成不足的问题,就会引发肌肉萎缩或者是肌无力,如: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
3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预防研究进展
鉴于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对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因而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从而降低获得性肌无力的发生率,常用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3.1 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全面了解
在ICU获得性肌无力预防前,需要对患者的个体状况有足够的认识,通常在入院48h后可开始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除了基础性的指标参数外,重点应放在ICU获得性肌无力方面的指标,比如:肢体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生活能力等,通过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全面评估和分析,可为后期的预防护理奠定基础。
3.2 患者治疗期间影响因素的干预
部分学者研究表明,ICU患者在治疗期间有一定的影响因素可引起ICU获得性肌无力,因而可对这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比如患者在机械通气镇静过程中应避免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类药物,可采用镇痛药或者是丙泊酚等进行替换;在治疗过程中通过胰岛素的抗炎作用,有助于降低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性,同时还能够减少患者神经肌肉病变发生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个体的耐受性方面入手,建议患者能够尽早下床活动,通过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肌力的恢复,此外,肌肉电刺激疗法还能够发挥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预防效果。
3.3 系统性的早期康复训练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对于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在康复训练护理干预中,采用早期干预相对于常规干预效果更好,因而在患者进入ICU 24-48h或度过急性期之后可开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当然康复训练需要符合全面性和系统性特点。最初对患者的康复训练以床上被动训练为主[11]。通过四肢被动训练,逐步促进相关肌力的恢复。根据前期对患者评估后患者的肌力状态,对患者进行多关节多方向的逐一训练,根据肌力状态的不同以及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控制好对应的训练强度。
当被动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开始主动训练,具体的可通过握拳、上举双上肢、直腿抬高、双下肢屈曲等主动训练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在主动训练中同样需要控制好每个主动训练的强度,在主动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对患者肌力等相关参数的测量,逐步帮助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比如:坐位训练、平衡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依靠早期护理干预帮助患者预防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
4 结束语
ICU获得性肌无力是危重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致其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结合其疾病特点,对其中主要的四个危险因素予以了简单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这对于ICU获得性肌无力的预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早发现、早干预,可有效预防ICU获得性肌无力。
[1]申艳娥,张建霞.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的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2):247-250.
[2]张圣宇,张兆波.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评估与早期康复干预[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5):22-25.
[3]姚 生,韩晓琛,张志成,等.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临床、电生理及病理特点分析[J].北京医学,2013,35(5):333-335.
[4]江方正,叶向红,吴莉莉,等.集束化功能锻炼管理预防ICU获得性肌无力病人脱机后再插管的效果[J].护理研究,2017,31(14):1780-1782.
[5]胡 莉,黄海燕.早期康复治疗预防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2):66-70.
[6]潘鹏飞,石卫华.重症监护病房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4):411-414.
[7]姚 生,张志成,戚晓昆.关注重症监护患者的周围神经和肌肉并发症[J].转化医学杂志,2013,2(3):182-184.
[8]王海涛.获得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进展(附三篇病例报告)[D].浙江大学,2002.
[9]孟雁欣.肌强直综合征临床分型的分子生物学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
R473
A
ISSN.2095-8242.2017.40.7907.02
本文编辑: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