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017-03-09

环球市场 2017年32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监测污染物

曹 静

三门峡市环境监测站

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曹 静

三门峡市环境监测站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逐年递增,在推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为更好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必须重视环保问题。环境监测的作用就是准确、全面、及时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未来走向,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强有力的依据。当前,人类化学物使用的种类、数量增长速度惊人,传统理化监测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此,必须寻求更全面、更合理的监测方法,为充分体现监测对生物体的效应,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选用生物监测法,以此弥补理化监测的缺陷。生物监测是由生物学角度出发,监测、评价环境污染现状的一项技术,本文在充分了解生物监测概况的同时,针对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

生物监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

一、生物监测的概况

生态系统、生物学理论是生物监测发展的理论基础,生物监测是指通过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变化所产生的反应,监测及评价环境污染状况。生物与其生存环境间关系密切,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且持续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如环境被污染,生物体内将有污染物进入,且污染物在其体内逐步转化,进而改变生态系统内各级生物指标,如生长发育状态、生理生化等。相比理化监测,生物监测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灵敏性、直观性等特点,能够全面反映环境污染状况,能够更为直观地将污染物作用于生物体的效应展现出来,能够将污染物的综合效应真实地反映出来,为整体控制污染物提供可靠依据。

二、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在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具有极为广泛的使用范围,整体来说,主要用于环境污染状况的监测与评价,能够将污染物对生物或人体的综合效应真实、有效地反映出来,并揭示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实现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本文以不同环境介质为划分标准,由大气、水及土壤三方面入手,对生物监测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生物监测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是大气污染生物监测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植物监测应用最多,且技术较为成熟。本文以植物监测为对象进行探讨。选取3种指示植物,具体如下:

(1)高等植物。当前城市大气监测主要以高等植物为指示生物。于大气污染来讲,大多数植物的反应都较为敏感,如植物叶尖因氟气(Cl2)逐渐由绿变黄,或叶面因光化学烟雾产生横穿整个叶面的一道坏死带等。现阶段,针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所选用的指示植物也不尽相同。如Patrick与Farmer通过树皮对大气环境内铅的同位素进行监测,效果显著。

(2)地衣及藓苔。在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中,最佳监测器的代表是地衣与藓苔,当大气内存有一定量毒物,就会对其地衣、藓苔生长造成严重危害。如导致地衣灭光仅需年均0.015~0.105μg.L-1二氧化硫即可。在城市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与市区中心距离越近,地衣的类型也会逐步减少。通常情况下污染程度较重的区域,仅生存的地衣只有壳状类型。而污染程度较轻的区域,则会出现枝状地衣,随着污染减弱,地衣种类也逐步由枝状转变为叶状。

2、生物监测在土壤监测中的应用

(1)土壤动物监测。Reinecke等研究发现,蚯蚓体内进入土壤重金属铅含量后,利用食物链关系,被鼩鼱吃掉进入其体内,则成为土壤重金属铅污染监测的指示生物。经大量实践证明,在煤矿等地方取样监测,对土壤动物生存来讲,重金属污染影响较为显著,随着污染程度的不断加深,土壤动物群落的数量、类型将逐步减少。

(2)指示植物监测。作为植物成长的载体,土壤被污染后,其指示植物也会随之产生一定变化。针对盐土沼泽汞污染,海马齿苋根茎叶都可起到良好监测效果。

(3)土壤微生物监测。在土壤生物体系内,土壤微生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评价土壤微生物,能够充分了解土壤的质量情况。目前用于土壤生物监测的微生物指标较多,主要为微生物量、土壤呼吸、微生物群落结构等。

3、生物监测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水生态系统涵盖量大水生动植物,其系统的任何改变都会对水生生物的数量、种群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在水环境监测中常见的生物监测主要包含3类,具体如下:

(1)生物群落监测法。指示生物法、污水生物系统法等都是最为重要的水环境生物群落监测方法,该方法在选择指示物种时范围较广,也可选择具有较大运动范围的指示物种,进行水环境现状的监测。如Kingsford等通过航空监测方式,利用河流附近水鸟的分布情况及数量变化等因素,对湿地、河流周边环境情况进行监测、评价。

(2)叶绿素a测定法。作为水体有机物的重要成分,叶绿素对浮游生物的生存意义重大。利用叶绿素a测定法,能够对浮游生物的数量、产量等信息进行监测与掌握。为此,在水体富营养化监测时通过该测定法更为直接、明了。

(3)微生物监测法。水环境污染监测与土壤污染监测都可选取微生物监测法,通过微生物群落改变情况,来监测环境污染程度,一般用于监测水体细菌或大肠杆菌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环境科学日益完善的今天,在实用性、代表性及综合性等方面生物监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更进一步扩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适应环境问题的多变性,更为环境监测提供了真实、精确、有效的数据。这对我国生物监测,乃至世界生物监测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新问题还需我们不断研究、不断处理。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进一步发展及完善生物监测体系,才能在环境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才有利于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1]Bernd Markert,王美娥,Simone Wünschmann,陈卫平 .环境质量评价中的生物指示与生物监测[J].生态学报.2013(01)

[2]徐东炯,张咏,徐恒省,陈桥,牛志春,黄娟.水环境生物监测的发展方向与核心技术[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3(06)

[3]王春香,李媛媛,徐顺清.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生态毒理学报.2010(05)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环境监测污染物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