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和策略
2017-03-09陈依祥
陈依祥
恩施州城乡规划设计院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和策略
陈依祥
恩施州城乡规划设计院
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随着气候环境的恶化,很多城市在运行中都受到了水资源方面干扰和威胁,城市内涝或者是干旱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也就需要重点围绕城市规划进行不断创新,促使其能够体现出理想的水资源有序运行效果。海绵城市的有效规划建设可以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有效构建海绵城市往往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各个基本要素和关键要点的把关控制,促使其能够保障海绵城市的运行较为流畅,如此也就能够促使海绵城市具备理想作用价值,保障城市的有序、安全和可持续效果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策略
1 海绵城市的内涵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以及经济实力的提升,使得人们对城市建设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功能上如同海绵一样,在城市面临气候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等情况时,可以如同海绵一样发挥良好的“弹性”作用,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过程对雨水进行有效地处理,在雨水匮乏等情况出现时,如果需要用水,可将储蓄的水“释放”出来,从而进行再利用。“海绵城市”放弃了过去以往的利用排水管道对雨水进行排放的管理模式,将绿地、公园等作为海绵体,综合利用建筑、广场、道路、水系等基础设施系统,通过渗水、滞水、蓄水、净水、用水、排水等措施,统筹缓解城市内涝、水资源流失等问题。由此可见,“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工作重点和方向。
2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2.1 做好前期调查研究工作
对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切实做好前期调查研究工作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前期调查研究主要就是为了详细全面了解城市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对于城市地形地貌、降雨状况以及排水状况等进行详细分析,进而也就能够保障相关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能够具备理想的适宜性和针对性,能够为解决现阶段城市运行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供较强价值。当然,这种前期调查研究工作还需要考虑到人员方面的基本需求,确保相关人员需求能够在后续规划设计中得到较好满足,进而才能够最终提升其整体运行流畅性,也能够实现城市宜居效果。
2.2 有效落实多规合一要求
在海绵城市的具体构建处理中,为了提升其最终落实效果,往往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各个方面基本系统和要素的研究,促使其相互之间的运行能够较为协调有序,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和隐患。这种多规合一的有效执行需要确保市政、水利、园林以及道路等各个方面均能够表现出理想的运行效果,不仅仅要结合这些基本单元自身海绵城市建设的要点和相关措施进行探究,还需要研究各个措施应用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效果,保障其整体规划都较为合理统一。
2.3 注重排水系统构建
对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有效落实,重点加强对于排水系统构建的高度关注同样也是比较核心的一个方面,在原有排水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详细分析探究,促使其海绵城市运行下的排水系统能够有效规避和预防当前可能出现的城市内涝灾害,需要分析城市可能遭遇的暴雨等极端天气问题,促使其相关排水系统的运行能够更为高效,并且能够从整体渠道协调布置入手进行优化,促使其主要排水效果能够较为突出。此外,为了确保相应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具备更为理想的可行性效果,往往还需要重点围绕着多方面排水以及蓄水结构的布置进行优化,比如对于各个绿地结构的布置,就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排水效果,降低了雨水对于城市的危害性效果,这也就需要促使道路两侧绿化区域以及园林等项目能够充分体现出理想的蓄水以及排水价值,促使其能够降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缺陷。
3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策略
第一,推进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建设。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除了新建筑和新小区要倡导和推广海绵型做法外,许多传统建筑和老新村也可以改造为海绵型建筑和小区。在全国各地城市改造中,应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更新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建设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区域排水、调蓄等设施的建设,确保这些小区经过改造后焕发出具有海绵体功能的绿色生机活力。
第二,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改变忽视雨水循环利用的传统雨水快排、直排的“灰色”排水做法;采用绿色路线,增强道路绿化带和城市各类广场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推广使用透水铺装,加强道路与广场对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内涝和水环境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保障水循环系统平衡,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促进城市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达标建设。加快改造和消除城市易涝点;实施雨污分流,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排入自然水体的雨水须经过岸线净化;各地城市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城市,要结合城市防洪堤堰建设,推进亲水近水工程,如沿主干河道兴建绿色滨水步道,布置建设漫滩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加快建设和改造沿岸截流干管,控制渗漏和合流造成的污水溢流污染;要结合雨水利用、排水防涝等要求,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
第四,保护和恢复城市水体自然形态。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禁止对湖泊的过度开发利用,停止违背自然规律的截弯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做法。尽量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逐步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加强河道水生态系统整治,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恢复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营造多样性生物的生存环境。
结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海绵城市的健康发展,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并且利用多方合作等方式用来提高广大群众对海绵城市的认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维护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韩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08):1-2.
[2]李方正,胡楠,李雄,戈晓宇.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响应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07):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