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方法论思考
——学习《反杜林论》笔记

2017-03-09刘驾云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公平分配马克思

刘驾云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0)

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方法论思考
——学习《反杜林论》笔记

刘驾云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表明了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和进步性的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的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遵循现实的经济规律,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差距;方法论思考

近年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务院曾期望于2012年年底推出一系列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但复杂的现实导致这一改革被延期。由此,可以看出改革发展之路的曲折性和长期性,理想的状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改革和创新出来,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任何问题的提出,就像马克思所说的,当你仔细地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只有在解决问题的条件具备的时候它才会被提出来。可喜的是,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改革收入分配的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观点

1.收入分配的性质

生产决定分配,归根到底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分配的性质。资源的配置方式决定分配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了产品分配的最终结果。

2.马克思的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恩格斯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有简单劳动(具体劳动)和复杂劳动(抽象劳动)之分。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剩余价值来源和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密码。在公示W=C+V+M中,工人得到工资报酬,剩余价值则全部被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转化为地租、利润等形式。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实质就是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

二、对杜林庸俗经济学观点的批判

(一)“生产、交换和分配关系”的批判

杜林认为生产和分配两者是毫无联系、毫不相干的,认为分配由纯粹意志行为决定,而不是生产决定的。他将全部分配理论从经济学的领域搬到道德和法的领域中。这是一种不合实际的主观想象,无论如何,在分配阶段,我们仍然要遵循现实的客观的经济规律。

生产决定分配的对象、分配的水平,分配是生产的产物。分配反过来也影响生产和交换。每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或交换形式产生发展,都会受到旧形式的阻碍,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才能最终形成和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分配形式。一个社会的分配总是社会的物质生存条件相联系,当它存在的条件大部分消失、不能满足人们的分配时,人们就会呼吁分配制度改革。

(二)对“价值论”的批判

杜林认为等量劳动相交换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对此恩格斯进行了批判,认为每个社会成员都领取他全部的劳动价值,即按劳分配。同时,恩格斯还对价值和货币进行了论述。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只有商品才具有价值,即商品必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商品的价值由与其相交换的物品来体现, 货币是其价值尺度。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先生“资本是由货币产生”的谬论,并阐述了马克思的资本和剩余价值学说,指出资本和货币的本质区别。货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而资本则是以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包涵货币要素,而货币作为不同对象的流通形式是不同的:商品货币流通是W—G—W,资本货币流通则是G—W—G。

三、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方法论思考

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大体经历了“按劳分配”阶段、“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阶段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同时收入差距也逐渐扩大,总体表现在城乡居民之间、群体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四个方面。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首次公布了10年来中国的基尼系数,近十年来我国基尼系数均在0.47以上,2012年为0.474。经济发展、分配体制、劳动力市场等是形成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社会地位身份差别、城乡割据、行业垄断及资源价格扭曲等因素都成为拉大收入差距的推手。

(一)完善收入分配格局

1.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由于市场经济的引入,劳动者在社会中的角色分配、资源配置情况的差异,必然导致各种参与财富生产的要素都要参与分配,直接决定了我国收入分配的形式: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主要来自劳动收入和资本要素性收入,如租金、股票、利息等。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按劳分配进行了经典表述,阐明了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是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和按劳、按需分配。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提出了按劳分配思想,每个社会成员都领取他的全部劳动价值。而人们常常容易忽略一点,在条件不具备时,强制实施充分条件下才能实行的分配制度,只能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按劳分配就犯了平均主义的错误,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

实践证明,政策只有符合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原则,才是和谐稳定发展的保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劳动者则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的能动因素,在当今科技信息发达的形势下,技术、智力、管理等要素的资本化将对我国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经济公平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重要方面,包括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等方面。经济公平思想有助于抑制收入差距。收入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进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一次分配重效率,二次分配重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则突出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八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而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应以一次分配为主,二次分配为补充。二次分配通过税收调控补贴低收入人群,从而最终实现效率和公平。

起点公平。(1)马克思、恩格斯将经济权利和地位平等作为经济公平的先决条件。市场准入、交易的平等,不因对象而改变,非歧视原则,消灭阶级对立。(2)劳动权利也是义务,将劳动视为经济公平的物质前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劳动力合理、自由流动,有效调节收入分配。

机会公平。给经济主体以同等参与和竞争的机会,包括:就业、教育和培训机会均等,不受歧视,不存在潜规则;各种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人人享有,实现权利的最大化。注重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城乡教育资源和质量的差异性。

(二)确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大幅减少我国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注重市场的功能作用,完善市场体系,对其进行广度和深度改革,改变以往政府过多干预和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市场监管,维持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

再分配环节中,通过税收等手段,对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进行调节,保障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制度,确保社会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保护弱势群体。

(三)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人们正确认识和定位收入差异

充分、合理利用网络、媒体、电视等传播媒介,宣传、教育和引导群众,使人民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差异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消除人们病态的不平衡心理,如“仇富”心态。人们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同时,通过采访、播放现实中发家致富的真人真事,教育和引导人们实现多渠道增加财富收入。通过引导,改变人们的财富心理,倡导劳动致富观念,通过合法劳动、合法竞争创造财富。

综上所述,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以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科学评估和审视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状况,实事求是地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社会舆论及群众心态走向健康、正确的方向。

[1]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徐伟.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演进过程、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3(4)(上).

[4] 刘解龙.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系统性缺陷及其弥补[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

[5] 苏海南.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理论前沿,2009(15):5-9.

[6]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OL].(2013-11-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2/c_118113455.htm

[8]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公平与正义(第29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9]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人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Z.OL].(2013-2-5).http://www.gov.cn/zwgk/2013-02/05/content_2327531.htm

责任编辑:何玉付

2017-01-15

刘驾云(1989—),女,安徽凤台人,辅导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A124

A

1671-8275(2017)02-0112-03

猜你喜欢

公平分配马克思
公平对抗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怎样才公平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笨柴兄弟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