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解析

2017-03-09

环球市场 2017年32期
关键词:财务报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王 伟 周 伟

江苏江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解析

王 伟 周 伟

江苏江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授信的环境,对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介绍,同时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

前言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市场不确定因素的不断增加,经济周期性的风险因素也在开始显现。在授信业务中,过度授信、多头授信、授信额度不合理等现象的存在,给商业银行的运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因此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

1 商业银行授信的环境分析

1.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根据银监会2016 年年报显示,截至2016 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9.3 万亿元,与2015 年相比增加了11.7 万亿元,增长了13.4 个百分点。截止2016 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49 万亿元,比上季度末增加了566 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076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7%,比上季度末下降0.02 个百分点。可见,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贷款增长势头猛劲阶段,不良贷款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迅猛的发展和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率是当前商业银行贷款的显著特征。

1.2 银监会助力商业银行授信发展

2016 年9 月中旬,银监会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通知》,该通知在关于如何规范授信的审批流程方面,提议将非信贷类业务归并进传统信贷一起管理,同时,对于总授信额高于资本净额10 个百分点的集团客户以及总授信额高于资本净额5 个百分点的单一客户,由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来定夺审批。

1.3 商业银行重视开展授信业务

为有利于银行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促进信贷业务稳健发展,商业银行设置专门的服务团队和部门,如中国银行设置了“信贷工厂”,制定了基于客户贷款需求“短、频、快”特点的标准作业程序(SOP),从授前营销、授时审查、授后管理等方面着手来监控业绩和风险,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把满足客户迫切的融资需求落到实处。

2 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三查”流入形式,不够深入

在银行的贷前调查方面,授信人员并未深入核实客户的帐薄、凭证及相关信息,轻易采纳已有的客户所提供的财务数据,做表面文章,缺乏真实性。在贷时审核调查方面,商业银行主要利用静态分析来处理客户的财务报表,难以反映出企业的财务变化趋势及抵御风险能力,缺乏一定流动性。在贷后访查方面,授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疏于后续管治,无法准确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变化情况。最终的调查访问书也是简单摘录客户提供的报表数据或简单做出书面断论,无法表现出客户实际情况,偏离了检查的真正用意。

2.2 缺乏健全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

由于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是实行“零损失”与“贷款额”指标直接与奖金以及考核挂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例如对社会贡献、银行本身风险抵御、银行其他支持服务等多方面缺乏仔细的考虑,导致了商业银行在授信过程中的短期行为。正是这种短期行为推动员工集中时间和精力抢占大客户来获得眼前的业绩。从短期看,确实是实现了利息收入的增长,但从远期实际上来看,却忽视了客户资本约束与安全,落下了贷款风险扩张的隐患。

2.3 岗位职责定位不准,授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表面上商业银行的授信风险管理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体系,但其实还存在一些诸如权责不清晰、责任不明确、沟通不流畅等问题。在授信人员配置方面,商业银行把“高、精、尖”的授信风险管理人员积聚在总行,导致各分行配备的综合型员工不足以满足需求。目前,为了招揽更多的员工,在选拔要求上也进行适度放宽,许多没有授信工作经历甚至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经验的员工,在上岗前未经过培训就走马上任。

3 完善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3.1 建立健全“三查”制度并落到实处

在贷前调查方面,商业银行应当综合考虑客户申请授信金额的用途,要对授信资金的安全性要引起足够重视,而且必须进行实地调查,来获取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真实信息。在贷时审查方面不仅要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审核,落实财务报表数据本身,还应体现在在分析财务报表过程中,要活用动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审查客户的财务报表,使各项指标更具流动性和系统性。在贷后核查上,对客户的经营及财务状况、抵押物现状、审批贷款项目的落实程度进行定期的现场检查,加强账户监管,密切跟踪授信资金的用途流向,防止出现被挪作他用或发生“体外循环”的状况,要充分利用可获得的企业的财务报表、先进的媒体及互联网技术等多种渠道来跟踪监测企业有关信息,以确定授信资金的安全程度,进行风险预警。

3.2 设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

为了能更好地承担授信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设立科学合理,符合本行发展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对授信客户经理的工作有一个较为细化、精益化和流程化的明确标准,绩效考核方案可以落实到打分制,以此来调动员工尽职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客户经理完成的绩效指标状况与收入相挂钩,要做到奖惩分明,对于完成绩效指标突出的员工,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培育其对银行的忠诚度;对于中规中矩完成绩效指标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和鼓励,期望其能更上一层楼;对不能及时完成绩效指标的员工,组织安排谈话,给予业务培训。

3.3 加强授信风险管理团队建设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完善授信风险管理团队的选拔制度。对于人才的选拔,要向总行看起,招聘复合型人才,或者把行内平时在有关业务领域有突出表现又善于学习的高素质人才招揽过来放置到授信风险管理的岗位上去,做好团队的人才储备。其次,需要将培训落实到常态化,加强对日常工作所需的业务技能进行指导,增加对工作的熟练程度。再次,还应该重视检验学习成效的落实情况,可以采取定期对培训人员的举办考试或者交流学习经验的形式。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商业银行的发展属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可以说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其涉及到各个方面和多个环节,应当建立起一套科学全面的制度办法来确保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

[1]张琪.我国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研究[J].河北金融,2016,(10):13-15+43.

[2]李瑾,武娜.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中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经贸实践,2016,(02):166.

猜你喜欢

财务报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研究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案例教学方法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