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二语习得易混用词辨析
——以“了2”和“已经”为例

2017-03-09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王朔例句语料库

彭 臻

(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国南宁530006)

汉语二语习得易混用词辨析
——以“了2”和“已经”为例

彭 臻

(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国南宁530006)

“了2”和“已经”是两个意义相近的表已然、实现的语法成分,本文主要探讨二者在语义、句法、语用三方面的差异。语义方面,两者都表实现,但与参照时点的关系不同,动作的影响和效应是否具有延续性和有效性也存在差异。句法方面,二者与动词情状类型、一些副词共现都存在着不同的选择限制。语用方面,是否具有“否定”的语用功能,在宣告句、祈使句中的使用等,都存在着差异。

了;已经;语义;句法;语用

一、问题的提出

“了2”和“已经”都是汉语中表示已然、实现的成分。两者的语法意义较接近,但有细微差异,用法也有同有异。什么时候用“了”,什么时候用“已经”,这给汉语二语习得者带来较大的困扰,出现了不少偏误:

(1)*我也没想到那次我已经考砸了。(广西民族大学留学生作文)

(2)*祝贺你,你已经有一个男孩子了。(广西民族大学留学生作文,“男孩子”指“儿子”)

(3)*昨天晚上,宿舍里已经发生一件偷钱的事。很多警察过来调查但还没找到小偷。(留学生作文,引自周小兵,何黎金英(2010))

(4)*她是一般来我家时,到车站以后给我电话,但过十点也没有电话。我有点担心,但想是汽车来晚的原因,我已经等了一个小时,她直接到我家。(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5)*她认为大玉已经有别人,现在不爱她。(广西民族大学留学生作文)

例(1)(2)都是误加“已经”;例(3)中,“宿舍里已经发生一件偷钱的事”,误加“已经”而遗漏“了”;例(4)中,“我已经等了一个小时”,误加“已经”,“她直接到我家”则遗漏“了”。例(5)用了“已经”而遗漏“了”。

下面,我们将从语义、句法、语用三方面对两个词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以帮助汉语二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二者的用法,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并进一步深化本体研究。

二、语义比较

(一)“已经”的语法意义

对于“已经”的语法意义,马真先生(2003)有过准确的表述:“强调句子所说的事情、情况在说话之前,或在某个行为动作之前,或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之前就成为事实了。”即:强调动作、情况在某一参照时间点之前实现了。例:

(6)何雷何雷,我已经是你老婆了,搁着撂着也跑不了,别逮不着似的。(北大CCL语料库王朔作品)

(7)我已经使出最大劲儿了。(北大CCL语料库王朔作品)

以上句子中,都没有出现时间词语,默认的参照时间显然都是说话时间,“已经”强调在说话时间之前,“是你老婆”“使出最大劲儿”的情况实现了。这类句子是使用数量最多的一类。

(8)“没事,吃了药烧就会退的,这会儿已经好多了。”(北大CCL语料库王朔作品)

(9)现在这种烟在市面上已经不大容易买到了。(北大CCL语料库王朔作品)

以上例句中,有时间词语“这会儿”“现在”,参照时间都是现在(说话时间),“已经”强调在说话时间之前,“好多了”“不容易买到”的情况实现了。

(10)瞧,明天晚上这时候她也许已经是艾希礼?威尔克斯夫人了!(北大CCL语料库)

(11)明年春天啊!也许到明年春天战争已经结束,好日子又回来了。(北大CCL语料库)

以上句子中,都有表示将来的时间词语,这些时间词语就是参照时间。例(10)用“已经”强调在“明天晚上这时候”之前,“是艾希礼?威尔克斯夫人”的情况实现了。例(11)用“已经”强调在“明年春天”之前,“战争结束”的情况实现了。

(12)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北大CCL语料库)

(13)他去年已经毕业了。(北大CCL语料库)

以上句子中,都有表示过去的时间词语,这些过去时间词语就是参照时间。例(12)用“已经”强调在“昨天”之前,“报名截止”的情况就实现了。例(13)用“已经”强调在“去年”之前,“毕业”的情况就实现了。

(14)我拉着石静走出人群,此时雨已经小多了,接近于淅淅沥沥的程度。(北大CCL语料库王朔作品)

(15)石静转过脸来,我已经席地而卧,在两张铺开的报纸上。(北大CCL语料库王朔作品)

以上例句中都有表示参照的动作词语。例(14)表示在“我拉着石静走出人群”之前,“雨小多了”这一情况实现了。例(15)表示在“石静转过脸来”之前,“我席地而卧”这一动作发生了。

(二)“了2”的语法意义

“了2”用于句末,同样可以表示“已然”“实现”的体意义。但“了2”的实现意义与“已经”的实现意义有细微差异,它表示在某个参照时间点之时,动作、情况发生或实现。例:

(16)她们都回家了,宿舍里就我一个人。(北大CCL语料库王朔作品)

(17)真的,真叫人难以置信,她长大了,而我也没长老。。(北大CCL语料库王朔作品)

以上例句中,都没有出现时间词语,默认的参照时间就是说话/叙述时间,“了2”表示在说话时刻,“她们都回家”“她长大”的动作、情况已发生、实现。

(18)现在就觉得我烦了,那将来我看咱们也没什么好结果。(北大CCL语料库王朔作品)

(19)“你现在是绝对不行了。”肖超英说,“过去我也喝八两没问题,现在三两就头晕。”(北大CCL语料库王朔作品)

以上例句中都有表示“现在”的时间词语,这些时间词语就是参照时间,表示在说话时间点(现在),“觉得我烦”“不行”的情况已发生、实现。

(20)当时天凉了,我穿着一身扣子扣到脖颈的深色中山装。(北大CCL语料库王朔作品)

(21)杜梅跑了,半夜两点从家里跑了。(北大CCL语料库王朔作品)

以上例句中,有“当时、半夜两点”等过去时间词语,这些时间词语就是参照时间。例(20)用“了2”表示在“当时”,“天凉”的情况已发生、实现。例(21)用“了2”表示“半夜两点”时,“跑”的动作发生、实现。

(22)明天这个时候我到家了。

(23)明年我就毕业了。

以上例句中,都有将来时间词语,这些时间词语就是参照时间。例(22)用“了2”表示在“明天这个时候”,“到家”的情况发生、实现。例(23)用“了2”表示在“明年”的时候,“毕业”的情况发生、实现。

(24)我的脚能走路时我就自己走了。(北大CCL语料库王朔作品)

(25)当1866年霍乱第三次袭击英国时,感染和死人的情况没有以前那么多了。(《文汇报》,出版日期:2004-3-23,标题:细菌传)

以上例句中,都有另一个表示参照动作的动词词语。例(24)用“了2”表示在“我的脚能走路”时,“自己走”的动作发生、实现。例(25)用“了2”表示在“霍乱第三次袭击英国”时,“感染和死人的情况没有以前那么多”这一情况发生、实现。

(三)两者的语义比较

1.与参照时间点的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已经”和“了2”都表示动作、情况发生、实现,其参照时间都是不确定的相对时间(可以是现在,也可以是过去,还可以是将来,或者另一个参照动作发生时间)。不同点在于,两者表示的动作与参照时间点的关系不同。“已经”强调在参照时间点之前,动作、情况发生、实现,而“了”表示在参照时间点之时,动作、情况发生、实现。

在参照时间点之前发生的动作、情况当然在参照时间点之时也发生了。因此,使用“已经”的例句,一般都可以在句末添加“了2”。例:

(26)我们终于明白,那种心无芥蒂、无拘无束的融洽感,已经一去不复返。(北大CCL语料库王朔作品)

(27)早晨醒来,第一抹阳光照射到我床头时,我如梦方醒——我已经永远不可能再见到阿眉。(北大CCL语料库王朔作品)

(28)我打完电话,又听到有人用钥匙捅门,而且已经进到走廊。(北大CCL语料库王朔作品)

(29)书店也来了信函,说我订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已经到货,让我马上交钱提书。(北大CCL语料库王朔作品)

以上使用“已经”的例句中,都可以在句末添加“了2”,句义基本不变。

在参照时间点之时发生的情况在参照时间点之前则未必发生。因此,对于那些在参照时间点才发生的新情况,可以用“了2”,但绝对不能用“已经”。例如:

(30)木兰花这一次,是真的呆住了!木兰花呆了约有半分钟之久……(北语BCC语料库,倪匡《金库奇案》)

(31)有人来了,赵陆大惊,怎么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意外了!……(北语BCC语料库,啸天狼《妖在西游》)

(32)“张总,我们又见面了!我们老板叫我代他问候你的家人,这是送给你家人的礼物,请笑纳。”(北语BCC语料库,海枯石烂《龙形徽章》)

(33)七月,翠翠的腰忽然不能动了!大赛一天天临近,可偏在这节骨眼上,她的腰却伤得这样重,……(北语BCC语料库,“女王”情,《杭州日报》1990-9-27)

例(30),“呆住了”是“这一次”才发生的新情况。例(31),“发生意外”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的新情况。例(32)“又见面了”是说话时刻才发生的新情况。例(33)“腰不能动了”是“七月”忽然才发生的新情况。这些例句中,都使用了“了2”,但都不能添加“已经”。

由于不明白“了2”和“已经”表示的动作与参照时点的关系差异,留学生使用这两个词时出现了以下偏误:

(2)*祝贺你,你已经有一个男孩子了。(广西民族大学留学生作文,“男孩子”指“儿子”)(34)*祝贺你们班已经通过考试。(广西民族大学留学生作文)

以上例句中,根据语境,“有一个男孩子(儿子)”“通过考试”是说话时刻才发生的新情况,因此应该用“了2”,但不能用“已经”。

2.动作/情况是否具有后续影响或效应

马真先生(2003)指出,“已经”强调句子所说的事情、情况在某个时间之前就成为事实,其影响与效应具有延续性和有效性。例:

(35)塔里木的石油产量去年已经达到160万吨,前景越来越看好。(北大CCL语料库)(36)他昨天已经带着外孙来这里玩过一次,今天他又领来了孙子。(北大CCL语料库)

以上例句中,都有后续分句表示动作或情况的影响与效应延续下去,如例(35)中“前景越来越看好”,例(36)中“今天他又领来了孙子”。

没有后续分句的也都有这种隐含的言外之意:

(37)鼓励学生走出国门,到外国企业实习,同时也开始增加外国留学生的名额,去年已经招了30人。(北大CCL语料库)

例(37)中,“去年已经招了30人”,隐含言外之意,今年将继续扩招。如果去掉“已经”,就不能体现出这种后续影响和效应了。“了2”表示在参照时间点之时,动作、情况发生、实现,其影响和效应不具有延续性。试比较:

(38)昨天,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了。(客观陈述昨天发生的事情,没有体现后续影响与效应)

昨天,在高速公路上已经发生交通事故了。(言外之意,今天可能还会发生事故,大家要注意安全,不要再发生这类事故)

(39)这片水域有暗流,去年淹死人了。(客观陈述去年发生的事情,没有体现后续影响与效应)

这片水域有暗流,去年已经淹死人了。(言外之意,今年可能还会淹死人,大家要注意安全,不要再发生这类事故)

(40)我去年毕业了。(客观陈述去年毕业的事情,没有体现后续影响与效应)

我去年已经毕业了。(言外之意,毕业的结果仍然有效,今年不需要继续学习了)

由于不理解“已经”的这种“后续影响和效应”,留学生出现了一些偏误:

(1)*我也没想到那次我已经考砸了。(广西民族大学留学生作文语料)(3)*昨天晚上,宿舍里已经发生一件偷钱的事。很多警察过来调查但还没找到小偷。(留学生作文,引自周小兵,何黎金英(2010))

以上例句中,“考砸”、“发生偷钱的事”都是客观叙述过去发生的事情,不需体现其后续影响和效应,因此不能用“已经”。如果将病句(1)(3)稍加改动,通过后续小句体现其后续效应,则句子也可以用“已经”:

(1)’上次我已经考砸了,希望这次能顺利通过。

(3)’昨天晚上,宿舍里已经发生盗窃事件,大家要提高警惕,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三、句法比较

(一)与动词、形容词共现

1.对光杆动词、形容词音节的限制

“已经”与光杆动词、形容词共现时,要求必须是双音节动词或形容词。例:

(41)*他已经到他已经到达

*他已经死他已经死亡*他已经走他已经离开*照片已经黄照片已经泛黄*脸已经红脸已经通红

“了”与光杆动词、形容词共现,单、双音节都可以。例:

(42)他到了他到达了

他死了他死亡了

他走了他离开了

照片黄了照片泛黄了

脸红了脸通红了

2.与各动词情状类型的结合

参照以往研究成果(戴耀晶,1997),汉语动词按情状类型可以分为三类:

①静态动词:是、有、像、知道、相信、爱、觉得、明白、认识、站、坐、住。

②动作动词:看、吃、叫、跑、走、玩、学习、游泳、散步。

③结果动词:到、死、赢、忘记、看见、发现、开始、打破、认出、学会、说完、走进。

我们初步考察了“已经”、“了2”与动词情状类型的结合,发现有些差异。

(43)我已经知道原因。/他已经相信。/我已经有进步。/我已经是老师。/*我已经喜欢他。/*我已经站。/*我已经坐。

我知道原因了。/他相信了。/我有进步了。/我是老师了。/*我喜欢他了。/?我站了。/?我坐了。

在与静态动词结合方面,“已经”和“了2”表现一致。都可以和“知道、相信、有、是”等部分静态动词共现,只是语义稍有差别。“我已经知道原因”,强调在说话时间之前,“知道原因”的情况早就实现;而“我知道原因了”,表示在说话时刻,“知道原因”的情况发生、实现。

“已经”“了2”与“喜欢、站、坐”等部分静态动词共现受到限制,如不能说“我已经喜欢他”“我喜欢他了”。需要添加时量补语或结果补语才可成立:“我已经喜欢他很久了”“我喜欢他很久了”“我已经站好”“我站好了”。

(44)*我已经游泳。/*我已经吃饭。/*我已经打球。/*我已经做作业。/*我已经买衣服。

我游泳了。/我吃饭了。/我打球了。/我做作业了。/我买衣服了。

“已经”和“了2”在与动作动词共现方面差异较大。“已经”与动作动词共现受到限制,一般不能与动作动词自由共现,如不能说“我已经游泳”“我已经吃饭”。需要添加结果补语,如“我已经游完泳”“我已经吃完饭”;或者在句末添加“了2”,如“我已经游泳了”“我已经吃饭了”,句子才能成立。

“了2”与动作动词结合较自由,如“我游泳了”“我吃饭了”,表示在说话时刻,“游泳”“吃饭”的动作已经发生、实现。

(45)他已经到学校。/我已经说完。/他已经学会。/他已经忘记。/他已经发现我。/我已经看见他。

他到学校了。/我说完了。/他学会了。/他忘记了。/他发现我了。/我看见他了。

与结果动词结合方面,“已经”“了2”也表现一致,都可以与结果动词自由共现,只是语义稍有差异。“他已经到学校”,强调在说话时间之前,“到学校”的情况早就实现;“他到学校了”,表示在说话时刻,“到学校”的情况已实现。

(二)与数量词语共现

“已经”“了2”与数量词语共现时,都可以表示说话人认为数量多、时间晚等主观态度,即主观大量。例:

(46)a.我已经三十岁。/b.我三十岁了。

a.现在已经十点。/b.现在十点了。

以上例句中,a句用“已经”,b句用“了2”,都可以体现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认为“三十岁”年龄大,“十点”时间晚。

(三)与副词共现

1.与“仅”、“只”共现

一般情况下,“已经”和“了2”都不能与“仅”“只”共现。例:

(47)他上身只穿了一个外套。

*他上身已经只穿了一个外套。

*他上身只穿了一个外套了。

(48)我们只来了四个人。

*我们已经只来了四个人。

*我们只来了四个人了。

(49)政府仅动用了10%的资源救灾。

*政府已经仅动用了10%的资源救灾。

*政府仅动用了10%的资源救灾了。

“只”“仅”表示限制与动作有关的事物的数量,而“已经”“了2”与数量词语同现时可以表示主观大量,二者语义相悖。因此“只”“仅”不能与“已经”“了2”共现。

当动词表示“剩余”意义,此时数量词语表示“余量”(参见李文山,2011),“已经”“了2”又可以与“只、仅”共现。例:

(50)已经只有五秒钟了。

(51)我们只剩下3000多人了。

2.与“才”、“就”共现

“已经”“了2”都能与表示事情发生早的“就”共现,不能与表示事情发生晚的“才”共现。例:

(52)他去年就已经毕业。

*他去年才已经毕业。

(53)他昨天就买衣服了。

*他昨天才买衣服了。

3.与“终于”共现

“已经”不能和“终于”共现,“了2”可以。

(54)终于又见到你了!

*终于又已经见到你了!

(55)你终于赶到了!

*你终于已经赶到了!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一般是直到说话时刻才出现期望的新情况,因此能与“了2”共现。而“已经”表示在参照时点之前,一般是说话时间之前,动作、情况早就发生、实现,与“终于”的语义相悖,因此不能共现。由于不明白“已经”的这一用法限制,留学生出现了一些偏误:

(56)*终于我已经考上了医科大学。(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57)*前年我的学校组织给学生学汉语专业,我很喜欢到中国学习,终于我的希望已经得到了。(广西民族大学留学生作文)

四、语用比较

(一)“已经”具有“否定”的语用功能,“了2”没有

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中,“已经”具有“否定”的语用功能,许诺(2015)称之为反预期语用功能。“已经”实现的反预期主要体现在语用层面,多表现为否定某一预期,即使语句表层没有否定标记,但从篇章表达功能角度看,其语用交际意图通常具有或弱或强的否定性(许诺,2015)。

试比较以下例句:

(58)——A:你快去做作业。

——B:我做完作业了。(陈述客观情况)B:我已经做完作业了。(言外之意,做完作业的结果仍然有效,我不需要再做作业了)

(59)——A:你为什么关空调?

——B:我感冒了。(陈述客观原因)B:我已经感冒了。(言外之意,感冒的状态还存在,不能继续开空调了)

(60)——A:你什么时候去学校?

——B:我毕业了。(陈述客观情况)

——B:我已经毕业了。(言外之意,毕业的结果仍然有效,不需要再去学校了)

(61)——A:我希望成为富人。

——B:你是富人了。(陈述客观情况)

——B:你已经是富人了。(言外之意,是富人的结果仍然有效,不需要再希望了)

(62)——A:这次比赛,马防守太差了。

——B:这次的防守不错了。(陈述个人观点)

——B:这次的防守已经不错了。(言外之意,大家不要再批评指责马防守了)

以上例句中,很明显,用“已经”的第二种回答都更能凸显出“否定”的语用功能,其交际意图都带有或强或弱的否定性。而仅用“了2”的第一种回答则体现不出这种语用功能。

(二)在宣告句和祈使句中的运用

“了2”可以用于宣告句、祈使句,“已经”没有这一用法。例:

(63)吃饭了!(妈妈刚做好饭菜,喊大家吃饭) *已经吃饭了!

休息了!(老师催促大家休息)*已经休息了!

我走了!再见了!(当面向人告别)*我已经走了!已经再见了!

别去了!(劝告)*已经别去了!

帮帮我了!(提出请求)*已经帮帮我了!

对不起了!(当面道歉)*已经对不起了!

以上例句中,“吃饭”“休息”“走”“别去”“帮帮我”等动作行为显然都是在说话时间之前尚未发生的动作行为,因此都不能用“已经”。但都可以用“了”,表示动作、行为即将发生、实现,从而达到说话人宣告、告别、劝阻、请求、道歉等语用交际意图。

我们再看一组相关的例句:

(64)该吃饭了!已经该吃饭了!

可以休息了!已经可以休息了!

我要走了!我已经要走了!

以上例句中,动词前面都有表示情态的助动词“该”“可以”“要”等,句子表示这些情态已经实现/变化,从不该吃饭到该吃饭,从不能休息到可以休息,从不要走到要走。因此,这些例句中都可以用“已经”,也可以用“了2”。但其中的“了2”跟以上例(63)中的“了2”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其表示的不是即将实现,而是一般意义上的已然、实现。

从(63)与(64)能否添加“已经”的句法表现,可见这两类句子还是存在着差异。彭利贞(2009)认为例(63)中的“了2”同(64)一样,是对情态敏感的情态指示成分,表示情态的出现或变化,我们认为这一说法还有待商榷。(64)中的“了2”可以说表示情态的出现或变化。但(63)中的“了2”应该说表示动作、行为即将发生、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具有将来时意义,陈前瑞(2005)称之为“将来时间用法”。

陈前瑞:《句尾“了”将来时间用法的发展》,《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期。

戴耀晶:《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

房玉清:《动态助词“着”“了”“过”的语义特征及其用法比较》,《汉语学习》,1992年第1期。

金立鑫:《现代汉语“了”研究中“语义第一动力”的局限》,《汉语学习》,1999年第5期。

李文山:《焦点敏感副词与“了2”同现的语义条件》,《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5期

李晓琪:《汉语“了”字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刘勋宁:《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中国语文》,1988年第5期。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陆丙甫:《“已经”同“曾经”的区别究竟在哪里》,《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期。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马 真:《“已经”和“曾经”的语法意义》,《语言科学》,2003年第1期。

彭利贞:《论一种对情态敏感的“了2”》,《中国语文》,2009年第6期。

齐沪扬:《语气词“的”、“了”的虚化机制及历时分析》,《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屈承熹:《汉语篇章语法》,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

邵洪亮:《“已经”的体标记功能羡余研究》,《汉语学习》,2013年第6期。

石毓智:《论现代汉语的“体”范畴》,《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

夏 群:《试析“已经”的语法意义》,《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第2期。

肖治野、沈家煊:《“了2”的行、知、言三域》,《中国语文》,2009年第6期。

许 诺:《谈“已经”的反预期语用功能》,《汉语学习》,2015年第1期。

杨素英,黄月圆,孙德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体标记习得》,《中文教师学会学报》,1999年第1期。

杨素英、黄月圆、曹秀玲:《汉语体标记习得过程中的标记不足现象》,《中文教师学会学报》,2000年第3期。

周小兵、何黎金英:《“已经”和“了1”的异同及其跟越南语的对比》,未刊稿。

邹海清:《“已经”的语用功能及句法表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年第5期。

Chinese SLA Confusable W ords Discrim ination——with“Le(了2)”and“Yijing(已经)”as an example

PENG Zhen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 530006 China)

“Le2(了2)”and“Yijing(已经)”are synonymous in Chinese,referring to perfective.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ose two words in the aspects of semantics,syntax and pragmatics.Based on the semantic,both of them imply that finish making or doing something.However,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 and reference time and the duration of act influence.Based on the syntax,they obey different grammatical rules when they collocate with situation types and adverbs.Based on the pragmatics,“Yijing(已经)”can refer to negative condition,neither can“Le2(了2)”.Similarly,they are guided by different rules in declaratives and imperative sentence.

Le2(了2);Yijing(已经);semantics;syntax;pragmatics

H03

A

2221-9056(2017)04-0501-09

10.14095/j.cnki.oce.2017.04.007

2016-04-21

彭 臻,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语二语教学与习得、现代汉语语法。Email:7229651@qq.com。

本文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和研究”(12JZD018)基金资助,谨致谢意!同时感谢《海外华文教育》匿名审稿专家提出宝贵的修改建议!

猜你喜欢

王朔例句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王朔曾是全托孩子
如果王朔遇上韩乔生
当二锅头VS彝家米酒——王朔玩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