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基于运城学院的调查结果与思考
2017-03-09武海荣
武海荣
(运城学院 思政部,山西 运城 044000)
新常态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基于运城学院的调查结果与思考
武海荣
(运城学院 思政部,山西 运城 044000)
新常态下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本文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问卷调研和学生座谈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针对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六条主要措施:以高校思政课为主阵地,通过“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活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高水平的专题宣讲,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指导作用。
新常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价值观是个人用于区别好坏,明辨是非及其重要的心理倾向体系。而理想、信念和信仰是价值观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核心的价值观念,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出了我们国家的价值内核、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1]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动力的支撑。因此,在当前新常态下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2]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他们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无疑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重点关注的群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3]运城学院是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通过“道德讲堂”平台连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也多次组织教师深入第一线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活动。因此,深入分析运城学院大学生思想状况、理想信念培育与践行现状,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其他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调研与学生座谈两种方法相结合。一是设计问卷调查。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调查问卷项目设计包括大学生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四个维度。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基本认识、理想信念的建立途径、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方面,选项分单选和多选两部分,共20题。二是设计座谈调查提纲。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大学生思想认识、专业背景等设计座谈访问提纲。采用直接座谈访问形式,随机抽取不同年级、性别和专业的大学生,根据座谈访问提纲,采用现场记录、录音等手段进行面对面座谈,力图从与大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不同层面反映其真实的理想信念状况。调查问卷和座谈提纲初期进行了试调查和访谈,对易产生歧义的选项和问题进行了修改,最后由专家决策形成了最终的调查与座谈题目。因此,调查问卷的题目和形式都是科学和合理的。问卷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与处理。
(二)样本选择 此次问卷调查随机选取运城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2500名大学生展开调查,由各班班长将问卷发放给同学,以无记名形式当场填写并收回。本次共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2500份,其中有效问卷2483份,回收率99.3%。这次被调研的学生中男生占58.4%,女生占41.6%;文科生占14.4%,理科生占49.2%,工科生占28.6%,其他专业占7.8%;大一学生占33.4%,大二学生占24.2%,大三学生占26.9%,由于大四学生处于毕业就业环节,该年级抽取样本较小,但不影响数据有效性。整体来说调查问卷的结果真实有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是爱国的,他们具有强烈的国家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例如,在回答“你认为在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里有必要要求大家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共同理想吗”的问题时,认为“很有必要”的学生占43.5%,认为“有必要”的占40.9%,两项合并占84.4%,回答“也许有必要”的占10.2%,“完全没必要”的仅占5.3%。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是爱国的,他们希望有一个能够凝聚民心的共同理想来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与学生的座谈及平时的课堂讨论中也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对中国当前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及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表现出强烈的自豪感。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乐观,表现出积极的心态。表明当代大学生思想主流是积极的,我们应当支持和肯定。
但是,在调查问卷中也发现了值得注意的问题,即大学生虽爱国,且有很强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但缺少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去奋斗、去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在“你大学时期的理想属于哪方面?”的回答选项中,“要为祖国做贡献”和“要做社会公益事业,让世界充满爱”的占比分别仅为4%和6%,二者之和为10%,远远低于“想要一个温馨的家庭,让爱的人过上好日子”17%的选择率。同样在调研“选择工作时,你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的问题时,选项“国家社会的需要”的选择率仅为3%,远远低于选项“收入多、待遇好”21%的选择率以及选项“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有利于个人进一步发展”22%的选择率。由此可知,通过个人行为和努力推动国家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个人担当和抱负,表现出明显的缺乏。究其原因,可能是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使当代大学生处于一种优越安逸的幸福生活,没有外在的压力,没有现实的危机感,也就没有意识到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同样需要他们每个人的努力。或许,当代大学生的爱国,在某种程度上是希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客观条件以保证自身的幸福生活。在谈到理想时,学生们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职业理想、生活理想方面,很少涉及社会理想和个人的政治抱负,无法很好地理解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所以,较少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很好地结合起来,片面强调自我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的倾向比较明显。因此,“思想的巨人和行动的矮子集于一身”,反映出大学生群体在理想方面的矛盾性。
(二)当代大学生对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发展的追求呈现出较为现实的态度,更多的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自我发展,敬业意识有待培养 例如,回答“在选择工作时,你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时,选择“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有利于个人进一步发展”的人数最多,比例高达37%,选择“收入多,待遇好”的排第二位,比例为35%。在回答“对你来说,工作的意义在于”时,选择“通过工作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提升个人能力”的占绝对多数,比例高达62%,认为“通过工作为社会做贡献”的回答只占13%,甚至20%的同学认为“工作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还有2%的同学认为“工作毫无意义”。综上可知,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更多关注的是自身价值以及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一种客观的、理性的职业理想的规划。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职业理想的规划上学生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即当代大学生的敬业多为由外在压力产生的低层次性的功利目的性敬业。敬业精神(Professional Dedication Spirit),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所热爱的一件事情或一种职业而产生的一种精神,是社会对个体工作态度的基本道德要求。由外在压力而产生的功利性的敬业精神为低层次敬业,而发自内心的将职业当作事业来对待而产生的敬业精神为高层次敬业。[4]例如,在回答“在选择工作时,你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的问题时,稳定、高收入,好待遇、离父母近、和恋爱对象在一起、是否在沿海城市或一线城市等外在的影响因素很多,且影响较大,选项的选择率总和为88%。“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选项的选择率仅为3%,该选项需要大学生从高层次的敬业意识来思考、认同,需要他们把工作看成是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用心经营,用主人翁的精神全身心投入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显然,大学生在敬业意识上多数还处于低层次敬业,受外在功利性和目的性因素干扰太多。这符合他们对未来拥有一份理想工作的合理期待,也是符合客观现实和规律的。毕竟他们正处于学生时代,其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不能用道德的上限来要求他们。如果采用正确的价值观与科学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从而提升他们敬业意识方面的价值观,在将来全方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能够很好地结合自身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做到“小我”和“大我”的统一。
(三)在对诚信问题的认识上,当代大学生多倾向于用双重标准来要求社会和自己 具体从思想认识层面讲,如果单纯的谈诚信问题,同学们会觉得当然应该讲诚信,每个人都应该讲诚信,整个社会也应该讲诚信。选项“破坏考试公正性”的选择率为22%,选项“这是品质问题,绝对不可以”的选择率为15%。但在现实中讨论具体诚信问题时情况就会发生微妙变化,如本次调查问卷中单选第7题“对考试作弊的行为,您的看法是”,选择“可以理解”的人数最多,比例高达37%。选择“这很正常”的比值为15%,二者之和为52%。艺术类的学生其选项更为明显,选择“可以理解”的人数最多,高达46%。选择“这很正常”的为20%,二者之和为66%。考试作弊对学生来说显然是一种典型的非诚信行为,但从调研与座谈结果看,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没什么,甚至是可以无底线地被宽容和被理解,这与他们单纯谈论诚信问题时的态度完全不同,显示出强烈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和双重标准的出现是有深刻根源的。问卷多选题第5题“你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的回答反映得非常明确,选项“自我的诚信意识低”的选择率高达26%,这说明大学生自我诚信意识低是因为大学生对自身的诚信意识要求比较低。选择“受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与“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的比例分别为27%和13%,二者之和高达40%,这说明大学生在诚信问题的标准上,对别人与外在环境的要求要远高于自身的要求。
双重标准的内在动机是对社会层面要求诚信度高以期望在社会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少被伤害,同时对自己的个体层面要求较低企图用非诚信的手段赢得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说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但残酷的事实是由众多自身诚信意识较低的社会个体组成的社会组织整体诚信程度更差,使得个体的利益不仅没有达到最大化,反而损害了个体实际利益。市场上的毒奶粉、地沟油等就是基于这种个体心理而流入市场危害社会。
诚信问题上的双重标准,从大学生自身来看是属于个人层面的,但是个体诚信意识低导致的结果却直接危害到了社会和国家。个人层面上的诚信缺失会严重影响到整个社会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追求。失去了社会层面的依托和保障,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会变成镜中花、水中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会变成难以企及的梦想。
(四)在友善方面,大学生的道德理想继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思想 友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的润滑剂,是心灵沟通的桥梁,是道德中最大的美德,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美德。友善有利于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大学生的友善意识如何,这对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未来建设有很大影响。
问卷中涉及到“当与同学产生分歧矛盾时,你一般会怎样做”,55%的同学选择了“用委婉的方式与对方沟通,化解矛盾”,13%的同学选择“求助他人包括父母、朋友,寻求妥善解决办法”,二者之和高达68%。这说明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友善,以便在解决分歧和矛盾后能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问卷中提到的“你选择男(女)朋友的首要标准是什么”的回答上,“人品好,有责任心” 的选择比例高达39%。“有能力”,“相貌好”的比例分别为22%和6%,而“家境优越,物质基础好”的比例仅为5%。这些回答鲜明地反映出了大学生在选择对象方面首先考虑的是人内在的道德方面,而后才是外在的能力、相貌、家境等。
但是,大学生在友善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少与人与社会打交道的经验和技巧,加上在独生子女家庭长期所处的中心地位使其在处理问题时更多关注自身利益,无意中将忽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需求,客观上做出了一些不友善的行为。首先,对社会的不友善。比如大学生作弊行为及对作弊行为的宽容态度,有偿还能力却故意拖欠、甚至无意归还国家助学贷款,通过贿赂、拉票等不正当手段获得国家奖学金,学术抄袭及炮制伪证书进行工作职位的竞争等。这些都是对社会自身公正秩序和严格遵守公正秩序的公正者的一种极度不友善,这种不友善会影响大学生以后顺利融入社会。其次,情感不友善。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较为普遍。但在问卷“你对大学期间恋爱(恋爱与婚姻关系)的理解”是什么的回答中,46%的同学选择了 “没有太多考虑,跟着感觉走” 项。感觉是人的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其个别属性的反映,而非是一种全面的、理性的思考。这说明他们对待恋爱关系、恋爱对象、婚姻关系、婚姻伴侣等一系列人生重大问题在客观上认知不成熟,而这种客观的认知水平又直接影响到了他们主观上缺少理性和担当责任的不严肃、不道德的态度与行为,以至于出现了许多校园情感危机引发的极端伤害事件。16%的同学选择了选项“是为了排解空虚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甚至有7%的同学选择了“因为周围同学都恋爱,不想与别人不一样”,而“选择终身伴侣”的选择率为31%,远低于其余三项的总和69%,这进一步得到了佐证。因此,这种情感的不友善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将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对周边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进而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工作!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其主流是好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对于其在价值观方面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甚至错误倾向,要能够正确认识,它是一种客观的、正常的现象。因为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趋于成熟但未完全成熟,他们的观念趋于定型但未完全定型,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感知、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但鉴别判断的能力明显欠缺。所以,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是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且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主要措施
(一)以高校思政课为主阵地,通过“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活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新常态下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其教育的系统性、即时性、直接性、双向互动性等长处是其它手段无法比拟的。运用此种教育手段的关键在于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要求广大一线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认真系统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领悟和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因为教师的理论水平高度和认同程度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理论水平高度和认同程度。其次,思政课教师还要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提高授课的艺术性和技巧性,使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能和当代大学生的具体实际以及社会现实在课堂教学的案例中无缝对接,从而使课堂能够吸引学生,进而充实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二)通过高水平的专题宣讲,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高水平的宣讲是对有限课堂教育的一种直接有效的补充和延伸。理论的发展有一个深化、提高、凝练核心思想的发展过程,即理论永远是动态化向前发展的。而思想政治课在高校的课时是有限的,思政课终结后的直接、有效途径就是高水平的宣讲,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理论动态的变化和发展。因而,聘请校内校外高水平的专家以专题的形式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高水平的宣讲活动,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及大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可以深化大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认识水平,同时也为大学生以后走出校门的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实践提供指导性较强的价值判断标准。
(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艺表演因其在宣传上较为直接、明快、生动,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说它也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宣传教育手段。这种校园文艺活动内容要新颖,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引起大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另外要适当融入社会性因素,可以将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活动的内容。这种针对大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其价值准则,并能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他们的价值判断标准。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体,只要他们全面了解并能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够加速当前新常态下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凝聚共识齐筑中国梦。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平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其指导意义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突出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以往课堂灌输的状况,积极引导学生跳出课本,深入实践,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进行社会实践的平台和渠道。首先,学校可以与当地的公司、企业、单位进行广泛的沟通联系,设立相关的实习、见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大量前往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公司企业参观调研、实习的机会,也可邀请本校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回校与在校生分享创业经历,还可以定期聘请当地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客座教授进行系列创业讲座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大学生对职业对社会进行思考,了解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人生进行有效地探索和规划。其次,学校可以提供专门的经费,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下基层活动、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让大学生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感受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过程,从而使他们深刻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正确认识个人社会角色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脱离“小我”体会到奉献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从而真正做到“爱国”、“敬业”。
(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 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发挥的作用无可取代。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了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在此方面,运城学院早在2003年就开设有“心灵交流”栏目,作为虚拟的网络平台,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现实压迫感,使学生能思想放松呈现出真实的思想现状,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指导效果。心灵交流回复已近万条,对运城学院学生的思想发展进行了及时有效科学的引导。该栏目不仅贴心服务了在校学生,已毕业离校的学生也经常在此寻求帮助和指导,显然已起到了追踪指导的效果。今后应该更加重视心灵交流栏目的发展以充分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六)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指导作用 刘建军教授指出,应当在新常态下重新审视高校的各项章程和制度,事关高校改革发展的各项重大举措中都要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和本质要求。[5]与其他高校一样,运城学院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也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依据自身特色和阶段性发展特点而积淀下来的,但为了适应新常态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必须做出及时的相应调整与创新,以便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中发挥指导作用。因此,大到学院章程的制定,小到指导学院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举措乃至管理、教学、科研的各个执行环节上,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本质和要求,从而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与潜移默化的影响。
[1]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EB/OL].(2015-02-28)[2016-03-08].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28/c_1114474084.htm.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05-08)[2016-03-08].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8/c_126477806.htm.
[3]郭建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48.
[4]新华社.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15-10-29)[2016-03-08].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0/29/c_1116983078.htm.
[5]刘建军.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步骤[J].思想教育研究,2016(3)44-47.
责任编辑 付友华
2016-03-24
10.3969/j.issn.1003-8078.2017.01.03
武海荣(1977-),女,山西永济人,运城学院思政部讲师。
运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项目,项目编号:SZ-2014004。
G641
A
1003-8078(2017)01-0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