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工作过程知识的价值

2017-03-09胡莉彬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客体个体主体

刘 丽,胡莉彬

(山西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论工作过程知识的价值

刘 丽,胡莉彬

(山西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价值主导为学科知识取向,使得客体知识和作为知识能动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联系错位,引入工作过程知识并对其价值进行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工作过程知识通过现实性的“自我显现”、形象性的多向度体系、交互的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具有“是其所是”的效用价值。通过让个体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具有生命意义的创造、体验与享受,具有追求终极诉求的生命价值。通过在工作实践中直接或间接体现职业教育原点(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揭示职业教育本质(人只有实践才能具有存在感),维系职业教育之魂(深度汇流校企文化优势),从而在本体意义上进行回归,具有蕴含精良审美的教育价值。

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知识;价值

关于知识价值的探讨,希腊先哲柏拉图最早指出,知识是个体理性认识的杰作。文艺复兴时期,弗朗西斯·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19世纪,英国哲学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向全人类发问,究竟什么样的知识对人准备实际生活最有价值。可以看出,从古至今,教育先哲们对知识价值的追问不绝于耳。工作过程知识是指以培育职业能力为旨归,借助工作过程这一现实载体,通过建立实践工作任务与知识、技术、技能间的有效联系,致力于增强学生知识习得过程中的直观体验,深度契合“工学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对工作过程知识的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关系到人们对工作过程知识的深刻认知和实践自觉,也关系到人们对工作过程知识的重要属性和程度的确认与选择,更关系到人们对工作过程知识价值创造的回应和关切。

一、“是其所是”的效用价值

价值,究其本质而言,即客体能够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效用,客体所具有的效用在某种程度上表征其价值。工作过程知识正是通过实现自身所具有的某种效用来彰显其独有的价值,可以说,工作过程知识就是一种效用实现。斯宾塞在分析知识的价值标准时,就将知识的实用价值作为衡量知识重要性的首要标准。工作过程知识作为由职业技术工作及其过程所负载的某种特定知识,可以说,其载体职业教育技术与其附属的效用价值具有天然的联结。海德格尔在论述关于技术的真实本质时提到,技术只有真正通过“应用”才能“是其所是”。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应用,才能使“已经在此”的工作过程知识“自我显现”为优化教学、促进人发展的价值所在。可以说,效用价值是工作过程知识的生命力所在,离开了效用,工作过程知识对于职业教育就是毫无意义的。

(一)现实性的“自我显现”

现实性是指客观事物符合内在规律的某种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只有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才真正具有现实性。在真实的技术操作车间里,工作过程知识本身是作为一种关乎企业现实生产过程中可能涉及到或确实要用到的相关材料、工具设备和仪器特性等方面的知识出现的,尤其是在某些高新技术工作岗位中,技术工人更需要这种特定的知识。由此可见,作为特定操作知识的工作过程知识本身具有潜在的现实性。[1]

从形而上的层面来看,工作过程知识的实质是一种观念或理论形态的东西,但作为一种与工作过程紧密相关的知识,它可以更为快捷地转化为生产力,进而对社会生产产生广泛的影响。当它被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时,会引起与生产力相关的诸要素于无形中发生重大变化,通过不断地交叉变幻与整合,进而创造出越来越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巨大的社会财富。从企业的视角来看,工作过程知识的提出为企业指明了潜在的发展前景,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工作过程知识无疑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利用的商用和实用价值。为了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企业更欢迎具有丰富工作经验、有扎实工作过程知识积淀的员工。而通过在工作实践中身临其境的实际操练获得能力发展的员工,具有更为丰富的工作经验,更易积淀丰富的隐性工作过程知识,丰富的工作过程知识使得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个人自主性发挥更加充分,在制订决策时更为积极主动,在进行实际操作时亦更为娴熟老练。

(二)形象性的多向度体系

工作过程知识是一种行动的知识、实践的知识、具体形象的知识,处于不断变化和进步中。依托于实践情境成长起来的以过程逻辑为核心的行动体系之中的工作过程知识强调获取能动建构的形象性的多向度知识体系。目前,职业教育领域“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有赖于工作过程知识的系统习得。

以工作过程为出发点的工作过程知识,摆脱了以逻辑思维为特征的单向度的学科体系,采用形象思维的多向度工作体系,强调知识习得过程中系统知识学习与工作过程知识学习的有机结合,强调通过职业情境中某些典型的身临其境型的职业操作活动来实现较为专业的职业教育理论知识的习得与更为专业的实践技能的掌握。可以说,职业教育中具有多向度体系的工作过程知识的引入,有助于促使职业学习与实际的工作过程实现“同步”,有助于在具体的操作实训中为学生提供形象具体的多向度系统的工作过程知识,进而实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企业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

(三)交互的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

主体与客体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中既对立又联系的两个实体性要素,主体是指实践性行为中作为能动行为者的个体,一般是指具有能动性的人。相应地,客体是指这一实践性关系中被操作的对象。[2]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工作过程知识价值的研究就产生于人们对待满足需要的实践物的相互关系之中。[3]

在工作过程知识的习得过程中,主客体具有显著的交互性。所谓“客体主体化”是指主体作用于客体,在这一“化”的过程中,主体按照“为我”的方式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主客关系,无论主体感知亦或通过动作触及客体,主体始终按照自身的“尺度”活动。如果说工作过程知识的习得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在进行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得出结论”的实践逻辑习得工作过程知识,那么其主体即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客体即为操作实践中具体的操作对象或认识对象。通过这种主客体之间的不断交互,最终习得满足主体价值需要的系统的工作过程知识。

“主体客体化”是指客体“化”主体,即客体通过其自身所坚持的某种规定性去影响并改变主体,同时客体于潜移默化中也会在主体身上映现并表征自己。如果说工作过程知识的习得主要是指在具体的实践操作情境下,具体的操作物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操作对象的某些解决问题的讯息和信号,那么这些简单的讯息和信号就可以被称为工作过程知识。此处,知识传递的主体即为具体的操作物,高职院校的学生即为知识的默然接受者,是客体。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客体对主体信息的传递,并非纯然是以外在的、与主体活动无关的形式,其实现都是通过主体的活动即主体自觉的实践和认识。因此,可以说,工作过程知识的习得和传递过程中渗透着极为微妙的主客体交互关系。

工作过程知识作为一种从鲜活的工作情境中提取出来的具有主客体交互实践性的灵动知识,具有极为巨大的潜在效用价值。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实用性必须是个体感受到的,来自于个体亲身的“做”中。[4]作为能动主体的人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会不断地产生主体“化”客体的过程,进而又会通过客体“化”主体的活动来指导和引导实践的进程。关乎这一“交互”与“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将提高人本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实现未来融入社会的生存能力。

二、追求终极诉求的生命价值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与工作过程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不乏生命的鲜活灵动性,作为生命本体而言,诚挚且真实,关注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的个体生命意识,是赋予职业教育必须直面的生命价值。人在整个地球物种里是唯一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努力追寻自己的存在意义与生命价值的重要成员。工作过程知识的提出基于人本的思想和对人的关切,在应用中诠释着职业教育的人本关怀和价值意蕴。

(一)创造个体生命的意义

创造是生命与生俱来的本质,是人存活于世并不断向前推演的特有生命力量,是能动的生命个体实现并证明自我的最好表现形态。可以说,个体内心最深处无限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个体生命永续发展和人类社会持续进步的不竭源泉。因此,职业教育也好,成人教育也好,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应该也必须在尊重个体生命成长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激发生命内在的强有力的自我实现的创造力。[5]工作过程只是个体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过程之外,人的存在还有广阔的空间,生命意义的确立可以在这种充满创造性的工作过程中达成。

要实现生命成长,就需要生命自身努力创造。只有自己躬身创造出的东西,才是生命意义上的真正获得,创造可以说是个体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独特价值享受。工作过程知识的建构就是一项独具自主创新与躬身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工作成为一种美好的创造性体验,个体不再认为枯燥的工作就是在体验单纯的劳作之苦,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神圣的天职,工作的过程亦成为一种神圣的履职过程,于身临其境中习得工作过程知识的同时享受其中的被尊重、被重视之感。

工作过程知识的习得与掌握程度制约着个人身临其境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的效果,同时,个人在实际操作训练中能动性的发挥也在某种程度上反作用于其所属的工作过程知识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参与者实现着自我的知识生成,同时创造着个体生命的不凡并赋予生命以崭新的意义。

(二)体验个体生命的成长

知识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维持个体直接的生命活动,还在于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个体生命的成长。具有灵动性且接地气的工作过程知识注重个体生命长度的延伸,强调于生命拔节成长的历程中追寻生命的终极价值。工作过程知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涉及个体的整个工作过程,使职业院校学生在增长知识、获得技能的同时发展自我的生命潜能,完善自我的生命人格。

以工作过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首先能获得职业资格能力,顺利适应工作世界,轻松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同时,它又不同于单纯的“职业资格培训”和“就业教育”,学生在完整的劳动行为和社会及合作式的教学中不仅仅是掌握一技之长,还具备自行完成资格更新的能力;具备大局观和审视整个生产和经营过程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具备群体和团队中的行动合作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具备科学的工作和方法能力;具备个性能力等;使学生可以依据个性实现职业转换或在职业发生变化时完成职业转岗或是参与持续的企业优化过程,具备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这样,职业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但具有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还具有参与构建工作世界的能力,能够实现职业教育“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目标,进而获得自我成长的充实感。

(三)享受个体生命的幸福

实现个人幸福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开拓者和思想先驱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理念的潜在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他在《职业教育之理论与实际》一书中指出“余向论教育之旨,归本人生。其义惟何?一曰治生,一曰乐生”。黄炎培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帮助个人求生存,除此之外,他尤为强调职业教育必须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发展个性,因材施教,引导并帮助其获得丰富的生活供给和充实的人生旨趣。

正如杜威所说,一个人幸福的关键,即找到自己所适宜做的事业,并且努力获得实行该事业的机会。人类通过自身的各种活动构造着自我所属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内容,沉浸其中,细细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慢慢舒展着自己的生命,静静享受着生命独有的快乐和曼妙。以工作过程知识为主线的现代职业教育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引导学生以全新的理念面对生命,珍视生命存在,关注生命个体生活的可能性和更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应尤为注重彰显工作过程知识的整体价值,将企业自身的内需潜力与利益相关者的无限创造活力叠加起来,进而锻造工作和生活的高超技能,完美践行“更好的技能、更好的生涯、更好的生活”的理念。

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除了关注人的生存以及生活幸福之外,更为注重在实际操练中激扬人的生命活力,进而提升人的生存、生活和生命质量。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工作过程知识亦更为注重彰显个体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唤醒生命,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个体在身临其境的实践教学情境中不断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

三、蕴含精良审美的教育价值

精良意为精致优良、精美完善,寓意教育育人的巧夺天工、匠心独运。职业教育所蕴含的精良审美的教育价值是职业教育价值在其本体意义上的回归。工作过程知识所凸显的职业教育的精良审美价值,存在身临其境的操作实践中主体与客体、主体和主体之间不断“化”的过程当中,并且不断赋予个体生命以美的享受。

(一)体现职业教育原点: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

工作过程知识注重遵循美的特质、美的规律去建构知识的职业意义。“职业”是职业教育的初衷、原点和最初始的价值追求,其主要目的在于打造和培养职业人,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美的。职业教育中所渗透的工作过程知识清晰地指明和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原则”,在践行这一原则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知识不但以获取职业资格、确保人的生存为目标,而且更为关注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细细解读工作过程知识,具体到微观层面,在进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与其相关的课程紧密贴合现实的企业工作过程,其教学方式以职业行动为导向,其教学环境强调职业世界的真实性,以过程为导向进行实践性考核等。如此种种都彰显着其独有的美与魅。

亚当·斯密曾指出,每一种知识的存在都具有它的价值,有关某种工作的技能知识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具体而言,工作过程知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可以更好地帮助从事(或即将要从事)某一职业的工作者(或职业学校学生、学徒等)对职业所需的工作流程、工作步骤、机器操作和组织运转等方面知识的认识、理解以及掌握等,进而打造其独有的优势竞争力。为了实现该价值,工作过程知识的职业属性不仅要求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学生所属职业的工作过程保持一致,同时,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尽可能依照与其职业相契合的工作过程有计划性地展开,进而引导学生获得扎实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帮助其构建系统完善的工作过程知识。

职业性是工作过程知识的首要属性。职业教育以职业为载体促进个体社会化、职业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以社会职业发展为导向,沿着职业的“感知——选择——定向——训练”逻辑顺序展开,不断陶冶置身其中的学生的敬业品质,锤炼其勤业精神,塑造其乐业理想。以工作过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应是为生存和工作做准备的基本教育,是培养职业技能、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进而使深受其益的学生能顺利从事某种具有普世价值的职业教育活动。从现实社会来看,贯穿于绝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并经常被运用的是与相关职业相契合的工作过程知识,而不是思辨色彩浓郁的高深理论知识。可以说,能否熟练掌握与职业相契合的工作过程知识,直接关系着绝大多数人的就业生存问题。

(二)揭示职业教育本质:人只有实践才能具有存在感

存在即被感知,存在感就是一种感觉。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感意味着存活于世的自豪感以及被需要的幸福感,它代表着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一种判定标准。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存在即被认可或获得晋升。工作过程知识通过对职业教育的本质进行揭示,说明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收获真实的存在感。

知识具有提升人的实践能力的价值,人只有通过能动性的实践才能找到自我存在的生命意义。职业劳动者进行职业学习或接受培训的最原始目的是形成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职业行动能力,也就是“会做”。只有在“会做”的基础上,劳动者才能得以进一步畅想生活的美好,并努力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独特地位,刷新自我的存在感。工作过程知识的实践本性要求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在注重理论涵养的同时提高实践意识,弥合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对接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彰显现实工作过程和真实工作情境所独有的内在价值。

亚里士多德曾言,技艺是无法用简单的言辞传达的,只有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动手操练才能学会,只有通过不断地纠错与反复的实践操作,才能深刻领会技艺的真谛。“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明确指出其培养目标为技能型人才,即技艺操作型人才,其知识结构以操作技能为主,而许多操作技能需要在复杂的操作过程中逐渐厘清并习得,它是无法用只言片语“言明”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工作过程知识揭示职业教育的实践本质提供有力论据。

存在主义认为,求知不应采取旁观的态度,学生应介入时机的存在中,自己努力,选择活动的方向,对活动做决定,因而对于万事万物以及他存在的本身全心全意地投入和体验,才可以获得真正的知识来充实个人真正的存在。工作过程知识的习得过程非常强调“做中学”,强调在具体操作情境中的亲身实践与体验。“做中学”作为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学习,是职业教育应该选择和回归的真正隶属于职业教育的学习方式。有了“做”的实践和历练,才能使学生对工作过程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才能使工作过程知识真正具有属于自己的生成之根和强大的经验背景,才能使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容易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建构,进而学到真知识、真本领和真技能,彰显个体独有的魅力和存在价值。

职业教育是能力本位、实践先导的教育,其教育过程强调知行统一、理实一体和学做合一。工作过程知识作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坚实桥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个体高超的实践思维和具体思维,提升人的技术、技艺和技能,促进人的实践能力和实践个性的发展,提高人的工作能力,进而满足个体发自内心的对自我生命存在感的热切追求。

(三)维系职业教育之魂:深度汇流校企文化优势

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方式,教育不仅注重使人获得间接的知识积累,还注重引导人通过对某种文化价值的攫取,收获人生意蕴的整体体验。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领域,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决定着每个人美好生活的走向。2016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灵魂,是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和敢于创新,也是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精神之源。

当前,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通力合作,构架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发展的桥梁,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鲜活主题。要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就必须敢于开拓创新,致力于走具有典型职业教育特色的发展之路,即着重加强校企合作,深度汇流校企文化优势,鼎力铸造坚实的“工匠精神”。校企之间的通力合作,不仅可以发挥职业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而且基本能够实现学生职业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既能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又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最终实现学校、企业之间的互利双赢。可以说,校企合作模式是可以完美诠释职业教育本质并彰显工作过程知识价值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

工作过程导向思想指明了“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即竭力打造系统的工作、学习一体化网络体系,致力于营造情境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绝大多数毕业生未来将会在相应的企业工作。身处不同职业的他们通常有各色各样的职业素质要求,这种不同的职业素质要求仅仅通过单一的在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充分形成的,必须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实习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在多元文化价值中接受锤炼和陶冶。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贯通和综合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多功能多向度的知识体系,是助推职业教育贯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联系的纽带。因此,为了更好地获取工作过程知识,职业院校的办学重点应重视发展和企业的伙伴关系,致力于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贯穿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并切实践行。

实践求益,艺术求美,文化求善。每一种知识的存在都具有它的价值。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生存、发展与完善的效应,在于使主体更美好,使人类社会发展更完善。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国职业教育出现重专业理论知识积累而轻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意识的养成以及“知”与“行”分离的问题。为此,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应坚持以实践为导向,重视工作过程知识的潜在价值,促使职业教育向着职业素质生成的方向发展,合力形成健康多元的职业教育价值取向。而工作过程知识所具有的“是其所是”的效用价值,追求终极诉求的生命价值以及蕴含精良审美的教育价值定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 “新鲜血液”。

[1][德]费舍尔.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工作过程知识[J].杨 琳,赵志群,译.职教通讯, 2008(4):25-29.

[2]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6.

[4][美]杜 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27.

[5]刘又堂.职业教育中生命意义的本真回归[J].广西教育,2008(2):26-27.

(责任编辑:王释云)

The Value of Working Process Knowledge

LIU Li,HU Li-bin

(Continuing Education College,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6, China)

For a long time,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dominated by the value of subject knowledg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object of knowledge and the need of the main body is separated, the introduction of work process knowledge and its value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working process knowledge can be embodied in practice through the reality of “self”, the image of the multi degree system,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of the subject in the practice, with the "it is" utility value. By making the individual in the process of life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reation, experience and enjoyment, with the value of life of pursuing the ultimate pursuit. By working in practic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reflecting the original point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reate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beauty), revealing the nature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practice who can only have the sense of presence), maintaining the soul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onverge the cultural advantage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deeply), regression in the sense of ontology, with the aesthetic value of education.

working process; working process knowledge; value

G710

A

1008-6471 (2017) 01-0078-06

10.13983/j.cnki.jaechu.2017.01.014

2016-11-01

2013年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指令课题“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问题研究”(编号:ZL-13004)

刘丽(1993-),女,山西长治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客体个体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