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外语专业“语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2017-03-09□吴云
□ 吴 云
高职旅游外语专业“语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 吴 云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1418)
高职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提升就业能力的“语言+”先进理念的指导,缺乏大旅游背景下款待业的就业导向的专业定位,缺乏语言、文化、行业技能综合专业实践环节与手段,缺乏实践为主的校企合作优质课程资源,缺乏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改进机制。对于这些问题,文章从理念、专业定位、实践手段、产校合作和教学质量的诊断改进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旅游外语;语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长期以来,高职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围绕语言核心技能的提升,忽略了学生和社会的真正需求。从需求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他是要通过英语来进一步学习旅行社管理专业,就必须能够用英语阅读教材、听懂英语讲课和做英文笔记、写英文论文作业、用英语进行课堂讨论和完成考试。而作为一个旅行社的计调人员,他对英语的需求是用英语与客户沟通行程(包括阅读和写电子邮件)、向上司提出建议、与供应商商讨价格、与领队交接带团事务、与地接社联络行程安排、处理客户投诉、游客应急处理,或许还要参加国际专业会议等,基于对这种学习需求分析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是“发展学生未来工作的英语能力”,是一种以职业为目标、就业导向型的实用人才培养模式。
一、旅游外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应对创新职业教育者理念的这种挑战,旅游外语专业教育者应该满足以下几个充要条件:培养通才的理念,实现企业需求,充实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行业知识,具备教师的自我超越能力。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培养专门人才,培养有理论、有实操、有创意、创意一体化的学生,协助学生过渡到职业人角色。这一理念就决定了成功论指导下的教学手段:从结果到结果。未来旅游外语的知识和技能是学和教的最重要目的。为了应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挑战,学校是否真正做到了充分而适当的供给呢?作者认为存在以下几个缺陷:(1)高职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提升就业能力的“语言+”先进理念的指导。(2)高职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大旅游背景下款待业的就业导向的专业定位。(3)高职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语言、文化、行业技能综合专业实践环节与手段。(4)高职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实践为主的校企合作优质课程资源。(5)高职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改进机制。
二、解决旅游外语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方法
1.确定“语言+X”为人才培养的理念,完善“提升就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以语言为主导、文化和旅游双驱动的“一体双核”的培养模式。就高等教育而言,TEFL(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grange)的教学模式正在转为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内容和语言融合学习)教学模式。除了坚持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帮助熟练掌握外语听、说、读、写、译(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基本技能、掌握扎实的语言应用技能外,还要注重传授与大旅游、跨境商贸、外交外事相关的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服务、管理、设计、跨文化意识和中外文史修养,并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符合旅游、外交外事工作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以就业为导向,依据大旅游行业背景,依托学校大背景,根据学院使命、社会需求、毕业生长期发展需求,以及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确定培养款待业服务与管理人才并满足全球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定位。拓宽职业面向,坚持旅行社、旅游住宿、交通、购物、游乐、休闲、度假、旅游景区点等企业职业面向。横向开拓旅游餐饮(茶艺、烘焙、咖啡、葡萄酒等)企业从事门店管理与经营、航空公司从事国际空乘服务,一带一路沿途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商务洽谈、外贸翻译、谈判、销售,邮轮从事口岸接待、康乐服务,游乐园、国家主题公园从事教育、解说、娱乐、游客体验服务,新闻媒体从事外语旅游节目或栏目主持、主播、采编,留学服务机构从事国外学习旅游咨询、组织、接待、协调、管理,旅游广告公司、电视广播台、网络媒体产品展示与导购,旅游刊物、广播、影视剧等从事编辑、翻译。纵深挖掘出出境领队服务、世界旅游目的地旅行产品设计等职业需求。
3.创建综合训练语言、文化和行业技能的“三位一体”专业实践环节和手段,实现依托课程实践活动训素养、校内专业实训项目训方法、企业实习训技能的螺旋式上升的“三训立交式”一体化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实施全程嵌入式实训实习模式。全程嵌入式实训实习模式以1+1导师制为抓手,每位教师联系一位行业专家组成实训指导小组,双方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实习。弹性实训实习课时计量,整合各相关课程的实训实习课时,灵活安排学生行业实训实习。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的循环模式:在强调“引企入校”的同时,注重“引校入企”,在各个学期均安排行业专家对教学的直接参与。深化学生行业知识学习、经验积累和能力培养过程,提升本专业教师业务水平,体现“工学结合”本质,提升职业技能。具体措施为:
4.建立了以“融合式”产校合作为基础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优质课程资源,深化与企业合作的层次,将产校合作延伸至课程建设和成果申报,凝聚有竞争性的产学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课程资源,将教师与行业专家组成课程指导小组,“引企入校”的同时,注重“引校入企”,建设一批优质产校融合课程,形成教室进入企业的教学场所融合、产校互派教师的双教师型的教学师资融合、内容与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内容融合、产校设施互用的教学手段融合,以及产校过程性联合评估的教学评估融合的“五融合”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模式。采用弹性课时计量法,整合各相关课程的实训实习课时,在每年的旅游旺季由团队各实训指导组相对集中地安排、指导学生行业实习、实训。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优化实习实训效果。
提供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内容。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课程的成功因素有很多,其中最核心的一个就是:要了解企业需求。学生因为有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才来到学校,学校聘用教师来传授这一知识与技能,对学生进行加工,从供给侧来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成品,帮助学生做从事职业生涯的准备。
5.建立“8”字形教学质量改进的诊断系统,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形成以专业为本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面向学院、课程、专业、教师和学生为纵层面,以及以目标、标准、诊断、预警和改进为横层面的“五纵五横”螺旋式内控机制。
三、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的措施
1.加强语言应用能力建设,提升学生质量。要完善“全程化”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深化就业指导内容和方法。一是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校、市级以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和各类就业创业竞赛;要将就业指导与大学生思政、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咨询辅导。二是加强求职技巧指导,注重开展学生个人形象设计(礼仪)、面试技巧、自荐艺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指导。三是加强提升素养指导,做好“全院化”指导,夯实学院同学语言应用能力,及目标岗位技能培养,提高升学率。
2.挖掘优秀生源。制定吸引优秀/合适生源的招生措施,制定生源吸引计划,增加跨境实习、就业、升学学生人数;探索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搭建中高职贯通、专升本、专升硕士职业教育平台。学生学业、专业、职业、社团活动全程纳入专业指导;尝试人生导师制,由教职工和企业优秀管理者担任学生导师,1名导师带8或10名学生,通过沙龙、座谈会、网络开展教育,导师关注学生学习、辅导学业,关照生活、引导人生,关爱心灵、疏导心理,关心成才、指导就业,用一定手段激励导师。实施语言提升计划(早晚读制度、英语国际班计划),根据外语学习的特点,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技能,督促学生早晨背诵、晚上历练,制定灵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学生心理辅导、奖助补、学生事务,做好扶弱、在校体验工作。实施朋辈心理成长计划,实行朋辈心理健康自我管理和朋辈协助;实施学生自我发展计划,实行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制定职业成长规划。
3.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依托学校大背景,根据学院使命、社会需求、毕业生长期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语言+X复合专业培养目标。探索校企订单式培养模式:与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培养定向人才。大一进行语言通识教学,大二起企业进入实施教学计划。
4.完善知识目标,强化“五功”训练(语言基本功、跨文化基本功、交流基本功、信息技术基本功、专业基本功);完善能力目标,注重“六能”培养(专业能力、设计能力、管理能力、礼宾能力、谈判能力和创新能力)。
5.提升素质目标。实施形象提升计划,实行晨操制度和时尚体育技能计划,提升学生形体素质、化妆技能、仪容仪表面貌水平。提高美育素质要求,通过开设艺术系列讲座,树立高尚、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艺术鉴赏力、理解和表达能力。
6.做好现有资格证书及等级证书考证及辅导工作,进一步加大证书激励力度(日语能力资格证书、导游资格证书、日语中高级口译证书、英语专业四级、英语中高级口译、剑桥商务英语证书、韩语能力三级以上证书、商务韩语水平等级证书、西语Dele等级考试证书、西班牙语水平考试证书)。兼顾企业标准,落实学生通用毕业标准,调整学生毕业要求,培养实用型社会人才。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尤其是旅游外语专业,开设与BEC相关的课程并且鼓励学生参加考试获取证书是一件对于学科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均有深远意义的举措。
7.教学计划要有力支撑目标和要求。尝试1.5+X专业方向模式,三个学期语言强化训练之后,第4学期开始进入以一种语言相关或非语言技能学习;尝试1.5+0.5+0.5+0.5校企融合教学模式,三个学期语言强化训练+一个学期企业为主融合教学课程+一个学期学校为主融合教学课程+校企毕业设计、实习。
8.完善支撑培养方案的师资队伍。以培养学生为中心,强化专业教师的产业历练,适当增加产业人士兼职人数。督促教师履行教师的三项职责,做好教学、科研、服务学生与社会工作。关心教师发展,通过培训、出国进修、高访、产学院、企业挂职等方式提升教师能力、提高教师职业化程度、发展教师身心健康。主要落实名师工作室计划,聘请退休专家到校定期与教师座谈、讲学、带科研;实施海外人才储备计划,引进具有海外博士学历学位或工作背景的国际性师资,该类人才达到10%;实施旅游接待业高端旅游服务师资和医美类师资筹备培养计划、饮品文化传播与创新应用类师资筹备计划,培训这些方向的“双师型”教师。通过组织或推荐参加各种旅游类(旅行、导游、饮品文化与应用)、语言类职业资格培训,专业教师“双师型”构成比例达到100%。
[1]Lu,Jinjin.The Application of the EOP Model in English curriculum in Chinese Vocational Institutions[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12,11:Vol.10,No.11,1745-1751.
[2]吴云.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综述[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15(2):157.
[3]吴云.基于会计专业发展的旅游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信息化建设,2016(8):376.
G710
A
1008-4614-(2017)05-0059-03
2017-9-19
吴云(1966— ),男,江西上饶人,硕士,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旅游职业教育、旅游文化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