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吴兴女诗人沈满愿诗歌创作成就探析*
2017-03-09周淑舫
周淑舫
(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六朝吴兴女诗人沈满愿诗歌创作成就探析*
周淑舫
(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六朝时期,地灵人杰的吴兴郡,涌现出众多的文化世家,其中以沈氏家族最为突出。如果说沈约是沈氏家族的才子代表,那么其孙女沈满愿就是沈氏家族的才女代表。她著有《沈满愿集》三卷,是湖州较早一位著有别集且是六朝时期吴兴郡作品流传最多的女作家。其别集虽散佚,但仍存有12首诗。沈满愿的诗歌创作取材于日常生活,以五言为主,有的以“咏物”为关注点,有的以“写人”为吟诵对象,与同时代擅作宫体诗的才子相比,咏物更为清新秀丽,写人更为形象生动,体现出秉承文化家族“三易”文学创作主张的精神内涵。探索沈满愿诗歌创作成就,既可以透析其内心世界的不懈追求以及文化家族的精神传承,也可以折射其诗歌创作成就在形式、声律上开唐人绝句、律诗的先例,从而彰显出性别视阈下湖州才女对女性文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文化世家;才女;沈满愿;诗歌创作
六朝时期,相对战乱仍频的北朝来说,水乡江南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出现众多各有门风的文化望族,吴郡陆氏(代表者陆机、陆云)与张氏(代表者张温、张翰),彭城刘氏(代表者刘孝绰、刘孝威),会稽郡谢氏(代表者谢灵运、谢朓),吴兴郡沈氏(代表者沈充、沈约)、姚氏(代表者姚察、姚思廉)、丘氏(代表者丘渊之、丘迟)等。以“封侯之业,其要此乎”而显名的林田子、沈林子五兄弟,由晋初“江左豪右,莫过周沈”的地方强族,至南朝刘宋殿堂再度崛起,家族“转武向文”,既以坐参机要维持家族地位于不坠,更以儒学好辞称誉时世,涌现出沈道虔、沈重、沈峻等几十位有名的学者或文学家,就连识字不多、爵封始兴郡公的沈庆之,也能在宋孝武帝国宴上口诵《侍宴试》。[1](P2003)家族中的沈亮有“清操好学,善属文”之称,[2](P2449)沈璞有“好学不倦,善属文、经耳过目,人莫能欺”[2](P2460)之誉,更有“笃志好学,博通群籍”[2](P2467)称誉的“一代辞宗”沈约,以“三易”文学主张领衔着诗坛创作,开近体诗讲究声韵、对仗之风。
吴兴郡沈氏家族门楣显赫,不仅才子比比皆是,而且出现深受文化家族熏陶、学识不让须眉的才女。如果说沈约(字休文)是沈氏家族的才子代表,那么其孙女沈满愿就是沈氏家族的才女代表。她著有《沈满愿集》三卷,是湖州较早一位著有别集且是六朝时期吴兴郡作品流传最多的女作家。其别集虽然散佚,但仍存有12首诗。从留存下来的作品看,沈满愿的诗歌创作取材于日常生活,多以五言为主,有的以“咏物”为诗歌创作的关注点,有的以“写人”为诗歌的吟诵对象。其诗歌创作不仅践行沈约“永明体”的要求,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同时代文化大家族擅作宫体艳诗的萧氏才子相比,无论咏物还是写人,体现出秉承文化家族“三易”文学创作主张的精神特质。探索沈满愿诗歌创作成就,既可以透析其内心世界的不懈追求以及文化家族传承的精神内涵,也可以了解其创作在形式、声律上开唐人绝句、律诗创作的先例,彰显出性别视阈下文化世家才女创作的升华与创新,进而凸显湖州才女性别意识的觉醒对女性文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一
沈满愿,武康人(今浙江湖州德清),生卒年与生平事迹均不详。清人吴兆宜《玉台新咏注》载其为“沈约孙女”。以沈约为领衔的吴兴郡沈氏家族是南朝有名的文化望族,代表沈氏家族由武向文的转变,其子沈旋与沈趍,皆为名士,沈旋的《咏萤火诗》[3](P2078)与沈趍的《咏雀诗》《赋得雾诗》,[3](P2079)以写物形象、描写逼真而成为文学创作的经典。沈约之孙沈众,聪明好学有文才,为梁武帝所制《千字诗》作注,又在文德殿作《竹赋》,文思泉涌,诗意驰骋,梁武帝夸赞曰:“卿文体翩翩,可谓无忝尔祖。”[4](P243)沈满愿出生于文名如此望重的门楣中,父祖辈皆为诗文大家,同辈手足也是出类拔萃的名家,自幼就受到文化家族的熏陶与诲导,为其诗歌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才华横溢的沈满愿,及笄之年后嫁征西将军范靖。相关的夫妻资料极少,仅《乌程县志》有一段记载:“沈满愿,征西记室范靖妻,能诗。尝偕靖坐后园观洒翠池,又上洗心亭,共索笔砚为《映水曲》。满愿先成诗……靖奇之。”[5]沈满愿的诗歌创作,才气灵性比丈夫更胜一筹。梁乙真《中国妇女文学史纲》曰:“沈满愿,范靖妻也。长于诗,所著甚丰。”[6](P29)据魏征《隋书·经籍志》载:“梁征西记室范靖妻《沈满愿集》三卷。”[7](P1069)晚唐五代人刘昫著《旧唐书·经籍志》,记载不同于《隋书》:“《沈满愿集》五卷。”[8](P2077)宋朝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所载又同于魏征:“《沈满愿集》三卷。”[9](P1597)魏征为初唐人,生活在唐太宗贞观之治社会安定时期,据六朝较近,其言或更接近实际。沈满愿是继谢道韫之后六朝时期浙江较早留下别集的才女,也是吴兴郡继松阳令钮滔母孙琼之后[10](P8)见有作品集记载的才女。其别集无论三卷还是五卷,所载作品多数亡佚,原貌难见。南朝徐陵辑《玉台新咏》,保留沈满愿诗10首:《咏步摇花诗》《戏萧娘》《咏五彩竹火笼》《咏灯》《晨风行》《王昭君叹》(二首)《映水曲》《登楼曲》《越城曲》。宋人郭茂倩所辑《乐府诗集》,又收录不见于《玉台新咏》的《挟琴歌》与《彩豪怨》两首诗。当代学者逯钦立辑撰《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将其合撰,亦载沈满愿存诗12首。也有学者认为其存诗为14首,丁福宝所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引《升庵诗话》,载有不见12首存诗之外的两首小诗(1首为《残灯诗》,1首仅为四句诗),但缺乏相应文献支撑。
沈满愿现存诗12首,基本以五言为主。五言诗起于汉代,汉末建安时期的曹植,以“骨气奇高”的创作成就成为杰出代表。至东晋南朝时,五言诗已经成熟:“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11](P1)五言诗是当时诗歌创作的主要形式,而生活于此时的沈满愿深受影响,诗歌创作主要以五言为主,包括五言四句的小诗,如《挟琴歌》《昭君怨》《征人诗》等;五言八句诗,如《咏五彩竹火笼诗》《戏萧娘诗》等。除此之外,《晨风行》属于杂言体诗,《挟琴歌》《映水曲》《登楼曲》等属于乐府体创作。
沈满愿的诗歌创作多为个人的闺阁感受,《映水曲》《晨风行》是典型的闺中生活写照。王夫之《姜斋诗话》曰:“咏物诗,齐梁始多有之。”[12](P43)咏物诗是六朝齐梁时期诗歌创作一大特色,沈满愿12首存诗中有3首咏物诗,分别是《咏灯诗》《咏五彩竹火笼诗》《咏步摇花诗》。所吟诵的“灯、五彩竹火笼、步摇花”等,虽说是日常所见之物,贴近生活,但题材较狭窄,仅限于闺阁。婚姻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对古代女性来说甚至是生命的全部。沈满愿的《登楼曲》展示对真挚爱情的追求,《晨风行》抒发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与对重逢的盼望之情。《戏萧娘》则走出庭院,以赠答诗的方式显现创作视野的拓展,由个人转向生活中的友人,由闺阁庭院转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阐释沈约创作主张:“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易诵,三也。”从沈满愿存诗的来看,祖父“三易”的文学思想贯穿其诗歌创作过程,处处可见“易”的印痕,又可见其创作个性。沈满愿的诗歌创作跳出“永明体”的束缚,以自己所遇所思所感来写,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成就,显现着性别意识下才女诗歌创作的艺术表现力。她的诗歌创作以女性特有多愁善感的细腻心思来抒写,创作出不同于男性诗人的诗作。其咏物诗、写人诗与同时期的男性创作相比,虽然仍带有淡淡的轻靡艳丽、精雕细琢的印痕,但能够从单纯的咏物或停留人物外貌之美的描写转向情感的升华,使诗歌创作的蕴含更为厚重,意味更加悠长,展示的问题更具有理性思考意义。
二
咏物诗为六朝诗歌创作主要题材,尤其是齐梁时期达到了高潮。有“辞宗”盛誉的文坛领袖沈约,创作了大量的咏物诗。在现存的269首诗中,有近四十首咏物诗,无论数量还是质量,无人能及,堪称咏物诗代表。其咏物诗取材范围比较广泛,既有自然风物如雨、雪、月等,也有地上生长如草、桃、竹、柳、梧桐、青苔、芙蓉等植物花卉;既有宇宙间跑的、飞的、跳的、鸣的如蝉、雁、飞鸟、晓鸿、夜鹤等动物,也有经过人力加工的竹火笼、履、笙、筝等器物。沈约咏物诗取材生活化、细微化。沈满愿12首存诗,有3首咏物诗,占存诗1/3。从比例上看,比其祖父还要高,从中可以管窥以沈约为代表的文化家族以及当时咏物诗风气对沈满愿诗歌创作的影响。
沈满愿的咏物诗,不像祖父沈约取材那样广泛,所咏之物皆渗透人为参与因素,有创作者主观特定的指象,如灯、步摇花、五彩竹火笼等,日常生活必用。取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女性受到种种拘束而不能像男性那样活跃于社会,视野有限。沈约和沈满愿,祖孙二人都有吟咏“竹火笼”的诗,只不过孙女在诗题上加了“五彩”二字。
结根终南下,防露复披云。虽为九华扇,聊可涤炎氛。安能偶狐白,
鹤卵织成文。覆持鸳鸯被,百和吐氛氲。忽为纤手用,岁末待罗裙。
这是沈约写的《咏竹火笼》诗,全诗10句。开篇两句写制作竹火笼的原料,“防露”“披云”,低与高的交错,突出原料产自“终南山”的不凡来历。接下来6句,写竹火笼的制作过程。最后两句以拟人化艺术手法,显现竹火笼为美人之用。
可怜润霜质,纤剖复毫分。织作回风苣,制为萦绮文。
含芳出珠贝,耀彩接缃裙。徒嗟今饰丽,岂念昔凌云。
这是沈满愿创作的《咏五彩竹火笼诗》,全诗8句,比其祖父少了两句。起笔两句通俗易懂,长在大自然中经历风霜的野生竹子,被能工巧匠按照要求尺寸纤剖毫分。特别是“可怜”一词,运用得十分绝妙,表达诗人对竹子失去自由环境被强力制作又加以“耀彩”的怜惜之情,为尾句“徒嗟今丽饰,岂念昔凌云”感情抒发做了先声夺人的渲染。
沈约和沈满愿的两首咏物诗,都着重对客体本身的歌咏,将生活中照明所用“竹火笼”的材质、工艺、形态等,以诗化语言进行详细描述,越逼真越显现创作技巧的高超,这是当时咏物诗的审美标准。祖孙取材虽相同,却显现出迥异不同的特点。沈约《咏竹火笼诗》“忽为纤手用,岁末待罗裙”的结句,从是前面8句对竹火笼的描写,最后转到使用者女性的身上,转得过于突兀。竹火笼作为日常生活必须品,使用者何必分出性别?沈满愿的《咏五彩竹火笼诗》,不是单纯停留在咏物表面有别于竹火笼“五彩”描述上的不同,而是在结句上蕴含主旨理性思考的诗化表达,显现诗歌创作艺术表现力的厚重。“昔凌云”潜藏着作者不能直接明言的心志,“霜质”的才女空有“终南”一样的襟怀,不但无法施展“凌云”之志,而且被“饰丽”。其诗慨叹生活的不公平,借“咏五彩竹火笼”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沈满愿的《咏灯诗》,这首同样带“咏”字的五言8句诗,既在艺术表现力与《咏五彩竹火笼》颇为相似,也形式上有催发唐人五言律诗之意义,
绮筵日已暮,罗帷月未归。开花散鹄彩,含光出九微。
风轩动丹焰,冰宇澹青辉。不吝轻蛾绕,惟恐晓蝇飞。
这首带有五言律诗雏形的《咏灯诗》,首联在“绮筵”与“罗帷”“日已暮”与“月未归”的整齐对仗中交代出时间,为描写“灯”创造出特定的情境。颔联“散鹄彩”与“出九微”对仗,突出点灯光明带来的生活乐趣。点灯“开花”的瞬间,火星四溅,宛若鹄彩飞舞。颈联描写点灯后的灯光姿态,“丹焰”随风晃动,与“冰宇”的“清辉”既对仗,又相互映衬。尾联想象别出心裁,将人性格中的“吝”“恐”赋予“灯”,显示“蛾绕”“蝇飞”的对仗的巧妙,也把灯写活了。灯有“不吝”“惟恐”的喜好,更何况是人?其诗层层推进,抒写女性的心灵寄托:居内,就要担起家庭之责,为了所爱,就像灯火是飞蛾的归宿一样,无怨无悔。表面写灯,句句喻人,以灯为喻,委婉地道出女性的生活状态,含蓄地表明无私奉献的品格,深得西汉班婕妤《团扇歌》“以团扇写人”的创作真谛。
沈满愿的咏物诗,多为五言8句诗,借咏物来寄托深意,呈现出女性特有的多愁善感、心思细腻与观察的细致入微,诗歌创作取材虽然为生活中常见必须品的“咏物”,但没有停留在咏物表面惟肖惟妙的单纯描写上,而是进行思考的升华与构思的创新,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诗中,物被赋予情,既咏活了“物”,也使所抒之情别具风韵。与祖父咏物诗相比,沈满愿在将人之情融于咏物诗中,比具有高超描写技巧的沈约单纯咏物不但增添了生活的情趣,而且显现出性别视阈下才女创作的亮色,更有艺术感染力与说服力。
沈满愿的诗歌创作,既受到家族咏物之风的陶冶,也受到萧梁王朝以美人创作对象写艳诗的熏染。梁朝的萧氏四父子,从梁武帝萧衍到昭明太子萧统、梁简文帝萧纲与梁元帝萧绎,皆好文学,帝王的富裕清闲与宴游享乐,使得宫体诗登上文坛,艳诗兴盛。萧纲为宫体诗主要创作者,从不同视角来写美人之美,如《丽人诗》《美人晨妆诗》等。“丽妲与妖嫱,共拂可怜妆。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问黄。罗裙宣细简,画屦重高墙。含羞来上砌,微笑出长廊。取花争问镊,攀枝念蕊香。但歌聊一曲,鸣弦未肯张。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13](P1939)这首《戏赠丽人诗》,极写商纣王妃妲己与“宁胡阏氏”王嫱之美,一个用“丽”来着色,一个以“妖”来渲染。沈满愿生活于名门仕宦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丽”、“妖”奢靡诗风的影响,其存诗中有一首与其诗歌创作主体风格不同但有着时代特色印痕的《戏萧娘诗》:
明珠翠羽帐,金薄绿绡帷。因风时暂举,想象见芳姿。
清晨插步摇,向晚解罗衣。托意风流子,佳情讵肯私。
两首诗的诗题皆为“戏”作,所戏对象或为“丽人”或为“萧娘”的描写,虽在用语上毫无顾忌,但在主旨立意上截然不同。《戏赠丽人诗》着眼于“欲”,梁朝兴起的宫体诗“伤于轻靡”,以“欲”为基调是其必然。《戏萧娘诗》则关注“情”,沈满愿以才女视角来创作,抒写出不同于宫体艳诗雕琢蔓藻而带有鲜明性别意识的戏诗。
萧纲为突出丽人的“艳”与“妖”,将梳妆描绘得细致入微。“拨同安、作额黄、穿罗裙、踩高鞋”,衔接有序的动作,又有“含羞”的娇态、“取花”、“攀枝”的举动与“侍中郎”的矜持。从妆饰到形态的具体展示,“丽人”是作者所观之物,只有妆扮得“丽”且“妖”,才能让“中郎”怦然心动。其诗完全忽略丽人的真情实感,这是“男尊女卑”社会对“丽人”的看法与要求。女人之美是外在的,靠容颜、服饰“可怜妆”讨取异性欢心。以梁简文帝为代表的贵族男性,追求占有欲的视觉享受,而不是两性心心相印的融合,沈满愿的《戏萧娘》诗,写出了萧娘外表之美,更通过外表之美来透析女人蕴含于内的真情,表达女性追求真爱的心声。同为写女人的“戏”作,宫体艳诗的作者用“丽”与“妖”刺激着男人感官。而在才女视角中,女性是鲜活的人,靠自身“心”之思与“情”之真来渴求婚姻的幸福。以“情”为主旨的《戏萧娘诗》比以“欲”为关键点的《戏赠丽人诗》更具人性情怀,带有社会思考的积极意义。沈满愿以独特的视角看到不同于才子眼中女性的内心活动与复杂情感,既深化南朝诗歌题材的创作,也凸显才女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三
吴兴郡文化大族才女沈满愿,喜读《诗经》、汉乐府诗等家中“京师莫比”的藏书,[14](P242)下苦功夫理解祖父“三易”文学思想内涵,又凭借自身的灵气与才气,诗歌创作取得不菲成就。在“夫为妻纲”的古代社会,婚姻就是女人一生的经济靠山、精神支柱与感情寄托。沈满愿《晨风行》诗,表达着对丈夫的依恋与分别的相思之苦。其诗曰:
理楫令舟人,停舻息旅薄河津。念君劬劳冒风尘,临路挥袂泪沾巾。
飙流劲润逝若飞,山高帆急绝音徽。留子句句独言归,中心茕茕将依谁。
风弥叶落永难索,神往形返情错漠。循带易缓愁难却,心之忧矣颇销铄。
这首以五言与七言构成的杂言诗,仅有的1句五言是整首诗的领起,然后以七言来结构全篇,细致地叙写与丈夫惜别的过程,依依不舍之情充溢于诗句的字里行间。“理楫令舟人”,开篇表明“息旅”载客的坐船就要出发,顿时百感交集,既感念丈夫为家承受着一路“冒风尘”的劳苦去奔波四方,也感念身为妻子却不能为在外的丈夫打点一切,禁不住心头酸楚,热泪盈眶。为了让丈夫放心远行,只能极力克制。行船离岸,挥手告别,方才任由泪水横流。“飙流”“若飞”“帆急”,以夸张手法极写客船的行速,无情的“高山”遮住视线,丈夫身影从自己的视野中瞬间消失。来时成双恩爱,回去却是“独归”。想到今后“茕茕”度日,不但无法走出“愁难却”的相思之苦,而且“循带易缓”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
沈满愿的《晨风行》是一首送别诗,以妻子举止与思绪为主线,着眼别前的“停舻”、相别的“泪沾巾”与别后的“神往形返”,环环相扣,场面描写生动,恰切地融汇“风弥叶落”的萧瑟秋景,景真情更真,极富感染力。“悲秋”是宋玉开创的古典诗歌创作传统,魏文帝曹丕留下最早完整七言诗的《燕歌行》,在悲秋中抒写“贱妾茕茕守空房”的相思之情,开了“男子作闺音”的传统。沈满愿弘扬“悲秋”传统,以切身的真实感受来写思妇相思之情,将“守空房”的片面相思拓展到“将依谁”的问题思考,女性心中“茕茕”的精神寄托与人生未来“将依谁”的社会问题,强化了思妇相思题材创作的文学与社会的双重意义。
沈满愿代言体诗歌创作,代言的是汉朝名媛才女。胡祥华在《汉魏六朝代言体诗探析》一文中说:“作者运用代言手法,并采用性别模拟和性别转换的方式,化身为诗中艺术形象,以第一人称身份、口吻、语气、心理言志抒情的诗歌。‘代言’就是‘代他者言’,具有‘代人言心’和以他者‘代己言心’的双向功能。”[15](P23)沈满愿《王昭君叹》二首,代汉元帝时出嫁塞北的王昭君诉说心中苦楚,感叹女性不能主宰自身命运的无奈。其诗曰:
早信丹青巧,重货洛阳师。千金买蝉鬓,百万写蛾眉。
今朝犹汉地,明旦入胡关。高堂歌吹远,游子梦中还。
这是两首五言4句小诗,站在昭君角度来叙写。第一首写汉宫生活,早知“洛阳师”的画技,当初就应以“千金”、“百万”去“重货”,自己人生或许就会逆转。造成命运的不幸,是因为行得正。第二首写出塞后对“高堂”父母之国汉家王朝的思念,“今朝”与“明旦”,将人带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时空境地,由汉家王朝来到异族胡地,心中是何感受?用“游子梦中还”道出内心的“幽怨”,那是割舍不了的对家国的眷念。小诗以“叹”为诗题,通过代和亲而有贡献于社稷“宁胡阏氏”昭君的慨叹,显现对女性不能把握自己命运历史的相关问题的思索,推进自石崇所写的“明妃昭君”题材的创作意义。
沈满愿是成长于六朝吴兴郡文化世家的才女,祖辈、父辈于学术与文学上的造诣为其树立了楷模,再加上自身的不懈努力,诗歌创作取材虽然不及男性诗人那样视野广阔,但却以女性的独特视角看到了性别视阈下不一样的人生世界,既为家族文化增添了亮色,也丰富了诗歌题材的创作。沈约好坟籍,“聚书至二万卷”。[16](P60)齐时创立“永明体”,梁时写出百卷《宋书》,是有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无愧“辞宗”之誉。父辈沈旋、沈续等,文名响逸。同辈的沈炯、沈众,皆有别集。闺阁内得到很好的文学培养,出嫁后又得到丈夫的支持,夫妻同游后园洒翠亭,以《映水曲》为题赛诗,沈满愿诗先成,曰:
轻鬓学浮云,双蛾拟初月。水澄正落钗,萍开理垂发。
这首五言4句的小言,前两句以“轻鬓”对仗着“双蛾”,描写出少女的美貌。其美完全异于梁简文帝萧纲“丽”且“妖”的“可怜妆”的做作之美。鬓发如云一样浓密,双眉就似弯弯的新月。自然之美的她,对着池水理妆。“水澄”对仗着“萍开”,碧绿的浮萍突然被落钗搅动而荡开,露出明镜般的澄清水面,映照着初学理妆的天真少女。其诗动静结合,人物肖像与人物举止相配合,画龙点睛地勾勒出及笄少女天真活泼的性格。沈满愿的诗歌创作,开唐人绝句创作之先。
沈满愿诗歌创作虽然仅存12首,却是音律和美、清新秀丽,以五言4句和五言8句为主,继承和发扬了“永明体”的精神,渐显自己的思考与创新。其诗十分注重对仗,如《王昭君叹》二首中“今朝犹汉地,明旦入胡关”,“今朝”对“明旦”,以时空长度与广度的对仗,借昭君境遇突出岁月易逝、世事无常的哲理。再如《戏萧娘》中“明珠翠羽帐,金薄绿绡帷”中的“明珠”对“金薄”,帐帷装饰之物;“翠”对“绿”,都是颜色;“羽帐”对“绡帷”,皆是床上用品。同时还注重声律,讲究韵律,如《挟琴歌》的“逶迤起尘唱,婉转绕梁声”;再如《登楼曲》诗中二、四诗句,其小诗曰:“凭高川陆近,望远阡陌多。相思隔重岭,相忆限长河。”朗朗上口,音律和美。沈满愿诗歌创作成就,既在题材上有新意,也在诗歌的形式、声律为唐人绝句、律诗的创作提供了范例。此后,不但浙江才女创作如张玉娘、朱淑真、商景兰、王端淑等多了起来,并且才女的作品与别集如郑允端的《肃雝集》、沈宜修的《鹂吹集》、叶纨纨《芳雪轩遗集》、徐灿的《拙政园诗馀》与《拙政园诗集》等也大量涌现,从而彰显出性别视阈下湖州才女对女性文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1]沈约.宋书.沈庆之传:卷七七[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沈约.宋书·自序:卷一百[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卷九[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姚思廉.陈书:卷一八[M].北京:中华书局,1972.
[5]潘玉璿.乌程县志[M].光绪八年刊本.
[6]梁乙真.中国妇女文学史[M].上海:上海书店,1990.
[7]魏征.经籍志:卷三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1.
[8]刘昫.旧唐书·经籍志下:卷四七[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卷六O [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0]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1]钟嵘.诗品·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2]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M].戴宏森,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3]逯钦立.先秦汉魏南北朝诗:卷一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4]姚思廉.梁书:卷一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4]胡松华.汉魏六朝代言体诗探析[D].合肥:安徽大学,2012.
[16]铃木虎熊.沈约年谱[M].冯道源,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责任编辑 陈义报]
The Achievements of Wuxing Female Poets Shen Manyuan in the Six Dynasties
ZHOU Shufang
(College of Arts,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 China)
During the Six Dynasties, there emerged of a large number of cultural family in Wuxing County. Among them, the most prominent of the Shen family has not only great male talents such as Shen Liang, Shen Pu, Shen Linshi who produced a large number of masterpieces but also talented women who were influenced by the family culture. Manyuan Shen, the granddaughter of Shen Yue,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the Shen family. She wrote three books oftheCollectedWorksofManyuanShen,andsheisarelativelyearlyfemalewriterinHuzhouintheSixDynastieswhoseworkswerethemostwidelyspread.Althoughthecollectionisscattered,therearestill12poems.Herpoeticcreationwasbasedondailylife,mainlyinfivewords,somewith“chanting”asthefocus,sometakepeopleastheobject.Comparedwithpalacepoetry,herChantingofthingsweremorefreshandbeautiful,writingofpeoplemorevivid,whichreflectedthe“SanYi”ofthespiritualconnotationofliterarycreationoftheculturalfamily.TheexplorationofManyuanShen’sachievementsofthepoeticwritingcanbeusedtoanalyzethespiritualpursuitoftheinnerworldandthespiritualinheritanceoftheculturalfamily.ItcanalsoreflecttheprecedentofthepoemsoftheTangDynastywhichwillmakeabetterexplanationoftheContributionmadefemaleHuzhoutalentstotheDevelopmentofFemaleLiterature.
the cultural family; the female geniuses; Manyuan Shen; poem composing
2017-01-25
2015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江南文化中心)规划课题“六朝吴兴沈氏文化世家研究”(项目编号:15JDJN03YB);2015浙江省妇女研究会课题“追梦的脚步:浙江才女文学创作评传”(项目编号:201503);2016年浙江省妇女研究会课题“生育政策新态势下妇女发展与性别文化的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614)的成果。
周淑舫,教授,从事中国古典女性诗歌研究。
I222.7=391
A
1009-1734(2017)05-00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