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7-03-09杨道麟
杨道麟
浅论语文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
杨道麟
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呈现,就是指个人或集体对其所属国家的一种积极认同的真善美的态度或行为,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生存、延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石。语文学科是融基础性、人文性、审美性为一体的一门学科,理应将爱国主义教育灌注于它的始终。在人生目标选择比以往显得多元化的当下,语文学科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必须凭借语文(语言、文章、文学)这个“例子”,用各种具有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课文即文字作品(文章作品、文学作品)去感染他们,从而增进他们的“亲国之情”,激励他们的“效国之志”,练就他们的“建国之才”,鞭策他们的“兴国之行”。
语文学科;爱国主义教育;亲国之情;效国之志;建国之才;兴国之行
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呈现,就是指个人或集体对其所属国家的一种积极认同的真善美的态度或行为,是中华民族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生存、延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石。《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1]259语文学科是融基础性、人文性、审美性为一体的一门学科[2]1-2,理应将爱国主义教育灌注于它的始终。在语文学科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是其永恒的主题。在人生目标选择比以往显得多元化的当下,语文学科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3]1,教师必须凭借语文(语言、文章、文学)[4]这个“例子”,用各种具有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课文即文字作品(文章作品、文学作品)去感染他们,从而增进他们浓烈的“亲国之情”,激励他们远大的“效国之志”,练就他们过硬的“建国之才”,鞭策他们扎实的“兴国之行”[5]。下面分别依次予以论述:
一、语文学科要增进青少年学生的“亲国之情”
“亲国之情”就是指为了忠于自己的祖国而随时准备为之奋斗并献身的真挚情感。它既是一个国家历经兴衰变化而始终能够保持蓬勃生机的坚强凝聚力,又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富有源泉性的巨大向心力,还是促进整个社会得以和谐发展进步的基本保证。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青少年学生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能够获得自己的起码生存的自由权利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引导青少年学生通过对描绘壮丽多娇的祖国的课文的学习,增进他们浓烈的“亲国之情”,继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有效彰显。
语文课本中的很多课文对壮丽多娇的祖国进行了描绘:或是东南台湾岛上的“日月潭”(《日月潭》《日月潭的传说》等)和“阿里山”(《阿里山的云雾》《阿里山纪行》等),或是东北要塞的“兴安岭”(《美丽的小兴安岭》《美丽的大兴安岭》等)和“北大荒”(《可爱的草塘》《北大荒的秋天》等),或是西北边陲的“葡萄沟”(《吐鲁番的葡萄沟》《塞北江南葡萄沟》等)和“天鹅湖”(《新疆天鹅湖》《天鹅湖的故事》等),或是南国海角的“西沙”(《富饶的西沙群岛》《西沙渔人》等)和“南沙”(《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卫士》等)等幅员辽阔的疆域美,无不叫青少年学生为之流连;或是崇山峻岭(《泰山极顶》《万里长城》等)和峡谷盆地(《雅鲁藏布大峡谷》《在柴达木盆地》等),或是千岩万壑(《石林》《巴东三峡》等)和怪石嶙峋(《黄山怪石》《右溪记》等),或是怒涛飞瀑(《黄河魂》《黄果树瀑布》等)和清溪静塘(《桃花溪》《小石潭记》等),或是幽谷流泉(《始得西山宴游记》《七月的天山》等)和湿地海洋(《大地之肾——湿地》《海洋——21世纪的希望》等)等地貌神奇的山水美,无不令青少年学生为之赞叹;或是草木瓜果(《爱莲说》《石榴》等)和花鸟虫鱼(《百合花开》《草虫的村落》等),或是飞禽走兽(《空中霸王的克星》《国宝金丝猴》等)和森林树海(《林海》《地下森林断想》等),或是平原戈壁(《我们的田野》《彩色的沙漠》等)和能源矿产(《21世纪的能源》《只有一个地球》等),或是玉宇澄清(《拉萨的天空》《敬畏自然》等)和尘埃落地(《地毯下的尘土》《假如没有灰尘》等)等姿态特异的生态美,无不引青少年学生为之忘返;或是明月朗星(《看云识天气》《小小的船》等)和流岚薄雾(《海市蜃楼》《庐山的云雾》等),或是轻风浮云(《荷塘月色》《白云飘》等)和日出彩虹(《海上日出》《美丽的彩虹》等),或是朝霞晚霁(《朝霞与日出》《火烧云》等)和夜露晨霜(《江南的冬景》《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等),或是碧空如洗(《与朱元思书》《游高梁桥记》等)和细雨如丝(《小雨沙沙》《春雨的色彩》等)等风光秀丽的天象美,无不让青少年学生为之惊奇……以上这些课文的描绘,可谓多姿多彩,美不胜收,均为“经过旁人整理和记录的知觉”[6]7,或是“人化了的自然”,或是“自然的人化”[7]125,都具有增进青少年学生浓烈的“亲国之情”的作用。
少数青少年学生基于时代性变迁出现了诸多新问题、新现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对祖国的壮丽多娇的美景予以漠视,所以无法深刻体会到祖国的可爱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引导他们通过对相关课文所描绘的幅员辽阔的疆域、地貌神奇的山水、姿态特异的生态、风光秀丽的天象等的欣赏,探幽寻美,开启心灵之窗,在祖国的优美景色面前,升起一种无比崇高的美感,从而感到祖国永远屹立在自己的心目中,自己永远生长在祖国的怀抱里。
二、语文学科要激励青少年学生的“效国之志”
“效国之志”是指为了报效自己的祖国而以火一般的热情并将其当作终身积极有为的恢宏志向。它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动力,又是维护中华民族战胜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的斩棘利剑,还是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乃至繁荣昌盛的精神能源。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青少年学生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能够永葆自己的蓬勃朝气的整体风貌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引导青少年学生通过叙写英雄辈出的祖国的课文的学习,激励他们远大的“效国之志”,继而使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有效彰显。
语文课本中的很多课文对英雄辈出的祖国进行了叙写:这些英雄中既有少康的夏朝复国(《夏朝中兴之主——少康》)、武丁的殷商鼎盛(《商王武丁与妇好》)、姬静的西周中兴(《短暂而美丽的中兴梦》)、齐桓公的求贤若渴(《齐桓公登门访士》)、宋襄公的仁义见称(《子鱼论战》)、晋文公的传奇人生(《烛之武退秦师》)、秦穆公的心胸广博(《秦晋殽之战》)、楚庄王的一鸣惊人(《楚庄王谋事而当》)、嬴政的统一六国(《秦始皇本纪》)、刘邦的约法三章(《高祖本纪》)、刘彻的雄才大略(《秋风辞》)、刘秀的彪炳千古(《百王之王——神一样的光武帝》)、曹操的横扫千军(《短歌行》)、杨坚的励精图治(《杨坚智勇建隋朝》)、李世民的轻徭薄赋(《李世民和他的名马》)、赵匡胤的防守北边(《宋太祖传奇》)、铁木真的拓疆开域(《成吉思汗和鹰》)、朱元璋的乘机起兵(《悲情皇帝朱元璋》)、努尔哈赤的厚待功臣(《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康熙帝的威震四方(《盛世英主康熙帝》)等知人善任的封建明君,又有卧薪尝胆而以图复国的勾践(《勾践灭吴》)、怀才不遇而垂钓渭滨的姜子牙(《周文王访贤遇姜尚》)、身被流放而心怀故土的屈原(《涉江》)、变法革新而至死不渝的商鞅(《商鞅南门立木》)、忍辱负重而发愤著述的司马迁(《报任安书》)、不畏艰险而出使西域的张骞(《张骞与丝绸之路》)、出塞和亲而闻名天下的王昭君(《内蒙访古》)、不辱使命而气节坚定的苏武(《苏武传》)、恭敬谨慎而竭尽心力的诸葛亮(《出师表》)、忠心耿耿而直言敢谏的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百折不挠而西天取经的玄奘(《唐玄奘西行取经》)、执法如山而铁面无私的包拯(《包公审驴》)、除暴安良而刚正不阿的海青天(《海瑞传》)、义无反顾而果敢禁烟的林则徐(《虎门销烟》)、戊戌维新而喋血街头的谭嗣同(《谭嗣同》)、舆梓出征而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左公柳》)、天下兴亡而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爱国学者顾炎武》)等奋发向上的仁人志士,还有负荆请罪的廉颇(《廉颇蔺相如列传》)、大漠狂飙的霍去病(《少年将军霍去病》)、弃笔从戎的班超(《班超传》)、凌云齐天的祖逖(《祖逖北伐》)、壮志难酬的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精忠报国的岳飞(《岳飞抗金》)、驰骋疆场的陆放翁(《诉衷情》)、壮怀激烈的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碧血丹心的文天祥(《过零丁洋》)、保卫北京的于谦(《石灰吟》)、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民族英雄戚继光》)、赤胆傲骨的史可法(《梅花岭记》)、不让须眉的秦良玉(《咏秦良玉》)、声撼四海的郑成功(《郑成功收复台湾》)、血染吴淞的陈化成(《陈化成血战吴淞口》)、怒海英魂的邓世昌(《海军将领邓世昌》)、威震冀东的节振国(《节振国传奇》)、抵御外辱的吉鸿昌(《死也不倒下》)、铁血将军张自忠(《张自忠将军传》)、抗日名将杨靖宇(《抗日英雄杨靖宇》)等机智顽强的民族精英……以上这些课文的叙写,可谓繁多庞杂,生动感人,均为“经过作者的眼光审视和筛选过的社会现实”[8]84,或是“充满波澜壮阔的战斗”,或是“洋溢卓越才能的创造”[9],都具有激励青少年学生远大的“效国之志”的作用。
少数青少年学生受全球化推进所带来的物质诱惑和精神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对祖国的英雄辈出的情形予以疏忽,所以难以透彻了解到祖国的可爱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引导他们通过对相关课文所叙写的封建明君和仁人志士以及民族精英等的体味,让他们感到一种无形力量与高尚精神的存在,将英雄谱牢记心间,民族魂永志不忘,从而领略到报效祖国的那种震撼山岳、倒海翻江的气势,产生一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雄心与“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
三、语文学科要练就青少年学生的“建国之才”
“建国之才”是指为了肩负建设自己祖国的重任以钢一般的韧劲而倾情打造能干事并干成事的高强本领。它既要把自己如饥似渴地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又要在实践之中使自己的智慧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还要让自己所形成的能力不断地研究新情况并解决新问题。这是一个青少年学生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能够凸现自己的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引导青少年学生通过展示文明著称的祖国的课文的学习,练就他们过硬的“建国之才”,继而使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有效彰显。
语文课本中的众多课文对文明著称的祖国进行了展示:盘古化生万物,表现了先民创造美丽宇宙的无私情怀(《盘古开天辟地》);夸父与日逐走,表现了先民勇于探索的雄伟气魄(《夸父逐日》);黄帝大战蚩尤,表现了先民部落间的冲突情形(《黄帝战蚩尤》);愚公荷担移山,表现了先民改造自然的坚韧毅力(《愚公移山》);女娲造人补天,表现了先民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女娲补天》);后羿弯弓射日,表现了先民充满活力的伟大襟抱(《后羿射日》);精卫舍身填海,表现了先民顽强不屈的刚毅品质(《精卫填海》);燧人钻木取火,表现了先民自力更生的强烈愿望(《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助人结网,表现了先民渔猎畜牧的开展情况(《伏羲结网借天火》);神农勇尝百草,表现了先民悬壶济世的高尚节操(《神农尝百草》);鲧禹父子治水,表现了先民征服洪魔的神情风采(《鲧禹治水》)……如此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依然闪烁着异常迷人的光芒。商代晚期铸造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表明我国古代的青铜制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司母戊大方鼎》);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后逐渐传到朝鲜、日本与中亚各国,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蔡伦造纸》);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科学仪器,测验地震精确无双,比欧洲要早1 700多年(《张衡传》);祖冲之推算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的精密数值,比欧洲要早1 100多年(《祖冲之》);沈括发明的“十二气历”提出以纯阳历取代阴阳合历的建议,是一种与现今阳历相似的历法,比欧洲要早800多年(《沈括简介》);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在技术革命中传递与贮存了不少有用信息,比欧洲要早400多年(《毕昇的梦想》);郭守敬发明的“授时历”对地球的公转经精密推算而得出一年为365天的数量,比欧洲要早300多年(《郭守敬传》)……如此硕果累累的发明创造,领先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整个建筑无论是平面布局还是立体效果,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故宫博物院》);八达岭长城号称天下九塞之一,是明长城中最精华的部分,融巍峨险峻和秀丽苍翠为一体,以苍茫风光和“玉关天堑”而冠绝天下(《游八达岭长城》);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具传奇色彩的宫殿,收藏和保存藏族文化的精髓,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布达拉宫》);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园中最大的一组陪葬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都江堰》);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与塑像闻名于世,是中华民族璀璨的艺术瑰宝,被赞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敦煌莫高窟》)……如此数不胜数的文物古迹,在世界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以上这些课文的展示,可谓异常丰富,影响广泛,均为“人类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的结晶”[10]249,或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真貌与规律的探索”,或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本质与特征的认识”[9]92-100,都具有练就青少年学生过硬的“建国之才”的作用。
少数青少年学生深受西方社会文化学说所宣扬的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对祖国的文明著称的史实予以冷漠,所以无法全面领略到祖国的可爱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引导他们通过对相关课文中所展示的演进历程和发明创造以及文物古迹等的内化,准确地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既要有超越前人的志气,又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还要有开拓进取的锐气,从而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全力规划好自己的奋斗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四、语文学科要鞭策青少年学生的“兴国之行”
“兴国之行”是指为了振兴自己的祖国而将浓烈的亲国热情、远大的效国志向、过硬的建国本领化为持之以恒的实际行动。它既是一个人在处理自己与祖国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不可变易的行为规范,又是一个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而坚定地承载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的普遍要求。这是一个青少年学生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能够提升自己的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引导青少年学生通过对呈现蒸蒸日上的祖国的课文的学习,鞭策他们扎实的“兴国之行”,继而使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有效彰显。
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对蒸蒸日上的祖国进行了呈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消灭了剥削阶级与剥削制度,废除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贯彻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我国的一切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根本利益的一致,我国确定了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努力赶上并有望超过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合理、最进步、最有生命力和前途远大的制度,如此等等,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分马》《果树园》《花城》《茶花赋》《海市》等课文中均有淋漓尽致的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必然带来社会主义特殊本质的有力彰显。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是构成社会主义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与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与内在要求。我国建立了充分彰显社会主义特殊本质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基本摆脱了旧社会“一穷二白”的落后状况,真正实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变。我国的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不仅使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文明古国稳步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也不断地推动并促成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如此等等,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在《可爱的中国》《祖国建设跨骏马》《北京亮起来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夜走灵官峡》《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等课文中均有活灵活现的展示。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由于不断地纠正工作中的某些失误,同时也广泛地吸收世界许多国家的进步因素,所以有了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从而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大庆油田的井架林立,杂交水稻的超级高产,大江截流的胜利合龙,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人造卫星的顺利上天,运载火箭的拔地而起,神舟飞船的太空穿梭,女排参赛的多次夺魁,香港澳门的回归怀抱,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落幕,如此等等,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在《摘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宏伟的葛洲坝工程》《“两弹元勋”邓稼先》《人造卫星本领大》《飞向太平洋》《英雄潇洒走苍穹》《金杯之光》《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等课文中均有栩栩如生的凸显。以上这些课文的呈现,可谓举世公认,影响深远,均为“祖国在前进,中华在腾飞”[5]的有力佐证,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或“对象的人的本质力量化”[7]125,都具有鞭策青少年学生扎实的“兴国之行”的作用。
少数青少年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带有渗透性的生活方式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对祖国蒸蒸日上的面貌予以淡化,所以难以具体感受到祖国的可爱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引导他们通过对相关课文所呈现的优越制度和特殊本质以及巨大成就等的吸收,了解辉煌的昨天,把握精彩的今天,去展望灿烂的明天,并自觉地争做美化生活的主人,即令是关山重重也愿与之同行,金瓯之缺也愿与之同补,从而以实际行动积极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作为全体国民的外部形态与内部涵养等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奠基工程,它不仅是调整个人对国家、民族、集团的思想与行为的道德规范,而且也是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与实践运动,因而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语文学科中应教育青少年学生将亲国、效国、建国、兴国等看作高尚的美德,把辱国、祸国、乱国、叛国等视为丑恶的行为。杜甫有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1]165只要语文教师善于发掘课文中所蕴含的种种爱国主义因素,并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就一定能够使他们在“壮丽多娇的祖国”“英雄辈出的祖国”“文明著称的祖国”“蒸蒸日上的祖国”[12]的不断感染下,智慧得到启迪,思想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德行得到涵养,美感得到升华,从而成为既能“求真”又能“向善”还能“崇美”[13]的创造性的人才,养成“健全的人格”[14]2,并又好又快地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15]的全新境域。
[1] 中共中央宣传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朱桂莲.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 杨道麟.语文教育美学研究[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
[3] 中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曾祥芹.“一语双文”时代渐行渐近:全球化语境下语文内容结构改革的必然趋势[J].语文建设,2009(11):4-8.
[5] 杨道麟.中学语文爱国主义教育管见[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89(11):7-9.
[6] 鲍桑葵.美学史[M].张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7]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 万福成,李戎.语文教育美学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9] 杨道麟.“美丽中国”在文字作品中的呈现:学习十八大精神的一点体会[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2-100.
[10] 李泽厚,汝信.美学百科全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11] 杜甫.春夜喜雨[M]//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2] 杨道麟.语文教育应当弘扬人文精神[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11-118.
[13] 杨道麟.语文教育过程的真善美[J].文学教育:下,2008(2):50-53.
[14]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5] 曹明海.让语文点亮生命[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9):13-14.
OnthePatriotismEducationofChineseSubject
YANG Daolin
(ChineseDepartment,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As the effective presentation of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patriotism refers to the individual or collective identity of the country, which has the positive attitude or behavior of pursuing the truth, kindness and beauty. Meanwhile, it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ston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survive, develop, grow and continue. The subject of Chines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undation, humanity and aesthetics,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should be put into. To cultivate students’ patriotism, we should rely on Chinese with the language, article and literature. Chinese teacher must influence the students with a variety of works so as to stimulate their loves for country and their ambitions for serving country,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country construction and their behaviors to revitalize the Chinese nation.
Chinese subject; patriotism education; the love for country; ambition for serving country; the ability of country construction; the behavior to revitalize the Chinese nation
1006-2920(2017)03-0112-06
10.13892/j.cnki.cn41-1093/i.2017.03.017
杨道麟,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武汉 430079),山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济南 250014),贵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贵阳 550018),喀什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喀什 8440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研究”(AHA120009);2014年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师院校中文系必须注重学生从事语文教育的综合能力研究”(2014B012)。
(责任编辑毕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