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分析评价报告

2017-11-0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关键词:文化产业河南省文化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2015年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分析评价报告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2015年,河南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越来越精准化,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越来越深入,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的效应越来越突出,文化旅游在河南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取得的成效令人欣慰。但也存在着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政策落地难、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不稳定、城乡文化消费动力不足、文化建设高端人才依然匮乏等制约因素。通过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40多项客观指标的相关测度评价,大致勾勒出“十二五”末河南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的文化建设总体状况与文化发展水平,对加快河南省区域文化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河南区域文化竞争力、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提供参考和借鉴。

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市);文化竞争力;综合评价

一、2015年河南省区域文化建设的基本态势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河南省各市县总结“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重要节点。河南省各市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结合各自的文化资源优势进行决策部署,积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公共文化网络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水平,加快文化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实践中探索,在开拓中前行,在创新中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各级政府对当地的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

密集出台文化政策。各级政府对当地的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密集出台了一批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支持河南传统戏曲传承发展、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强文化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文化+”系列实施方案、推动文化“走出去”等相关内容的文化政策,为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覆盖范围之广、支持力度之大、推进决心之强可谓空前,文化政策的顶层设计日趋完善,直接推动了全省文化建设的快步前行。近年来,河南省先后推出了一批支持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河南省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河南省“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内容涉及税收、金融、土地、财政、工商等方面,统筹利用科技、文化、教育、旅游、金融等部门资源,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文化强省建设,重点鼓励文化产品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支持包括动漫游戏及软件设计、文化创意、数字内容服务、新型文化休闲娱乐以及各级政府确定支持的其他新型文化业态,为河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积极争取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是河南省各市县一直在努力的工作。在2015年7月财政部文资办公布的《201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公示》中,河南有12个项目入选重大项目支持名单,其中河南南水北调孤柏渡穿黄文化旅游项目等6项被列入文化金融扶持计划,奥斯卡高新数字化影城建设入选“推动影视产业发展”计划,河洛文化特色创意产品研发生产项目入选“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项目,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入选“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固始县华源工艺有限责任公司和河南约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获得出口奖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的“全媒体数据中心”入选“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项目。有12个项目入选一般项目支持名单,其中前10项用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后2项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园区及基地建设(详见表1)*本文数据若无标注,均为本课题组搜集整理。。

表1 2015年度河南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名单

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河南省自2012年起逐渐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从2012年起,河南省开始设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用于支持优秀原创动漫产品创作生产、优秀动漫产品出口、重大动漫项目建设等内容的投资达到1 000万元,为河南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1]2014年,河南省设立省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专项资金,对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规模和扶持范围进行了扩展,每年用于新型文化业态的资金投入达到2 000万元,大力支持文化创意、动漫游戏、软件设计、数字内容服务、新型演艺、新型文化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极大地促进了新技术模式、商业模式和产业融合模式的发展。2014年下半年,省政府又对服务业领域的各种专项资金进行整合,成立了省级高成长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将之前设立的省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专项资金作为子项,同时追加2 000万元用于扶持新型文化业态发展。2015年,河南省财政厅除下发《关于2015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外,还与省文化厅联合印发了《关于申报2015年度省级高成长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扶持新型文化业态项目的通知》,明确表示要为动漫游戏、软件设计、数字内容服务等新型文化业态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扶持。[2]首批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规模6亿元,其中省财政出资2亿元,为推动河南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再添新助力。

(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越来越精准化

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河南省、市、县三级先后成立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构,陆续出台了一批由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文化政策,设立了1亿元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全省各地多措并举开展丰富多彩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免费开放文化场馆。省委、省政府连续多年将基层“四馆一站”免费开放,列入省委、省政府“十项民生工程”重点推进,各级财政每年投入1.78亿元,已建成标准化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00个、标准化文化活动广场300个、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299个、零门槛免费开放文化单位3 027个等。二是持续组织公益活动。“中原文化大舞台”“高雅艺术进校园”“舞台艺术送农民”等公益惠民演出活动1.9万场,举办了“春满中原”“百城万场”“全民阅读”“文化讲堂”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4万多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三是创新文化服务模式。全省各地注重服务创新,郑州扎实推进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四个中心”建设,焦作积极探索“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济源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试点通过验收,永城基层文化建设受到中央充分肯定,都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创新的典范。自2014年被列入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市后,焦作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央提出的“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的新理念,在全市109个村(社区)实施了“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探索出一些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方法。2015年8月,焦作市正式下发了《关于印发〈焦作市实施“农民文化超市”惠民工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武陟县为试点进行深入探索。2016年初,焦作市将这一惠民工程更名为“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并列入2016市重点民生工程,投入财政预算资金409万元。通过整合优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构建需求反馈工作模式,畅通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渠道,精准实施线下配送,推进管理标准化科学化,切实提高使用效能,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人才队伍。通过网站设置的“超市的菜单”“订单收集”“订单反馈”等栏目和“我要看图书”“我要看电影”“我要请专家”等互动版块,摸索出“超市式”供应、“订单式”配送、“菜单化”服务等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化和接地气,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创造文化产品的热情,受到省委和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参见《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发言材料》,第18~22页,2017年1月印制。

(三)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越来越深入

经过政府等有关部门连续多年的强力推动,河南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越来越深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受社会资本关注的新兴产业领域;国有文化企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逐渐增强,涌现出一批大型重点文化企业和骨干文化企业;发展重点已经从“铺摊子”转向“上档次”的“换挡期”,创新发展模式、完善文化发展机制成为全省各地文化改革重要内容。如许昌市为适应当前传媒业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尽快承担起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这一迫切的目标任务,倾力打造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互动融合的文化平台,将原许昌日报社改制为许昌报业传媒集团,注资1 000万元成立了许昌融智传媒公司;先后投入1 250多万元,支持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业态创新与建设工程”项目,该项目成为河南省7个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入库项目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以“许昌头条”、“今日许昌”、许昌手机台、许昌政府网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掌上许昌”“许昌政事”“企鹅号”“许昌融媒”“许昌发布”等融媒体矩阵,在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路子上越走越顺畅。开封市为顺应经济新常态下文化发展的新需要,在认真总结文商旅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理念,制定了“文化+旅游”“文化+城建”“文化+会展”“文化+工艺设计”等10个专项行动,谋划了包括68个“文化+”项目在内的项目库,扎实推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逐渐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协同发展模式,在开封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和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5年,开封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90.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63%,在全省处于领先行列,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出强大的融合力和创造力。洛阳市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双申遗”成功为契机,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积极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采取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发展举措,把文化提升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和文化强省建设的全过程。通过资源整合、不断创新、融合发展等方式,洛阳旅发集团不断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在文化服务中的应用力度,继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和信息资源相融合、科技创新和文化旅游相融合、休闲度假和文化交流相融合、互联网和文化创意相融合等,着力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文化旅游、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洛阳文化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型升级的典型范例。

(四)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的效应越来越突出

“十二五”期间,河南文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成绩显著。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国有文化企业393家,资产总额497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87亿元,比上年同比分别上涨了16.9%和12%;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文化产业基地1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9个、文化产业基地87个,文化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总资产超过320亿元,营业收入近280亿元,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的效应越来越突出。[3]如开封市以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建设为龙头,坚持每年谋划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出台了《开封市深化“文化+”行动 加快构筑文化高地示范区行动方案》,先后推出开封文化客厅、开封市文化交流中心、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960非遗文化创意园等项目,打造出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大宋花朝节、大宋上元灯会、东京禹王大庙会等节会品牌,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参见《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发言材料》,第9~12页,2017年1月印制。洛阳市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依托,着力提升洛阳牡丹文化品牌在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品生产、影视动漫三大优势产业中的深刻内涵,培育发展文化传媒、演艺娱乐、会展、文化用品设备制造四大重点产业,加快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网络电视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开创的牡丹瓷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文化旅游行业异军突起;洛阳众芳牡丹产业集团研发的洛阳牡丹全花茶,为洛阳牡丹深加工产品再添“新军”,填补了国际上牡丹全花制茶的空白;洛阳市政府与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联合主办的洛阳牡丹加工产品展销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牡丹加工产品专题展销会,在业界引起极大反响;洛阳大头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中国古代廉吏故事《古镜今鉴》影视动画片及图书等,获得省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无不彰显出洛阳厚重的人文精神,成为洛阳闪亮的城市名片。在推进文化与经济发展融合、文化与金融科技融合、文化与城市建设融合、文化与社会民生融合的同时,河南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越来越突出,正成为推动河南文化产业提档升级的有力支撑。

(五)文化旅游在河南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反映了当前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迫切需求。河南省十次党代会也明确了“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稳步上升,文化旅游在河南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截至2015年年底,河南省共有364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135处;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19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达268.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1%;旅游总收入达到5 035.29亿元,同比增长15.3%。[4]从2015年全省各地旅游收入情况来看,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的旅游总收入整体呈上涨趋势(详见表2)。

表2 2015年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旅游接待情况统计

河南文化旅游的迅猛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全省各市县依托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出台了一系列提升文化旅游的政策,建设了一批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旅游项目,推出了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郑州市结合自己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将全域旅游做得风生水起。一是深度挖掘黄河文化、黄帝文化、少林文化、商都文化内涵,持续提升拜祖大典、“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二是积极探索有郑州特色的国家级大遗址保护传承之路,深入实施《郑州大遗址片区保护利用战略规划》,倾力打造人类起源与环境变迁展示区域、中国古代王都展示区域等六大展示园区,重点支持登封等地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集中展示中原地区遗存的中华民族早期文明完整链条,凸显郑州在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三是强化重大项目带动,大力发展以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中牟绿博文化产业园、方特欢乐世界、华谊兄弟电影小镇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旅游项目,展示了郑州市在“文化+旅游”方面的新成果;四是依托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创意文化产品,加快建设中原动漫文化创意中心,促进动漫产业和传统工艺美术等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洛阳市围绕“世界圣城、丝路起点、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等文化品牌,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既要静态传承抓好文物保护研究,又要动态谋划抓好项目建设、旅游宣传和“智慧龙门”,科学统筹整合旅游产业和文化资源,推动洛阳传统文化旅游的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的两大转变,打出了一组漂亮的文化“组合拳”。

二、2015年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分析

2015年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数据来源于2014年以来的《河南统计年鉴》,河南省近三年的省、直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财政预算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河南省统计网、河南省文化厅网站、河南省财政厅网站、大河网、大豫网、河南文化产业网等的材料,意在全面客观地分析河南最近两年的文化建设情况和区域发展态势,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发展高地提供参考和借鉴。

需要说明两点:一是关于数据采集情况。《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4)》《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5)》收入的《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分析评价报告》,分别采集了2012年和2013年的文化数据。由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数据比较滞后,《2014年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分析评价报告》未能成稿。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单独采用2015年的数据,不能全面地反映河南“十二五”时期区域文化建设的发展轨迹,所以文中有些表格采用了2013~2015年的数据比较。二是关于评价指标体系。在《(2012年)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分析评价报告》的基础上,课题组对《2013年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分析评价报告》中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微调。调整后的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能够比较科学、客观、全面地反映河南省各市县的整体文化发展态势,所以本报告继续沿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置一级指标4个,总分100分,指标名称及对应的分值设置分别为“文化事业”(40分)、“文化产业”(40分)、“人才队伍建设”(10分)、“专家综合评判”(10分);二级指标12个,和一级指标一样,不直接参与计算,只体现指标体系的整体结构和分值比例;三级指标47个,全部设置在前三个一级指标下面;专家综合评判是对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文化建设综合实力的判定,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判定依据基于日常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信息来源,可资参照。总之,某一省辖市或省直管县(市)区域文化竞争力的综合指数(ci)由三级指标的实际分值(bi)和专家综合评分两部分组成,即ci=(b1+b2+b3……+b47)+专家综合评分。下面分别加以分析。

(一)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文化事业竞争力分析

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下文简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文化事业”部分设置了5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公共文化资金投入”“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省级以上(含省级)奖项荣誉”,对应的理论分值分别为6分、10分、10分、6分、8分,二级指标下面再分为21项三级指标。

1.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指标分析

“公共文化基础设置”一栏下设了4个三级指标,每一指标设置的理论分值均为1.5分。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15年河南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58个,文化馆206个,博物馆268个,艺术表演团体173个。因为18个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均已达标或基本实现全覆盖,因此全部给出相同的满分分值。

2.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指标分析

“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一栏下设了6个三级指标,设置的理论分值分别为2分、2分、1.5分、1.5分、1.5分、1.5分。因为各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示范项目以创建成功之后的数据为统计依据,国家级类目暂时没有最新的数据,省级类目仍然采用2013年公布的6个示范区和6个示范项目数据,因此18个省辖市的实际分值与2013年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数据相同。而河南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前四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示范项目总体来说分布相对均衡,现将其统计数据分别列表如下(见表3~表6)。

表3 18个省辖市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统计

表4 18个省辖市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统计

续表4 18个省辖市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统计

表5 10个省直管县(市)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统计

表6 10个省直管县(市)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统计

3.公共文化资金投入指标分析

文化建设涵盖的内容虽然广泛,但无论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各种文化项目的上马开工,都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作为有力保障。指标体系中“公共文化资金投入”一栏下设了4个三级指标,即“人均文化事业费(元)”“文化事业费占本地财政支出的比重(%)”“人均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元)”和“公共文化投入占本地财政支出的比重(%)”,设置的理论分值分别为3分、2分、3分、2分,相对其他三级指标来说分值较重。因为《2013年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分析评价报告》已列入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2013年公共文化资金投入的相关数据,所以下面仅将2014~2015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在文化事业资金方面的投入情况进行统计(见表7),大致能反映近年来河南省公共文化资金投入的总体趋势。

2013~2015年,河南省公共文化资金投入总量稳中有升,分别为80.78亿元、91.16亿元、105.38亿元;人均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呈缓慢上升趋势,分别为85.81元、85.19元、98.28元;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占本地财政支出的比重起伏不大,分别是1.45%、1.5%、1.5%。2014~2015年,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焦作、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济源10个省辖市在公共文化资金投入总量、人均投入以及占本地财政支出的比重三项指标上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平顶山和南阳2个省辖市在这3项指标上均有所下降;安阳、鹤壁、濮阳、许昌等4个省辖市在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占本地财政支出的比重方面有所下降;驻马店的公共文化资金投入总量稍有提升,但另外两项指标均有所下降。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2015年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占本地财政支出的比重超出2%的只有漯河,洛阳、焦作和郑州紧随其后,分别占比1.95%、1.64%、1.57%,其他市所占比例相对偏低,都没有达到全省平均值1.50%。

表7 2014~2015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公共文化资金投入情况表

表8 2014~2015年河南省10个省直管县(市)公共文化资金投入情况表

2014~2015年,巩义、汝州、固始3个省直管县(市)在公共文化资金投入总量、人均公共文化资金投入以及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占本地财政支出的比重三项指标上有所下降;邓州在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占本地财政支出的比重方面有所下降;其他几个省直管县(市)在公共文化资金投入三项指标上均有所增加;2015年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占本地财政支出居前三名的省直管县(市)是兰考、滑县和巩义,分别为1.76%、1.35%、1.29%;其他几个省直管县(市)这三项指标所占比例相对偏低(详见表8)。

4.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指标分析

河南是文物大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河南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指标体系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一栏下设了5个三级指标,即“世界文化遗产(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设置的理论分值分别为2分、1分、1分、1分、1分。现将相关类目统计数据分别列表如下(见表9)。

表9 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国保和省保文物数量统计

河南的历史文化遗存非常厚重,目前除了拥有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运河河南段”、“丝绸之路中国河南段”等5项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578处,但总体分布并不均衡(详见表10、表11)。如全省有100个以上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省辖市分别是郑州、洛阳、安阳、新乡、焦作、南阳、信阳、驻马店。文保数量最多的郑州市有224个,是文保数量最少的济源(35个)的六倍多。直管县中,巩义有45个,是文保单位最少的长垣县(4个)的十多倍。

表10 18个省辖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统计

表11 10个省直管县(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统计

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也很惊人,因为《2013年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分析评价报告》中已经列入18个省辖市的两级非遗数量统计结果,这两年变化不大,所以此处仅就10个省直管县(市)所属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进行统计(详见表12)。

表12 10个省直管县(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统计

5.省级以上奖项荣誉指标分析

指标体系中“省级以上(含省级)奖项荣誉”一栏下设2个三级指标,即“国家级奖项(项)”和“省部级奖项(项)”,设置的理论分值分别为5分、3分。该项指标的设置,将各级文化艺术类奖项、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化先进县(市、区)等类目全部涵盖在内,旨在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正面引导和精神引领作用。2015年6月,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6部门联合组织的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全收,河南省开封敦复书院院长王英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河南省清丰县韩村乡孟焦夫村人)孟瑞鹏,河南省潢川县谈店乡小吕店村村民胡阳海,河南省潢川县谈店乡吴寨村村民黄春刚,河南新城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江福(河南省林州市人),河南省栾川县三川镇三川村党支部书记段新宽,河南省淅川县西簧原乡党委书记向晓丽,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许光(许世友将军长子),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乡秋渠一中原校长张伟,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万金店镇王寨村村民赵小参,河南省兰考县孟寨乡孙西村村民孙付阁等11人,分别入围“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其中李江福、许光、赵小参3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称号。[5,6]2015年5月,在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军区政治部、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6部门联合开展的第五届河南省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项城市官会镇昌福学校校长马刚、三门峡市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会长孙梅丽等22位品德高尚、事迹突出的先进人物被推选为候选人,其中项城市官会镇昌福学校校长马刚、三门峡市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会长孙梅丽被评为“助人为乐模范”,荥阳市王村镇司村村民王西广、福州市华威交通运输有限公司公交车司机田云超被评为“见义勇为模范”,浚县小河镇田庄村医生董恩科、民权县北关镇李馆村村民赵松武被评为“诚实守信模范”,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原党委书记燕振昌、栾川县潭头镇原副镇长马海明被评为“敬业奉献模范”,漯河市源汇区老街办事处受降路社区居民王淑珍、襄城县王洛镇房村村民宋梅花被评为“孝老爱亲模范”,刘景瑞等12人获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7]至此,河南省已评选出51名河南省道德模范,43名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8],他们用不平凡的事迹书写着人生的价值,彰显着道德的光辉和榜样的力量,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原人文精神。2015年,郑州杂技团的《单手顶》获第32届意大利金色马戏节金奖;李佩甫长篇小说《生命册》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2015年第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河南推出的大型廉政纪录片《鉴史问廉》、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和反映淮河船民生活题材的纪录片《淮河船家》3部作品榜上有名;河南省先后举办的首届河南青年戏剧节、第六届黄河戏剧奖大赛、第七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第二届河南省民间文艺“金鼎奖”、河南省第六届合唱节等大型赛事,在参赛规模和参赛作品质量上都有较大提升。此外,2016年1月18日,河南省文化厅还公布了《2015~2016年度“河南省特色文化村(社区)”名单》[9],共计97个。除漯河市、兰考县和新蔡县没有入选名单外,其他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的入选名单相对比较均衡(详见表13),也可作为各地文化建设的一项考量指标。

表13 2015~2016年度“河南省特色文化村(社区)”名单

(二)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文化产业的软实力越来越得到凸显。“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文化产业”部分设置了5个二级指标,分别是“资金投入”“产业规模”“文化消费”“品牌培育”和“集聚发展”,对应的理论分值分别为10分、10分、8分、6分、6分,二级指标下面再分为22项三级指标。

1.文化产业资金投入指标分析

由于有些指标无法采集公开数据,但在指标体系中又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就采用与之相关的统计数据加以分析,从侧面反映文化建设的大致状况。指标体系中文化产业“资金投入”就属于这种情况。该指标下设了4个三级指标,即“市本级设立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万元)”“市本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占本地文化投资总额的比重(%)”“争取到位的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万元)”“其他投资(如省市文投、银行授信、社会资本、外资等)(万元)”,设置的理论分值分别为3分、3分、2分、2分。其中前两个指标对于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但相关数据很难采集完整,因此借用文体娱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数据来加以说明。

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2015年河南省文体娱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放缓,文体娱业占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只有1.06%,全省18个省辖市只有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南阳、商丘6个市超过全省平均值,10个省直管县(市)只有鹿邑县超过全省平均值。人均文体娱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更小,只有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5个市超过全省平均值,10个省直管县(市)只有巩义、汝州和永城3个市超过全省平均值(详见表14)。

表14 2015年河南省各市县文体娱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

河南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不断加大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2014、2015年度河南省列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数量见表15。作为河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郑州市紧紧围绕“文化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引领和支撑作用”,跟踪研究了国内外500强、行业20强文化企业的最新动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谋划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文化产业项目,目前全球排名前10位的主题乐园集团已经吸纳了迪士尼、深圳华强、大连海昌等3个项目落户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2015年4月,郑州市根据《郑州市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要求,对豫剧电影《三子争父》、郑州地铁频道、《大国廉政》等41项“2014年度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进行了公示。开封市则在全国率先推出“文化+”十项行动计划,提出以文化引领城市转型的思路,旨在建成“全城一景、宋韵彰显”的文化产业园区。开封市财政还为开封众多文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2011年至2015年间累计为全市文化体育与传媒业支出126 649万元,如上海国际文化艺术节、中原文化港澳行、中原文化韩国行、中原文化澳洲行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上都有开封文化企业的身影。许昌市则出台了《许昌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市财政除出资2 000万元设立电子商务发展资金外,还设立了5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用于推进许昌市文化产业的项目建设,在推动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表15 2014~2015年度河南省列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

2.文化产业规模指标分析

有无稳定的产业规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产业规模”下设5个三级指标,即“文化产业增加值(万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比重(%)”“当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文化制造业增加值与文化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文化产品(服务)出口总额(万元)”,设置的理论分值分别为2分、2分、2分、2分、2分。后两项指标相关数据不齐全,所有市县均取平均值,即1.4分和1.4分。现将2015年河南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相关情况统计如表16。

2015年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文化企业效益增速明显,落地了30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融合发展渐成趋势。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 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2.9%,占GDP的比重也首次突破3.0%,连续十二年高于GDP增速。其中许昌市、开封市和兰考县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7%、5.6%、6.6%,占当地GDP的比重均超过5%,成为河南最先实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目标的市县。

表16 2015年河南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统计表

3.文化消费指标分析

文化消费指数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文化消费”指标下设4个三级指标,即“城镇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元)”“城镇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农村家庭人均文体娱用品消费现金支出(元)”“农村家庭人均文体娱用品消费支出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设置的理论分值分别为2分、2分、2分、2分。现将2014~2015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在文化体育娱乐业上消费支出的情况分别列表如下(见表17~表20),多侧面反映河南文化消费的基本趋势。

表17 2014年河南18个省辖市文化体育娱乐业消费支出情况

表18 2015年河南18个省辖市文化体育娱乐业消费支出情况

表19 2014年河南10个省直管县(市)文化体育娱乐业消费支出情况

表20 2015年河南10个省直管县(市)文化体育娱乐业消费支出情况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省辖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及排名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及排名中,2014年济源市在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及排名中均位居第一,2015年济源市和三门峡市则分别位居第一;在省直管县(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及排名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及排名中,2014年永城市和巩义市分别位居第一,2015年巩义市和新蔡县则分别位居第一。

4.文化品牌培育指标分析

“品牌培育”指标下设5个三级指标,即“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个)”“中国印刷、出版、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百强企业(个)”“省级以上知名文化品牌(个)”“省级重点文化企业(个)”“上市文化企业(个)”,设置的理论分值分别为2分、1分、1分、1分、1分。2015年4月,开封市亲情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7月,开封东京梦华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上市,为开封市和河南省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示范带动作用。2015年,河南省重要的文化产业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6.22亿元,实现利润6.49亿元,资产总额达到136.89亿元,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出版方阵前十名,是河南省唯一入选的全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文化企业;2016年上半年再次成功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2015年12月,河南省政府金融办下发了《关于印发2015年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的通知》,从政府层面对这些工作加以推动。但不容忽视的是,河南文化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领军文化企业、重点文化企业和上市文化企业相对较少,文化品牌的含金量不高,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培育,早日孵化出更多能发挥引领效应的文化品牌。

5.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指标分析

“集聚发展”指标下设4个三级指标,设置的理论分值分别为2分、2分、1分、1分。由于河南省第二届文化产业“双十”工程评选和首届河南省文化科技创新工程认定工作皆在2016年,2015年河南省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方面最新数据不多,所以主要还是采用2015年之前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河南省各市县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

指标体系中设置了两个二级指标,即“资金投入”和“杰出人才”,下面又分别设置两个三级指标,赋予的理论分值均为2.5分。其中前两个指标“文化系统年人均培训经费(元)”和“文化人才专项奖励资金、引进专项资金(万元)”取全省平均值,后两个指标“国家级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文化名家工程人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位)”“省级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文化名家工程人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位)”则根据各市县每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全国和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和文化名家工程人选相对较少,更新也慢,逐年增加即可;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数量大、易搜集,现将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的统计结果整理如下(见表21、表22)。

表21 18个省辖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数量统计(单位:个)

表22 10个省直管县(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数量统计(单位:个)

(四)专家综合评判情况分析

指标体系中的“专家综合评判”设置的总分值是10分。所请专家主要来自河南省文化系统,他们长期在文化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工作,经常深入全省各地开展实地调研,既有较高的文化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文化工作实践,对河南各市县的情况比较熟悉。这一指标根据多位专家的评分先进行综合统计,再根据统计数据加权计算,也是对河南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文化竞争力情况的另一种反映。

三、2015年河南省区域文化竞争力评价

基于对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关数据的系统梳理、精确计算和综合排序(见表23~表26),可以比较直观生动地展示河南各市县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发现各地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则可以发现各地文化建设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提供参考和借鉴。

表23 2015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文化事业竞争力排名(总分40分)

2015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分值较2013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郑州以37.48分高居榜首,洛阳仍居第2名,焦作、三门峡和信阳分别前进至第3、4、5名,安阳从原来的第3名退至第10名,信阳和驻马店分别从原来的第13和第12名跃居至第5名、第7名,大致反映出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资金投入、获奖荣誉多少等。但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有不少数据采取的是平均值,所以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及人们观感可能会有一些出入。

表24 2015年18个省辖市文化产业得分综合统计(总分40分)

从表24的统计数据看,除了郑州、开封和洛阳三市较为突出外,其他15个省辖市在文化产业竞争力方面相对比较均衡。郑州、开封、洛阳、许昌、焦作和南阳排名前6位,分值分别为28.40分、27.59分、23.55分、22.21分、20.96分和20.49分。开封从2013年的第5名升至第2名,许昌从第10名升至第4名,南阳从第9名升至第6名,洛阳和焦作则分别从第2名、第3名后移至第3名和第5名,三门峡则从第4名后移至第9名,这说明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

表25 2015年18个省辖市人才队伍建设综合统计数据(总分10分)

2015年,河南各地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名次较为靠前的市基本都是文化建设工作开展得比较突出的市。郑州以绝对高分9分名列第一,焦作以8.48分排名第二,南阳、开封、洛阳和濮阳分列第3至第6名,表明这些市在文化建设方面不仅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且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队伍,重视文化竞争力中最核心的创新因素的发掘。

表26 2015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文化竞争力综合排名(总分100分)

续表26 2015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市)文化竞争力综合排名(总分100分)

通过表23、表24、表25、表26的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2015年河南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整体进步。18个省辖市中,郑州市的总分值83.38分,以4个单项第一和综合得分第一的好成绩名列榜首,在河南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洛阳、焦作、开封、南阳和许昌依次相随,因逐年加大各项文化投入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别位居第2名至6名;安阳和三门峡分别由原来综合排名的第4名和第6名退至第11名和第7名;信阳和驻马店分别由原来的第13名和第16名前进至第9名和第13名;除濮阳和周口的位次不变外,其他各市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位移。10个省直管县(市)中,巩义、兰考、滑县、汝州和永城的综合得分位居前5名,其中巩义的文化事业竞争力得分和文化产业竞争力得分都名列第一,滑县因在文化事业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突出成绩而居于第3名,其他各县(市)在文化建设方面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但总体来说,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仍然艰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城轻乡”“重建轻管”“重申报轻落实”“重当前轻长远”等现象依然存在,将中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受欢迎、可体验、产业化的产品的道路依然漫长,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任务依然繁重。为保证顺利实现“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战略目标,各市县及相关部门在文化建设方面仍需高度重视、大力推进。

四、提升河南区域文化竞争力的建议

河南各市县应紧紧围绕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战略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着力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做大做优做强文化产业,促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努力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国家战略优势。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对河南有重大利好的发展战略,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贸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一批国家战略相继在河南落地实施,为河南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河南省政府在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将文化旅游纳入五大主导产业,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掀开新的篇章。全省各市县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依托当地的文化资源,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多方联动,共谋发展,在河南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要主动探索多元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硬性指标,也是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重点关注的文化建设内容。全省各市县必须围绕中央和河南省最新出台的文化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中来,推动文化政策落地、投入资金落地、签约项目落地,并及时总结、研究和推广像焦作“百姓文化超市”那样的先进典型,早日建成适应群众需求、适合基层特点、有成效可复制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三是大力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以《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发布实施为契机,积极谋划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完善文化产业链条,健全文化产业体系;以“文化+”和“互联网+”为载体,高起点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市场潜力大的大型文化产业项目,明确项目的整体规划、推进措施、完成时限、效果影响等内容,以项目带动提升河南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加大河南省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和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力度,依托现有重点文化产业园、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科技创新基地,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质量、规模和效益。

四是进一步加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人才是事业之本,也是兴业之本。各市县要深入贯彻落实《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和《中共河南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聚精会神抓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要注重培育和引进高层次、复合型文化人才,尤其是要加快培育和引进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科技人才,在文化创意和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中抢占先机,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1]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2017-04-10].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1/05/16/010243677.shtml.

[2] 省文化厅解读2015河南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产业项目[EB/OL].[2017-04-10].http://www.henan.gov.cn/hd-jl/system/2015/04/07/010541599.shtml.

[3] “十二五”全省文化工作总结[EB/OL].[2017-04-10].http://www.hawh.cn/zfxxgk/2016-01/27/content_238410.htm.

[4] 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2015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7-04-10].http://www.ha.stats.gov.cn/hntj/tjfw/tjgb/qstjgb/webinfo/2016/02/1455680060827752.htm.

[5]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推出 河南11人入围[EB/OL].[2017-04-10].http://henan.people.com.cn/n/2015/0624/c356896-25351355.html.

[6]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EB/OL].[2017-04-10].http://cpc.people.com.cn/n/2015/1013/c64387-27693836.html.

[7] 第五届河南省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公示[N].大河报,2015-11-09(A15-A16).

[8] 德耀中原 第五届河南省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举行[EB/OL].[2017-04-10].http://hen.wenming.cn/toutiao/201512/t20151231_3056591.html.

[9] 关于公示2015~2016年度“河南省特色文化村(社区)”命名名单的公告[EB/OL].[2017-04-10].http://www.hawh.cn/zfxxgk/2016-01/18/content_237513.htm.

1006-2920(2017)03-0038-23

10.13892/j.cnki.cn41-1093/i.2017.03.004

课题组长:卫绍生;课题组副组长:李立新、杨波;课题组成员:郭艳、郭海荣、陈勤娜、田丹;执笔:杨波。

(责任编辑周军伟)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河南省文化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