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主题:古镇如今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沙湾古镇为例

2017-03-09马楚欣

环球市场 2017年36期
关键词:沙湾真性同质化

马楚欣

广东仲元中学

1 .引言

古镇,一般指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供集中居住的有着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建筑群。中国历史悠久,广阔土地上具有着不少各具文化特色的古镇。部分著名的古镇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旅游业为各地古镇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在这良好经济发展态势的背后,如何更好的保护古镇的文化特色和环境,使其不受到人为旅游业的破坏,这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得不承认——旅游开发为古镇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也为古镇的保护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将以广州市番禺区内一座始建于南宋,有八百年历史的沙湾古镇为主例,根据其存在问题及发展现状,结合国内其他古镇的保护措施,浅析如何让古镇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2 研究背景

历史城镇是体现特定地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最好见证,也是世世代代人的机体记忆。其古建筑大多布局在老城区,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旧城改造中,2013年底诗书路民国建筑金陵台被拆、2016年杨箕玉虚宫屋顶被掀等等,古建筑或多或少被当成了阻碍文化发展的标志。古镇包含在古建筑内,大多从文化用地转化为商业用地。以沙湾古镇为例,存在历史风貌完整度欠缺、作为区域的文化标杆条件不足、欠缺原真性保护等问题。所以,本文从沙湾古镇开始入手,分析其现状及存在问题,辐射到其他地区的古镇;同时,分析当今的政策对古镇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利弊之处,以便更好地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3 .古镇现状

3.1 古镇内涵

古村古镇,指一般具有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的建筑群,大多经历了由繁华到衰败的过程,建成初期往往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来由于社会变革而日渐沉寂。古村古镇,从广义上说是指“至今保留的古代民居建筑群落的总称”,从狭义上说是指“历史年代久远、遗留至今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且需要保护或已经受到保护的古代民居建筑群落”。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来说,古村古镇则涵盖了以下3层涵义:

第一,是遗留的、历经历史变迁和岁月沧桑、并且至今仍为现代延用和居住的古代民居建筑;

第二,作为特殊的区域文化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与现代民居有很大反差、具有传统特色的古民居、古街、古巷、古道、宗祠、寺庙等;

第三,是在古代思想、文化、宗法礼制以及族权等思想观念交融下形成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外化表象。

3.2 沙湾古镇的现状

古镇,一般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在珠三角沙田区内的沙湾古镇——是在其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人类活动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它带有鲜明的珠三角的地方特色,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沙湾古镇具有独具特色的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记录着岭南城镇发展变革的独特进程,是近代岭南历史的缩影。

如今,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沙湾古镇近年来的“收费尴尬”问题。从2013年元旦开始,沙湾古镇实行围蔽收费:游客进入景区,必须购买55元的门票。这导致游客数量大幅度减少,该地商铺租户也纷纷离开,因此历时一年的围蔽收费于2014年元旦正式废除。然而收费政策取消后,游客数目也没有增长的趋势,其中的深层原因需要深究。

3.3 沙湾古镇的存在问题

3.3.1 缺乏整合与利用周边资源(来自《广东沙湾古镇保护与更新的实践与思考》)

现今沙湾古镇的资源利用主要集中在古镇小范围内单纯的人文景观观光领域,而在整合与利用周边其它资源开发旅游等方面则尤为不足,导致沙湾古镇的大部分游客为“日归型”,即当天来回,其中的大部分又属于“路过客”,即逗留时间短、消费低,这也是导致沙湾古镇旅游收入欠佳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沙湾古镇周边拥有山林、河流、农田、水塘等丰富的自然资源,非常适合大都市人群休闲旅游。因此,宜借鉴日本白川乡的保护开发经验,增加适当的配套旅游设施把这些自然资源转换成旅游资源,比如开展风景观赏、野外摄影、垂钓、茅草收割等活动;以此促进“日归型”的“路过客”向“体验型”与“滞在型”游客转变。

3.3.2 产业同质化明显

所谓“同质化”是指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在商品同质化基础上的市场竞争行为称为“同质化竞争”,在产品同质化基础上形成的市场竞争行为称为同质化竞争。在江苏民进网,由民进无锡市委发表于2015年2月4日发表了一篇名叫《建议注意古镇建筑中同质化现象》的文章,提到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随之涌现了大量古镇(下图为中国古镇的分布图),但纵观各地古镇在建筑上是千篇一律,无地方特色;在文化上更是风格雷同,无具体主题。满眼都是高大牌楼,仿古庭院,再加各种质次价高的义乌小商品和仿佛“连锁化”的“风味小吃”。游客在各个古镇都无法得到独特的体验,不能带回绵长的回味,只有到此一游的零星印象。在走访古镇中,发现沙湾古镇的特产主要是姜撞奶(姜撞奶是一种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传统甜点小吃,以姜汁和牛奶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甜品),然而姜撞奶的制作方法简单,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品尝到,因而沙湾古镇的姜撞奶并不那么闻名。在调查报告中发现,大部分的受访者认为沙湾古镇难以吸引眼球,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沙湾古镇的特产和特色单一,难以在其他古镇中脱颖而出。在全国范围内,古镇的数量有很多,而“平遥古镇”——却成为仅有的两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市之一,它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其成功要素在于通过各种节庆活动及影视剧迅速提升自身名气,如《末代皇帝》(2002)、《铁梨花》(2010)与平遥国际摄影节、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由于平遥古镇擅于延长产业链(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包括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以此提升古镇自身经济和文化价值,所以它得以突破产业同质化的瓶颈。而在沙湾古镇中,唯有沙湾飘色、沙湾姜撞奶等特色,难以吸引外地的游客,由于其“就古镇做古镇”的模式,难以实现沙湾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3.3.3 缺乏原真性保护

“原真性”是英文“Authenticity”的译名。它的英文本义是表示真的、而非假的,原本的、而非复制的,忠实的、而非虚伪的,神圣的、而非亵渎的含义。原真性是国际上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源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系主任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2000级硕士研究生林林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论文)如今,出现了苏州“桐芳巷”模式、桐乡“乌镇”模式、北京“南池子”模式等多种保护更新模式,但这些模式并不能生搬硬套到每个历史街区。古镇也不例外,保护与更新模式的盲目趋同只会使历史街区丧失本身真实的独特,陷入破坏性建设的恶性循环,因此,保护历史街区的原真性成了保护更新的核心宗旨,即一切实践的指导思想。(源于2012年华南理工大学洪屿的硕士毕业论文《番禺沙湾古镇的历史原真性保护》)

沙湾虽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但现存的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这是由于康熙五年时,政府为防止渔民接济郑成功,勒令滨海渔民内迁五十里,并将几百年的村庄毁于一旦,沙湾古镇并为其一,所以现在大多的建筑都有所翻新。在建国后兴建了许多干扰传统风貌的现代民居建筑,并且古镇山水田的生态架构和自然景观风貌已遭到严重破坏,新镇区与古镇区交界的建筑缺乏有效的风貌与高度控制,新旧镇区间没有过渡,古镇的空间形式和格局的延续遭到阻隔,现在已经很难感受到古镇原真的风貌特色。在下面展示了沙湾古镇传统山水空间格局的推测图,以及如今沙湾古镇的鸟瞰图。所以说,沙湾历史街区的建筑存在部分虚假性,即使是装裱效果再好也是对历史真实性的篡改。沙湾古镇如今朝着5A旅游景区目标进发,大量进行改造工程,在今年4月,沙湾古镇镇内灯光亮化工程等一系列硬件设施升级改造的推进,古镇变得更有魅力,前来夜游古镇的游客也随之增加。然而保护与更新模式的盲目趋同只会使历史街区丧失本身真实的独特,陷入破坏性建设的恶性循环,因此,必要时需要去除人工改造的痕迹,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状态,保护其原真性。

3.3.4 古老建筑破坏严重(来自论文《番禺沙湾古镇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沙湾古镇中很多著名的庙宇遭受劫难而破坏严重。近年重修的庙宇多是民间组织进行的。现存沙湾镇区的庙宇有:玉虚宫(北帝庙)、武帝古庙(祀关公)、康公庙等。宗祠建筑及祖先坟墓,包括祖祠及甲、乙、丙、丁四房支祠和分房祠、家庙,如留耕堂、肯构堂,思贤堂等共162座。但这些祠堂除留耕堂(现存祠堂只有10余座)得以保护和对游客开放外、其余皆作他用,如作村委会、治安队办公处及幼儿园所在地或大门紧闭任其破落。

[1]洪屿《番禺沙湾古镇原真性保护》2012-12

[2]赵红红、张万胜、闾瑾《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村庄规划层面的古镇保护探析》2009-7

[3]余元锋 《南方都市报》——《番禺沙湾古镇整改招标 企业“经营异常”依然中标?》2012-12-22

猜你喜欢

沙湾真性同质化
建筑原真性探微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德贤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德贤小学作品集1
我国法学研究生教育同质化现象之反思
番禺沙湾古镇保护更新的分析与研究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浅析产品同质化的危害及应对策略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斜坡区新近系沙湾组油气成藏特征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转化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