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习支教对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

2017-03-09田爱香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支教师范生农村

田爱香

(菏泽学院教育科学系,山东菏泽274015)

实习支教对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

田爱香

(菏泽学院教育科学系,山东菏泽274015)

实习支教是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实习支教,强化了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质。但也突显出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不能很好匹配、实习指导缺位问题,支教课时量多、教学任务重等问题。实习支教在提高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应关注实习支教的“对接”的价值和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价值。

实习支教;实践教学;反思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要围绕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遵循教师教育规律,调整教师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1]近年来,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师院校的实习支教工作在全国不同高校中相继实施。实习支教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提高师范生一线实践能力,认识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存在的问题,但弊端的显露值得人们反思。

一、实习支教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实习支教是指具有师范专业的高校在中小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通过选派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教育实习。实习支教是高校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一种强化教育实习,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中小学来说,实习支教是高校对中小校教育的一种支援活动,也是高校服务地方功能的具体体现。实习支教是实现实习和支教一举两得效果的实习方式。这种实习方式的实施是针对传统教育实习中实习管理松散、实习时间不足、实习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提出的。实习支教实践教学模式,强化了师范生教育实习环节,加强了高校培养与基础教育人才需求的联系,是教师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一体化进行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专业教育实习的深入改革,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实习支教强化了教育实习,提高师范生的教师素质

在传统的师范教育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的比重较小,在只有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个环节。对于一般本科院校,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本科生的教育见习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时间2周左右,有的只是流于形式,到中小学参观一下,有的只有教学计划的安排,而没有具体实施。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时间多为6-8周。在较短实习时间内,多数学生讲上3-5节课,还有的学生来不及登上讲台,实习就结束了。有些学校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第八学期),由于学生忙于毕业论文和找工作,因而忽视教育实习。实习时间偏少加之高校及学生对实习的不重视,教育实习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在所难免,这种实习形式既不利于师范生了解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也不利于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更谈不上提高师范生的教师素质,这种短时间的教育实习严重影响了师范生的从教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实习支教,不仅延长了师范生实习的时间,而且为师范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因为参与实习支教的学生,大多在实习学校要独立地承担一门或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他们既要组织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还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这种角色的转换,使实习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较好的强化了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而且提高了师范生的专业素质。

(二)实习支教加强了高校与中小学的联系,推动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

随着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对教师培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教师教育要熟悉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提高教师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高校教师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谁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实际上高校与基础教育“脱节”严重,这种“脱节”,不仅表现在基础教育改革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而且还表现在教师教育学科内容的“脱节”现象。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师教育学科不仅课时少、实用性差,而且理论知识说教成分大,实践性教学缺乏,对如何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更缺乏指导性。通过实习支教,不仅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实习教学,而且高校教师也必须深入到中小学进行指导,从而加强了高师教育与中小学的联系。实习支教,中小学为高校提供教育实习和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使高校教师教育更有针对性,从而推动了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培养机制。

(三)实习支教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了个性成熟与完善

高师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是学生的身份,体会不到教师角色意识,不知道教师应有的责任,不了解应有的个性和心理品质,也不知道教师的艰辛。教育学上讲,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教师是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心理卫生的保健者等多重角色,这种讲解,对于学生来说只是纸上谈兵,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的多重角色。通过实习支教,学生深入到中小学教育实际,加之中小学生一声声“老师好”的叫声,有力的促进了师范生学生身份向教师身份的转变,他们慢慢的把自己看作是中小学教师的一员,开始学着做一位教师应做的事,学会承担教师应承担的责任。他们天天与中小学生打交道,学着处理班级中的日常事务,对教师角色的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等角色会有更加清晰的意识,他们为更好的完成实习任务,努力以合格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自己在内心主动开展合格教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形象设计与优化,无形中进行着言谈举止的规范和模仿,实习中表现出更强的自律紧迫感与行为责任感,这一切都促进了师范生个性的成熟与完善。

二、实习支教实践教学模式的社会价值

教师教育过程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学习提高的、终身化的过程。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发展,决定了高师院校的职前教师教育不是教师教育的终点,而是起点和基础。职前教师培养如何恰如其分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融合,如何对师范生进行入职教育,使其尽快适应中小学教学实际,这是摆在高师教师教育面前的重要问题,实习支教的实践教学模式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实习支教,不仅提高了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而且对于缓解农村中小学教师紧张状况,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显示出明显的社会价值。

(一)实习支教为农村基础教育输送了新鲜血液,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高师院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了解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高师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想基础教育之所想,思基础教育之所虑,急基础教育之所难,谋基础教育之所求。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实习管理松散,实习基地不够稳定等原因,不少院校甚至让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学校,采取“放羊式”的管理,真正到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实习试讲的学生少之又少,实习根本发挥不了服务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作用。实习支教,不仅克服了“放羊式”教育实习的弊端,而且为农村基础教育输送了新鲜血液,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参与实习支教的学生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创新意识强、理念新、思维活跃,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到达支教学校后,他们很快就与中学生融入一起,与学生一起游戏、活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尊敬学生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知道如何保护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他们会平等的对待学生,用鼓励欣赏的眼光观察学生,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教育学生。支教师范生的这种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给中小学生带来了希望,给支教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活力,提高了支教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支教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因此,实习支教的学生深受当地政府、实习学校和师生的欢迎,也获得了他们的好评。实习支教实践教学活动的实践证明,实习支教是高校服务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举措,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磨练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更重要的是让农村中小学的孩子感受到了崭新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听到了标准优美的课堂语言,这对农村孩子的发展和理想树立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实习支教为在职教师提供了学习培训的机会,实现了职前教师培养与在职教师培训的互相促进

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也是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职教师是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我国基础教育平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师资匮乏,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加之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因此教师在职培训学习,更新知识,学校无暇顾及,使得教师培训基本无法进行。加之农村中小学教师身处信息闭塞的地区,身边各种学习资源缺乏,这种现实状况,不仅影响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专业知识的完善,而且影响了对现代教育理念的了解和对基础教育改革理念的把握,进而直接影响到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实习支教学生,既可以为农村中小学输送一定师资,又带来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缓解了农村中小学师资紧张的状况,对被顶岗下来的教师还可以进行在职专业培训。实践证明,实习支教,对在职教师脱产培训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也是解决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人才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短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2]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教师教育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办学特色,实现高等教育与中小学合作发展的互惠互利、共赢共进的关系。

(三)实习支教缓解了农村中小学师资紧张状况,给师资缺乏的学校带来了生机

从目前看,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大多数收回到县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给不发达的县级政府造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很多地方的县镇,义务教育投入已经成为地区财政的最大支出项目,县级政府往往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尽量缩减教师编制,以期减少教育经费的财政支出,这种缩减状况,最终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缺乏,师资匮乏的事实。教师缺编,师资匮乏是每位中小学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这种紧缺状况加重现有教师教学课业负担,致使一位教师整天上课、一名教师教多门学科和聘用代课教师的结果。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还明显表现在学科结构上的不均衡,语文、数学等主学科教师基本能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而英语、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小学科教师缺编严重,在这种学校,往往语文教师或数学教师再兼1-2门小学科课程,尽量缩减小学科课时甚至有些学校体育、计算机等必修课程则不能开设,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实习支教把各专业的学生分配到农村中小学进行实习,实习学生可以顶替实习学校所缺教师的“岗位”,使一些课程能得以开出,所以,实习支教不仅可以缓解农村中小学师资的紧张状况,而且也给师资缺乏的学校带来了生机。

三、实习支教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

自《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发布后,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开展已五年有余,不难看出实习支教这种实践教学模式跳出了高师院校单方面管理实习的自我封闭状态,实现了教育实习面向社会、面向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大转变,给高师教师教育带来了生机,也显示出实习支教的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但事物多是一分为二的,通过几年的实习支教实践活动,实习支教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去改革、去探索,进而使实习支教这项教育实践活动更加完美成熟。

(一)使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匹配,达到专业实习的良好效果

实习支教实践教学实施的现实表明,师范生实习支教的实习地,多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数量匮乏、教学质量偏低的边远落后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这种实习学校虽然实习生的实习机会增加了,实习时间也相应延长,但并不足以保证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质量。目前,实习支教是高校与政府联合的行政措施,一般模式是由高师院校把学生交给教育局,教育局再进行二次分配,培养学校不能直接把学生分配到实习单位。教育局二次分配时,往往只考虑实习学生数量,对所学专业考虑不够,按人数分配到师资比较缺乏的下属教育部门或学校,这样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所去的学校不一定缺少所学专业的教师,而缺少的教师所教科目不是自己所学专业,使得较多实习生实习科目并非自己所学专业,所学非所教的现象严重。由于实习所讲课程不是自己的专业,对实习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对他们将来就业无任何帮助。为了避免所学非所教的实习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应提前了解各县区农村中小学师资缺乏的情况,按科目专业,进行实习支教学生的分配,使实习支教工作真正达到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否则,实习支教就失去它应有的意义。

(二)降低实习支教学生教学强度,达到“教学反思”的实践教学效果

教师的专业水平随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提高,根据美国著名教师教育专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3]教学反思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形成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师范生实习支教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其教学实践能力,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的成长。但由于师范生顶岗支教的学校师资匮乏,实习学生的教学工作强度较大,有的学生一周24课时甚至更多,实习生反应教学强度苦不堪言,一个学生教三门或更多门课程。这种超强度的教学实习,不仅影响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也直接影响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还可能影响到师范生专业思想的建立。高强度的教学实习,使实习生只忙于应付所教课程,没有时间去进行教学反思,来提高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效果。另外,由于实习支教学校较为分散,不能及时得到高校教师的教学指导,支教学校也很少配备指导教师,师范生在没有直接监督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往往是顺其自然,教到什么情况就是什么情况,这种状况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也不利于师范生自身的教学成长。为此,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支教学校要做好沟通协调,实习支教学生不能承担过多的课程,给学生充足备课时间,留出提高教学效果的时间空间,给实习学生留出教学反思的机会。要提高实习支教的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加强实习学生的教学指导,师范院校应与支教学校共同制定实习支教指导教师的责任制度。一是高师院校尽可能为每个实习生落实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定期到实习学校参与实习生课堂教学的听课,对其课堂教学进行具体指导;二是支教中小学要安排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直接的指导和帮助,尽可能为师范生提供教学观摩的机会。实践证明,这种直接的指导对于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及教师专业的发展都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实习基地学校肩负管理责任,确保实习支教学生安全

实习支往往教面对的是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实习支教的学校大多都比较偏远,环境艰苦,交通不便,这种状况对支教学生来说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有时由于各地实习生人数较为分散,不安全因素就更多,如实习生交通途中的人身安全问题;在实习学校由于住宿人数较少,女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携带物品被盗、煤气中毒等问题。因此,实习支教学生的安全问题应引起高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实习学校的高度重视,要将实习支教生的安全保障置于首要位置,贯穿于实习支教工作的全过程,切实做到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为此,在师范生实习支教到校前,要明确高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基地学校和实习生本人的责任,切实把各项责任落实到位。高校要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管理责任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和实习学校签订管理责任书,明确各方对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管理责任,确保实习生的安全是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实习基地学校的共同责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Z].[2007]4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Z].[1999]7号.

[3]邵光华,顾泠沅.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2:66-70.

Enlightenment of Teaching-Assistance on Practice Teaching Mode Reform

TIAN Ai-xiang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ze University,Heze Shandong 274000,China)

Teaching-assistance is an importantmeasure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in some colleges in recent years.It has strengthened students’practice teaching and improved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ies,but it has also highlighted problems of bad match between the internship positions and their majors,the guidance vacancy and heavy teaching tasks and so on.Therefore,the value ofmatching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also involved in teaching-assistance programs while improving students’teaching abilities.

teaching-assistance;practice teaching;reflection

G424.4

:A

1673-2103(2017)01-0101-04

(责任编辑:王佩)

2016-12-26

菏泽学院课题“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互动模式研究”

田爱香(1965-),女,山东巨野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支教师范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