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旋风”与“及时雨”
——《水浒传》中两位“孟尝君”分析*

2017-03-09林榕杰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孟尝君好汉宋江

林榕杰

(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小旋风”与“及时雨”
——《水浒传》中两位“孟尝君”分析*

林榕杰

(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柴进与宋江在落草前就对梁山事业发挥特殊作用。两人可视为同类好汉,出于同一社会阶层。宋江更会笼络众多江湖好汉,他比柴进也更有机谋。而柴进固然为人慷慨,但与好汉保持一定心理距离,待人又不能有始有终。后来在江湖上宋江的名声远远超过柴进。宋江比柴进早上梁山,其落草经历也更曲折。在梁山上,宋江发挥了核心作用,而柴进则发挥不了太大作用。柴进绰号为“小旋风”,而宋江绰号之一为“及时雨”,这也反映了两人的差异。

柴进;宋江;梁山;水浒传

柴进并非梁山山寨的开创者,但首任寨主王伦等人上梁山前曾投奔过他,后来在山寨发挥重要作用的林冲也是经他指引、推荐上梁山的(好汉豹子头其实既是被高俅逼上梁山,又是被柴进导上梁山的),因此他对梁山事业的开创及早期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晁盖等人到梁山落草,是山寨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而他们可说是被宋江“放上梁山”的,这样宋江在亲上梁山前,也已经对梁山事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特殊作用。柴、宋两人还有其它一些相同、相近或相关联之处,本文即对两人进行较为详尽的比较分析。①

宋江与柴进大致可视为同类好汉,不但属于同一社会阶层——均为乡村殷户(不过柴进出身明显更显赫,毕竟是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孙),而且都能文会武。宋江一方面“自幼曾攻经史”,另一方面又能点拨孔明、孔亮枪棒(第三十二回);而柴进则在小说中被称为“能文会武孟尝君”——不过两人论文论武都不够出色。

值得注意的是,宋江也被称为“声名不让孟尝君”。两位“孟尝君”,都仗义疏财,并乐意结交江湖好汉。柴进能将好汉收留于自己庄上,包括林沖、武松等人。小说在宋江刚出场时写他“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这段话点出了宋江的两个特点:“一是若高若低,无有不纳”,可见他对好汉中名声或武艺较低的,同样接待;二是他“终日追陪,并无厌倦”,可见他对待江湖上各色各样好汉都相当耐心,而这并不易做到。不过他作为押司,需在县衙门办公,而且他表面上已与父亲断绝关系(按宋太公的说法是“告了他忤逆,出了他籍”),这是怕有事连累家人——这样好汉们其实不便于往宋家庄投奔宋江。《水浒传》中仅写武松想前去投奔他,却未具体写他在庄上招待过任何(后来上梁山的)好汉。

柴进能引来好汉,却不能“并无厌倦”地久留他们。武松在其庄上住过一年,但后来柴进对他怠慢,而这引发他不快。林冲在“风雪山神庙”后处境艰困之际,柴进也未挽留他。②后来宋江在柴进庄上住了半年多,又离开那里前往孔明、孔亮处。这些都说明柴进不能久留人——而这也是他后来不能成为梁山寨主(甚至不能坐第二把交椅)的重要原因。武松曾当柴进面称颂宋江“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实际上也暗讽柴进“有头无尾,有始无终”。

另外,柴进毕竟出身较为显赫,对好汉们不能完全放下“傲气”,加上其手下部分庄客实际上对好汉们并不很欢迎,这些对柴进的声誉或多或少都有影响。他应该会与好汉保持一定心理距离,而好汉也能感受到这一点。因此,小说写林冲在沧州期间,有时会去李小二酒店,却未写他曾去柴进庄上拜访。“风雪山神庙”后,林冲也未立即想到去投奔柴进——后来他是因与柴进庄客冲突被绑到这位大官人的东庄上,这样才见到柴进。

这里附带一提的是,林冲上梁山之初王伦不愿留他在山寨作头领,固然因其“嫉贤妒能”,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柴进的荐书对王伦作用不大。而这当与心胸狭隘的王伦对柴进过去的接待并不很满意有关。柴进不会久留林冲,此前也不会久留王伦。这样,王伦对柴进其实缺乏感恩之心,因此在他想赶走林冲的时候,柴进那封书信并未起到多大作用,不会让他感到犹豫——而当时朱贵、杜迁、宋万都主张考虑到柴大官人的举荐应收留林冲。

与柴进比,宋江更能留住好汉之心,且对待好汉不会始厚终薄。他还有一点优于柴进,那就是在权谋方面。柴进“待客一团和气”,但非足智多谋者。③而宋江则不同,他在笼络好汉乃至成为梁山寨主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智谋,不过他的智谋不像吴用那般外显——这是他高明处。

宋江杀阎婆惜后,走上逃亡之路。他先后投奔过三个地方:首先是柴进庄上;而后是白虎山孔明、孔亮庄上;再后是清风寨花荣处。宋江在与弟弟宋清逃亡之初,首先选择前往柴进处,此前他与柴进并未见过面,但已有书信往来。当时柴进名气很大,连宋清都说:“我只闻江湖上人传说沧州横海郡柴大官人名字,说他是大周皇帝嫡派子孙,只不曾拜识,何不只去投奔他?人都说仗义疏财,专一结识天下好汉,救助遭配的人,是个现世的孟尝君。我两个只投奔他去。”宋江同意他的看法。在当时的情况下,宋江不愿前往孔明、孔亮庄上或清风寨花荣处,主要怕连累对方。而柴进则“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第九回),再加上他家里藏有丹书铁券,“但有做下不是的人,停藏在家,无人敢搜”(第五十一回),可见宋江投奔他更安全些。

此番宋江不仅见到柴进,还遇到武松。武松在柴进庄上,得了疟疾,但未得到柴进及其手下庄客悉心照料,所以他原想病好后去投奔宋江。正好宋江来到柴进庄上,于是两人得以相见。过了数日,宋江拿出些银两要与武松做衣裳。柴进知道后,“自取出一箱缎匹绸绢,门下自有针工,便教做三人的称体衣裳”(第二十三回)。可见武松衣裳原已较为破旧,而柴进对此并不在意。这时碍于宋江脸面,也为顾及自身颜面,他方为武松做新衣。

宋江尽管在柴进处也是做客,但每日与武松饮酒相陪,这样武松“前病都不发了”,由此可知他在柴进庄上生病也有“心病”的原因。过了十数日,武松思乡,要回清河县看望其兄,实际上他在病愈后不愿继续留在柴进处——本来他就想离开了。

临别时,柴进取出些金银给武松,又治酒食送路。而过去林冲走时,柴进送了二十五两一锭大银,可见他对好汉不能一视同仁。这应该也会引发有些好汉不快。

此时宋江提出送武松一程,而柴进未送。途中他们找个小酒店喝酒作别,这时武松提出拜宋江为义兄。宋江大喜,叫宋清取出一锭十两银子,赠给武松,他显然比柴进对武松更慷慨(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宋江当时也在避难过程中,时常需要用钱)。其实,宋江与武松相识不过十多日,而武松与柴进相识有一年,但显然宋江与武松关系远胜过柴进。武松告别宋江后,心里想的是:“江湖上只闻说及时雨宋公明,果然不虚。结识得这般弟兄,也不枉了。”可见此时他只念宋江,几无对柴进感恩之心。

以后在梁山上,武松也可归入宋江山头。而柴进则无独立山头,这也说明他不很善于拉拢好汉,与好汉缺乏深交。④由此也可见宋江与柴进两位“孟尝君”在好汉心中的差异。

小说写宋江投奔柴进,能让读者直接对两人进行比较。由柴进与宋江对武松的不同态度可见,宋江更能笼络好汉之心,这可说是柴进不如宋江处。久之,在江湖上宋江的名声会远远超过柴进。武松离开柴进庄上后,有颇多英雄事迹。他以后越英武,在江湖上名气越大,对柴进的名声其实越不利。后来除了李逵由于朱仝坚决反对与他同上梁山的缘故,不得不留在柴进庄上外,几未有其他知名好汉再投奔柴进(或许石勇是个例外)。

李逵也曾在柴进庄上住过,但未因此与柴进结下深厚情谊,并对他发于内心加以赞颂——像他以前对宋江那样。而这也说明柴进不如宋江得好汉心。李逵在梁山上属于宋江山头,成为后者相当得力的帮手。

宋江上梁山比柴进早,但其过程也比柴进复杂。他先为小吏,因杀人而多处逃亡(逃亡途中曾遇到险难),而后沦为流配犯人,最后才成为山寨头领。而柴进则先为庄主,后为囚犯,被梁山好汉搭救后成为山寨头领。后者没有逃亡与刺配经历,而宋江在逃亡与刺配过程中结识了不少好汉。不过,柴进与宋江都可说是被救上梁山者,而这是逼上梁山的一种特例。⑤

柴进在宋江有难时收留过他;而宋江后来也救过柴进,那是在他被关入高唐州狱中后。当时李逵打死了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妻舅殷天锡,连累到柴进。宋江得知消息后,率梁山众头领攻打高唐州。后来高廉被杀,梁山好汉占领城池,并救出柴进。

这样柴进也就上了梁山,连同其家眷。不过他在梁山山寨发挥不了太大作用⑥,这与在山寨发挥核心作用的宋江有很大差别。宋江出征时,多会带上柴进。然而后者既不能出谋划策,又不能冲锋陷阵,也不像时迁那样有特殊技能,尽管比“跑龙套”好些,但实未立下多大功劳。

在梁山山寨中,柴进应可归入宋江山头。他刚上梁山时,“就山顶宋公明歇所,另建一所房子”。如果说宋江与属于同一山头的好汉武松、李逵为“互补型”,而柴进则与他为“相近型”。连柴进都能纳入其山头,表明宋江确实有成为寨主的气度。

在梁山好汉排座次时,宋江坐头把交椅,而柴进坐第十把交椅,也较为靠前。在山寨中,他与李应一起掌管钱粮(李应坐第十一把交椅),职位较为重要。不过军师吴用、公孙胜座次比马军五虎将靠前,而他们两位座次则在关胜等马军四虎将之后,但比董平靠前。在此附带一提的是,柴进曾在其庄上收留过林冲与武松,而他的座次在两人之间。

在三十六员天罡星中,宋江是天魁星,而他于梁山山寨里确实称魁。柴进则被称为天贵星,这或说明梁山并非未念及他过去的出身——柴世宗“嫡派子孙”。宋江的正式绰号是“呼保义”(另有绰号“及时雨”),显然是正面的。而柴进的绰号是“小旋风”,却让人有些费解——金圣叹认为“名柴进曰‘旋风’者,恶之之辞也”[1](P180),此说可商榷。不过小说称柴进为“小旋风”而非“及时雨”,并宁愿将“及时雨”作为宋江另一绰号,反映了作者的特定立场。及时雨确实能令人称颂不已,而小旋风则非如此,且速来速去,不能持久,或象征柴进交接好汉有始无终。另外,柴进尽管名声较大,在江湖上人人注目,但其面目仍有难于为人理解的一面,这与小旋风也不无相似之处。

结语

柴进起初在江湖上名声较大,不过后来明显被宋江超过(正如晁盖名声被宋江超过一样)。宋江处心积虑地在江湖上积累其声望[2](P96),这与柴进、晁盖都有所不同。晁盖与宋江因山寨内外的影响力消长问题,内心不无隔阂,但柴进与宋江间大致不存在该问题。柴进几无可能也不想成为寨主,而他在山寨的座次应反映了宋江的特定心理——既予“尊显”,又稍加抑制。在此附带一提的是,晁盖去世后,宋江、吴用并未想过让柴进坐第二把交椅。

如果将柴进与宋江相比,他在一些方面明显不如后者。宋江善于向好汉们展现其诚意、义气,又能掩饰其心机,于是更能得好汉之心。而柴进尽管也表现颇慷慨、仗义,但其实与好汉保持一定心理距离,而这种心理距离对方或多或少会感受到,因此可以说他不能真正得好汉之心。

注释:

①目前,学界研究宋江的论著虽然有不少,但尚缺对宋江与柴进较为详尽地进行比较分析的专文。本文探讨了一些疑难问题,包括在江湖上宋江的名声为何会超过柴进,以及柴进为何绰号“小旋风”等等。

②当时林冲对柴进说:“非是大官人不留小弟,争奈官司追捕甚紧,排家搜捉,倘或寻到大官人庄上时,须负累大官人不好。既蒙大官人仗义疏财,求借林冲些小盘缠,投奔他处栖身。异日不死,当以犬马之报。”柴进道:“既是兄长要行,小人有个去处。作书一封与兄长去,如何?”(第十一回)柴进并未加以挽留,而是将他荐往梁山泊。而当宋江投奔柴进的时候,他则说道:“兄长放心,便杀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库的财物,柴进也敢藏在庄里。”(第二十二回)

③金圣叹更认为:“柴进无他长,只有好客一节。”

④柴进未像(也不会像)宋江那样,与武松等结拜兄弟。

⑤而张恨水认为宋江与柴进上梁山有差别:前者为“处心积虑,思得为盗以谋出身”,后者“并非势必为盗之辈”。参见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南京:万象周刊社1947年版,第15页。

⑥在此附带一提的是,柴进在梁山上也没有野心。

[1]金圣叹.金圣叹全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2]刘辉.新说水浒人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SmallWhirlw ind and Timely Rain——On Two Lords of Mengchang in TheWater Margin

LIN Rong-jie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 Shanxi030024,China)

Both Chai Jin and Song Jiang had played specific roles for the cause of Liangshan before they took to the greenwood.They could be regarded as the same kind of heroes from the same stratum.Song Jiang did better in winning over all kinds of heroes and wasmore tactical than Chai Jin.Chai Jin was indeed generous,but he always kept a psychological distance from others and treated them with beginning butwithout end.Later the fame of Song Jiang far outstripped thatof Chai Jin.Song Jiang came to Mount Liangshan earlier than Chai Jin due to torturous reasons.In Liangshan,Song Jiang played a key role but Chai Jin did not.Their nicknames Small Whirlwind and Timely Rain reflect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Chai Jin;Song Jiang;Mount Liangshan;TheWater Margin

I207.412

:A

1673-2103(2017)01-0021-05

(责任编辑:谭淑娟)

2016-05-15

2012年太原理工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tyut-rc201224a)。

林榕杰(1971-),男,福建福州人,历史学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小说。

猜你喜欢

孟尝君好汉宋江
“又”字歌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读后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读后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走一走“好汉桥”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谭拾子调停政坛恩怨
戴松高:一个好汉三个帮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
孟尝君识人用人高明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