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纳兰容若身世对其词风的影响与建构

2017-03-09谈大勇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纳兰

殷 三 谈大勇

(安徽新闻出版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试论纳兰容若身世对其词风的影响与建构

殷 三 谈大勇

(安徽新闻出版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清代词人纳兰容若出身显贵,长期的贵族生活在他的词作里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近代研究纳兰词的学者们多关注于他特立独行的一面,忽略了词中自然闲雅的特点。结合纳兰身世经历及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以其边塞词和悼亡词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典故的继承与运用,重点探讨纳兰词对词学本质的回归与继承、发展。

身世;典故;边塞词;悼亡词

纳兰容若,名成德(后避太子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生于顺治十一年,是清初“权相”纳兰明珠的嫡长子。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诰封一品夫人。其家族叶赫那拉氏,属满洲正黄旗,与皇族多有姻亲往来,为清初八大贵族之一。从血缘关系论,纳兰与康熙当是表兄弟。其父纳兰明珠历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加封太子太师等职,权倾朝野。

以世俗眼光来看,容若天潢贵胄,实属含着金汤匙出生。但实际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并没有令这位贵介公子感到丝毫的欢欣。词中屡有“身世恨,共谁语”(《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1]78“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采桑子·塞上咏雪花》)[1]46之语,连他的父亲纳兰明珠读儿子的《饮水词》,都不禁老泪纵横,叹息道,这孩子什么都有了啊,为什么还这样不快活?

清代韩菼在《进一等侍卫纳兰军神道碑》中说他:“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2]267。自小见惯了贵族之中争名逐利、骄奢糜烂的生活现状,纳兰直观清醒地认识到藏在锦绣深处的肮脏与龌龊,并衍生出强烈的逃离意识。这在他早期的词作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长期以来,研究纳兰词的学者们多关注于他特立独行的一面,忽略了词中自然闲雅的特点。纵观现存的三百八十七首纳兰词,我们不难发现,长期的贵族生活依然在他的词作里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在纳兰词所涉及的101个词牌中,《摊破浣溪纱》与《山花子》同调异名,《望江南》与《忆江南》同调异名,故实际共九十九调。其中大部分为小令,且多为柔媚小令。在古代,词牌和音乐息息相关,那么自然某些词牌就有固定的情感基调,比如《相见欢》不能填写抒发豪壮的爱国情感的内容,《贺新郎》也不能填写男欢女爱离思愁情的字句。由此可见,容若骨子里还是流淌着贵族公子风花雪月的脾性。

一、婉约细致的边塞词

毕竟是八旗子弟出身,纳兰本身并不似传统文人般文弱,在武功骑射上也颇有功底。在他考中进士的当年,并没有被安排为朝官,而是赐为御前三等侍卫,作为康熙的近侍随从扈驾。纳兰很有才华,随从北上为雅克萨之战做准备时,勘察地形、安抚边民件件做得稳妥,当时纳兰明珠权倾朝野,反让疑心甚重的康熙生出纳兰父子相辅、尾大不掉之心,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一方面防止纳兰家族坐大,另一方面又能彰显皇帝的恩遇,对明珠及其党羽起到拉拢的作用。这些以纳兰的聪颖,自然洞悉透彻。因此,在他的边塞诗中,往往找不到金戈铁马万丈豪情,反而有一种看透世事,辽远空灵的韵致。

康熙二十一年八月,纳兰奉命与副都统郎谈出塞远赴梭龙,途中见关河冷落,想到江山未改,王朝数易,遂写下《蝶恋花·出塞》:

今古山河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1]179

“今古山河无定据”,一语惊醒梦中人,凸显时代的辽旷。清初八旗铁骑入关不过二十万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纳兰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民族是在以野蛮的方式统治着高贵的文明,也睿智地看到自己所处的王朝必将踏入历史的轮回,在将来某一个时间节点轰然坍塌,于是生出满目的沧桑和荒凉感,却囿于政治原因不足为外人道。词作中多用丹枫、青冢、秋雨等意象,不难看出不同于传统边塞词的雄浑磅礴,实是将婉约的细致完美融入进边塞题材峥嵘的意境里。

二、自然贴切的悼亡词

自《诗经·绿衣》始,后世追思亡人的作品继往开来,笔墨铺陈中每多哀婉顽艳之句,至西晋潘安仁更是作《悼亡三首》,悼亡作品自成一脉。

纳兰二十岁那年迎娶两江总督卢兴祖之女卢雨蝉。婚后夫妻二人琴瑟和谐,感情甚笃。无奈康熙十六年卢氏因产疾而逝,给容若精神上带来极大的打击,词风为之一变,如果之前容若的词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话,那从此之后,便当真是言为心声,感同身受了。试读其《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1]189

这首蝶恋花是卢氏亡故后,容若悼念亡妻所做。他在另一阕《沁园春》的序中曾写:“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山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1]201

现存的三百八十七首纳兰词里,有悼亡词四十七篇,代表着容若词学的最高成就。究其根本,无非“自然”二字。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3]76容若当真将爱情化在血液里,不似先代文人艰涩做作,字字泣血,句句真切。他不吝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亦不凭借任何世俗凡物什,不掉书袋,下笔贴近生活,比喻亲近自然,一扫前人借故人薄酒浇自己块垒的行文风格,不得不说是一场词学本质的回归。

三、纳兰词中对典故继承与运用

纳兰十八岁中举,十九岁参加会试中贡士,后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容若二十二岁,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待考期间他在恩师徐乾学的帮助下,开始编修一部儒学大典——《通志堂经解》。纳兰在学术界的名声不仅由后来人们家喻户晓的纳兰词挣得,也得益于这部荟萃诸家的儒学典籍。能参与编写儒学大典,纳兰估古考据的学识功底可见一斑,这也就不难理解在他的词作里,对前人的典故与诗词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如这首《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仿饮牛津,相对忘贫![1]146

《画堂春》词牌最早见于秦观的《淮海集》,原是吟咏画堂春色的曲子,后人多有繁衍,久而不拘泥于词牌字意,用作他情。

“一生一代一双人”语出骆宾王《代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句“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4]87,这开头一句清空如话,更无丝毫妆点。“相思相望不相亲”句本唐汪波《寒夜怀故友》诗“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思相望不相见”[5]798,上半阕化用前人诗句用得大象无形,端的是天才笔墨。

“浆向蓝桥”取自唐《传奇》里的典故,裴航乘船至蓝桥时,口渴求水,遇见仙女云英,一见倾心,于是向其母提亲,其母要求以玉杵为聘礼方可嫁女,后来裴航终于寻到玉杵,于是成婚。捣药百日,双双仙去。《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与西王母,娥窃之,奔月宫。”[6]245李义山亦有诗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5]765,纳兰在此反用义山诗意,谓纵有不死仙药也难向嫦娥一样奔入月宫,纵使深情也难以相见了。几近开创了历代用典的先河。令全词的情感更加痛切,更进一层。

至于这最后一句“若容相仿饮牛津”,则运用了晋朝张华《博物志》中的记述:“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去,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俨然,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遂问此地何处,答以君还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其人还至蜀问严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犯牵牛渚。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7]80饮牛津,即指天河,是凡人望而莫及之地。

由于容若生于乌衣门第,虽然常有山泽鸟兽之思,毕竟没有真正经历过民间困顿的生活。加之英年早逝,其社会眼界和经历还略显单薄,体现在他的创作上无外乎男女之爱、边塞情思、友人唱和以及为数不多的应制诗词。在典故的运用上其独独偏爱一些富于想象的神话和男女情事。

例如,他在一首悼念亡妻的《虞美人》中写道:“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1]156用的是杜荀鹤《松窗杂记》的典故:唐代有一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幅软幛,上面画的妇人貌若天仙。画工谓此画为神画,此女名真真,呼其名百日必应,应后以百家彩灰灌之必活。赵颜照画工的话做了,女子果真活了过来并为他生下一子,后来赵颜疑其为妖,真真即携子回到画中,笔墨如旧,唯多添一子。

在另一阙《蝶恋花》中,他又填:“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1]178用得是《世说新语》里荀奉倩冬夜冻身为病重的妻子冰敷散热的故事。所以我们说在《纳兰词》里,几乎处处能见到他对男女爱情典故的运用,处处能感受到他对爱情的执着。

后人多将纳兰词与南唐后主李煜词相较,认为两者笔韵接近。纳兰自己也很喜欢读后主的词,曾在《渌水亭杂识》中称:“花间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绕烟水迷离之至。”[1]346

李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国亡被俘后,方才写出一首首子规啼血般的绝唱,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8]98。纳兰的经历与李煜还是有区别的。其父纳兰明珠曾聘请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为纳兰做教习。查慎行是康熙四十二年间进士,武侠大师金庸先生的祖先。纳兰聪颖,自小便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十七岁入国子监读书,受到祭酒徐文元的赏识,从学于内阁学士徐乾学,徐的另一个身份,是明末大儒昆山顾炎武的外甥。这些寻常人家一生难得一见的精英人士,因为明珠的政治地位得以成为纳兰的名师,奠定了他超乎常人的学识基础。同时也为他结交顾贞观、严绳孙等汉族文人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并间接地促成了纳兰词中与友人唱和词部分的产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容若短暂的一生,在继承历代大家诗词文路的基础之上,不落窠臼,同时推陈出新,悼亡词冠绝古今,实为罕见。他摒弃历代文人矫作之弊病,在词学上主张回归自然,文辞直抒胸臆,为本已式微的“词”这一文学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国词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全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

[2]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4]骆宾王集(全二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

[5]全唐诗(全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淮南子(全二册)[M].上海:中华书局,2012.

[7](晋)张华.博物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8](清)沈雄.古今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9]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On the Influence of Nalan Rongruo’s Life Experience and Construction of Her CIStyle

YIN San,TAN Da-yong
(Anhui Press and Publishing College,Hefei Anhui230601,China)

Nalan Rongruo born in a rich family was a poet in The Qing Dynasty,and long time noble life left an indeliblemark in hisworks.Modern research scholars focus on his personal independence but ignore the natural and elega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works.Combining his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heritance and use of allusions and focuses on the regression,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ssence of Ci.

life experience;allusion;Frontier Ci;Memorial Ci

I206.2

:A

1673-2103(2017)01-0070-03

(责任编辑:谭淑娟)

2016-11-15

安徽省人文社科项目“清末学生刊物对‘学生社会’的舆论建构研究”(SK2014A269)

殷三(1980-),女,安徽合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唐宋文学。谈大勇(1982-),男,安徽合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学。

猜你喜欢

纳兰
设计师
《纳兰的雪》
悄悄过去的夏天
悄悄过去的夏天
投宿
爱恨两难说纳兰
论纳兰词中“灯”意象
爱到情深自忧伤
“红楼”与“纳兰家事说”
那一日艳阳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