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思考
2017-03-09王海宁
王海宁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新形势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思考
王海宁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高校辅导员是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职业能力与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息息相关。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应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成长环境,探索有效途径,搭建成长平台,从而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随着高校内部治理的持续优化和人才培养内涵的不断丰富,以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为方向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成为教育界共识。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向正规化、系统化迈进,2014年《普通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颁布和实施,从国家层面对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了三个级别九个维度的界定,标志着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正式进入高等教育法制体系,奠定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政策基础,为辅导员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了发展的路径和努力的方向。自此,各高校将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甘愿吃苦奉献的辅导员队伍视作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丰富职业内涵、提升职业价值、获取职业认同等途径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确、竞争和发展平台相对缺乏、辅导员培养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因素,因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不到位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的现象在部分高校仍然存在。新形势下,应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南,以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坚持政策激励与自身素质提升相结合的原则,精准发力,从成长环境、政策激励、辅导员自身发展等多个角度,多管齐下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
一、以政策激励为牵引,完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顶层设计
辅导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托。高校要以治理视角对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研判,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障和长效机制来抓。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在辅导员的选聘、培养、待遇、科研和职业发展等方面采取系列措施,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搭建顶层制度平台。
(一)完善“双线晋升”制度
教育部24号令明确了辅导员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因此,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可从干部和教师的双重角度来进行衡量,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和外延,也为辅导员发展个人职业能力,提升个体价值提供了有效路径。
高校应出台并完善辅导员“双线晋升”制度,搭建符合高校办学特色和工作实际的辅导员职业能力与个人发展的结合域,明确辅导员“两条腿走路”的职业锚。从教师职业角度,高校要明确辅导员可根据职称评审的标准按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其评聘实行标准单列、指标单列、序列单列。从干部职业角度,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和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将辅导员队伍纳入干部考评管理并配套完善的选拔、培养、考核和晋升体系,不断探索完善辅导员行政职级制度。
(二)完善辅导员收入待遇保障
目前,相比较高校业务教师岗位和干部岗位,辅导员队伍收入偏低且存在工作量计算体系不科学等问题,造成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的消极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伍的稳定,也限制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的提升。高校应建立面向辅导员的薪酬分配制度,每年为辅导员单独计算工作量,将专职辅导员岗位、业绩津贴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使专职辅导员的津贴标准不低于同等职级(职称)人员。此外,考虑到辅导员的教师身份,还应将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纳入工作量计算体系,参照教师工作量酬金计算辅导员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包括学生党课、形势政策课、就业指导课、入学教育课、指导社会实践课程以及参与军训等。
(三)完善辅导员生涯管理
辅导员团队的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样需要长期持续的多方面工作和多部门的共同参与,形成推动辅导员发展职业能力,规范职业生涯的良好机制。具体来说,高校应设立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项经费,用于辅导员学习培训、考察交流、实践锻炼,推动辅导员工作理论研究,为辅导员职业岗位赋予多层次、跨区域、宽口径的锻炼平台。在给予辅导员队伍成长机会的同时,通过定期举办校级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以及校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表彰奖励,增强辅导员队伍成长的导向性和凝聚力,发挥优秀辅导员的感召和示范作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有效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二、以机制保障为依托,优化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成长环境
辅导员成长环境时职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性因素。目前,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形成了多头领导、多方担责的复杂工作格局,面向职业能力发展的成长环境和支持机制尚未成熟,以辅导员队伍成长为导向的辅导员职业发展机制亟待建立,各项工作保障尚需优化,
(一)优化选拔机制
在将政治素质硬、业务技能精、职业道德高、奉献意识强、学习能力好作为选拔录用辅导员的工作准则,注重辅导员职业能力考核在选拔工作中的比重,在工作上游造就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队伍导向。在严把辅导员入口关同时,不断拓展辅导员队伍的来源渠道,面向高校现有青年教师和优秀研究生中选拔符合要求的人员担任兼职辅导员,充实优化现有辅导员队伍,形成专兼职结合、学科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科学的工作团队。
(二)优化成长机制
以年度为单位结合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制定面向辅导员的培训计划,深化基础、常规、专项、高级研修四级培训体系,为辅导员订阅专业学习书籍、期刊及设备。将辅导员师资建设纳入高水平人才体系,面向一线辅导员打造植根于师生的辅导员精品项目,使辅导员获得与业务教师同等的教学科研机会。鼓励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出国访学、岗位交流和挂职锻炼,从辅导员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学校后备干部,为提升辅导员学历、职称、职务提供支持与服务。
(三)优化考评机制
建立以学生满意度和辅导员履责情况为重点的考评机制,配套与辅导员职业能力紧密相关的考核方案,使辅导员队伍的考核兼顾干部业绩考核与教师绩效考评的特性。对于在职业能力方面成长突出、岗位上有特殊贡献、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辅导员加大奖励力度,并在岗位晋升、职称聘任和经费津贴方面予以优先,把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与岗位需求有机结合。
三、以工作创新为目标,探索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新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形势下,时代使命、办学环境、教育对象呈现出新的特征,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探索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新途径,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促进。
(一)探索辅导员队伍导师制
近年来,随着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辅导员队伍导师制开始在部分高校出现并不断推广,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力促进。在辅导员队伍中实行导师制是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借鉴,导师可由辅导员队伍中工作年限长、业绩优秀、具备较高职称的辅导员组成,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聘校外优秀人员,共同组成辅导员导师。在具体工作中,辅导员与导师之间建立起类似师生的指导关系,导师定期从工作经验、理论学习、课题申请、心理疏导等角度与指定辅导员开展沟通,帮助辅导员解决在工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对辅导员开展总结考核。实践证明,导师制变个体学习为集体辅导,化隐性经验为显性知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方式。
(二)探索新媒体时代的工作路径
高校应顺应新媒体时代需求,为辅导员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技能和工作水平提供条件,全面提升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网络大V等开展专项培训,培养辅导员的互联网思维并具备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引导辅导员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组建辅导员新媒体运营团队入手,引导辅导员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自媒体,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辅导员故事会”“辅导员风采”“今日微话题”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与渗透性。
(三)探索优秀典型的挖掘与示范
重视辅导员层面朋辈群体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学校新闻网、校报电子期刊等传统宣传阵地和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优秀辅导员的事迹进行专题报道。积极宣传辅导员的成长历程和印记、典型经验、优秀成果等,或将新生成长对话课、新生适应小组工作、主题班会等优秀案例在学生工作中推广实施。表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辅导员。举办校内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评选,对于定位好、设计精、效果佳、影响广的辅导员精品项目在学校层面推广,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个体辅导员的快速成长和辅导员队伍战斗力的提升,调动和激励广大辅导员认真履行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带动、整体推进。
四、以“五个一”为抓手,搭建辅导员职业能力成长平台
“五个一”即每年公开发表一篇学生工作论文或调研报告、参加一次系统培训、公开宣讲一次学习体会,根据自身情况考取一项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一个学习团队,这五个方面涵盖了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辅导员自身应主动参与到“五个一”工程中来,积极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不断拓宽辅导员职业的新思路和新境界。
(一)每年公开发表一篇学生工作论文或调研报告
辅导员要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探索、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指导与服务工作,开展学生工作调研,每年公开发表一篇学生工作论文或调研报告。高校要通过“以团队为基础、以课题为纽带”的研究创新模式,引导辅导员将工作难题转变为研究课题,促进辅导员队伍由“单纯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努力探索教育规律、思想政治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自身思考研究能力、写作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形成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在成长中成才的良性循环,不断深化对辅导员本职工作的认知。
(二)每年参加一次系统化培训
高校要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和加大辅导员参加系统化培训力度,确保辅导员每年能参加一次培训。一是走出去学。每年选派人员参加教育部、省级教育工作部门以及各级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举办的各项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组织辅导员到外地、外校考察实践学习。二是请进来讲。邀请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领导专家、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刊物主编和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进校为全体辅导员做专题报告。三是建平台训。根据每个辅导员的不同成长阶段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加强辅导员系统培训,推进和充分利用网络培训平台建设。同时,还要利用网络培训平台的资源,实现辅导员线上线下同步提升,保证每名辅导员参加不少于40个学时的岗前培训。辅导员在岗期间每年要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在岗培训[3]。四是实践中练,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网文写作、演讲、文体风采展示、优秀论文、工作案例评选等辅导员能力比赛活动,引导辅导员将职业能力与开展实际学生工作结合起来,深化实践成效,将培训的成果应用于工作实际,提高系统培训的实效。
(三)每年公开宣讲一次学习体会
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可以为全体辅导员订阅《思想教育研究》《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学刊》等专业期刊作为学习资料,要求辅导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研读。每年在学校举办的辅导员工作沙龙、辅导员培训班和读书会等不同平台上,公开宣讲自己的学习体会,一方面作为学习成果和读书心得的一次展示,同时能够督促辅导员通过学习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热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方法内化于心,强化理论素养,提升工作水平。
(四)考取一项职业资格证书
高校可以积极鼓励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高校可对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辅导员给予报销考证费用、公开表彰、优先晋升等表彰。辅导员自身也应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所在职业需要,主动开展学习和研究,积极考取职业资格认证,不断丰富个人知识体系,争取成为某个研究领域的“专家型辅导员”,拓展自身职业生涯。
(五)加入一个学习研究团队
以团队学习为导向,面向辅导员队伍设立不同类别的研究团队,研究主体围绕辅导员自身职业展开,涉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处理、学生发展指导、学生党建研究、学生心理咨询等多方面,积极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学生工作团队。每一名辅导员至少加入一个研究团队。团队要围绕工作实际,完成以学习、研究推动工作;以工作带动学习、研究;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的三个任务。研究团队可与导师制充分结合,从而为辅导员提供一个共同探索工作方法、共享成果、互学互动互助的良好平台。为了促进学习的层次性和工作的专业化,在研究团队的基础上可成立心理素质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国防教育等不同方向的志趣小组,定期组织集体学习、学术沙龙和素质拓展活动;建设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宿舍文化建设、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研究等不同研究方向的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实现辅导员队伍“骨干形成团队、带头人形成核心”格局;形成纵横交叉、各有侧重的网格化组织架构,成为辅导员的加油站和精品项目的孵化器。
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高校要深刻认识新时期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从大学治理和人才培养的高度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个体成长提供平台。辅导员要依托学校大思政格局,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为前提,坚定不移的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道路,增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服务于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1]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 新 华 网 :http://news.163.com/16/1208/20/C7PQUSRI00014JB5.html,2016-12-08,2017-04-15.
[2]商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03/31/c_126337920.htm,2014-03-31,2017-04-15.
[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EB/OL].教育部网站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17/201305/xxgk_151815.html,2013-05-06,2017-04-15.
责任编辑:孙延波
G643.1
A
1671-4288(2017)05-0096-04
2017-07-21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quot;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测评指标研究quot;(15JDSZ2066)阶段性成果
王海宁(1978-),男,山东安丘人,山东大学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与培训基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