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视野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与策略

2017-03-09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国际化校园文化院校

王 辉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国际化视野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与策略

王 辉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校园文化开放性、国家对高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对教育国际化的需求等四个方面决定了国际化是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化视野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冲突、文化的有序性与无序性交替、国际化与高职教育质量不高等方面的挑战。可采用建立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推动国际文化差异互补、促进国际文化互动等校园文化建设策略应对。

国际化视野;校园文化建设;挑战与策略;高职院校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发展历史、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蕴含职业特征、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校园文化作为“特殊的育人载体”[1]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中外文化在校园碰撞和融合,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挑战,面对挑战,如何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从国际化是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国际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国际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国际化视野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新趋势的必然性

(一)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诉求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开放战略中重要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战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中提出的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也是高职院校教育重要的任务。目前,高职院校经过三十多年跨越式发展,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引进国际职业教育先进发展理念和办学经验、引进留学生、外教和优质教学资源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营造国际性、和谐性、包容性、开放性的高职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教化作用,是培养高素质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必要条件。

(二)高职校园文化开放性的需要

高职校园文化产生于学校特定的环境中,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从空间场域看,高职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特定的地理位置开展的。从文化特性看,校园文化相对闭合状态会不断地与外界交流和融合,有选择性地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虽然校园文化是在一段历史时期逐渐形成被固定传承下来的,但校园文化存在一个与外界变换、不断嬗变的开放过程,进而推动高职教育不断的向前发展。在“国际化”的过程中,网络技术给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新变化,智能手机、QQ、微信、博客、社交网络、网络论坛等成为高职校园文化新的传播载体,大量国际文化信息影响着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样随着国际化的进程,国内外人员的流动也会使校园文化发生变化。高职校园文化的开放性,使得高职国际化校园文化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三)国际化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务院、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明确了要扩大中外人文交流,不断推进中国教育的国际合作和交流。高职院校要加强国际合作,或信息共享、或资源互补,或联合办学,以达到提升自身、拓展国际视野的目的。国际化使得高职院校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这从客观上会促进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也必须把握历史机遇,顺应趋势,营造高职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以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

(四)高职院校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和期盼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期盼接受国际化的教育,以感受国外大学的文化氛围,拓展国际视野,增加国际深造和就业的机会,但是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没有机会走出国门。学生和家长渴望高职院校能提供条件和路径,让他们接触到国际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感受国际文化。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创造国际化的校园文化和环境,为学生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优质资源平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和期盼[2]。

二、国际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冲突的挑战

多元文化融合是一种趋势和必然。随着“国际化”进程加快,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交流和合作呈现高密度态势,在同一时空出现不同文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环境。一方面,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化遗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主体、体现职业特点的主流文化依然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高职校园作为社会的集散地,又时刻面临着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冲突。尤其是近几年来,诸如摇滚、滑板(极限运动)、涂鸦、纹身等文化形式充斥着大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世界。在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并存的高职校园,文化选择使得部分学生无所适从,道德和价值观陷入迷茫。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兼收”的高职校园文化格局,是高职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挑战。

(二)文化的有序性与无序性交替的挑战

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区域性亚文化,必然体现整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发展历程、地域特色不同,校园文化经过长期积淀,呈现一定的稳定性,然而,受“国际化”各种文化的影响,稳定性会被打破,学生的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知识结构、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差异性逐渐扩大,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糟粕在学生中落地生根发芽,“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成为一种逆流,学生的文化品位呈现低俗化和功利化,消极颓废的思想情绪导致部分学生出现道德失范、心理失衡和行为失控。这些不和谐的音符,势必打破有序的高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从有序到无序的变化,再经过文化选择和自觉,进而进入更高层次的有序,校园文化呈现有序--无序--有序的变化[3]。在文化的有序性与无序性交替变换的情况下,如何有选择性地吸收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精华,保持有序的校园文化,是高职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三)国际化与高职教育质量不高的挑战

高职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骄人的成绩,但生源质量下降、科研水平不高、教师素质欠佳、管理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高职教育质量提升,也影响高职校园文化国际化的推进。高职学生基本上是高考失利者,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面对校园文化多样化的形式,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校园文化,但又缺乏鉴别能力,导致低俗或迷茫。科研水平不高和教师素质欠佳导致高职校园文化国际化建设茫然不知所措,找不到着力点,不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即使教师出国考察和培训人数逐年上升,面对校园文化国际化建设仍然是定位不准、望洋兴叹。管理能力薄弱导致无法有效开展高质量的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高职教育质量不高也是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一大考验。

三、国际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高职院校坚持扩大开放,打破 “校园”封闭或半封闭的稳定状态,积极与外界信息交换,使校园文化从无序向有序演变,或从较低级的有序向更高级的有序演变。把握校园文化有序状态,坚持主流文化为主导,建立多元文化类型,是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把握的方向。

(一)建立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首先,建立国际化文化交流机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制定完善的制度,保障国际文化交流健康顺利开展,既要有经费保障,又要有人员安全保障,同时要保障文化交流的质量和效果。机制建设要多方参与,推进方式形式多样,体现全员参与,公平合理。其次,要加强语言学习。语言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钥匙,加强语言学习交换项目,联合开发中外语言共享课程,把中外语言推广纳入各国利益框架,实现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最后,要以文化交流为载体,传递中国理念。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传递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传递兼济天下、知行合一、负责任、讲信义的中国风范;传递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中国道义。

(二)推动国际文化差异互补

文化差异是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注意的客观存在事实,笔者从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提出策略。

1.物质文化建设应消除刻板印象

物质文化是外国人士(留学生、外教和外国专家学者)首先接触到校园文化的物质层面,能够帮助外国人士了解校园文化和为进一步融入校园文化做心理准备。然而,物质文化除了给外国人士带来新奇感外,容易带来刻板印象,例如,许多高职院校校园的物质文化千遍一律,建筑物生硬冰冷,横幅标语挂满枝头,当外国人士刚刚进入高职院校校园时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因此,消除物质文化的刻板印象,必须消除他们的陌生感、焦虑感,提高他们对物质文化的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交际信心。国际化视野下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有正确的形象传播,提升不同文化背景者的校园归属感和身份认同,减少中外文化差异。具体讲,物质文化要用合适的方式呈现,校园的环境、建筑、图书馆、设施、设备、学校网站等呈现的形象不要生硬刻板,能够使外国人士可读、可识和能够理解,要体现对外国人士的尊重,满足外国人士的生活习惯。“过度简单、过渡概括或夸张化”[4]不利于物质文化形象的传播,宣传标语、宣传手册、通知通告、活动展牌等不能只使用本土文化语言符号、俗语、夸大的词语、口号,而应该使用外国人士熟悉的多语言符号和朴实的语言,呈现中国龙、中国结、中国红、旗袍、中国书法、中国画、陶瓷、皮影戏等中国传统元素和中国传统艺术,要考虑外国人士接受程度,配以影像视频和专人讲解。视觉符号应该符合国际惯例,多考虑外国人士的文化习俗。

2.精神文化建设注重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多元要素的综合显现,是国际化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最历久弥新的部分。精神文化建设需要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中发生、发展和传承,才能得到推进和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国际化校园精神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5]。课堂是建设精神文化主要方式和重要渠道,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恰当的课程设置可以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对高职学生来说,不能仅仅设置《大学英语》,应该设置国学课程和中国传统艺术,使学生拥有一定程度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这样才能使高职学生与外国文化对话,同时开设一定比例的外国文化的鉴赏课程,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对留学生来说,除开设一定的语言和专业课程外,还应该开设中外文化比较课程和根据需要开设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以提升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程度和敏感性。课外实践,应该有组织的开展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局限于参观访问,而应该开展留学生可以接受的文化活动,活动氛围轻松、自由、开放,激发留学生跨文化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程学习和文化交流,多元文化碰撞和融合,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提高,必将推进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3.制度文化建设应注意制度的边界和内容

制度文化是维系高职院校的各种教育组织、管理单位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也是用以规范师生言行的行为准则的和道德规范[6],体现中国学生、外国人士与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制度文化要考虑中外文化的差异,制度的制定遵从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不要计较各种具体繁杂的不同文化习惯,以组织管理关联度重要的因素作为制度制定的参考要素,使制定的制度适用更大的范围。中国学生由于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大多对管理者心存敬畏,也以遵守制度为荣,而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士,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对校园制度的接受情况与中国学生表现不尽相同。因此,校园制度不能只符合中国人的思维,要考虑外国人士的心理接受程度,制度的制定要多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充分征求中国学生、外国人士的建议,在主流文化允许范围内厘定制度的边界和内容,制定中国学生和外国人士都可接受的制度。例如,宿舍管理制度既要考虑中国学生的要求,也要考虑外国人士的思维、隐私、习俗的要求。再例如,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行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非洲学生来到中国学习,由于受殖民文化影响,他们对权利与自由特别敏感,因此,对非洲学生制定的制度一定要注意制度的边界和内容,处理事情的过程一定要公开。制度应该简单具有可操作性,制度的执行可以通过学生组织和社团进行,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引导、自我提升的能力,提高制度的执行效率。

(三)促进国际文化互动

促进国际文化互动是建设国际化校园文化的有效手段。政府牵线,中介搭桥,高职院校积极主动参与互动,高职院校与世界各地的政府组织建立沟通交流的渠道,与国外职业学院建立联系的方式和路径,加强“立体化”的互动。鼓励高职院校与国外技术学院(社区学院)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学习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学术交流给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聘请国外职教经验丰富的教师到高职院校任教,在帮助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帮助。开展合作办学,建立职教联盟,通过学历互认、委托培养的方式培养学生,营造活跃、开放的国际化环境。定期举办国际文化节、大学生艺术节、体育活动,将中外学生置于同一舞台下,营造国际化互动的环境。成立中外文化交流社团、艺术团,邀请中外学生加入,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互派学生交流和学习,利用彼此的资源帮助学生到对方的名企实习,感受国际不同的企业文化,感悟工匠精神,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扩大中国学生到国外就业渠道。以项目为载体,形式多样,促进国际文化互动,推动高职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

国际化视野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主流文化为主导,多元文化兼收,校园文化有序发展,建立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推动国际文化差异互补,促进国际文化互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能在国际化视野下走向新境界。

[1]张彦. 超越历史与自发,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25-26.

[2]李贝,梁志扬,王戈. 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179-181.

[3]谢守成 ,肖微. 国际化视野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挑战与对策[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0):36-39.

[4]段淳林,刘嘉毅.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 前沿,2013(15):14-18.

[5]胡超.跨文化交际——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7.

[6]冯永刚. 高校制度文化及其道德教育蕴意[J]. 南京社会科学,2016(3):127-133.

[责任编辑:胡亚学]

2017-07-10

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技术素养导向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基于《中国制造2025》视域”(17BJR01117);武汉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2017155);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湖北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17G164);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课题“国际化视野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5)。

王 辉,男,湖北武汉人,工程师。研究方向:新能源电子控制技术,高职教育。

G719.21

:A

:1672-1047(2017)04-0022-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4.06

猜你喜欢

国际化校园文化院校
聚焦港口国际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