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培养机制研究

2017-03-09王宇辉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人民警察公安院校

西 娜 王宇辉

(1.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2.肃宁县人民法院,河北 肃宁 062350)

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培养机制研究

西 娜1王宇辉2

(1.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2.肃宁县人民法院,河北 肃宁 062350)

忠诚教育是近年来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领域提出的新命题,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但从教学实践看,此项课程仍未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内容,教师和学员均感觉内容较空泛,可操作性不强。若要使忠诚教育真正地在公安院校落地生根,必须建立起以警务实践为主线,且具有激励性和惩戒性相结合的科学考评制度的忠诚教育培养机制。

公安院校;忠诚;忠诚教育

公安院校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前者培养的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共和国保卫者,后者则侧重培养技能扎实的共和国的管理者和建设者。前者对政治信仰比后者要更高。郭声琨同志2013年9月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视察时曾要求“始终把忠诚教育作为公安院校教学育人的第一位任务,教育教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忠诚警魂”。但从教学实践看,大多数公安院校并没有赋予忠诚教育“第一位要务”的相应地位。从课程设置和教学验收上仍囿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范畴,没有建立一整套以警务实践为基础的培养机制。加之忠诚教育所涉及的部分内容与人民警察法、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等课程有重合,最终导致在忠诚教育方面“教”、“学”两空。

一、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当前国内外安全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形势看,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各种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势力抬头,国际间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企图没有实质的变化。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在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正需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加砖添瓦。但也要看到我们的社会治安和维稳领域仍存在不少问题。公安机关作为党和人民的刀把子,必须维护好社会大局和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这就需要有一支绝对忠诚于党的公安队伍。公安院校担负着为各级公安机关源源不断地培训、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公安机关特有的人民民主专政工具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公安院校必须把忠诚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而公安院校的大学生作为人民警察的后备军和接班人无疑更要加强忠诚教育的培养。

(二)是解决部分大学生信仰缺失根本途径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信仰淡薄甚至缺失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特殊性而言,这种信仰淡薄甚至缺失的现象会极大地危及我们公安队伍的稳定性和战斗力,必须下大力气加以破除。教育学生对党、国家、人民和法律忠诚,是破解信仰缺失的根本途径。

(三)是目前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现状决定的

从教学实践看,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现状堪忧。第一,重视程度不高。与其他大多数普通高校一样,都存在重职业技能培养而轻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病。在思想教育方面,多表现为教学内容条文化、抽象化,侧重说教而不注重引导。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学兴趣不高。有的公安院校仅将忠诚教育作为选修课,这更加导致了大学生应付的心理。相应地,学生的表现又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久而久之忠诚教育就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第二,缺乏体系化的教育培养机制。表现在没有专门的忠诚教育教材。教师上课依靠个人的讲义,教学内容也五花八门,全凭教师个人编排,多是爱国主义、英模事迹等入手。同时缺乏专门的实践课程,导致忠诚教育在现实中形同虚设。这样的教育现状显然与忠诚教育在整个公安院校教育体系中的第一位任务的地位不相称。

二、忠诚教育培养机制的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就公安院校而言,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有坚定政治信念,忠于人民警察职守的合格接班人。公安院校的所有教学工作都要围绕于此。但从公安院校教学实践看,目前对警察忠诚教育仍处在空泛、形式化的状态。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体系。首先要确立的是忠诚教育培养机制的基本要素。

(一)基础性和职业性相结合

考察现有资料,各条战线上的国家机关和高等院校开展忠诚教育,均要求个体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忠诚教育的核心内容,已成为理论界的共识,无疑也是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核心。警察职业有着特殊性,不同于其他职业的鲜明的特征性——更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外在表现即是警察需要有更强的服从感和献身精神,但这种服从感和献身精神绝不可能仅从理论的说教而来,途径只有一个——实践,要通过接近现实的情景训练甚至个别真实的警务操作(如抓捕、检查、解救等)来增强学生对忠于党的事业、服从命令来体会,并在这种体会和训练中达到思想认识的升华,这也是与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等政治思想课程训练的不同之处。因此公安院校忠诚教育培养机制的第一个要素应当是基础性教育和实践相结合。

(二)点位性和延续性相结合

如果把警察在公安院校学习生活看作一个点位的话,那么,对他的忠诚教育应当从该点位开始,而要延伸至他的整个警察职业生涯。主张忠诚教育应当延伸至警察的警衔晋升、职务晋升,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虽然在集中探讨大学生在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但是作为对一种教育机制的研究,则理应兼顾其个体职业生涯的延伸性。

(三)激励性和惩戒性相结合

从目前的公安院校忠诚教育实践看,理论和说教色彩太浓,加之忠诚教育的部分内容与警察职业道德、警察法等课程重合,因此学生难以真正深刻地领会忠诚之于个体实质的意义,更难以在学院学习期间达到忠诚教育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应当正视的是信仰淡薄,甚至缺失是青年人思想政治方向的较普遍现象,如何克服青年人信仰缺失现象,是一个社会性大课题,但对于较普通高校学生在政治思想方面要求更高更严的警院大学生而言,正确的激励机制和必要的惩戒措施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

三、忠诚教育培养的内容

忠诚是属于上层建筑的概念。是个体对事物正向的根本态度,如对婚姻忠诚、对党忠诚等。对事物的忠诚程度导致了个体对事物行为的方式和尺度。忠诚教育顾名思义即是以忠诚为客体的培养或培训。对社会个体而言,忠诚教育是以具体职业为基础的,如对军人的忠诚教育,对人民教师的忠诚教育等。具体到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忠诚教育,一般讲即是指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对人民警察这个职业的忠诚感,并且要以实际行动来捍卫这种忠诚感。

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高素质公安后备人才。”由此,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和忠于法律的坚定信念。具体讲就是要时时刻刻听党的话,服从党的安排,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要以党的事业、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要有大局观和正确的政治观点;要在踏上公安岗位后行使职权处处遵守法律并捍卫法律尊严。其次,忠诚到底是上层建筑范畴的概念,存在于个体的思想意识之中。因此,考察个体的忠诚感和忠诚度还必须依赖个体的具体行为。故而对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的内容还应当体现在大量的模拟实训和课外警务实践中,如应当设计在特殊情境下(恶劣环境下的蹲守、抓捕等)服从命令的模拟实训等。还应安排突发公共事件时的警务实践等。通过上述实践课程来培养并考评学生的忠诚感养成。最后,忠诚教育还要注意培养大学生对人民警察职业的热爱。应当承认目前许多学生是迫于高考成绩和就业压力而报考了专科类公安院校。而对一个职业的尊重和热爱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前提。警察职业是以服从命令和献身为标志的,属于高风险职业。没有相当程度的职业认可度,公安院校大学生即使日后进入了公安队伍,也不可能胜任艰苦的公安工作,更不用提献身公安事业了。因此对大学生人民警察职业的认同感培养也是忠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忠诚教育培养机制的设置

(一)整合相关内容,设立专门的忠诚教育学

目前各个公安院校大多开设了忠诚教育课程或讲座。但多以选修课为主。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从2011年开始将忠诚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体改生的人才培养计划中,课时达到20课时,经过数年的探索仍感到不甚理想。其根本原因是忠诚教育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体系不完整,教学内容不规范,也没有专门的教材。同时因为忠诚教育内容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等课程有重合部分,导致教师无法编排讲义,讲起来也觉得重复,学生听起来感到雷同且乏味。笔者认为既然忠诚教育是公安院校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就应当单独设立“忠诚教育学”,作为必修课程,这样才能与其在公安院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因此建议将现有的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人民警察法以及相关思想政治课中涉及忠诚方面的部分整合在一起,单独设立“人民警察忠诚教育学”这门课程,并编订统一教材。

(二)忠诚教育课程增加警务实践内容

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逐步将单纯的业务实践目标,优化为以围绕忠诚意识为中心的实践目标。上文谈到个体的忠诚度最终要通过具体的职业实践来体现,因此,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忠诚感、忠诚度也要靠模拟实训等具体的警务实践来培养,依据忠诚教育的内容,笔者认为忠诚教育的警务实践要突出“服从命令”、“突发事件处理”和“意志磨炼”三方面。相应的,在模拟实训课程设置时,要考虑情景设置的科学性和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程度,要通过模拟实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服从命令”的实质意义。在具体教学中可以设置多角色替换模式,增强每一名学生的体会度和荣誉感。在突发事件处理方面的模拟实训中,要侧重观察和培养学生的服务人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意志磨练”方面,要侧重设计与警察职业相匹配的考验耐力和意志的情景,如模拟“蹲守”较高强度或较大范围的“抓捕、搜捕”等,对于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具体警务实践也应该从上述三方面的素质锻炼来安排,河北警院每年都组织的北戴河值暑就综合了上述三方面的素质培养,效果很好。

(三)强化以忠诚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氛围

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应体现人民警察的职业色彩,在今天则应更加突出忠诚这一时代主题。具体讲,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体现。在静态方面,公安院校的校训应与时俱进,体现出忠诚的主题。校园和教室的的展台或宣传栏应加大对公安英模事迹的宣传。在动态方面,应多组织体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人民警察职业色彩的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等活动,多组织公安战线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会等等。

(四)忠诚教育延续性课程的设置

考虑到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对在校学生忠诚教育课程的设置和考评,亦应考虑到学生日后从事警察职业需要的延续性。即学生在校忠诚教育的考评要与日后警察警衔和职务的晋升挂钩。另一方面,警察日后的晋升仍要以其在职业工作中的忠诚感和忠诚度的体现为重要依据,笔者认为,在职警察业务培训和警衔培训中也应加开忠诚教育的课程,与在校大学生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无实践经验故侧重于实践培养,后者已从事实践则应以案例教学等理论教授和理性提高为主。

(五)激励和惩戒相结合的考评机制

忠诚教育不同于公安院校的其他课程,除要增加大量的实践内容外,还要通过激励和惩戒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如此则难以完成忠诚教育为公安院校教育第一要务之目标。在具体考评方法设置方面,笔者认为,对模拟实训和警务实践课中不合格或分数较低的学生,应考虑适用训诫、书面检查、警告等惩戒措施,以从反面倒逼学生对忠诚教育的重视程度,则更有利锻造出政治合格、作风过硬的共和国卫士。

[1]许华.加强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教育的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2).

[2]李小强.警察忠诚教育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2,(3).

[3]付瑶.重新解读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几点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2).

[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6]夏崇源.在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提纲.

[7]和玉恋,张钦.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研究[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1).

[8]任永强.浅析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的内涵及其路径[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

[编辑:李永新]

D631.15

A

1672-6405(2017)03-0077-03

西 娜(1977-),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研究。王宇辉(1973-),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河北省肃宁县人民法院法官,主要从事刑事证据学、刑事诉讼法学研究。

2017-06-05

2017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安院校大学生忠诚教育培养机制研究”(课题编号:SZ1706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人民警察公安院校
向人民警察致敬
创新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途径探讨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每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沦为恶势力“保护伞”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逆行而上
——献给为战疫而奉献的人民警察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