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自信”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维度考察

2017-03-09韦少雄

河池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理论课维度

韦少雄

(河池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 宜州 546300)

“四个自信”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维度考察

韦少雄

(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宜州546300)

将“四个自信”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着力把握文本、空间、时间三个维度。文本维度,要从宏观、微观和技术层面对“四个自信”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空间维度,要坚持方向性、历史性、辨证性、协同性多思维层次的教学策略;时间维度,要关注党和国家新动态、社会新问题、学生成长新特点、学术前沿新趋势,与时俱进实现“四个自信”的教学延伸。

“四个自信”教学;文本维度;空间维度;时间维度

把“四个自信”, 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工作的政治要求,也是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现实需要。本文拟从文本、空间、时间三个基本维度出发,就如何将“四个自信”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出有益探索。

一、文本维度:对“四个自信”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研读

1.在宏观上,整体把握“四个自信”文本的结构体系。“四个自信”是一个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理论体系,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四个自信”教学,需要从宏观上研读文本,整体把握“四个自信”各部分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纵横关系,明确教学内容的前因后果。例如“四个自信”所涉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谱系,在研读文本时,既要理清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的纵向发展脉络,讲清文化自信是如何彰显文化依据、诠释文化本质、展现文化魅力的,又要横向研读教材、辅助资料中的有关论述以及党的重要文件、重要领导人讲话、专家学者的衍生文论,读出它们相同的知识、不同的侧重点,并进行比较、借鉴和运用。宏观上的整体把握总体来说就是要反对“肢解文本”“片面理解”文本,落脚点在一个“整”字上,即把“四个自信”文本作为一个整体来关照,通过构建“四个自信”教学结构体系,进而利用教学结构体系组织教学内容。

2.在微观上,深入研读“四个自信”文本的具体内容。“四个自信”文本主要是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载体来呈现概念、事实、规则等课程资料的,除了宏观整体把握外,还要深入细致分析理解文本具体内容,从微观上细读文本涉及的文字、素材、旁注等。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我们可以从教材所涉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成功来说明为什么要坚持“理论自信”;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一个个奋斗目标的实现说明为什么要坚持“道路自信”;从集中力量办成一件件大事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制度自信”;从我国5000多年的文化积淀以及我国的文化越来越受世界各国关注与喜爱说明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透彻的理论才有说服力,只有在原原本本细读“四个自信”文本具体内容的基础上,才能保证理解的准确度和严肃性,从而体现文本细读对教学的应用性价值。

3.在技术上,重点突出“四个自信”文本的精度、广度、深度。就精度而言,就是要从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入手,仔细推敲、挖掘文本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七一”讲话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三个“更”字看似简单,其实让我们强烈感受到“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就广度而言,就是阅读范围不能仅限于教材,而要广泛阅读与“四个自信”有关的其他书籍资料,例如,要关注原著或出处,以捕捉一些内容在入选教材时删减改动的额外信息;要关注背景,了解“四个自信”是从哪里来的,又将往哪里去;要拓展视野,讲清“四个自信”对国外学术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借鉴,讲清国外学者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认识和评价。就深度而言,就是要读出文本的深层“意义”:一是政治意义,即“四个自信”文本所表达的政治主张;二是文本意义,即“四个自信”文本实际呈现出来的真实意义;三是学生意义,即以学生的心态去阅读“四个自信”文本所体验到的独特理解。

二、空间维度: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多思维层次的教学策略

1.坚持方向性思维,强调正确的政治方向。“四个自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理论成果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彰显了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四个自信”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避免简单化、随意化、偏离化。一方面,要坚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信心,理直气壮地讲授“四个自信”;另一方面,要强化教学的底线思维,牢牢守好政治底线、道德底线、法律底线,做到课堂讲授守规矩、严要求、有纪律。针对当前出现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失败论”“异族文化论”等削弱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及宣扬“西方公民社会”、推崇“西方宪政民主”等否定党的领导的不良言论和错误思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旗帜鲜明的予以反驳和批判,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和阐释,使学生真正懂得我们今天所讲的道路自信是对中国未来正确发展道路的自信;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性的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比较优势的自信;文化自信则是前三个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源泉。

2.坚持历史性思维,从更加纵深的视野中把握教学。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性思维是指“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发展进程,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并深刻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1]。在“四个自信”教学中,要通过建立连贯的“历史路线图”,培养学生的历史整体感。以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史为例,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列宁创新社会主义”“斯大林式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艰辛探索”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了的社会主义”六个历史时段。通过对这六个历史时段的系统梳理,全面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时代特征。这种站在历史的角度再现历史现象和本质的思维方式,从更加纵深的历史视野中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以及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等重要问题。

3.坚持辩证性思维,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前进中的问题。辩证性思维,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进程中,先后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做出了“三大历史贡献”,即1921至1949年,利用28年时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1949年至1976年,利用27年时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为之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和不断深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大发展阶段的“三大历史贡献”创造了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同时在这发展进程中也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走过不少弯路。如果不能引导学生全面系统看待,就会使学生失去了树立“四个自信”的理性基础,势必会让“四个自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坚持辩证思维,能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前进道路上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进而坚信中国共产党有信心、有能力解决好自身发展中的问题。

4.坚持协同性思维,形成协同阐述状态。“四个自信”教学绝不是某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单独完成的,而应是四门主要课程优化组合、协同阐述、共同推进的结果。具体来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可把“四个自信”融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内容中,着重讲清制度、文化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可结合“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相应内容讲授,使学生懂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历史逻辑的统一。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价值及其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可结合“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的相关内容讲授,引导学生认识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明辨是非,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三、时间维度:与时俱进实现“四个自信”的教学延伸

1.关注党和国家新动态,及时把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带进课堂。党和国家在领导和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会形成一些新观点、新论断,会对教学提出新要求,并通过文件、重要会议或者重要讲话等形式,把这些反映教学智慧结晶的思想、理论或者要求表现出来,指导教学实践。如“四个自信”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早在2011年建党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就首次从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个方面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随着认识的深化,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上首次提出了“三个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时也提到文化自信。在2016年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之前反复强调的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并列提出。紧接着,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他对“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论述。在随后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教学建议》中,就推进“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时,就涉及把“四个自信”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相关建议。因此,“四个自信”教学需要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新动态,及时把新思想、新要求带进课堂。

2.关注社会新问题,使“四个自信”教学内容变得鲜活和生动。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下,社会新问题层出不穷。开展“四个自信”教学,必须树立问题意识,直面社会现实新变化,把不断涌现的社会新问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运用“四个自信”理论把社会现实问题讲清楚、讲到位,避免流于抽象空洞和讲大道理,让教学内容变得鲜活和生动。从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经验看,无论时代怎样变迁,问题始终伴随左右,社会主义历史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向前发展的。例如在讲授文化认同时,就不能不谈到当前社会出现的文化认同危机,如中国文明古国与国人文化不自信矛盾、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冲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争以及文化认同危机带来的外来文化侵蚀、腐朽文化沉渣泛起、社会主义文化在国际上被贬损等这些很现实的问题。这都应在“四个自信”教学中有所涉及和清晰回答,甚至还应综合运用专题式、案例式、讨论式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讨论,加深认识。通过讲清西方文化解决不了中国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老祖宗不能丢,共产党革命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不能丢,否则中国就会缺乏文化认同,就会是一盘散沙。

3.关注学生成长新特点,有的放矢解决入耳、入脑、入心问题。“四个自信”教学应围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认知特点和思想困惑,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实现“四个自信”入耳、入脑、入心。在教学内容上,要增加对学生思想实际问题的分析研讨,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可对“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进行宣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的关系,使他们懂得前行的道路都不会一帆风顺,过程会有起伏。30多年间,女排既曾在高点,也有处低谷,然而,正是因为永不言弃,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才显出其可贵,才真正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彰显中国精神;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对当前区域发展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社会矛盾以及就业、住房、教育、医疗、食品、社会保障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疑释惑,解决学生的思想顾虑,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在教学形式上,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和新媒体等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渠道,通过直观的形式,使他们感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近几年、改革开放30多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建党90多年以及近代以来170年、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中华民族5000年来的巨大进步和卓越成就,以感官体验达到心灵震撼,从而增进民族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四个自信”。

4.关注学术前沿新趋势,突出教学的时代性、前瞻性、创新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四个自信”的理论研究可以说是大踏步前进,要实现“四个自信”教学的提高和超越,就要站在学术的高度,关注前沿发展问题。“四个自信”的正式提出,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新的文论观点不断涌现。如有的学者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把“四个自信”的总体讲解与个别理论观点的重点阐释结合起来[2];有的学者就坚持“四个自信”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行论证[3];有的学者对“四个自信”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4]。这些前沿成果,涵容、承载、创新着“四个自信”理论,同样是“四个自信”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四个自信”学术前沿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性的认识;对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性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制度完美性的把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选择、文化超越”的必然性认识[5]。这一切都有助于“四个自信”教学内容的丰富和领域的拓展,有助于提升“四个自信”教学的学术水平,增加含金量。

总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四个自信”教学要重点围绕文本、空间、时间三个维度,就文本细读、教学策略、教学延伸做出有针对性部署和探索。这三个维度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关联着。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研读是“四个自信”教学的基本前提;坚持多思维层次的教学策略是“四个自信”教学的内在要求;与时俱进实现教学延伸,是“四个自信”教学的潜在动力。将“四个自信”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努力实现三者的有效结合,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生命力。

[1]史宏波.“三个自信”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1):53-55.

[2]齐峰. 把“四个自信”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全过程[N].光明日报,2016-11-30.

[3]汪宗田.坚定“四个自信”与提供“中国方案”[N].光明日报,2016-12-20.

[4]潘学良.关于“四个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104-107.

[5]冯鹏志.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N]. 学习时报,2016-07-07.

[责任编辑罗传清]

AThreeDimensionalInvestigationintotheIntegrationof“Fourself-confidence”withtheTeaching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urseinColleges

WEIShaoxiong

(SchoolofMarxism,HechiUniversity,Yizhou,Guangxi546300,China)

Integrating “four self-confidenc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is a systematic project,we should grasp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ext, space and time. On the text dimension, we should study the text of “four self-confidence” deeply and carefully on the macro, micro and technical lay; on the spatial dimension,we should insist on the multi-thought teaching strategy of directional, historical, dialectical and collaborative properties; on the time dimension, we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new trends of the Party and our country, the new problems of the society,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growth, and the new situation of academic front, thus realizing the extension of “four self-confidence” teaching up to date.

“four self-confidence” teaching; text dimensions; spatial dimensions; time dimension

G642

A

1672-9021(2017)04-0097-04

韦少雄(1981-),男,广西藤县人,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16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2016LSZ004);河池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2014EB011)。

2017-06-25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理论课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光的维度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