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324”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2017-03-09农淑英

河池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广西政治

李 金, 农淑英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 崇左 5322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324”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李 金, 农淑英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崇左532200)

在世界复杂变化的新形势下,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遵循理论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及教学规律,立足于本地区区情、校情、学情,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3种教学方法+2种资源+4个平台”即“324”教学模式,是增强教学针对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324”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教学实效性

一、“324”教学模式构建背景

(一)时代及理论背景

21世纪是一个开放的世纪,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在国际和平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科技得以迅速发展,伴随着经济、科技的全球化,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人类进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开放格局。世界的发展,带动了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带动了广西的发展;广西的发展,拉动了地处桂西南地区“中国—东盟”陆路大通道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所在地—崇左市全方位的开放和发展。世界深度开放,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密切合作,加快了资金、技术、劳务等的频繁流动。与此同时,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对抗与冲突不断升级,世界形势变得更为复杂多变;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为了保住世界霸主地位,一方面,反华敌对势力不断叫嚣抛出“中国威胁论”,鼓噪挑拨周边国家与中国对抗;另一方面,企图借助网络技术优势霸占控制网络话语权,因为美国“掌控着互联网的13个根服务器,并且可以对国际域名的流量、解析等进行严密监控,并可以随时中断”[1];“互联网上的英文信息占95%以上,中文信息不到1%;超过2/3的全球互联网信息流量来自美国,而我国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输出流量中仅占0.1%和0.05%。”[2]2012年3月,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实施的“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更进一步增强了美国截取世界各国数据及信息的分析能力,美国对世界各国尤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技术落后国家的监控、渗透和破坏更是有恃无恐;各方面比较薄弱的边疆民族高校成了他们监控、渗透和破坏的主要阵地,边疆民族高校年轻一代大学生成为他们颠覆、渗透、培植的重点对象。

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内外“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狼狈为奸、相互勾结,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干扰破坏我国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蛊惑拉拢年轻一代尤其是在校大学生,这给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的希望,边疆民族高校大学生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中坚骨干力量。边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始终坚持“五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敢于挑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面对世界复杂变化的新形势,高校包括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新一代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成了摆在高校包括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时代课题与时代难题。针对高校面临的困境,200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做出了全面部署,设置提出了新的课程方案,即“05”方案。

(二)现实背景

2005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高校认真贯彻“教社政〔2005〕5号文件”精神,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即“05方案”。专家、学者们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得到了明显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以来普遍不受时代大学生欢迎的尴尬局面。然而,我们于2009年在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百色学院、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等桂西南多所高校1000多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中发现,桂西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并不容乐观,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相对传统封闭滞后;二是教学内容缺乏地方特色,鲜活度、时代性不足;三是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多向性、灵活性不够;四是学生参与度及满意率相对较低。上述问题的存在,极大影响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不利于为本校所在地区——崇左市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有吃苦耐劳精神,甘于寂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勇于挑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利于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健康发展。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所在地——崇左市,是中国通向东盟各国最为便捷的陆路大通道,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崇左市辖下的龙州县是红八军的故乡,留下了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等无数优秀共产党员、革命英雄儿女的光荣足迹,是红色资源的发源地,是红色文化的摇篮,同时是传统文化艺术——天琴文化的故乡;凭祥市友谊关记载了清末抗法名将冯子材、刘永福领导爱国清军及边民英勇无畏、抵抗外辱的光荣历史,凝聚了崇左人民面对强敌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气概;大新县德天跨国瀑布、雷平镇安平村国家重点湿地公园拥有美丽壮观的自然资源;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扶绥县九重山是世界濒危野生动物白头叶猴的栖息地,这里的白头叶猴可以快活自在的繁衍生息,承载了北京大学生物科学院潘文石教授及其团队甘于寂寞、勇克难关、敢于攀登科学高峰、乐于奉献的伟大科学精神;崇左左江、宁明花山崖壁画凸显了骆越古文明的巨大张力,镌刻了骆越民族(壮族)人民的聪明与智慧,等等。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39年的广西省立崇善师范学校,学校创办至今,已走过将近80年的历程,作为一所桂西南边疆民族师范高等院校,学生人数从创办时的区区几百人,发展壮大为今天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共11 582人,包括汉、壮、瑶、苗、侗、彝、仫佬等27个民族;另有成人教育生2 000多人,与10多所国内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向东盟各国派遣留学生700多名,有来自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斯里兰卡、喀麦隆、加纳、也门等国家留学生近500名;学科专业从原来只有中文、数学、物理、英语、化学、政治、历史等几个专业发展扩大为34个本科专业及13个高职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学校校舍从破烂不堪的几栋平房发展为今天校园占地总面积114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8万多平方米;教学设备从仅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三尺讲台的简陋设备逐渐建成了目前校内实验实训室120多个,教学计算机2 000多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11 00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5个;图书从仅有的几百册纸质图书发展到今天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2.38万册、电子图书63万册、中外文期刊37 800多种,开通了中国期刊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二十多种网络资源,建立了自动化检索系统;师资队伍从原来区区几十人发展壮大到现在在校教职员工757人,其中:专任教师52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64人,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83人,外聘兼职教师90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1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1人,广西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人选3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13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数据来自广西民族师范官方网站。

崇左市深沉厚重的红色文化、多姿多彩的边关文化和民族优秀文化,浑然雄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曲折坚强的成长发展史,一代代民师院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矢志不移、凝心固边的无私奉献精神成了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具有说服力的一本鲜活教材,是最具有价值的一笔文化教育资料。

基于以上事实,在新形势下,为了切实增强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为崇左市培养一批批合格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遵循理论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及教学规律,立足于本地区区情、校情、学情,在学习借鉴区内外其他兄弟院校成功做法及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本地方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324”教学模式。“324”教学模式,即“3种教学方法+2种资源+4个平台”;3种教学方法,即“课题制+情景式+参与式”;2种资源,即“红色资源+地方特色资源”;4个平台,即“课堂+校园+社会+新媒体”。

“324”教学模式是一种融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方式;它秉承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在教材、课时既定的情况下,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实践平台入手,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实现教学形态从“单一的理论独白”到“有引导的对话、体验、参与”的转变,激发每个学生的能动思维,帮助他们准确理解、掌握理论精神实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教学场域,发挥实践育人及新媒体传播育人的功能,组织学生在课内、课外、线下、线上展示、交流,举办讲座、考察咨询、开展科技文化服务活动、义务劳动等,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了解国情民意、感受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爱亲人的情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严谨、灵活地评价、考核及引导,既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又尊重学生个性、情感、尊严和情怀,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324”教学模式实施实践过程

(一)组建教师研究团队,筑牢模式实践坚强根基

“324”教学模式的实施实践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倡导者是难以顺利实施的,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强大的研究团队。我们经过精心挑选、反复研究,于2009年6月组建了一支由老、中、青三个梯队,10人组成的教学研究团队;老教师具备较为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较强的科研及组织策划能力;中年教师不仅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而且能比较娴熟地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局势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可以随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青年教师年富力强、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具有很强的操作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教育技术的能力,与当下大学生具有更多共同的对话域。

强大研究团队的组建,只是顺利推行实施“324”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一个强大的研究团队要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必须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和制度,团队成员方能精诚合作,共同推动“324”教学模式顺利实施。基于此,我们经过多次商讨,于2009年7月对项目组团队成员制定了如下具体要求:第一,团队成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第二,积极参加区内外举办的各种级别的新课程及信息网络教育技术学习培训班,自觉主动与各兄弟院校沟通交流,谦虚为人,勤恳做事;第三,自主加强专业理论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学习,努力提升自我教学科研业务水平和运用现代网络新媒体技术能力;第四,及时把握了解国内外形势发展趋势,积极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关注校园网络舆情发展新态势,培养自我敏锐的政治眼光和观察、辨别判断是非的能力;第五,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各种会议精神,及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六,广泛阅读本地区历史、文化典籍,熟悉了解本地区民俗风情及地方文化特色,积极主动收集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事件、典型先进人物的事迹;第七,每月定时召集项目组成员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

项目组成员经过一年积极准备和沉淀积累,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之后,2010年起,开始积极申报各种级别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1年下半年研究成果陆续出炉,2012年春季学期,我们正式推动实施“324”教学模式。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是边疆多民族高校,学生来源复杂,学生知识结构差异较大,文化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层次高低不一。因此,我们从校情、学情出发,采用以下策略和方法推行“324”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分门别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实施

1.校园实践

(1)校园课堂实践

本科层次学生的文化总体水平较高,根基比较牢固,我们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根据不同课程、不同教学内容以及不同上课班级学生的具体实际,以专题教学为主,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或留下问题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开展研究型学习;同时,通过实物、光学、影视等媒体及角色表演,创设教育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情境分析、情境践行;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参与、展示及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发师生思想的碰撞与心灵的交流。

对于文化基础较差的艺术类、体育类及专科层次学生,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我们教师则主要采用直观形象教学为主,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设计集“声音、图像、数字”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课堂上,教师通过抑扬顿挫地讲解,或通过悠扬美妙的音乐或鲜活生动的形象画面,把学生带进教师创设的情境,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心灵体验;或采取分组或学生个人轮流上台发言表演的方式,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需要,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他们通过努力可以比较顺利完成的任务,如,上网搜索、看书查找一个励志故事或一则新闻或一则发生在身边的感人好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准备、编排一个2-3分钟的演讲、小品、相声等节目;课堂上,先由小组代表发言或学生个人上台表演,最后由教师或学生进行点评和总结。

简言之,在课堂实践教学中,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分门别类、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教学内容上,我们在不违背教育部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做到突出边疆性、民族性、生动性和鲜活性,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宏大理论多、微观事例少、共性有余、个性不足的困顿局面,彰显边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地方特色,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所以,本校的课堂实践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2)校园课外实践

本科层次的学生,有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分析能力和研究兴趣,我们教师根据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科层次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专业的学生,课外给他们制定课题研究指南,提供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指南重点突出本地区特色(边疆性、红色性、民族性);学生根据个人的研究需要,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分组合作完成,每学期课程结束前提交调查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对于本科层次的理学或工学类专业的学生,我们则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学生可以自行上网收集或由老师给他们提供本地区相关资料,如,本地区突出的历史英雄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地方民族特色风情、新农村建设成果,教师外出考察拍摄、获取的有关本地区美丽自然田园风光等方面的图片及资料,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特长制作精美课件、建立红色教育网站或编写网络教学课程,经过教师审核通过的成果统一放在班级QQ或班级微信群或校园网,让师生们共享,共同接受教育和心灵的洗涤。

对于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及专科层次学生的校园课外实践,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为例,主要布置几大类实践作业:第一,给父母、老师、朋友等写一封感谢信;第二,写一篇名篇、名著读后感;第三,观看经典栏目(感动中国人物、道德观察、今日说法等)撰写一篇观后感;第四,艺术生,如美术学,可以结合实际需要,画一组有关校园同学们学习、生活等积极健康向上的漫画,或一幅山水画等等;第五,对本校学生学习、生活、上网文明状况、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等进行调查,撰写一篇比较简单的调查报告,等等。

另外,我们从校情出发,联动学校各职能部门,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实际,利用中国传统节(假)日,组织开展多种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例如,借助壮族“三月三”、傣族“泼水节”等民族节日开展形式各异的民族体育竞赛(陀螺、珍珠球、踢毽子、高脚抛绣球、板鞋、抢花炮、单竹漂浮),民族文化艺术歌舞表演(天琴弹唱、跳竹竿舞、山歌对唱),传统民族美食节(五色糯米饭、艾草糍粑、竹筒饭、把荷鱼丸、菜包饭),等等;同时利用校庆、学雷锋日、“七一”建党等节假日开展各种校内志愿者服务活动。

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校园课外实践教学作业,参加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了本地区的风土人情,提高了学习研究能力,提高了做事能力,提高了技能,促进了各民族学生的团结合作,增进了各民族学生的友谊,增强了学生的乡土情怀和爱国情感;而且充分发挥了实践育人以及现代互联网开放、绿色、生态的传播育人功能,为确实增强本校控制掌握网络话语权,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2.校外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育人,它所蕴含的立志、树德、明法、做人的道理,仅仅通过课堂上教师的理论讲授,校园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明显较为单一苍白;只有让大学生走出校园参加校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真正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除了积极搭建校园各种实践教学平台,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参与、体验、交流、展示的时间与空间;课外校内,联动学校各职能部门,搭建开放生态互动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易班学习交流平台,生动展现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风采风貌,营造良好的教育情境;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利用中国传统节(假)日,组织开展多种校园主题活动、校园调查、学生校内服务活动之外。我们还积极开辟建立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基地,加强学校与龙州起义纪念馆,凭祥市友谊关、物流园,崇左市壮族博物馆、崇左市法院、检察院,白头叶猴弄官生态公园、新和镇湘桂循环经济科技产业园,扶绥县渠黎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吉到村等基地的广泛合作。

“324”教学模式从设想到构建到正式推动实施已经7年多,7年来,在全体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下,校园课堂实践教学增加了学生的理论深度和厚度,校园课外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虚拟实践教学平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校外社会实践教学实现了贴近现实生活,各平台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课内、校内到课外、校外,从线下到线上,都给学生提供了理论“内化”与“外化”的机会,使得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更具生活化和常态化。

三、“324”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及推广应用情况

(一)实践效果

1.收获了显著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本校构建推行实施“324”教学模式以来,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7年来,团队成员共获得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12项(省级4项、厅级4项、校级4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共34篇,其中发表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学术论坛》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8篇,发表在《高教论坛》等广西优秀期刊6篇;团队成员在历次学生评教中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

2.收获了较为丰厚的教育教学奖励

“324”教学模式从设想、构建到实施的7年来,团队成员认真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踊跃参加各种级别的教育教学技能大赛,收获了较为丰厚的教育教学奖励,其中,荣获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教学奖、广西高校教学软件应用奖等6项(省级);荣获崇左市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市厅级);荣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另,团队青年教师荣获优质课奖、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奖等19项(校级)。

3.学生收获了喜人的成绩

“324”教学模式在本校推行实施后,学生思想政治面貌、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5年来,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并收获了喜人的成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先后于2012年、2013年、2015年获得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项(省级);2014年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奖6项(省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2016年崇左市思想品德学科青年教师有效课堂教学展示评比奖4项(市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324”教学模式在本校推行实施5年来,学生完成调研报告1000多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各类名著读后感10000多份,调研报告和读后感编汇成册6本;学生制作的优质精美课件300多份;拍摄的微电影10部;自编自演的小品15个;建立红色思政教育网站1个。

(二)效果应用推广情况

“324”教学模式在本校推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了让区内外兄弟院校共享我们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本校项目组的老师们借助参加区内外各级各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培训会、研讨会、交流会,一方面,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兄弟院校好的教学改革经验;另一方面,积极把项目组成员多年来的教改成果及经验推介给其他兄弟院校。近5年,先后有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桂林医学院、百色学院、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到我校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情况,学习交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经验,这些高校对本项目组构建推行的“324”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及实践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些高校,如,百色学院、南宁地区教育学院、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等有意向借鉴我们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他们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概而言之,我们构建的“324”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及推行取得的实践经验,不论对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还是对区内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均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1]贾敬远.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济南:山东大学,2008.

[2]孙丽丽.网络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危机及其治理之道[J].理论导刊,2015(9):23.

[责任编辑罗传清]

TheConstructionof“324”TeachingMode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inUniversitiesandtheRelevantPracticeResearch——ACaseStudyofGuangxiNorm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LIJin,NONGShuying

(CollegeofMarxism,GuangxiNorm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Chongzuo,Guangxi532200,China)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complex world changes, with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 of Value and the help of modern constructivism and humanistic teaching theo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324” teaching mode, which means “3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 2 kinds of resources + 4 platforms”. It refers to teaching combined reality with step-by-step teaching principles and rules, specifically, teaching is supposed to give sufficient consideration to the local situations of the region, universities and students. This mod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objectivit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324” teaching mod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G642

A

1672-9021(2017)04-0091-06

李金(1965-),女,广西隆安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

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互联网+’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2016JGA364)。

2017-07-02

猜你喜欢

理论课广西政治
广西贵港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