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课程对体育教学改革的价值研究
2017-03-09熊纯子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410004
□熊纯子(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410004)
隐性课程对体育教学改革的价值研究
□熊纯子(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410004)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因此,人们对于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传统体育教育方式也不能够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隐性课程是体育课程中的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之一,但是,以往体育教育仅仅总是显性课程的表现形式,而没有认识到隐性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是由于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制约了体育课程整体的效果,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迅速前进的前提下,教育事业者和科研工作者应该在目前的体育教育实践中,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方法,激发其创新意识,从而创设具有一定丰富性的体育课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逻辑推理法,阐述了隐性课程其内在的价值,旨在推动隐性课程快速进步。关键词:教学改革隐性课程价值研究
引言
在我国已出版的《教育大辞典》中,对于隐性课程已下定义,即: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的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新课程改革下隐性课程对于体育课程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学者们关于隐性课程方面的研究源源不断,其研究范围和论题主要是探究学校其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等对于学生心理发展带来了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隐性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就应该制定科学、合理、具有明确目标的教学设计,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提高高职学生的适应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将隐性课程发展成为体育课程的教育资源之一。
1、隐性课程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体育课程进行的研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素质教育的进步,这也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观念。隐性课程是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形式,很好地呈现了体育学科所特有的特点,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将隐性课程对于显性课程的补充和发展的不能忽视的作用科学、合理的体现出来,创设以显性课程为主体,隐性课程为辅的新型体育课程体系,激发学生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双重作用,促进课程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1.1、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界定
在我国,隐性课程研究相对较晚,且研究人员少,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理论实际上就是指在学校环境范围内根据教育目标和体育教育目标,通过间接地、内隐的方式体现具有一定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也就是说,隐性课程是由除了体育显性课程之外的其他体育文化的总和,体育教学中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体育课程的整体形式,并且朝着共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去进步。
1.2、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内容及特征
隐性课程主要与物质环境、精神氛围以及教师教学这三部分内容,也是其三大要素。
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物质环境即体育设施、体育施工,与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体育设施、地理位置、时空以及空间等学校内部的硬件设备,这是保证开展体育技术学习的有机载体。因此,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育场地设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隐性课程的基础。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主要精神氛围要素就是利用无形或者有形因素通过潜在的、内隐的方法来影响学生的精神层面。
根据体育的相关特征可以分析出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特征如下:
(1)教育元素具有多元化。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不单单是要消化教师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其校园内部的学习环境、精神氛围等相关校园文化也是其重要内容。
(2)教学体现方式的内隐性。教学方式并不是指进行面对面式直接沟通,而是一种具有不明确行、暗含性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3)学生接受具有无意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被要求的去学习,而是学生自身在学习氛围中不自觉的接受知识。
(4)对于体育隐性课程的效果预期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并且其评价方式也很难实现量化。
(5)体育隐性课程具有持久的记忆。这是利用内隐记忆来达到的,它能够削弱无关信息所带来不良的影响,并且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忘却。
(6)教学设计范围具有一定的广域性。体育隐性课程有时间、空间的因素、物质、精神的因素以及体育文化活动的气氛,并且也具有同学、家长以及教师的等相关人教育教学的影响。
1.3、体育教学中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改革与发展,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已不再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与标准,因此,我国教育体制应该由“应试教育”朝着“素质教育”方向转变,在转变中,很容易发现体育课程目标主要是由体育显性课程目标和体育隐性课程目标构建而成的。显性课程目标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教授体育相关知识、技术以及各种锻炼能力等理性文化,这是为了全面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提升其运动能力。隐性课程主要是要培育学生的价值观、体育态度。锻炼习惯等非理性文化,这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精神风貌,只有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全面的构建学生的完整认知。在培育学生的实际目标中国,体育显性课程与体育隐性课程都具备自己独特的优势,二者地位相当,相对独立。
2、隐性课程对体育教学改革的价值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不断的进步与发展,教学改革已发展到了“上面热下面冷”的局面,政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但是学校参考得范本数量相对较少,在学校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部分教师与改革目标背道而驰的现象,甚至存在体育课不上的恶劣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以及卫生等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导致学生体质并不能取得明显的提升。这主要是包含以下方面:首先,体育隐性课程不具备明确的内涵。可以说,隐性课程内涵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发展成为素质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隐性课程的的开发与研究能够很好地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培育高职学生的顽强精神和团结意识,加强学生团体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在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其根本内容就是体育的内涵所在,所以说,积极开发体育隐性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与时俱进的今天,隐性课程的内涵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现实性以及持久性。其次,在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体育教学中,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实践内涵得到了很好地完善,并且体育精神和与体育道德已发展成为社会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学生能够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学校教学应该和社会体育学习来一场速度、内容大比拼,要不断地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的知识性以及深刻性,并且要使其课程资源的选择适应于学生年龄、心理以及身体等相关特点。
3、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实施建议
3.1、转变观念
为了更好的实行体育隐性课程,就必须要积极树立科学、开放的教育理念,将体育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尽最大可能的发挥出其整体功效,体育教学不单单是指片面的传授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更要综合分析社会因素以及学生的相关背景,因此,要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理念,转变观念。
3.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我国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会应该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得人格、兴趣和选择,为他们提供独立空间展现自身独特的思想感情和特有行为,要善于做他们的听众,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一样的看法,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与教师同等的地位,只要这样做,才能够促进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优化配置学习物质设施
在我国体育教育教学中,硬件设施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上课必备的有机载体,但是,由于我国各个地方经济条件不协调,存在较大差异性,导致一些地区的硬件设施并不齐全,因此,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学校已有的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升硬件设施的使用效率。
3.4、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国体育教师要不断的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组织一些比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增强其拼搏、进取精神,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3.5、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制度
为了取得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多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有效地体育课考核制度,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完善学生考核制度和教师考核制度,可以说,考核制度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仅能够对体育教师和学生起到促进和督促的作用,还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但是,体育隐性课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那么也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严格掌握好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发挥其良好的育人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综合素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下,隐性课程对于我国体育课程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重要,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民族、国家、以及群体和个人的良好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文对于新课程改革下隐性课程对体育课程的价值研究的分析,能够为同行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1]张天峰.试论高校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的隐性课程价值——以隐性课程的课程、文化要素为切入点[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2]白銮飞.新课程改革下中职体育选项课程的实施与完善[J].湖北体育科技,2009,05.
[3]王晓翔.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对策[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4]石玉昌.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体育引入拓展运动教学内容的研究[J].运动,2010,09.
[5]郭海静,吴振华.论当代体育课程改革中隐性课程因素的发掘[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
G807
A
1006-8902-(2017)-07-ZQ
熊纯子(1983-),女,湖南岳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