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路径研究
2017-03-09王小艳
王小艳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730070)
新常态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路径研究
王小艳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730070)
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随着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因此,认识新常态,明确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了解大学生就业困境,进一步探究缓解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的相关策略则变得至关重要;着重研究国家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情况下,进一步从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出发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
经济新常态; 大学生就业; 困境; 策略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貌和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但就其经济的增长速度、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等都相继呈现出一种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这是一种重大的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了不同以往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这种新常态,在以往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将更加复杂和严峻,就业压力将更加突出。而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其更是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李克强总理也曾多次强调“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而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而大学生是高学历的社会劳动群体,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高校和大学生自身更应该对此高度重视,所以解决就业问题迫在眉睫。
一、如何认识经济新常态的含义及其特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就业结构和企业的状况也将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党中央提出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发展思路,加快改革步伐,促进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经济新常态就是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描述,整体上来看,经济新常态包含着经济增长的速度由过去的高速增长或者是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产业结构由低端向中高端转换;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资源配置由是长期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简言之,我国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了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只有了解经济发展的新特点,进而探索当下毕业生就业在这种新常态下的困境,才能未雨绸缪,及早预防,更好地引导大学生适应就业形势的新常态。
二、在经济新常态下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 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企业开始注重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相关产业会对人员的需求减少。虽然这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但是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却是导致就业难的最基础性、最直接性的原因,因为每年的待业人口数量都在不断地增加,而市场的需求量已经趋于平稳甚至还在不断地缩减,因此在就业的结构上已经出现问题,而且表现日趋突出,所以导致了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二)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高校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上也有很大的责任。从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学校就应该在充分了解和关注社会需求的变化对其进行教育和培养。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的设置和相关知识的培养上,始终和社会的需求保持一致。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一些陈旧的教材,而要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相一致来有目的、有计划地为不断变化着的工业化国家培养人才。然而,很多大学却始终使用着同样的教材,相关课程的设置也是毫无更新和调整。此外,近些年来,很多大学还相继出现了盲目扩招的现象,再加之,对就业指导课重视不够,缺乏对当前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向的把握,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发严峻。
除此之外,高校的就业技能也有待加强。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和书本知识的讲述,几乎没有扩展和延伸的东西,缺乏对大学生实践技能和想象力的培养。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各方面能力都相当薄弱,因而在就业过程中处处碰壁,根本看不出大学生的优势所在,在就业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
(三)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自身在就业问题上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大学生的心理预期和实际就业岗位之间不匹配,主要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在经历了高等教育之后,家庭也付出了很高的成本,因此他们想找到一份既轻松又体面、收入高的工作,这在实际找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大的落差。此外,就业过程中的自身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需求的不匹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多学生的想法就是在自己找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找一份与专业一致的工作,所以最终导致失业。加之,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能好好学习,自身能力不足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当大学生毕业时,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措手不及,无法就业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新常态下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措施
(一)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需要做的努力
1.在经济新常态下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动力转变为依靠创新驱动,创业一度受到了各大高校,甚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也为创业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鼓励创业将成为新形势下就业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解决了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自身创业为更多的待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因此,鼓励创业对于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极有效的措施。中国互联网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进展,在青年一代中更是倍受青睐。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为毕业大学生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和渠道。这是学校在大学生毕业前就应该做的工作。所以,高校应该将鼓励创业贯穿于就业指导的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纳入学期考核,充分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进而增强实际效果。坚持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及能力。
2.分析社会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培养人才要以市场、社会、乃至国家的需求为依据,这样才不怕毕业后失业,没工作可干。这就要求学校要建立人才跟踪与预测机制,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准确地预测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科学确定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相关教学内容等,为社会培养与其需求相匹配的人才。不能只顾学校自己的利益而在专业设置上有所偏差,相反忽视一些无关紧要的专业,这样是与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相背离的。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应该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只空谈理论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这样看似理论知识掌握的还不错,可当真正用理论时却没办法使理论很好地去指导实践。当然只强调实践也是不行的,所以随时应该注意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传授知识,同时也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要遵循校内外资源的相结合、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技能培养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多培养适应性的高技能、全方位人才。
3.重视宣传力度,形成正能量的就业氛围
作为学校,学生长期学习、生活的环境,长期形成的一种观念,往往会影响他们一生。所以作为学校更应该为学生的就业传播更多的正能量。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内外各类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就业形势,纠正大学生的就业偏见,彻底摆脱传统就业思想,进而摈弃等级贵贱思想、等权思想和官本位思想等,而不是在每天上课时老师说着就业有多难,好多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毕业都找不到工作等消极的话语。应从积极的一面讲述,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只要能力强走到哪里都会被抢着要。这样在长期的影响下,学生们大多数都会开始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奠定一个好的基础。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不能忽视其的强大威力。俗话说“职业无贵贱之分”“行行出状元”,无论从事高端制造等大型企业,还是自主创业、志愿活动等职业都是为社会作贡献,只要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就事最好的。
(二) 高校毕业生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努力
1.改变择业观念,重视一技之长的培养
对人的教育,感化人的思想观念最重要,对于大学生更是如此。在大学生就业上,更要注重对其择业观念的转变。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能仅仅出于遵循父母意愿或追求表面的光鲜,就只执着于受人尊重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更多毕业生要有自己闯的准备和决心,进而坚持不懈,一定会大有作为。当然,大学生在高校学习和在就业岗位磨练的过程中,要逐步形成自己的专长,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进而加以重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听起来学历很高,但实际能力却与自身的学历差之千里。虽然学历是进入好单位的敲门砖,但是能力更是重中之重,是让你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障。在就业以后的日常工作中更需要其为自身发展去发挥巨大作用。
2.多方搜集就业信息,改变跟风的就业趋势
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出发,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和完善自己,进而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自己的事情更多的是要靠自身的努力。从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大学生对于重要的就业网站就需要勤查阅;对于自己身边的招聘会,就应该积极去参加;同时,要与自己的亲朋好友保持密切的联系,从他们那里获取更多的有关就业方面的信息,还要注重对自己胆量和面试技巧的锻炼和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生活中多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以提高自己的胆量和各方面技能。同时,在就业问题上要有自己的主见,避免跟风的就业趋势,大学生应该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追求,进而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与工作岗位。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就业岗位的选取上更是如此。别人不爱去的地方,可能还是你最渴望去的地方。切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积极、主动地投身新兴行业和就业岗位
目前,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精神世界的需求与日俱增。社会更多地强调服务行业和微小经济的发展,这些都为大学生的灵活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机会往往只会留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所以作为年轻一代,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更应抓住机会,凭我们年轻有朝气、接受新鲜事物强、熟悉网络与喜欢创新等优势进行创业,为自己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这样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即使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值得更多大学生的学习和借鉴,进而积极投身一些新兴行业去充分施展我们的才华,为自己的以后和祖国的未来去奋力一拼。
综上所述,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缓解和解决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因素,而对于直接关系就业问题的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的力量更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就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当前结构性失业突出的市场“新常态下”,大学生应积极转变观念,积极投身新兴行业不断锻炼自己,抛开眼前的得失,放眼长远,才能在将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同时,和其有密切关系的学校的力量更是不容忽视。所以需要高校和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为更多待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结语
解决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更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宏观方面来说影响到社会稳定以及未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从微观层面来说影响到每个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因此,我们要敢于承认和揭露在就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和策略,积极解决这些矛盾,努力让更多的待业人群就业,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这就要求高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来为更多的待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遇,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一定的人才基础。
[1] 姚芳芳,陈赤华.经济新常态下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问题的对策与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3):452.
[2] 任紫.新常态下如何解决就业结构性问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5-01-10(003).
[3] 张启良.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问题探析——为何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依然稳定增长[J].经济研究,2014,11(7): 46-48.
[4] 唐琼.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状况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5(21):12-45.
[5] 张青.适应新常态,释放创业创新活力[N].中国经济时报,2015-1-1(005).
[6] 谢开明.新常态经济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出路[J].山东青年,2014(11):46-48.
[7] 衣春翔.大学生“新常态”下工作怎么找?[N].黑龙江日报,2015-1-1(002).
[8] 来雷雨.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J].山东青年,2014(12):55-57.
[9] 李玉萍.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4(12):18-19.
[10]高文兵.灵活就业:市场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新解读[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18-19.
[11]兰晓斌,高丽娜.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6):137.
2017-03-04
王小艳(1989-),女,甘肃庆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电话:17693424708。
B222
A
1671-4733(2017)02-01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