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口译教学中抗干扰听辨能力的培养

2017-03-09钱灵杰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译员口译信息

钱灵杰,伍 健

(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安徽安庆246133)

论口译教学中抗干扰听辨能力的培养

钱灵杰,伍 健

(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安徽安庆246133)

在现实口译活动中,译员听辨不仅受制于自身语言水平和知识结构,还会受到身心压力及口译现场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口译教学应以真实性和综合性为指导,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抗干扰听辨能力,提高口译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满足学生从事口译职业的需要。

口译教学; 听辨能力; 干扰因素; 培养

口译过程中,译员主要以“听”为途径接收源语信息,成功地听取信息是实现准确理解的前提和基础。译员在“听”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辨”的能力,主动、及时地运用各种手段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推测和校正。听辨是关系口译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口译能力培养的首要环节。口译教学中与之相关的训练主要集中在语音感知、信息辨识和语义推理等方面。在真实的口译工作场景中,往往会有多种非智力因素对信息的输入和接收产生干扰,影响译员口译质量。译员必须排除口译现场的各种主客观干扰因素,掌握相应的应对策略,面对压力持续、稳定地工作[1]42,这种抗干扰听辨能力的培养是口译人才职业化训练的必备环节。本文在分析口译听辨干扰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培养抗干扰听辨能力的原则和方法,以期切实提高口译教学质量。

一、干扰口译听辨的因素分析

(一) 主观因素

口译听辨与译员自身素质密切相关,译员的双语能力与百科知识都会影响口译听辨。母语和外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较弱,必然会导致译员的听辨障碍;译员如对口译主题不熟悉,对相关背景知识掌握不足,必然难以理解所听信息。除此之外,译员的身心状态同样会干扰听辨。讲话人一开始讲话,译员就需要集中注意力进行听辨和记忆,以便在现场条件下作出迅速反应。国际会议口译协会(AIIC)对自由译员和机构译员的调查问卷表明:国际会议口译员工作负荷强,其“脑力和体力的疲劳程度、认知疲倦、精神压力”[2]77会造成神经紧张、忐忑不安、缺乏信心、心情焦虑等状况,严重干扰译员注意力的稳定性,导致听辨能力减弱。同时,由于口译活动是一个动态的交际过程,译员无法控制交际对象、场合、现场气氛等,面对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口误等突发事件。因心理紧张,译员的听辨能力也会下滑。

(二) 客观因素

1. 语音语速畸变

在口译活动中,讲话者通常以交流为唯一目的,在信息发布的过程中并不考虑或照顾译员的状态,讲话人的语音往往会发生“变形”,出现连读、弱读、略读、方言、发音模糊等音变现象,直接影响口译员对源语细微语言单位的瞬间识别。译员对言语发音的误解会直接影响口译效果,语速也会影响译员对信息的接收与甄别。过快或过慢的语速都会影响信息处理过程,源语每分钟100至120个单词的输入率比较适合,超过或低于95至120个字的速率时,译员口译的正确理解率开始下降[3]65。真实口译现场的话语通常是持续连贯的,与“模拟性”标准语音有着极大差异,因此,口译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对自然语流及连续言语链的辨别适应能力,逐步从语音听辨过渡到语流听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抗语音畸变的听辨能力。

2. 信息表达方式

讲话者不同的信息表达方式也会影响译员对信息的吸收。与即兴演讲不同专业性学术会议、国家领导会晤等口译场合对源语演讲内容及措辞的准确性要求较高,讲话者往往会事先准备好演讲稿,发言时照稿逐字逐句宣读。二者相比较,即兴演讲传递的话语停顿次数更多、现场声音模式明显、冗余程度更高,因此也更易于译员理解;以照稿宣读方式传达的信息要点密度集中,讲话者常会飞速读稿,在信息发布的过程中并不照顾或考虑译员的状态。译员必须有很强的抗干扰听辨能力才能如实传递发言人所要表达的信息。

3. 现场环境因素

现场环境干扰包括现场噪音、人为干扰等。在口译现场,环境往往不会非常安静,其他人员的活动和声音会分散译员的注意力,加大译员的记忆压力。噪音过多和所处位置不合适都会影响译员对源语的听辨和理解。口译实践和实验表明,噪音对口译的听辨有很大影响,随着噪音的增加,口译的质量会下降,反之,噪音率越低,口译正确率则越高[3]20。除此以外,干扰口译听辨的因素还包括口译活动现场发生的音响失效、因使用远程会议设备而造成的语音变异和失真、声音传输效果差以及扩音设备故障等。

二、抗干扰听辨能力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一) 真实性

抗干扰听辨能力的培养要以真实性原则为指导,练习的文本应尽可能选取真实发言素材[4],练习的设计也应考虑译员在实际工作时所需承受的压力水平和遭遇的具体困难[5]。训练学生的抗干扰听辨能力,应尽量模拟各种真实的口译工作条件,例如利用电话会议设备等远程通讯工具对学生的口译听辨开展培训,也可设计有一定数量的听众参与、话轮转化快的现场问答以供学生操练。口译现场讲话者的英文常会带有浓重的地方或个人口音,如果课堂练习单纯采用标准英文发音材料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非标准”英语时就会因准备不足而影响口译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可在学生对标准英文的听辨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逐渐引入带有各种口音的英文视听资料。在训练材料的准备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摒除对“非标准英语”乃至“非标准汉语”的偏见,学会从心理上构建语言可容度,并通过主动积极的实践完善自身作为口译员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由于普通的听辨训练强调发音的标准性,信息比较清晰,杂音干扰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抗干扰听辨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技术手段去除录音中的部分内容,或者加入噪声,或者在听的过程中人为制造翻书、喝水、走动、咳嗽甚至大声说话等多种形式的噪音,更好地训练学生抗听辨干扰的能力。

(二) 综合性

在口译听辨的过程中,译员为获取信息,需要积极分析源语并进行有利于信息存储和表达的各种加工活动。因此,抗干扰听辨能力的培养还应贯彻综合性原则,将其与推理预测、短时记忆等其他口译技能的训练有机整合。口译听辨是“不断预测与证明的过程”[6]62,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有助于学生排除干扰,学会以说话人话语为依据,借助语用推理机制,在听辨理解视域中建立起恰当的关联。当学生在听辨实践中遇到英语同化、连读、略读、弱读及不规范语法现象等听辨障碍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已知音、词、句为基础,通过词的搭配关系、语法结构及上下文语义连贯,合理运用推理手段,做出符合逻辑的预测,使得听辨干扰因素不至于妨碍整体信息的理解与传递。同时,口译是包含听辨、记忆、记录、表达等环节的多任务认知过程。当信息内容因密度较高而抑制听辨效果时,教师有必要将记忆训练与抗干扰听辨训练相结合,启动形象记忆辅助语义记忆。例如,针对描述性或叙述性语篇,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所听信息转换为静态或动态的视觉形象,利用视觉记忆跟踪所听事态发展;听辨结构紧凑的议论类语篇时,需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记忆法,对语言信息进行纵向的逻辑分层,强化信息细节的横向联系,从而全面把握所听信息的“点(具体细节信息)、线(各信息点之间的联系)、面(整体概念)”[7]64。口译教学中有意识地调动多种记忆手段,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大脑单纯储存抽象语义信息的压力,克服相关干扰因素对学生听辨的影响。

三、结语

成功听辨源语信息是顺利完成口译任务的关键环节,为此译员不仅要提高英汉双语理解表达能力,还应做好充分的身心抗压准备,以真实性、综合性原则为指导进行针对性练习,掌握相关应对策略,排除干扰口译现场听辨的主客观因素。口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听辨干扰能力,有助于提高口译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从事口译职业的需要。

[1] 陈菁,肖晓燕.口译教学:从理论到课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42.

[2] 杜争鸣,孟祥春.Workload Studies:一项以人为本的口译工作调研——国际会议口译协会(AIIC)译员“工作负荷研究”述评[J].中国翻译,2005(5):76-79.

[3] 张文,韩常慧.口译理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65.

[4] Pö chhacker, Franz. Teaching practice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J].The Interpreters’ Newletter,1999(9): 157-176.

[5] Kalina,Sylvia.Interpreting competences as a basis and a goal for teaching[J].The Interpreters’ Newsletter,2000(10): 3-32.

[6] 卢信朝.英汉口译技能教程:听辨[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62.

[7] 苏伟,邓轶.口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64.

2017-03-12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TS12154)

钱灵杰(1984-),男,安徽宣城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学,电话:13966617085。

H319

A

1671-4733(2017)02-0088-02

猜你喜欢

译员口译信息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医疗口译中口译人员角色的动态转换
订阅信息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展会信息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