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口译教学中公众演讲能力的培养
2017-03-09钱灵杰
钱灵杰,操 萍
(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安徽安庆246001)
会议口译教学中公众演讲能力的培养
钱灵杰,操 萍
(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安徽安庆246001)
公众演讲是译员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也是会议口译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核心内容,在会议现场的口译活动中,译员具备较好的公众演讲能力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会议口译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声音运用与体态语言,对学生有声和无声语言的表达形式提出特定的要求,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并克服自身在公众演讲方面的不足和缺陷,改进学生的口译表达,在增强其口译能力的同时切实提高会议口译教学质量。
会议口译; 口译教学; 公众演讲; 声音运用; 体态语言
一、引言
在会议口译中,译员伴随发言人同时出现在听众面前。作为次级演讲者,译员在专属话语时间内有责任如实传递发言内容和效果。听众未必能够对译文内容的准确性做出判断,但却可以通过观察译员的信息呈现方式对其口译能力进行相应评价,这就要求译员必须掌握公众演讲这一重要的职业技能。在会议口译现场,译员不仅要如实传译讲话内容主旨,保证话语结构完整、逻辑关系清晰,还需要有效运用声音以及姿势、动作、眼神等体态语言辅助传译。换言之,译员可以借助有声和无声两种表达手段取得良好的传译效果,正如丹尼尔·吉尔(Daniel Gile)所说:良好的口译表达形式具有增强听众信心的作用,能提高听众对译员的信任度[1]。会议口译教学应从声音运用和体态语言两方面锻炼学生公众演讲能力,进而改进学生的口译表达形式。
二、声音运用训练
声音是表达语言信息的主要手段,在非言语交际理论中通常被称作“副语言”,它虽然是有声的,但并不是通过语言内容本身传达信息,而是借助声音运用实现交际的目标。声音的使用及其所产生的效果,包括音质、音量和速度的控制,以及声音整体表达的流畅性与稳定性均会影响译者的有声表达。一项面向19位媒体同声传译用户的调查表明,口译用户对“令人愉快的嗓音、地道的口音、流利的目标语发布”等口译质量标准格外重视[2]。会议口译教学可针对上述指标,从音质、发音和流利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声音运用训练,确保听众听得见、听得懂、听得顺。
(一) 音质
音质,又叫音色,是由于波形和泛音的不同所造成的声音属性。译员音色对口译评估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实践表明,拥有优秀音质的译员,即便在口译中有些小的失误,也会比音质平平的译员获得更好的评价[3]。对会议口译学习者来说,理想的男性音质应是深厚、低沉,有宽度和厚重感,女性的音质应是圆润、委婉、柔和中带有力量和激情。译员用这样的音质口译,会让听众感到可亲、可信、可靠。然而,在口译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学员常会出现鼻音过重、呼吸音和杂音过多、声音不宏亮等问题,严重影响音质。因此,有必要通过针对性训练改善译员音质。例如,指导学生吐字时嘴型张到位、舌头用力可减少鼻腔共鸣,避免过重鼻音。指导学生练习口腔、胸腔、头腔共鸣训练,产生混合共鸣,可使得发音响亮悠远,确保听众能够听得见。
(二) 发音
译员在会议口译中的主要任务是传递信息,因此译员发音准确既是口译质量的保证,也是听众听得懂的关键。据统计,一场演讲是否能吸引听众,只有30 %取决于演讲内容,20 %与演讲人的音质和音色有关,10 %源自演讲人的姿态,而40 %直接与演讲人的语音和语调密不可分[4]。可见正确发音对提升口译质量和交际效果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众所周知,除了标准英语发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简称RP)以外,英语发音还有美国口音、加拿大口音、澳大利亚口音、新西兰口音等多种变体。受吐字、方言、母语及社会风潮影响,口译学习者普遍存在发音缺陷及英、美发音混杂等问题。在会议口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标准英语发音并将其作为终极追求目标,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标准英语发音作为世界上的主流语音高贵、得体,适合于会议口译的正式场合;另一方面,译员在掌握标准语音后,口语交际可以更高效、长效。
(三) 流利度
流利度是衡量有声表达的重要指标,也是口译教学中有声表达训练的重要内容,包括语速、停顿和修正三方面[5]。首先,译员在会议口译中语速应适中并伴有变化。语速过快会让听众产生紧迫感,不利于听众理解讲话内容;语速过慢又会让听众失去耐性;语速缺乏变化则会使演讲显得机械刻板、重点不突出。教师应指导学生视信息繁简和主次程度适时调整语速,如针对复杂信息、重要信息,应放慢语速以缓解听众压力;针对简单信息、次要信息,则可以适当加快语速以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恰当的停顿具有一定的语法、修辞与使用功能,有助于译员表情达意,可以体现语言的节奏感,而反复停顿则会破坏译文的连贯度,影响听众接受信息。口译初学者在表达中常会出现停顿过多的情况,是口译质量不佳的典型体现。此外,译员在表述时还会出现频繁修改译文的现象,既会影响译文的流畅性,分散听众注意力,也会降低听众对译员的信任感。为保证口译产出的流利性,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自我监控、同伴监控及教师监控等形式,将学生的不佳表现记录下来并及时反馈意见,以此不断提醒学生注意改进有声表达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译员工作时多使用麦克风传递声音,声音运用训练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麦克风礼仪。译员说话时,嘴巴应与麦克风保持一定的距离,把握适当的音量,防止音效失真和出现“噗”、“嗞”等气爆杂音。同时还要注意麦克风高度以不遮挡视线为宜,不能对着麦克风喘粗气、吸鼻子、咳嗽或大声翻阅资料等,实在无法避免时应关闭麦克风。
三、体态语言训练
体态语言又称身势语言,也是译员传译内容的组成部分。译员不仅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要善于使用体态语言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体态语言是无声的语言,但译员灵活自如、优美协调的体态语言能很好地辅助有声语言的表达,甚至能够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使传译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完美。译员随发言人登上讲台后,应呈现给听众自然的表情和姿态,适当使用手势并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会议口译教学中对学员体态语言的训练也应从仪表姿态、表情手势、眼神交流等方面展开。
(一) 仪表姿态
仪表姿态是口译员呈现给听众的第一印象。会议口译场合通常正式严肃,为了表达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并获得听众信任,译员必须注重个人仪表,做到精神抖擞、淡定沉着。教师应向学生讲授译员着装的基本知识,如“男士着深色西服,佩戴领带,鞋袜也以深色为佳,头发不宜太长,女士着套装、裤装、裙装均可,但要注意颜色不能太艳丽,头发最好是扎起来。”[6]简而言之,译员应以沉稳干练的形象出现在会议口译活动中。就身体姿态而言,译员要特别注意站立和就坐姿态。如果会议场合需要译员始终站立,译员应站直、站稳,头略昂起,切忌驼背、斜肩、左右摇晃、不停挪动,同时避免过于僵硬。就坐时,译员身体可略微前倾,两脚并拢,腰背挺直,不宜跷腿、斜靠椅背。为培训学生的站姿和坐姿,教师可组织模拟国际会议,邀请一位同学照稿演讲,另一位同学到台前站立或就坐口译,其他同学观察并点评译员体态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二) 表情手势
面部表情和手势动作同样直观地反映了译员的公众演讲能力。自然、淡定、从容的表情可以让听众感受到信息传输者的力量,从而拉近译员与在场听众之间的距离。译员在会议口译工作中不需要过多的面部表情,不能因为内心紧张而表现得过于拘谨,在翻译难度较大的内容时要避免出现尴尬表情以及挠头、皱眉、吐舌等不雅动作[7]。必要的手势有助于译员强调所讲重点,激发听众兴趣,但译员从事会议口译应避免幅度过大和不当的手势,以免分散听众注意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口译学习者常会使用毫无意义的手势动作,如攥拳头、缕头发、托腮、抹鼻子、转笔等。在会议口译教学中,学生如出现上述不恰当的表情或动作,教师应及时指出译员表情过于丰富或动作过大会使听众分神,并提醒学生注意译员在口译工作场合的身份,不应成为听众关注的焦点。
(三) 眼神交流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相互交流时为表示尊重通常会尽量注视对方,适当的眼神可以辅助信息的传递。译员在口译时也应通过眼神交流与讲话人和听众进行良性互动与沟通,传递出“沉着、真诚和自信的信息”[8]。译员关注发言者和听众的表情至少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译员借助眼神交流将讲话者的观点与态度传达给听众;二是译员可通过听众的眼神了解听众的反应,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自身口译活动进行反思,为调整口译方式提供帮助。会议口译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埋头做笔记或根据笔记低头传译的情况,这是不符合口译职业操作规范的,教师应指导学生适时、适度、自然地观察听众的反应,以便收集听众反馈并进行相应调整。
对口译学习者体态语言的训练可借鉴相关演讲类课程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观看演讲视频,要求学生对演讲者仪表、姿态、表情、眼神等无声表达手段做出评论并提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带稿演讲、半即兴演讲、背稿演讲和即兴演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无声表达的作用与效果,提高表达质量。教师也可组织口译观摩和赏析,利用两会记者招待会、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等会议口译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优秀口译员如何运用体态语言达到较好的信息传递效果。
四、结语
公众演讲是译员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也是会议口译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核心内容。在会议现场的口译活动中,译员具备较好的公众演讲能力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会议口译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声音运用与体态语言,对学生有声和无声语言的表达形式提出特定的要求,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并克服自身在公众演讲方面的不足和缺陷,改进学生的口译表达,在增强其口译能力的同时切实提高会议口译教学质量。
[1] Daniel Gile.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House,2011.
[2] 波赫哈克.口译研究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3] 王建华.口译认知研究[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5.
[4] 曾传生.英语同声传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5] 陈菁,肖晓燕.口译教学:从理论到课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6] 杨柳燕,苏伟.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7] 任文.交替传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8] 卢卡斯.演讲的艺术[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On the Cultivation of Public Speaking Ability in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Training
QIAN Lingjie, CAO Ping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AnqingNormalUniversity,AnqingAnhui246011)
Public speaking is an important skill for interpreters and a core part of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training, which cannot be ignored. On the occasion of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interpreters with excellent public speaking ability are able to finish the task more effectively. In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training, we should train students' use of voice and body language, give them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their verbal and nonverbal expression, which will guide them to realizing and overcoming their weak points in public speaking, improve their interpretation expression and enhance interpretation training quality as well as develop students' interpretation ability.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interpretation training; public speaking; use of voice; body language
2016-12-15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安庆师范大学英语专业”(项目编号:TS12154)
钱灵杰(1984-),男,安徽宣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学,电话:13966617085。
H315.9
A
1671-4733(2017)01-0105-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7.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