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情绪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2017-03-09王艺静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心理学情绪

王艺静

(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都610059)

积极情绪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

王艺静

(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都610059)

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目标—积极情绪理论,其研究的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一种积极的、健康的主观体验,它包括人们在感官上获得的享受以及心理上获得的满足等,比如我们常常形容的感受到了幸福、觉得有希望、心情轻松愉快等,诸如此类的主观情绪体验都是积极的主观情绪体验;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积极情绪理论同样可以借鉴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来,科学合理地借鉴积极情绪理论能够给我们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十分重要的作用。

积极情绪;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来的积极心理学主要是来研究人们的幸福、乐观、积极的心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和积极的环境系统。积极情绪体验是积极心理学主要的研究内容,也是核心内容,关于积极情绪在很多时候人们把它定义为幸福感,在教育领域有很多积极情绪的运用,在很多高校需要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需要借鉴心理学理念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大学生们更好的被激发对学习、生活的兴趣,促进大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达到积极的作用。

一、积极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指主体对待认知对象的某种态度,在心理学部分是比较被重视的方面,包括认知、主观体验、情绪行为等多个复杂的成分。情绪可分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积极情绪是指当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得到满足时体会到的幸福感、自豪感和愉悦感,积极情绪一般就是对各方面都有乐观的态度,可以起到增添动力、受到一些心理调节、让身心保持积极的作用。积极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森在对积极情绪功能进行梳理、归纳后,创新地提出了“积极情绪扩建理论”。积极的情绪可以让人们产生更多的思想,出现更多的行为;积极情绪可以使得人们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反应更全面、认知更准确、思维更活跃;积极的情绪可以帮助大学生们树立起长远的目标,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准确的把握自己未来该怎么发展;积极的情绪可以消除一些紧张的心理,释放压力,保持身心的健康和活力;在团队合作中,积极情绪能够促进组织效能,提高人们合作意识和效率。

二、积极情绪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积极情绪有各种功能和作用,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培养积极情绪才能更好的加强对思想政治的教育,让每个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同时也会保持思想的进步。

(一) 积极情绪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核心

积极情绪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各种活动能力,积极情绪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每个人都会对很多事物有兴趣,就会主动的跟外部环境沟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一个让学生从被迫转化为自觉主动的去接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需要坚强的信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让大学生们保持积极情绪,会拥有正确的情感和认知,也会始终保持对很多事情的兴趣和积极性,认同感也会增强。现在很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很大的抵触和冷漠的态度,是因为他们对大多数的教育都是被动接受的,不是积极主动的去接受,受教育过程中没有积极的情绪去体会教育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这种现象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但很多高校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有让大学生们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去了解什么是积极情绪,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才可以提高他们对积极情绪的认同感,从而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

(二) 积极情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之分。显性教育其实就是用理智的态度去教育学生,而隐性教育则更关注学生们的感性和内心情感的变化来教育学生。现代这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对于单纯的传授知识这种模式已经很难去接受了,这种模式也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了,而现代更需要的是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统一使用,也就是说理性教育和感性教育要结合使用。积极心理的理念现在在各大高校都是被重视使用的,这些凸显了积极情绪的重要性。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离不开情感教育的支持。各个大学都创新发展,坚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积极情绪的作用,但这不是要摒弃传统教育模式,而是从大局出发,更加注重人性化与情感化的融合,尽量让理性和感性相结合。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是要注重他们的内心的想法,不是一味的去灌输,要让他们有自己的主观感受,情绪的乐观与消极都会影响到他们接受教育的程度。当前,我国是以人为主体,关注人们的想法,尊重人们的发展与自由的权利,大学生更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积极情绪更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严格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

(三) 积极情绪有利于培养健康的人格

积极情绪是建立健康人格的动力,一个有着积极情绪的人也很容易表现出积极健康的人格,而没有积极情绪的人每天都是消极情绪,则不易于培养健康的人格,反而会引起不好的结果。积极情绪属于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中的核心内容,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更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人格其实就是人本身的一个性格和社会功能,对于大学生来说积极的心理可以让他们得到自我肯定,也会认识到一些美好的事情,把积极情绪运用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可以很好的抑制消极情绪的产生,让大学生们心理保持健康的状态。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是希望被人尊重,他们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校的大学生积极情绪的拥有程度也是不同的,人与人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积极情绪对大学生还有很多积极的意义的。积极的情绪可以引导大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他们可以客观的去面对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困难,然后克服困难让自己的各方面得到提升,不仅要努力发挥自己的积极人格和作用,也要让自己得到人格的健康积累,利用积极情绪培养自我的健全人格,对于一些消极的心理要尽量的克服,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才可以让自己发挥自己的价值,也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不管以后面对什么样的苦难都可以乐观的去面对,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大学生拥有积极的情绪就会很快的排除自己心理的一些不满、消极、自私的情绪因素,始终坚持积极情绪,可以让自己的信念更加坚定、思想境界有所提升、思想层次得到升华,从而让自己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也会被社会所用。

三、积极情绪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大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要认知和实践相结合的,要通过家庭、学校和自我认知才能很好的完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重的是他们的主体性,在学校他们是主体,积极心理学在高校的应用更多的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传授,让他们体会到积极情绪带给他们的积极作用,这其实也是发挥了积极情绪的效果。

(一) 加强学生的教育主体注重积极情绪的应用

我国从古就有以人为本这个理念,确实这个理念也是深入人心了,现代每个人都是需要被重视的,但现在还是有很多高校是停留在传统授课的,老师一味的讲课授课强加灌输自己的思想,学生被动的去接受,从而忽视了学生们的主体性,也打击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的教育效果并不好。马斯洛曾说过,好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 “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对于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高校要注重的是他们这个群体的主体性,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主体位置,也让他们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他们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而不是单纯被动接受灌输的对象。作为老师要更加关注他们的情感、心理变化。很多高校也慢慢的开始注意这些,采取了一些实践活动、班会讨论和专业课的传授等很多方法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自身发展要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所结合,体会到心理和实践要同时进行。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也要有一些奖罚规则,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会得到一些发展,能学到有用的知识,这样他们会更加有主动性,也会慢慢接受主动学习,一旦主动的去接受教育,就会让自己的心理得到满足感从而积极情绪发挥作用,让大学生们肯定自己的作用。

(二)注重内心感受与情感渗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有着叛逆的想法,甚至不受管教,因此在老师授课的时候会产生一些不好的情绪,更严重的会产生自杀的念头,他们会对那种枯燥无味的授课产生厌恶的想法,想尽办法的来对抗老师,这其实也说明了传统教育的劣势和不合理性。很多学校只是一味的去灌输那些死板的知识,很多学生提不起兴趣,日积月累他们的内心就会开始扭曲,从而抗拒这种教育,慢慢的心理上就开始消极,认为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没有什么作用,然后开始厌学,最后否定自我的价值。随着时代的不断的发展,为了更加贴近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也需要与时俱进,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引进新的积极教育理念。有很多国外的大学已经开始开展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如哈佛大学开设了关于友情、爱情、幸福感的积极心理学课程,受到了广大学子热烈欢迎。英国最顶尖的私立学校之一威灵顿公学也开设了幸福课,而幸福课的基础正是积极心理学。国外在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这方面已经很成熟,这些大学认为关注学生的内心是否幸福和对自己是否肯定,比在学校一味考试更重要,学生的未来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情感上得到满足才会在思想上得到进步,这也是我们国家需要学习的地方。

高校对于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加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他们对幸福的理解、怎么样让自己的思想和心理都保持积极的状态、如何获得自我肯定,这些是需要高校重视的。帮着学生做心理的引导,让他们感受到被人所重视,帮助他们吸取正能量。很多事情不是只能在课堂上解决的,更多的是要把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关注他们的内心想法,努力去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状态,让他们从本心上去接受教育。只有当积极的理念让他们从本心上有所体会,学生们才会改变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抵触心理,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三) 深化积极情绪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当代高校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积极情感的培养都是需要时间长期积累完成的。要想达到一定的作用要深化积极情绪,而加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必须有一定的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视觉和触觉上的刺激让大学生们产生积极的情绪,这样的方式比较直接奏效;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内心的感受来提高积极情绪,就是在精神上要对大学生们进行激励,这样对大学生的影响才会比较深刻。

在高校中,老师的作用很重要,也是提高大学生积极情绪的主力,所以老师要以身作则,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来影响学生,让大学生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另外各大高校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感受正能量,乐观的态度,如多找一些成功人士来给他们做汇报,或者多播放一些关于英雄的事迹,从这些方面来感染大学生,让他们体会自己需要对社会做一些积极的事情,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成就大事。一些高校对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想出了很多方法,例如在学校各个方面宣传积极向上的事物,张贴海报,播放视频,甚至可以在建筑物的颜色、样式等方面来影响大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娱乐中感受到积极的情绪。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离不开积极情绪培养的,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各大高校已经广泛应用。大学生们的积极情绪也在不断的培养,在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去让学生去摆脱消极情绪,其中有很多方法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情绪,例如宣泄法,让他们把不满全都说出来,对自我进行有效的调节;再就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多给他们传达一些乐观的事情,肯定他们是可以拥有积极情绪的,鼓励他们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还有就是对情绪必须要进行调节和控制,告诉他们在想爆发情绪的时候多一些冷静,对事物往积极的地方去看待,这样就可以克服消极情绪的爆发。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需要全面考虑大多数人的工作,也是一个深入到每个人的精细工作,要根据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立性去教育他们,肯定他们的积极性,由于每个人的家庭、教育、经历的不同会有很多差异,所以对于每个人都要根据他们的自身情况去提供相应的帮助中,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1] 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

[2] 丁慧娜,朱志明.积极情绪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长春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3(2):81-87.

[3]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1.

2016-12-07

王艺静(1992-),山东章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电话:18200116802。

G641

A

1671-4733(2017)01-0048-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7.01.015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心理学情绪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