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3-09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政治

江 薇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咸宁437100 )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 薇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咸宁437100 )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能否引导大学生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党的事业发展的全局,而现阶段高职教育占高等教育中的比例接近一半,因此,高职教育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及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课教学; 问题; 对策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特点

当下的大学生群体主要是“90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90后”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生的一代。与“80后”相比,“90后”大学生背负了更多的期待,也承受着更多的质疑。在多样化的社会中,“90后”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日益彰显其个性特征,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批评。高职大学生既有“90后”的共性特征也存在差异,认清楚高职大学生的特点,对于做好思政课教学工作,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塑造正确的政治理想、价值目标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 自我表现的意识很强,但缺乏自我监督和控制能力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来自经济比较落后地区,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留守家庭,因此他们成长在爷爷奶奶的溺爱和父母的愧疚当中。这就造成他们行事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感受。主要表现在他们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参加各种竞选,但是在竞选过程大量考虑自身能够获得利益,很少具有集体意识。

同时他们缺乏自我监督和控制能力,21世纪随着网络的普及,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可是我们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时候目的大多在于娱乐,利用网络获得信息以期提升自己能力比较少。男生在上网的时候大多热衷网络游戏,而女生上网主要热衷于电视剧、娱乐、购物。手机和笔记本是大学生的主要上网工具,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比较严重。高职院校大学生大学期间上网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信息化能力没有明显增强。其实很多高职生并不缺乏学习的热情,但懒于学习,不能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坚持下去,长期以来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且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搁置学习计划。

(二) 有渴望成才和“自我设计”的愿望,但对社会人才需求又不甚了解

高职的大学生大多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他们能够坚持到高职院校来读书,大多是身上背负了父母的期许,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成长成才。但是他们对自身能力认识不清,并不了解自己发展目标和方向,高考报考专业的时候,通常是采取的听取高中老师推荐以及从众心理。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自己所报专业培养目标,导致到学校后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没有丝毫兴趣,因此没有学习动力。这种个人兴趣与所学专业不符的情况下,加之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不强,造成了他们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就产生了悲观、厌学的情绪。

(三) 关心自我利益的满足,讲究实际和实惠,但社会责任感趋于弱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给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冲击,“经济”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论题,社会上的实用主义思潮冲击着大学校园,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比较注重实际利益、重视个人的发展和完善,更注重自己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与行为以及人际关系。例如学生参加学生会的目的,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服务同学和社会,而是认为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更容易获得奖学金、评优、入党。高职大学生更加热衷于考证,对基础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如专业课程。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最大的、最根本、最尖锐的问题和挑战就是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的问题,即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和要求在教学活动中的实现程度,即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个人基本素质和能力。

(一) 教育目的脱离生活现实,学生无法感受其实用性

偏离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目的设置上体现为一种过于理想化,过于注重方向性,缺乏具体性和层次性,陷入了片面强调长远目的、忽视现实性,使学生感到遥不可及,产生心理上的落差感和挫败感,而且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实指导,使学生只知道理想化的标准是什么,却不知道怎么处理现实中的各种问题。片面强调社会目的,忽视个体性,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注重其外在工具性价值,反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生活的完善和提升,对学生的个体生活价值强调不够。片面强调统一目的、忽视差异性的误区之中,未能体现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发展需求。这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假、大、空”的弊端,导致与学生生活偏离,丧失了真实性和感召力。

(二) 教育内容滞后和僵化,学生无法感受其生动性

教育内容的滞后和僵化,在内容安排上表现为一种片面化情形。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但是这些教育内容多是侧重系统的理论和原则,与生活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多呈现出滞后和僵化的状态,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感受不到生活的新鲜气息。生活具有真实性,即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是个体可以感受的、可以体验的,任何教育只有充盈到生活中,才能真正的触动学生心灵。而思想政治教育却忽视了生活的真实性,遗忘了学生所过的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多局限于理论上的论述,对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指导不够。

(三) 教育方法单一化,教育分离

偏离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设计上表现为单一化的问题,即过于注重系统性、逻辑性,缺乏体验性、感悟性,学科知识过重的状态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单一讲授和单向“灌输”的情形也仍然存在。生活具有互动性,人们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能体验生活的真性情,偏离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忽略了生活的互动性,倾向单向灌输而漠视了主体间的交流。这种简单化的教育方法使得学生多是被动接受抽象知识,很难做到“心服口服”,而且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深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厌烦情绪。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设计上偏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大降低,难以实现其应有价值。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对策研究

中央“16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十六号文件,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顺应时代、社会和大学生成长的需求实现了转换,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 确立“为了学生”的教育目标

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标。我们必须明确,任何对思政课教学的研究和改进,目的不仅仅在于引导学生完成政治、道德上的社会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探索人生意义和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只有把思政课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学生实际,才能避免与学生需求相偏离,使思政课教学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大学生在进入学校后,首先要面对怎么样独立生活,怎么样与宿舍、班级同学相处,怎么样协调学习、担任学生干部工作、休闲娱乐之间的关系等。尽管此类问题与理念信念、精神信仰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并不因此将其排斥在思政课教育范畴以外。要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更好的适应当下生活状态。因此,思政课教学必须先“沉”下来,能够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坚决杜绝以往那种高谈阔论,不做实事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当下现实生活中体验到思政教育的作用。

(二) 设计“取材于实际”的教育内容

设计“取材于实际”的教育内容,就是要挖掘生活素材,体现现实现状,要从现实的具体问题出发上升到理论层面。这要求教育者能够从现实出发,结合学生现实的生活实际,围绕学生所关注的生活热点和存在的生活困惑,从生活中提炼教育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使思政课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才能保证思政课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生命力。思政课教学内容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必须要求教育者们能够不断的关注学生生活变化。时代是不断变化的,学生的生活主题、生活领域以及生活空间也在发生变化,在这样的不断变化的时代,思政课教学内容绝对不可能一成不变。例如大学生中没有上过网的寥寥无己。然而思政课教育者们对学生的网络虚拟生活关注度不够,需要教育者们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网络虚拟生活,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引导。

(三) 运用“教育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探求教育方法的过程中,教育者有时候会过于注重对方法的追求,纯粹是为了方法而讲究方法,忘记了教育方法的主体性。我们在探索教育方法的时候,主要是在肯定教育者的主体性,却忽略了被教育者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结合”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并尊重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教育的过程转变成为学生参与、学生自主构建的发展过程,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要求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我们认为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就是能够自我教育,即具备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自我反省和完善。同时,要在现实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同伴交往等开展氛围教育,从而使思政课教学成为一种主动的、开放的教学,而不是强硬的、封闭的“灌输”,达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管的境界。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赵越.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三个维度[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7):83-86.

[3] 郭婷.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J].理论导刊,2010(9):71-72.

[4] 程幼金.当代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J].江西社会科学,2003(1).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IANG Wei

(Xianning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XianningHubei437100)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very important guidance func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thoughts and behaviors. Whether it guides the college students along the correct political orient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party's overall career development. At pres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ccounts for almost half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this paper will undertake a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2016-12-19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课题(项目编号:2015GB304)阶段性成果

江薇(1982-),女,湖北咸宁人,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711

A

1671-4733(2017)01-0041-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7.01.013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