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精彩素材,唤醒笔下人物“灵魂”

2017-03-09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第一中学徐意杏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内化背影名著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第一中学 徐意杏

叶圣陶先生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提到,作文能力的高低“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的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作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关重要的基础。”而这一前提功夫其实就是积累写作素材。但很多教师都不重视积累,一味重视写作技巧,但是,没有了素材,作文就如没有了灵魂。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不缺少素材,只是缺少发现精彩素材的眼睛。那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发现精彩的素材,用这些来唤醒他们笔下人物的“灵魂”。

一、引导学生发现精彩的人物素材

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基本条件,必须积蓄于胸中的充实而深美”,从学生涉猎的充实而深美的素材来看,教材和推荐阅读的经典名著是值得学生关注的。

(一)多对课本经典人物留心眼

语文课本蕴含着许多经典素材,不仅文质兼美,而且可以引发我们生活经历的回忆,是积累的范本。所以我们都应做课本的有心人。

1.留意富有感情的人物

在课本中,我们不禁被这些人物所感动,那“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的”的“背影”,那鼓励儿子“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的忍着病痛的母亲,那“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却在雨天送“我”花夹袄的既严厉却深爱着子女的爸爸。这些触动心灵的人物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去感悟,发现素材的价值,成为写作的素材。

2.留意熟悉的人物

在课本中,我们曾经在他们身上找到熟悉人物的影子。那个“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并“跳起来拍着屁股”为“我”出谋划策的万芳不正是自己重情重义的好朋友的缩影吗?那个“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的母亲不正像宠爱自己的祖母吗?那个“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的王几何不正像自己敬佩的老师吗?这些人物无不唤醒学生对自己熟悉的身影的回忆,及时将这些积累下来,正是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人的回忆,唤醒他们对熟悉的人的印象,让他们的形象在心中慢慢酝酿着。

(二)在名著中发现经典人物的人格魅力

由于经典的小说,篇幅较长,通常在阅读中先会关注主人公。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有关描写主人公的精彩的选段,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人物的个性必能在学生的心里树立起来。长期保持阅读名著,品经典人物,不仅可以感受到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且可以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写作水平。

(三)多观察身边人的一举一行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源于生活。”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身边的人的通过同伴的交流和分享,不仅可以触发学生对人和事的感悟,同时培养学生用心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现买现卖的情形有时也有,但是光靠临时的观察和认识总不够。因为临时的观察认识不会怎么周到和真切。达到周到和真切要靠日积月累。” 所以,要写出具有个性,有血有肉的人物来,必须要日积月累,才能成为写作时有用的素材。

在课堂当中,注意从课文、经典名著、生活中发现精彩的素材,让学生成为素材的有心人,贮满了精彩的素材库,学生才能有话可写,写人时才有借鉴,这是写出鲜活的人物的前提。

二、拉近学生与素材的距离,提高笔下人物的鲜活性

但是只是贮存素材,而没有将素材真正成为自己的素材,也不能提高笔下人物的鲜活性。所谓自己的素材并不单是积累别人精彩的东西,而是将它成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与最精彩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所以在作文中追求“精彩”,同样的在写人中追求“精彩”,在开始写作的前提——积累素材时就要注意在素材上进行加工。

(一)选择性地摘录

对于名著人物的积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手抄报制作,图文并茂,在有限的空间里摘抄书中的精彩片段,通常学生都会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或者描写精彩的,这样有选择性的摘抄,是对文本的激发学生对长篇的名著进行精彩的搜集。

对于生活的积累,可以引导学生将瞬间的感动与生活画面写在周记本上或者随笔,这样轻松的写作,有利于让学生真实地将观察到的记录下来,才能如实记录精彩。

(二)在摘录时融入感悟

特别对于课文人物素材,引导学生多写感动自己的理由作为批注,延伸自己的生活。写下感悟,是学生对素材的第二次积累,对素材有一个体验。只有体验了的素材,才能成为自己的素材。

在名著阅读课中,朗读精彩片段,表演精彩一幕,使名著中的人物走进课堂。同时通过交流阅读感悟,引导学生多交流对人物的看法,结合实际,谈感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拉近经典人物与学生的距离,而且可以将名著中的精彩素材进行内化,更有利于提高素材的有效性。

(三)将素材进行生活化

融入生活的气息,人物才更真实、鲜活。所以积累的素材也要生活化,才有价值。这些选择性摘录的素材中,其中很大部分都是感动自己或者是真实的生活影子的人,所以我们应该在这些素材的基础上,进行改头换面。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感动着不少的读者,其实学生也深同感受,里面的背影不就很像自己父母送自己放学后转身而走的背影吗?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精彩的素材中一些人可以变成我们身边哪个人呢?可以改成真实的身份、处于真实的环境,里面的情节可以改成真实的生活情节。经过生活化的素材,就是属于自己的素材了。

积累有效的人物素材,才能真正提高写人的水平。从发现到加工,不仅依靠老师的指导,还要学生进行内化。能否有一双慧眼发现有价值的素材,作为学生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老师需要在课堂和课外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养成一个积累素材的习惯。进行材料的加工时,教师必须要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内化,可以建立自己的素材库的方式。我们要坚持从精彩素材入手,强调积累和内化,静待文中鲜活的个性跃然纸上。

猜你喜欢

内化背影名著
两个背影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