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7-03-09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张坂延寿小学庄佩瑜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0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周长意识

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张坂延寿小学 庄佩瑜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善于提问对于一个人创造力培养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学习较好的学生多数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可见,要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么需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数学教学中,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4个阶段

1.独立主动阶段

学生对于听讲或自学中不懂得问题,不会做的习题,敢于向教师或同学提问,而不是听之任之,或一抄了之,这是初级阶段。这说明了学生已能够战胜自我,敢于提出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2.简单模仿阶段

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初步学会按教师的提问方法、思维提出问题。克服直截了当地说:“老师,这道题真么做?”的不良习惯,而是问老师,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是什么?关键点在哪?虽然学生这时的提问还比较简单,但已表明他们是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的,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应给予积极鼓励。老师解答时,多设问,多启发,做到画龙点睛,留给他们一定的研究探索空间,让他们继续去思考,探索。

3.初步学会思考阶段

学生在学会简单模仿提问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思考问题,试图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在这一阶段里学生提出的问题已一定的成熟感,而不是一般的具体的题目了。

4.深入钻研阶段

这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体现了一定的水平,有时甚至“将”了老师的“军”。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对学生进行问题意思的培养不但是重要的,而且完全是可行的。人的意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发育、知识的增多,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变化和发展的,期中教育对意识的改变具有很大的主导作用。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炜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宽松的环境

人们在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能发挥到最佳水平。故我在课堂上,不是学生的老师,而是他们的朋友。学生在课堂杀那个缺乏问题意识,不外乎:一是怕别人说自己的水平低,二是怕说错了被别人讥笑,三是怕提出的方法得罪老师。针对同学的思想方面原因,课堂是几时有同学坐着题问题,只要是与知识有牵连的我都是一视同仁,首先一句:“你这问题提得很好!”

对那些成绩好,问题提得多且质量高的学生,积极与表扬。难得提一回问题的,也给予鼓励,肯定。在这种氛围中,久而久之,学生提问题的数量增加,质量不断提高,问题意识得到强化。

2.教会学生产生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提问技能

学生没有提出问题并不表示没有问题,而是他们缺乏问题意思,不会提问,这就需要教师启发诱发,做好提问示范,授之以渔,逐步训练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在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

在学习周长这部分知识时,首先要深刻理解周长的意义,

动笔画:让每个学生用彩笔画一片漂亮的树叶。

动手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椅子面的边线、铅笔盒上面的边线。

描一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小汽车等的周长。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周长的内涵,即平面图形边线的长度和就是它的周长。在理解周长内涵的同时,也理解了周长的外延。为进一步学习周长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总之,教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逐步使他们掌握提出问题的一些方法,总而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养成强烈的问题意识。

3.加强双基教学,丰富认知结构,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知识准备 现代认知心理学派认为,学生的发展都建立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之上,通过新旧知识互动作用,把欣知识同化和顺应到原有认知结构式问题意识产生的前提条件。问题意识建立在认知结构之上,一个比较丰富的认知结构是问题意识产生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手段,将新旧知识充足、整合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生只有具备了优化的认知结构,才可能从综合的角度提出“为什么的问题”。

4.把数学课堂教学伸向社会,拓宽培养问题意识的渠道

应让学生走进社会、关心社会,亲身体验到数学世界的奇妙,认识到数学科学的用处,了解数学应用中的一些社会、生活问题,以活生生的、具体的数学事实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思维、产生问题意识。

当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多种多样,但教师无论实施什么策略,都要着力改变“自己是权威”的传统观念,要鼓励学提问,促进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各种哪怕是异想天开的问题,要培养和饱和学生的“好奇心”,平等地与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只有在教师不断的情感鼓励下,才能形成真正强烈的问题意识。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维习惯强加给学生

每位学生又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以各自独特的眼光洞悉学习中的问题所在。教师把自己的思维习惯强加给学生,慧压抑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提倡鼓励学生“异想天开”。

2.教师要加强学习,积累知识,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我们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宽泛的知识作储备,就很难驾驭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出现难以收场的尴尬局面。

3.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作用

由于学习任务的沉重及班级管理的“管死”,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合作意识。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间的互动性,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启迪,促动问题的提出和问题意识的养成。

4.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过程轻结果

任何一种意识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样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来完成,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至于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要受多方因素的制约,有些问题甚至是科学家研究的领域。因此,只要通过学科教学,能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动脑提出问题,就是我们实施创新教育中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周长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巧算周长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