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握语用实质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17-03-09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第二小学张文萍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词语

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第二小学 张文萍

语文是什么

一、语文的相关概念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样就对语文产生的两种学说,工具说和混合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就产生的一种新的学说:语用说。

2011版课标对语文学科性质有了新的的突破。

1.明确了语文的核心、基本目标就是语言文字运用。在语用与人文的关系上,语用是基础,在学习“语用”的同时,得到思想文化的修养。

2.对工具说有了突破,从关注语言要素走向语言功用。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就清楚的看到了语文的方向和实质:

什么是语文?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

什么是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二、语文课程教什么

基于以上的认识,语文课程就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也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要教语文课程的内容就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感。而前三个是属于语文本体的内容,最后一个是非语文本体的内容,这是与我们的语文课程性质相吻合的。

这么多的语文教学内容合在一起,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 “语文素养”,这才是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在这些素养中最具核心也是最难把握的就是“阅读素养”,它既需要汉字、口语和综合实践素养做基础,又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最重要的途径。

那么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该教什么?从课标的解读中可以归纳为:认读能力、感受和理解能力、欣赏和评价能力、综合应用能力、阅读品质。

再进一步的解读,也就是这样的,阅读素养包括了四方面的内容,概括地说,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品质的过程。

那么落实到一节阅读教学课该教什么呢?这就需要在语言运用这个根本性质之下对文本进行精准的解读了。这对我们教师来讲是比较难的,因为每个人对语言文字的认知和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却有几个必须考虑的要素,主要包括课标的学段要求、一本书的教材体系、单元训练点、文本的特点、编者意图以及学情。只要把握住这几个方面,我们起码就是在“教语文”。

下面以小学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举例说明。

这篇课文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它处于以“风景名胜”为主题的第六单元,结合整本书的编写特点和单元整合后,我们发现三篇课文和四首古诗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向学生传达不同的运用信息,《桂林山水》侧重的是在篇章的背景下学习首尾呼应和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这篇课文是从不同方面介绍事物的特点;《卢沟桥的狮子》是从偏重于说明文的题材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古诗学习属于积累;后面的口语训练和习作训练分别是当一次小导游和“——旅行记”。单元分析后,我们就可以大体明确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或训练点就是通过阅读前三篇文章的例子,学习、借鉴和总结抓住景物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侧重点的,从而完成习作训练。这是从课标、教科书和单元的因素分析的。

同时还要结合以上因素对《秦兵马俑》的文本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解读。这篇文章的特点就是总体上结构层次清晰;从不同方面有重点的介绍事物;善于运用四字词语使文章精炼;合理利用想象以及修辞中排比的运用……

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基于课标的教学内容就是:生字新词、关键词语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主要内容和体会情感;基于文体特点的教学内容就是学习说明方法;

基于阅读课的任务就要学习预测、联系、图像化、推论、提问、联想、找重点、比较、统整等学习方法。

那么到底该教什么我们还要依据学情来继续的解读,进一步细化:

常规教学内容中的词语教学该选择哪一个?尤其这篇课文四字词语特别多。我们就选择学生不易理解、陌生化或是可以为表情达意起到关键作用的词语,经过分析,选择了“举世瞩目”和“目光炯炯”,除了为理解文章服务的作用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这两个词语的尽管和眼睛看事物有关联,但是意思却是完全不同。

关于说明方法,第四单元已经学习过,本课自然不需要进行教学。

在阅读策略和方法上,根据文本特点选择联系、提问、联想、找重点、比较等方法,但是最主要的是找重点。

在编者意图上,参看课后题我们就知道编者既想要渗透篇章下的不同方面描写事物的方法,又想抓住重点事物进行段的教学,同时关注段落之间的衔接问题。

这样的选择都是基于语言文字运用下的本课特有的教学内容。

三、语文课怎么教

语文教学价值: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就是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在学生和课文之间搭建一个合理的桥梁,从而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

下面我以自己的一个教学点来说明怎么教的问题。

这节课采用略读的方式教学的,并承担了一文带一文的读书方式,侧重于关注的课内向课外的引领。假如这节课没有这样的任务,作为精读课按照两课时进行的话,我会这样的选择,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这样的片段训练。我想这才是语文课该做的事情,也是把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落到了。

若想真正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很多需要关注的方面,比如,我们今天的活动主题——阅读。还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谐的班级管理、现代化通讯设备的实际应用,但是无论教育怎样变革,语文课堂永远是我们的阵地;紧紧抓住语用这一课程的性质永远是阅读教学的必胜法宝。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找词语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