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朗读叩开语文的大门
2017-03-09江西省抚州市高新区金巢实验学校
江西省抚州市高新区金巢实验学校 谢 淑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低中高3个学段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正力显了新课程提倡的“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匆匆过客。教师有时会忽视朗读训练与指导,学生对朗读也表现出了随意性,根据语文学科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境界相统一的特点来说,这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一篇文章,不论是事情的记叙、人物和情境的描写,还是事物的介绍说明,观点的阐述和议论,都直接或间接,直露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对学生起思想导航和激励作用,产生美感和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不断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这些情感体验多数是学生通过朗读来获得的,如果忽视朗读就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不重视朗读,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很难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心理状态下去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去感受课文的艺术感染力。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意识渗透和恰当点拔,同样会影响学生思想的升华。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事实证明,重视朗读训练有许多好处。
第一,可以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实际上,不论是放录音或是教师范读,还是学生试读,只要朗读得好,创造出情境就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使他们受到感染,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第二,有助于学生深入体味课文的思想感情。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绪,从而把自己当成作者,靠朗读代替作者讲话,代替作者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抒发情怀。毫无疑问,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
第三,有助于密切读与写、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联系,提高表达能力。朱自清讲过“朗读对于说话和作文也有帮助。”事实上,朗读就是语音、语调、速度、节奏、力度的训练,这对于提高表达能力有直接作用。例如,一个演讲者只要善于把握正确的语音,掌握好平直、升昂、降抑、曲折四个基本语调,处理好速度快慢、停顿、节拍、轻重音力度,就会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不断进行朗读训练,就可以增强对语音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如果这种语感形成了,只要听到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马上就会从接受角度感到不适,甚至加以排斥。俗语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古人修改自己的诗文也从朗读上加以推敲,杜甫就“新诗改罢自长吟”。
由此可见重视朗读训练教学的种种好处,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呢?
一、制定准确的朗读目标,读出层次
针对学生认知起点,注重朗读指导的层次性、渐进性和规律性。有教育专家指出对于一篇新授课文要把握好4个朗读层次∶认读读正确,扫清朗读的基本障碍;课文读得流利,感知语言的基本意思;精读有情感,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熟读记于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在朗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语感发展规律,让学生自由读、探究读、合作读、体会读,真正把朗读的权利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运用多种朗读方法,读出乐趣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竭尽所能地制造机会开展多样化形式的朗读,可采用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角色扮演读、竞赛读的诸多形式和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
三、激发真实的朗读情感,读出个性
感情朗读是感悟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激发。其实不同的学生因为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对文章的情感和意境的体会是不同的,朗读的处理方式也各有特色,所以说“有感情的朗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并且还可以通过教师范读、语言描绘、音乐渲染、信息技术等方式创设情境。
学生在情境中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我”。这样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何愁学生没有朗读的激情,没有自己的独特体验。
四、立足学生的发展,给予实效的评价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同样,有感情朗读的激发也在于教师评价语的激励。
有效的朗读训练教学,能使学生从中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当然,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是靠日积月累、勤读、多思、反思实践、不断提高的结果。所以语文教师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多训练的前提下求得质量。为此,教师首先要研究课文,按照朗读的要求做好准备;其次,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师生朗读活动,使读、议、点拔、讲析有机结合起来,确实让学生从实感经验到理性上把握好什么是最好的朗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有效的朗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为学生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培养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