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中职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017-03-09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0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工匠

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 杨 毅 车 菲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一时间,“工匠精神”因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引起很多企业代表的关注。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肩负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自然更加关注“工匠精神”的内涵,同时也深入思考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提到“工匠精神”,我不禁想起微信上流传的一则“天价牛肉面”的故事。

“老板,来一碗一万元(台币)的牛肉面”,听起来简直难以置信!因为价格逆天,它被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为世界上最贵的牛肉面。即便如此,来这家店吃面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因为一天只卖10碗。“4张桌子,不求量,只求精。坚持把面做到极致,目标碗碗世界第一”,这是老板王聪源的理想。建筑行业出身的他不懂烹饪,起初生意并不一帆风顺,其间经历了不少挫折,朋友撤资、厨师辞职……最后他只好亲自下厨。因为缺少烹饪经验,生意不但没有起色,甚至还遭到客人的谩骂。但可贵的是,他没有气馁,每天潜心研究。第7年时,因餐馆环境干净、价格便宜、口味精良而逐渐受到顾客的追捧。

时间永远不会辜负那些认真专注做好一件事的人!经历26年的精雕细琢,“牛爸爸”王聪源终于以顶级牛肉制作出口味精良、质量卓越的元首级牛肉面,客人纷纷追捧,并将它的价格定为10000元。直至现在,王聪源的店面始终保持质朴的风格,他坚持不开分店,只为做到极致,这便是“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一般指技艺高超的手艺人,这些人身上所具备的严谨、专注、敬业精神,被称为“工匠精神”。笔者看来,工匠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应以爱岗敬业为前提,是工匠对自己制作产品精雕细琢、不断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执着信念、严谨态度和精良技艺基础上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理念。从广义上讲,它是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具有显著的价值观特征。

二、如何在中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树立正面榜样,宣传工匠精神

央视宣传片《大国工匠》,真实记录了生产一线那些杰出劳动者的感人事迹,是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励志宣传片。工匠们毕生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用专注和坚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中有些工匠从事的职业与学生的未来岗位十分相近,值得学生们认真学习。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通过观看视频、交流体会等活动宣传“工匠精神”。同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微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送教育题材,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学生。与此同时,注重同伴教育的影响力,邀请优秀毕业生讲述他们的创业故事,以身边榜样教育学生,树立正面典型,传递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

(二)构建培养体系,塑造工匠精神

为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使学校、家庭、企业三方形成合力,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型”人才。2013年,我校成立了首个“家校企协同教育委员会”,以此为依托,针对中职生的道德水平现状,明确了企业最为看重且学生相对薄弱的五个职业道德培养要素,即“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勤奋进取”和“团结合作”,围绕这些要素,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同时遵循德育教育的一般过程和原理,探索协同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思考道德、职业道德以及工匠精神之间的关系,逐步构建出针对中职生的三级德育培养体系,即将学生的道德培养分为三个层级,依次为道德、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三者既紧密相连,又各有侧重。

道德,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基础道德属“立足社会”之本,它对培养、发展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至关重要。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是一个人道德水平在不同职业中的具体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立足企业,寻求发展的基础,属“生存发展”之需。它应以道德为基础,很难想象一个基础道德水平不高的人,会在从事某个职业时表现出高尚的职业道德。

工匠精神则是在职业道德基础上对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侧重于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属“臻于完美”之魂。

道德、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三者相辅相成,层层递进。下一层级依次为上一层级的基础,而上一层级是对下一层级的延伸和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三者并不相互独立,而是彼此包含,向下兼容,层级越低反而越基础、越厚重,更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为进一步发展高一层级的道德提供可能性。此外,无论哪个层次的道德培养,都应充分重视教学这个主渠道作用的发挥,从小处着眼,有意识地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探索、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这不仅与工匠精神的塑造不谋而合,而且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三)深化校企合作,践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塑造有赖于环境的熏陶,特别是在企业中真实的职业体验更有利于学生践行工匠精神。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为我们深入开展“走进企业”系列活动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高一年级“走进企业、感受文化”;高二年级“深入企业、短期培训”;高三年级“融入企业、顶岗实习”,分三个阶段逐步引导学生感受企业精神、遵守企业规定、快速融入企业。此外,我校还根据社区居民需要开展志愿活动,引导学生利用专业技能服务社区等。通过各种实践体验,学生不仅亲身体会到企业对员工、社会对公民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而且进一步增强了用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规范自身言行的自觉性,切身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可贵之处,并决心以实际行动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工匠赞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